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心得Part 3 西班牙 巴塞隆納

胡乃中 Hu Nai Chung
Daniel @ Europe
Published in
17 min readOct 31, 2018

楔子

閱讀能對一個城市有所認識,而實際走訪則能透過感官來體驗一個城市的特色。短暫的旅行終究只能認識其表面,但這將決定你有沒有興趣去更深入地來瞭解這個城市。而巴塞隆納是一個讓我產生興趣想去瞭解、學習它更多的城市,因此這篇文章會比前面幾個心得都來得長,它不會是整趟旅程的遊記,而是忠實地記錄了我比較有感的畫面及想法。

流水帳

(這一段可以直接跳過,下一段才有我覺得巴塞隆納比較重要的特色)

10/10–10/14在巴塞隆納待了整整五天四夜,第一天起了大早遇到火車停駛,急忙轉了flixbus再換兩班火車,甚至遇到好心的公車司機才讓我在最後及時趕上飛機。

人超好的比利時公車司機

這次要跟冠儒一起去,訂機票前只知道巴塞隆納是一個很有名跟浪漫的城市,沒有特別的印象也沒有特別認識什麼景點,大概只知道聖家堂跟一些高第的建築物吧。出發前,我特別看了一部電影跟巴塞隆納有關「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情迷巴塞隆納)」,想說這樣走在電影裡的場景好像有些浪漫,但其實整部電影出現巴塞隆納的景色大概只佔了10%吧。一邊準備著馬斯的facilitation,一邊把要去的景點跟必吃列出來,看到滿滿的海鮮跟湛藍的地中海景讓我十分期待巴塞隆納的旅行!

西班牙廣場(1929年為了世界博覽會修建)

帶著期待跟興奮的心情抵達了巴塞隆納,因為班機出發延誤加上我們一開始在機場為了買T10的交通卷繞了很久,讓我們最後抵達青旅時已經帶有些疲憊,但我們還是很期待著這個未曾體驗過的新城市!把行李放了之後就出發到蘭布拉大道(號稱巴塞的香榭大道)

第一天我們就一路從青旅步行到貝爾港看夕陽,一路上看到各式各樣的高第建築,包括米拉、巴特婁之家,也經過了利塞奧大劇院跟皇家廣場。原先我最期待的市場卻因爲我們太晚造訪,所以很多攤販都已經打烊休息了。我們在附近找了一個炒麵來吃速速解決了我們的晚餐,原本想走去米拉之家看夜景,卻因為突然的大雨而作罷。

台灣超稀有的伊比利生火腿

現在回想起來,第一天就幾乎走遍了巴塞最著名的一條大街,在這五天的行程我們這條大街也大概來回走了四五遍,但每一遍都因為了些特色讓我印象深刻,接下來將會寫下我特別有感覺的部分(避免像前面如此流水帳xdd)

高第建築作品

接下來將分成簡述、取法大自然、使用者中心三個部份來敘述

簡述

在巴塞隆納看了高第無數個作品之後,真的只能用天才來形容他。雖然不見得會覺得他的建築很美,也不一定會想住在這樣的建築中,但在每個作品中看到他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上帝無私的奉獻,我想那才是讓後人不斷追隨及敬佩的原因吧。

8:00可以免費進場的奎爾公園

加泰隆尼亞派的建築風格有三位特別傑出的設計師,分別是高第、多明尼克及普意居。這次一共參觀了聖家堂、米拉之家、奎爾公園,路過了巴特婁之家、奎爾宮、聖十字聖保羅醫院、加泰隆尼亞音樂宮。

高第最後一棟私人住宅的作品-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是高第最後一件的商業作品,因此米拉之家可謂融合了高第畢生的建築風格,也因為高第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讓他能去嘗試更獨特的建築工法。另外聖家堂被列為巴塞隆納必去的景點名符其實,高第為了完成上帝的作品,在餘生時甚至選擇直接住在聖家堂裡。

皇家廣場夜景

高第的建築生涯一路從幫政府建造到富豪設計豪宅到最後替上帝蓋教堂。唯一幫政府設計的作品是皇家廣場的路燈,這盞路燈是高第一畢業時的作品,最後因為高第向政府的收費太高導致議會決議之後不再委任高第設計公共建設。

