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Tsao
Daily In Germany
Published in
Oct 28, 2020

疫情下的歐洲|二次封城

沒錯,法國再次封城了。

就藉著這次機會,讓我娓娓道來歐洲這次各種防疫失敗的主要原因,請大家注意,這邊我只大致上歸結出我的觀察,因為我從德國搬到巴黎,對於這兩個國家的體制和發生的情形稍微比較清楚,所以可能會主要以個人經驗和觀感為主,歡迎大家指正討論。

其實歐洲疫情如此,可說毫不意外,這片大陸離貧窮飢餓已經很遠了,在這個沒有颱風、沒有地震、沒有洪水、沒有土石流而且也鮮少疫病,各種會令人民生於憂患的糟糕事,都沒有真的落到過得相當幸福的歐洲人身上。

不過我想最主要的一點還是,歐洲之前面對SARS的時候,其實似乎有認真準備,但由於疫情沒有擴散,人民對於小題大作的政府也很是不滿,認為買口罩的行為根本浪費公帑,導致這次政府在應變上,不積極也較慢,外加世衛譚德賽的功力加持,歐洲各國都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裡倒栽跟斗。

除了德國因為病床數量充足,人民似乎比較聽話之外,西班牙、法國和英國,都成了重災區,無一幸免。如果我們總結一下,除了剛開始反應慢半拍所造成的問題(畢竟,情有可原,誰沒有被第一顆石頭絆倒過?),其實還有更多後續原因,導致了第二次的封城,讓我們看下去:

  1. 混亂的防疫政策與策略:

不得不說,前後口徑不一致的口罩政策,導致歐洲錯過疫情發展可以控制的時機。這件事情在美國更加嚴重,但是封城之後的歐洲,也並沒有立刻能夠把戴口罩這件事情解釋得很清楚詳細,導致其實大家對於口罩的作用和配戴方式或時間,都有種種的錯誤。

2. 文化相對不利:

這件事情其實大概是很重要的原因,歐洲向來崇尚自由與自主的態度,國民對於政府政策的信任度不高,常常質疑權威或官方的建議與指導,自由民主的根基是真正以人民為主的的想法,這造成了許多人並不願意接受戴口罩、勤洗手或社交距離約束等措施。歐洲人對於隱私的重視,也成為監控染疫路徑的一大難題,即便是法國、德國都有相關的數位APP可以進行追蹤,卻因為GDPR等因素,近乎無用,當法國官員提及這個好用的APP時,還被媒體問到:那你自己有下載嗎?他的回答當然是沒有。

3. 歐盟各國防疫不統一:

先撇開英國當初說的集體免疫不談,就當他已經順利脫歐,其實西班牙、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的封城與各種管制也都沒有喬攏,但因為歐盟體系根本不能禁止各國人民進出國界,充其量只能夠勸導或者象徵性罰款,只要有任何國家疫情控制不力,其他國家遲早也會遭殃。我有法國朋友就在封城期間飛往葡萄牙,居然連被盤問都沒有。

封城能夠解決的問題是降低感染人數增加的速度,這是非常有效的,但歐盟整體似乎沒有統一性的防疫規範,各國各自為政,盤算的都不同,有些想要提早振興經濟,有些擔心未來選舉困難,盤根錯節的結果,就是防疫失敗。

4. 封城後的過度開放:

第一次封城結束之後,歐盟各國都開放得太快,人民猶如脫韁野馬,在口罩和社交距離的措施都還沒有宣導完成之前,大家就已經開始四處旅行開趴,夏天過後,學生回到學校變本加厲的瘋狂Party,雖然也不是不能理解她們青春無敵,被關了幾個月心情很是沮喪,但沒有人在乎疫情數據的成長,即便有了新的防疫制度,大部分的人也開始倦怠。

5. 民情不同:

怎麼說呢?亞洲國家普遍而言是比較接近群體為主的社會,我們克己復禮,在乎的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我們跟家人的關係緊密、對朋友或他人的眼光極為在意。雖然這也造成了很多問題,但在這次疫情下,反而成為了互相克制、互相約束的保護力,在台灣,你可能會聽到有人因為沒有進行檢疫,而遭到舉報。在法國,都是公車司機因為拒絕沒有戴口罩的人上車,而被亂棍打死的。

其實總的來說,這次歐洲防疫不力,可以說是各種內憂外患所致,但歸根結底,沒有防疫經驗、社會體制不利於防疫、人文因素還是主因,另外很重要一點就是 – 急功近利,一直趕著想要恢復經濟局勢,迅速開放各種民生活動,導致人民對防疫感到疏離,也因為想要維持經濟,一直延後實施更嚴厲的舉措,這都再再延長了疫情的快速發展期。

俗語說得很好,長痛不如短痛,瘟疫這種問題絕對是個好例子,越拖問題越大、越是無法控制。如果歐洲這次能夠狠下心來,所有國家關閉國境封城三個月,置之死地而後生,那我想問題還有轉機,但若重蹈覆徹,除非疫苗現世,不然神仙難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