走出實驗室,了解實測的重要性

Sheng Pan
De-Magazin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Nov 23, 2017
source: https://9gag.com/gag/aOV5K43

使用者測試落實在很多團隊的開發環節中,完成 Mockup 後製作簡易的 Prototype 就開始跑使用者測試,看看使用者對於整體的使用流程、轉場與架構有什麼反應,蒐集足夠的反饋之後再修正功能的方向。

但使用者測試真的準確嗎?
看過 UI Confusion Almost Sunk a US Destroyer 後我對於使用者測試有不一樣的想法。

作者 Justin Baker 從美國驅逐艦在新加坡撞擊貨船的事件切入了解實測的重要性。這次撞擊事件的起因是船員對於介面的不熟悉與困惑,指揮官將維持航線與控制速度的職責分派給其他人,人員調度後其他單位並無收到通知,因而導致整體船艦的運作出現瑕疵,最終與貨船的航道相交導致撞擊事故。

雖然最後導致撞擊的原因是人員調度後的溝通不良,但事情的原點回到了船艦的操作介面上。

雖然我認為文章的標題和實測沒有太大關係,但從撞船事件可以深入了解介面實測的重要性,為什麼介面的功能沒有問題,但最終還是造成意外發生了?

因為介面是給人操作的,而人會創造無限可能(包括最壞的情形)。

如何避免這類事情發生呢?這取決於使用者測試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使用者測試與實測

舉例來說,轎車在出廠之前都會通過壓力測試,從輪胎的耐久、車軸的堅固程度等等都會進行詳細的測試。
然而這些車體架構與零件夠強韌就代表車子的安全性夠高嗎?
不同的駕駛,不同的開車方法,搞不好車子以某種角度衝撞,車體就會立刻變形,駕駛的安全堪憂啊…

做使用者測試就好像轎車出廠前的壓力測試,沒有處於現實世界進行測試。

當我們拿 找車子代駕 app 的 Prototype 給使用者把玩時,使用者可以就他使用的情形分享他對於使用流程的看法,然而忽略掉中的部份其實在於 app 的「真實」使用情境,為什麼會強調真實,因為在辦公室裡面、咖啡廳玩玩不就好像車廠的實驗室,缺少使用情境。

姑且不討論找代駕 app 在台灣有沒有市場,找車子代駕的 app 通常會在什麼時候使用?通常都是酒後需要找代駕,那麼是喝酒的人找代駕還是喝酒那個人旁邊的友人會用 app 找代駕?

其實只要跳入情境中,就會發現使用者測試會很不一樣。
當在咖啡廳或辦公室進行使用者測試時,使用者很清醒啊!但喝酒後使用者可能會茫,那麼使用者對介面的需求又會是如何呢?

或許做完使用者測試後的到的結論是,因為使用者很茫會找不到 app,所以決定新增酒前設定自動找代駕,並且修改按鈕顏色,把按鈕放到螢幕一半大之類的(開玩笑)。

使用者測試要真實到什麼程度

剛剛的酒後找代駕只是一種極端的例子(酒後代駕難道要找使用者先喝酒嗎…),那麼使用者測試到底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不會與現實差距太大呢?

我認為要先弄清楚產品要解決使用者什麼問題,進而想到在什麼情形下使用者會使用它,在那個情形下使用者的身心狀況。

或許要考量到那麼細節會有點困難,況且極其符合使用情境的測試也是需要相當大的成本,但我認為只要抓住使用情境,讓使用者浸淫在那個使用情境中,就會有很多不同的新發現。

如果成本與時間不允許做太深入的測試,最快的方法就是將產品推出吧!建立完善的使用者回饋機制,讓使用者在實際使用後給你血淋淋的回饋吧。

總結

先前的手機電池過熱會爆炸,就是從實驗室檢測到真實世界實測的差距展現。相信廠商在研發時一定對電池進行很多測試,然而卻沒考量到組裝後實際使用的情形。

很多時候看到 Youtuber 摔手機、拋手機會覺得無聊,但想想,他們只是把現實生活會遇到的極端狀況都實踐了一遍,這也是一種實測啊!當然,放入果汁機的那種不算(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