因緣際會之下,高第開始與富豪們接洽,從最一開始的文森之家蓋到後來也同樣因為經濟困窘而計劃停止的奎爾公園,高第也遇到富豪們彈盡糧絕的一天,因此最後憑著自己的信仰,選擇全心投入聖家堂的建築團隊中。

聖家堂(誕生立面)

聖家堂有三個不同的立面,分別是誕生、受難、榮耀,這三面分別代表了耶穌不同的過程。其中誕生立面是唯一一面在高第生前完成的,而榮耀立面則是到現在都還在持續製作中。上圖看起來聖家堂彷彿已經像是一部完成品,但其實聖家堂大概只完成了一半左右(18座堂中完成了10堂),而工作團隊希望能在2026年前完成整個聖家堂的建造,因為這年是高第逝世的100周年。

取法大自然

聖家堂一開始是由別位設計師起草設計,而高第接手之後把整個設計大幅更動,幾乎把原本的設計圖打掉重練。看了現在的聖家堂再看看最一開始的模型,完全認不出來原本的模型就是聖家堂。高第被稱為天才的一大原因是它的建築參考了很多大自然的傑作,比如說傳統教堂的高塔式建築都會採用飛扶壁的工法來支撐其高塔,但高第覺得飛扶壁很醜,所以就開始思考要如何不用這樣的設計卻能支撐住聖家堂的高塔

聖家堂的室內設計

最後高第看到森林裡的大樹,開始思考一棵樹是如何支撐它的枝葉,於是高第再輔以一些複雜的物理及數學進行計算,最後發現可以模仿樹幹的設計,一個圓柱體結合一個枝節,再分散成很多有弧度的細柱來分散頂端的重量。

除此之外,誕生立面跟受難立面上都有不同的雕刻,也配合著聖經故事有著不同的裝飾。誕生立面主要在敘述耶穌誕生的故事,而受難立面則說明著耶穌如何為了世人受難。因此誕生立面的雕刻偏向浮誇,牆面則多以生命力旺盛的樹木花草來裝飾。相對誕生立面的生命力,受難立面則是滿滿的文字,我猜這些文字是為了感謝或紀念耶穌為世人受難吧。

誕生立面的雕飾及花草裝飾

在高第其它的設計中同樣能看出他師法自然的痕跡,像是米拉之家的欄杆是仿效海草的設計,彎曲旋繞著來展現出米拉之家的動感及生命力。頂樓的煙囪則是製作成外星人的造型,象徵著煙囪能與外界的人事物進行溝通(?)

米拉之家頂樓的煙囪

使用者中心

米拉之家是幫當時的富豪米拉蓋的,但內部設計沒有過多的裝飾,一切除了以自然為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實用。所以高第設計了很多窗戶,讓室內的採光及通風都十分良好,而米拉之家選擇以井字型的方式設計(中間是空的),就是為了讓室內能獲得最多的光線。

讓我最深刻的其實是米拉之家的座椅及門把之類的小物件。這些物件都是高第透過一次次訪問使用者,並根據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情形下開模設計的。一開始先以黏土的方式讓使用者使用,定型之後再灌漿製成模型,再以此模型複製數個門把或座椅。

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座椅

這不是IDEO或是設計思考現在最講求的「使用者中心」嗎?原來那麼久以前的高第在製造座椅或是門把,甚至是拉出抽屜的握把都是按照使用者的需求來設計的。雖然不需要太多的使用者研究及洞察他們的偏好,只需要實際觀察他們的動作即可,但高第卻願意顧慮到那麼多細節,把如此細微的東西都考慮進去,看到這些展品時更讓我加深高第是天才的印象。

高第建築之美我認為不在於外牆的裝飾、也不在於室內如何設計,讓高第建築不一樣的點在於高第是如何為了他的作品而付出吧。不管是廣場上的一盞路燈,或是幫富豪蓋的住宅,又或是幫上帝蓋的聖家堂,每樣作品都能看到高第的用心之處,透過解說更能瞭解這些用心背後的意涵。

最後如果2026年聖家堂真的蓋好的話,來親身體驗一遍吧!

