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前,應該想清楚的幾件事|海外工作

Hans Tsao
Daily In Germany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an 18, 2018

三年前的八月底,我站在桃園機場的第二廈等待前往阿姆斯特丹的飛機,不太敢相信自己是怎麼在三個月之內,從下決定去德國工作到找到工作、拿到簽證,一路準備整齊地出發。

離開後,才會發現身後的一切

關於找工作以及簽證之事,我打算下次在向各位一一詳述,那畢竟是個很大的主題。這次我比較想談的是,再出發之前發生的事,或者原本我應該想清楚,卻沒思考過的事情,這些事情讓我在往後三年的不同時間點,產生了不同的感觸。對於想要離開台灣飛向世界一展鴻圖的朋友們,不仿先看看,是不是真的想清楚了?

1. 你準備好放手身後的人、事、物了嗎?

當時我在台灣工作了一年,雖然在知名外商上班,做的也是自己嚮往的行銷,學到了不少專業知識與技術,但是職場條件與環境上,有許多台灣工作固有的弊病,升遷管道不明確、派系鬥爭、人事部出爾反爾、薪資偏低、工時過長,大致上這一年的工作幾乎讓我對職場失望透頂。

所以簡單來說,台灣的工作薪資環境是個推力,我想逃離這個不合理的狀況,我想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更好的生活品質、更高的薪水。德國的工作條件、生活品質、薪資都是拉力,我們都知道當上述的推力和拉力加起來足夠大的時候,人就會萌生赴海外工作的念頭,但往往我們會過於專注這兩個力量,進而忽略了另外的東西。

離開台灣之後,前一年大概仍然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過了一年之後,開始想念家人、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故友,甚至想念小七的便利與卡拉OK的樂趣。我最近回台灣的時候,居然在路邊的早餐店拿起手機,拍著燒餅油條、飯糰和那些我每天早上醒來前都會夢到的香味,想著和藹的早餐店阿姨做的熱騰騰的蛋餅,口水直流。我知道說到這裡,大概很多人都會說,這些東西有什麼好想念的,但讓你吃整整一年的冷麵包早餐,面對冷若冰霜的德國早餐店服務員,也許你會開始想念這些曾經有過的美好,更不要說無法陪伴家人親友的孤獨與無奈。

傳說的落葉歸根,曾經多麼不屑

如果你要面對的是媽媽總是淚流滿面的送機、姊姊哭著想念你的視訊畫面、朋友們漸漸淡忘你的存在,你還能堅定走進眼前的登機門嗎?

有些東西在擁有的時候要捨棄,並不困難,但好好的在心裡衡量他們的價值吧!在離開之前再看一眼,因為當你再回來的時候,當你經歷過了外面的風霜洗禮,也許會更加珍惜,這些平凡到不行的小事物。

2. 眼前的陌生國度,你到底知道多少?

我是一個幾乎沒有做功課的笨蛋,全憑著一鼓作氣的傻勁,並沒有多想德國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甚至沒有多在網路上查詢相關的訊息,幸好當時有當地朋友的協助,所以才在生活起居各方面都安穩無虞,現在想起來實在是令人心驚膽顫。

德國和台灣相去甚遠,就像實際上九千多公里的距離一般,許多的風俗習慣已不在話下,語言方面大概也可想而知,但生活的方式、溝通的邏輯和工作的流程都不大相同,這些事情往往會造成不小的誤會,也容易讓海外生活變得不愉快甚至不順心,我有些朋友甚至曾因此萌生了想回鄉的念頭。比如說,德國的銀行並不像台灣銀行那麼好說話,服務態度也通常不大友善,朋友曾經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帳戶被凍結甚至停用,這個帳戶是屬於限制提領帳戶,是拿到德國某些簽證的必要條件,即便多次溝通處理,甚至請到駐德辦事處出面協助,都沒有辦法順利解決問題,最後只好重新到別的銀行另開戶頭。

因為各種“不一樣”而產生的挫敗感都是正常的,能不能夠接受和理解,甚至是認同,那又是另一回事。

剛剛提到這樣的事情,也許很多朋友乍聽之下會覺得問題不大,不過就是帳戶被關掉,再開就好,但是如果你生活上需要用到的各種款項全都封鎖在該銀行裡,甚至簽證攸關,是不是還能夠淡定而不如坐針氈?其實在面對這樣類型的事情,真的很難做足萬全準備,但是如果可以在真正決定移居之前,利用旅行簽證先到該國了解狀況,並且多多請教當地朋友(最好也是移居當地的朋友),在遇到這類問題,就不會這麼為難了,出外靠朋友,朋友人脈在旅居外地的人心中,有時候反而是像家人的存在喔!

好友三五人,風乎科特布斯,咏而歸

3. 你找好工作了嗎?知道怎麼找嗎?你怕不怕無功而返?

