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失敗是因為這件事—你以為的自己,只是你自己的以為

--

「Daniel,我聽說你並沒有盡全力,這麼重要的專案失敗,你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怔了一下,作夢也沒想到主管竟然會給這樣的評價。

「我真的已經盡全力了!」我緊握拳頭,竭力地為自己辯護。

「我每天都比別人更早到公司,會議資料也是前幾周就開始準備……」我聲音顫抖,委屈與不甘的淚水已經在眼框邊打轉。

當我還想多做解釋時,主管說:

「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別人認為你做了什麼。」

雖然事隔多年,但這句話,一直到現在,我還深刻記得。

明明你就已經盡了全力;明明你就已經比別人更努力;明明你就……

但為什麼別人就是沒看見?為什麼就是不懂你?

問題往往出在「盲目自我」

「你以為的自己,只是你自己的以為。」

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及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提出一個概念。把自己想像是一扇窗,4個窗格之間的分隔很厚,視線無法穿透。

你站在窗子的一側看自己,只可以看見A跟C兩個窗格。別人從窗子的另一側看你,只可以看見A跟B窗格。無論是你自己還是別人,都無法看見完整的你。

A.開放自我(open self):所有人都看得見的區域,包括自己的行為、態度、感情、動機、想法等訊息。

B.盲目自我(blind self):自己看不到,他人卻一目瞭然的區域,也就是所謂的盲點,包含一些個人未意識到的習慣或口頭禪。

C.隱藏自我(hidden self):對外封閉的區域,這裡的訊息只有自己知道,他人無從得知,像是個人有意隱藏的祕密或想法。

D.未知自我(unknown self):這個區域誰都看不到,例如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或壓抑下來的記憶、經驗等,通常在愈年輕的人身上,這個區域的範圍愈大。

問題往往出在「盲目自我」(blind self)

--

--

Daniel Chang
Daniel Chang的職場生活筆記

熱愛台灣、科技、行銷。現任台達電 Director,曾任微軟客戶成功資深協理,Office行銷事業群資深協理。專欄作家及部落客,文章被轉載於《商周》、《中時》、《今周刊》、《INSIDE》、《關鍵評論網》、《大人學》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