延伸閱讀:

國家地理頻道的高第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TqItuCEfw

換日線針對聖家堂的報導: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10&nid=10826

看完魔幻噴泉後遇到的街頭藝人

接下來會分別從表演者、觀眾、政府(警察)三個層面來比較台北跟巴塞隆納的街頭藝人。在那個當下剛好聽見了他們的音樂,坐在他們身後聽他們表演了30分鐘,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想要把這一段過程記錄下來。

西班牙廣場靠近噴泉的街頭藝人

表演者

他們只有兩個人,一個拉電小提琴,一個彈bass(我應該是沒認錯啦...)在表演每首歌前,拉小提琴的演奏者會先錄一小段的loop,然後在他正式開始表演時同時回放先前錄好的loop,讓他們的表演更有層次。

冠儒以前有學過小提琴,他跟我說他有點後悔當時沒有繼續把小提琴學好。我也想起當時2009年我曾經有想過要去考街頭藝人,那時候我才12歲,離街頭藝人的資格16歲還有4年。我為了街頭藝人做了好多功課,實際走上街頭去表演魔術練習膽量,每天晚上都在爬文找考街頭藝人的經驗跟技巧。

但最後我也沒有堅持走著這條路,想考街頭藝人的念頭很簡單「我想要用我的興趣讓更多人開心。」但那時候有了另外一個選擇-商演。接商演的念頭也很簡單「每場表演15分鐘,就可以把我的道具費賺回來。」但此時反而失去了原本表演的初衷,覺得街頭藝人曠日費時又賺不多,這個cp值太不高了吧,最後我原本的念頭就打消了。

自從我打消了街頭藝人的念頭之後,每次我走在街上看到街頭藝人都會駐足觀賞,不管是樂器、舞蹈、扯鈴、水晶球、魔術,每一位在街頭上演出的表演者都讓我敬佩不已。

觀眾

對表演者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觀眾要開心、其次也希望自己能吃得飽,所以觀眾能給表演者的不外乎有掌聲跟實質的金錢。

以前在台灣的時候我身為觀眾看著表演者表演的同時也會觀察身邊觀眾的反應,相較於這次在巴塞隆納看到的觀眾,台灣的觀眾比較害羞內向,願意給掌聲但也僅此於掌聲;但巴塞隆納的觀眾除了掌聲之外,還會有口哨、歡呼、尖叫,在最後表演者要收的時候也不吝嗇地喊出「Encore!Encore!」當然本質上東西方文化就有差別,東方人可能比較內斂,比較不善於把情緒表達出來;而西方就比較善於表達情緒。這件事情有好有壞,但對於表演者來說,越嗨越大的反應肯定是對表演者最好的讚美!

另外一點差異比較大的就是給金錢打賞這件事:台灣觀眾真的比較少在給金錢,而歐洲人好像真的比較願意給錢來支持表演者。自己曾經表演過,也知道要學一種才藝要花很多錢,願意在街頭上表演肯定是承擔了某些機會成本才會站在街頭上表演給我們看。雖然我自己也只有給過這一次的街頭藝人以及倫敦的一個beatbox表演者,但我覺得如果真的喜歡那些表演者的表演的話,還是不吝嗇地給他們一些實質支持吧!

政府

這是最後一個部份了,會想把政府的一起寫進來主要是因為從政府的角度來看街頭藝人比較能看出一個城市或國家對於街頭藝人甚至是各種藝術的包容程度。

在將近22:00時,幾台警用機車閃爍著他們的警示燈騎過街頭藝人旁的馬路,我原本以為這些警察是要來驅離街頭藝人的,但沒想到警察就只是騎過去而已。當時我心裡埋想一個疑問「所以巴塞隆納城市對街頭藝人沒那麼多要求嗎?」直到22:30左右,表演者彈完最後一首歌,接受完掌聲之後,他開口說到「Thanks for all of your guys, we are gonna to leave, have a good night!」許多觀眾很訝異想說為什麼突然要走?不是彈得正精彩嗎?此時表演者默默跟大家說「Police came here! we have to go!」