你找到工作了嗎?當年下定決心離開台灣,我就花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準備履歷和丟履歷,由於當時德語完全不通,所以全部都是以英文為主要語言尋找工作,但還是找到了兩家公司,並且拿到offer,在這邊給大家一些方向,或者說一些找工作前的準備:

  1. 先把履歷修改成符合該國習慣的樣子:通常當地的台灣朋友會對這方面有了解,或者可以請教該國旅台人士,但切記找一些比較有工作經驗的人,因為其實大部分的人對履歷概念都很模糊,我們自己在recruiting公司都常常需要寫部落格指導candidates寫CV.
  2. 先研究一下當地需要的是什麼產業:這個部分也可以請教當地人,其實很多國家或城市都有旅居台灣人組成的網路社團,在柏林就有好幾個,有些甚至是針對求職的,比如說:德國台灣人求職社團之類的。通常外交單位的網站上也都會有類似的資訊,比如德國在台協會,就有提供這類的資料。德國非常缺軟體人才,資管類也相對很好找工作,像行銷、人力資源管理和業務類的工作,除非特別需要外國語言,不然機會相當少。當然也不是說這些行業就找不到工作,但有點心理準備是好的,若可以具備一些資工背景,同樣也是比較有優勢的。
  3. 不要手無寸鐵的出發,學歷和經歷請擇一: 如果完全沒有工作或實習經驗,當地語言又不行,也沒有當地學歷,真的很難找工作,機率微乎其微。台灣的大學在國際上毫無知名度,即便是台政清交成出身,也沒什麼用處,乖乖的工作一段時間累積經驗或者是先到當地唸書取得學位,才是比較腳踏實地的選擇。(相當建議以知名企業或大外商為目標,這兩種工作經驗真的還是最吃香的。)
  4. 要有被拒絕一萬次的心理準備:大概是大海撈針的感覺吧…盡量多方嘗試、多投履歷,累積面試經驗,如果英文不好,盡量先好好做幾次模擬面試。其實大部分德國的面試流程都很接近,一般來說會先電話打來談一次二十分鐘的時間,這種電話面試只要簡單敘述一下自己的資歷和專長,順便了解一下職位,正式面試大致上也雷同,只是會有更多針對履歷表的延伸問題,或者一些很常見的面試問題。被拒絕了也不要氣餒,勝敗乃兵家常事,堅持才會成功!

很多朋友會在收集求職或簽證相關資訊的時候,被眼前巨大的困難嚇到,所以打了退堂鼓,千萬不要,因為你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會看到很多別人遇到的困難或者失敗的案例,這些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沒錯,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遇到一樣或類似的事情,每個人的際遇都有所不同,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經驗是永遠正確的,同樣的,看到別人的成功也不用高興得太早,這不見得會發生在你身上,仔細地問清楚分享者的經驗、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分析自己的狀況,是比較好的做法。

害怕是你最不需要的東西,如果你要向前走,就要有勇氣承擔失敗。

4. 最後,你為什麼要離開?

我見過好多用打工度假簽證來到德國的台灣同胞,其實有許多人是真心想要在海外開拓出一片自己的天空,來這裡尋找更好的工作環境或者更適合自己性格、專長發展的空間,這些都很好。

但是也有一些人,其實簡單說,就是想來玩,遇到一點困難挫折,連嘗試堅持下來都沒有,就想要打包走人,美其名是打算來尋找自我,事實上,只是給自己個好聽的理由去玩,最後再抱怨好困難、做不到,然後一走了之。

我曾經因為簽證問題,在法院跟德國外事局周旋了九個多月,那段時間既不能夠工作又不能離開德國,一旦離開,就會被限制入境,所以只能待在柏林等待簽證下落。幾次口袋裡真的只剩下幾歐元,下著大雨,躲進威丁區那間陰暗、散發著怪異霉味的房子,默默地自我嘲笑,在台灣大好的前途放著,來這裡被那些連英文都不會說的基層公務員欺負,等著一張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批下來的工作簽證,卻又死都不肯放棄,咬著牙,開始默默的背德語單字。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聰明、幸運又有天賦的人,不是那種一到德國就立刻拿到藍卡,坐領高薪大展鴻圖的人,但沒關係,人一之己百之,我相信堅持,就是要在這裡闖出一片天,因為我知道我適合這裡的工作環境。

看過這本書,實在心有戚戚焉(圖片截自健行筆記

我覺得,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換個環境試試看,尋覓自己的志向或生活方式,也無仿。但要記得,你是一個人隻身在外,這次沒有家人朋友、熟悉的語言、你的政府在保護你、幫你,國外不會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好夢等你來做,如果你語言能力不佳又沒有工作經驗或國外學歷,要憑什麼能力留下來?

我有朋友非常厲害,能夠靠一技之長申請到自由工作者簽證,但他遊歷各國的經歷都足以出上幾本書了,所以想要留在德國並非難事,然而,他也同樣經歷了許多困難才申請到居留權的。

出國定居和旅遊是完完全全的兩回事,分清楚這個概念,對於你離開家鄉的決定,會很有幫助。

離開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

從這個點之後,你的人生會有極大的改變,對你的至親至愛之人亦同。大概要過個幾年,每當二月將至,也許在茫茫大雪裡,突然會覺得每逢佳節倍思親說得真有道理,好想回家團圓一次,但也會看著網路上一片謾罵勞基法的各種文章時,慶幸自己已經在海外有了一席之地。

然人生仍然是人生,即便換了個地方,日子也必須得要過,一切皆取捨。捨得捨得,不捨不得,我仍然在思考,那天站在登機門面前的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