聽到這句的時候我才想到,原來街頭藝人們跟警察已經達到一種共識了。不需要警察過來取締或是強硬地驅離,只是這樣經過閃個燈,街頭藝人進行中的表演不會被打斷,警察們也不需要在觀眾面前給藝人們難堪。雖然巴塞隆納也沒有到完全不管制街頭藝人,但我覺得這對於街頭藝人們已經是一種尊重,相較於台北的街頭藝人需要考照、只能在特定區域進行表演、表演的內容在考照時會被篩選。

我不確定在歐洲需不需要考街頭藝人的執照,但我看到大部分的街頭藝人都沒有把他們的執照顯示出來。(台灣的街頭藝人被規定要在表演台前展示自己合格的表演執照)地點好像也沒有限制,曾經在法國拉法葉百貨外看到有人拉大提琴,在倫敦萊斯特廣場聽到beatbox,也在荷蘭馬斯垂克舊市政廳前看到定點的街頭藝人。歐洲相對台灣的街頭藝人來得自由,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尊重。

西班牙國慶日

在巴塞隆納的第二天我們得知隔一天是西班牙國慶日(10/12),一開始我們很擔心那一天會碰到很多店家不開門、交通會堵塞之類的問題,但後來一查發覺加泰隆尼亞區都想要獨立了,巴塞隆納又怎麼會在意西班牙國慶呢?因此也沒有太在意隔天會碰到什麼問題,也沒有期待會碰到什麼節慶。

但我們在吃午餐前,在公園裡遇到三個阿伯拿著國旗在揮舞,一開始我們還很開心想說「哇!我們還是稍微體驗到了西班牙國慶的氛圍。」於是我拿出手機想要偷偷拍他,沒想到被他發現之後他很開心得走過來要讓我們拿著國旗拍照。他不太會講英文,但卻一直帶著笑臉對我們比手畫腳,要我們跟國旗拍照。

冠儒、我、冠儒的朋友

拍完這張照片之後,我們開始覺得西班牙人好熱情,他們對於自己國家是如此熱愛及興奮,我們也很慶幸剛好在旅行時能碰上當地的慶典。在慢慢走到米拉之家參觀的路上,我們看到路上有越來越多人圍著國旗或是臉上畫有西班牙國旗的塗鴉往同個方向走去。越靠近米拉之家時,我們漸漸聽到越來越大的樂器聲,也看到了大量揮舞中的西班牙國旗,原來在不和諧街區上有那麼多人在慶祝著西班牙國慶日。

國慶遊行吹奏樂器的畫面

這一位在吹樂器的先生帽子上跟polo衫上的國旗是玻利維亞的國旗,在節慶上遊行的各個表演很多是由南美洲各個國家的民族穿著傳統服飾跳著傳統舞蹈或傳統音樂。雖然整個氛圍很歡樂、周圍的人也看著很開心,但在表演者的臉上能看得到疲憊及汗水,他們到底跳得快不快樂就不得而知了。

"Spain is a serious country, it is a great nation and we are not prepared in any way to allow some people to liquidate our constitution."- Spanish Prime Minister Mariano Rajoy

有沒有覺得上面這句話好像似曾相似?

"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谓“立法修法”的方式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或者为“台独”分裂活动打开方便之门。"

沒錯,加泰隆尼亞至今也在爭取獨立。在遊行節慶上出現的不只有西班牙國旗,還有加泰隆尼亞旗,甚至還有Tabarnia(塔巴尼亞)的嘲諷字眼。對我們觀光客來說,我們可能在高中的地理課中聽過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但背後的歷史淵源我們都不太瞭解,就很像大部份觀光客來台灣或是在國際上都曾聽過台灣跟中國的爭論,但他們也無法說清究竟爭執點是什麼。

一開始看到西班牙跟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時,很直覺能聯想到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又甚至是加州跟美國的關係。對於西班牙、中國、美國來說,加泰隆尼亞、台灣、加州都只是他們各自領土中的一個自治區、省、州而已。但對於各自的地區來說,他們都有各自的理由想爭取獨立及擺脫限制及束縛。

加泰隆尼亞是西班牙轄下的一個自治區,加泰隆尼亞的自治權被多次取消,也多次被重新賦予。加泰隆尼亞所使用的語言加泰隆尼亞語雖然跟西班牙語有許多高度相似,但終究還是不同語言。在文化上,加泰隆尼亞人也認為因為不同的歷史淵源之下,彼此的文化相差很大。如果我閱讀的資料沒有錯的話,兩方最大的爭執點應該是在「錢」上!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西班牙國土中最賺錢的加泰隆尼亞地區貢獻了馬德里中央政府20%的稅收,中央政府對加泰隆尼亞的補助卻越來越少,甚至加泰隆尼亞還倒貼中央政府140億歐元。如果在錢的考量下,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其實跟加州的獨立運動蠻相似的,加州也是美國整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州。

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的歷史淵源及目前的演進蠻複雜的,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相關的資料,我很怕我會過度解讀反而有失偏頗。

Free Walking Tour

這是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個Part了,因為巴塞隆納是目前對我來說最有感的城市,所以就打了比較多內容,願意看到最後的朋友我真的很感謝你們!

Barcelona Free Walking Tour 推推

要出發去交換前有看到學姊分享可以參加當地的Free walking tour,當地的導遊會帶大家去當地城市有故事性的景點,這是一個免費的行程,2小時的導覽結束之後大家再看各自的意願決定要不要給導遊小費。

在歐洲Free walking tour的概念已經流行了一陣子,目的是想要解決原本旅行社套裝行程的資訊不對稱,在不確定旅遊品質之下就要預先付款,反而容易讓旅行社只顧利潤而忽略了導遊及整體行程的品質。因此Free walking tour將主控權交還給旅客,導遊要想辦法讓解說變得更生動、過程變得更有趣來滿足旅客的需求,透過這樣的方式反而能有效提升兩方對於行程的滿意度。

一般大部分的人會把這個行程排在第一、二天剛到新城市的時候參加,但我們一開始沒有規畫這個部分,反而在逛完了大多數部落客推薦的景點之後在第四天才去參加walking tour。一開始我很擔心他帶我們走的景點都是我們已經走過的景點,沒有想到他沒帶我講解高第的建築,沒有帶我們走部落客推薦的景點,反而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了在地人真正覺得重要的歷史!

巴塞隆納人工沙灘

一開始以為巴塞隆納的海灘是一個天然的海灘,但沒想到其實是巴塞隆納政府在1992年奧運為了吸引觀光客才用人工的方式堆積成沙灘;高第那盞燈所在的皇家廣場,騎樓底下滿滿的高級餐廳,原本以為這個廣場跟皇室有關,但經過解說之後才知道這個區域原本是許多犯罪的溫床,販毒、性交易、人口買賣都在這裡發生

途中還聽到高第跟畢卡索兩人的愛恨揪葛,另外還有加泰隆尼亞廣場中賣的鴿子飼料其實是巴塞隆納政府為了減少鴿子數量所發放的飼料,裡面摻有能讓鴿子無法受孕的成分,透過這樣的措施的方式鴿子的數量每年減少了將近20%。

幫加泰隆尼亞廣場的鴿子QQ

結語

巴塞隆納是我玩到現在第六個大城市,在這交換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我能透過如此短暫的旅行對這個城市有多少認識?

對我來說,短暫的旅行能讓自己瞭解對於這個城市的人文是否感興趣,當我開始對於這個城市感興趣之後我才會願意更瞭解這個城市的歷史發展、文化特色。

行程結束後與導遊John的合照

就像我們walking tour的導遊John,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澳洲人,澳洲本身跟西班牙就因為南北半球的因素而差異很大,但他卻在巴塞隆那旅遊兩個禮拜之後就開始愛上了巴塞隆納,現在在巴塞隆納已經工作了兩年半。

我不會特別覺得我喜歡這個國家或是這個城市,每一個不同的城市都有它的特色,它們都具備著各自的記憶點。但我會對於特定的城市特別感興趣,而巴塞隆納就是其中一個城市,希望有機會的話還能再訪巴塞隆納。

--

--

胡乃中 Hu Nai Chung
Daniel @ Europe

Internet, Gaming Industry|Monetization & Strategic Planning|Shanghai &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