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L? 翻轉教室? /
如果你想體驗跟台灣截然不同的上課方式,選馬斯垂克吧!
大二上在準備填交換學校志願表的時候,因為很嚮往能在歐洲的生活,加上歐洲去各國玩比較方便,所以把歐洲的學校排在比較前面。另外想說,既然都出國了就嘗試看看跟台灣截然不同的教學模式,看了系上超級優秀學姊的心得文之後,我就決定不管怎麼樣我都要選馬斯垂克!實際到這邊將近一個多月,上了三個禮拜的課,在這裡確實體驗到完全不同的上課方式。
先對於馬斯垂克大學做個簡單的介紹,馬斯垂克大學是一所非常年輕的大學,創立於1976年到現在也才42年的歷史而已,學生組成中有47%都是國際學生,大部分來自於鄰近的德國及比利時。主要採取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當時看到PBL感覺很特別,想說這跟台灣是完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台灣多半是以Lecturing的方式進行,講者單方面傳遞知識給聽眾,頂多加上一些小組討論的機會或是期末團體報告,讓我們有機會反思及實際操作。
看到「自主學習、課堂討論」不免聯想到這不就是台灣推的「翻轉教室」嗎
我們可能過去在台灣多多少少體驗過翻轉教室的上課方式,老師把各個單元的章節分配給每位同學,每位同學就將其章節的重點整理後在之後的課堂上與同學分享,達到「學以致用、教學相長」的成效。
但過去的經驗總會變成課堂上我們都只是被動地聆聽當周同學的報告,很難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甚至產生共鳴,只是讓傳統授課模式中老師的角色換成學生擔任而已。雖然當周的學生可能會對自己負責的章節特別熟悉,但當周學生可能會認為反正別人會幫我整理好別周的重點,那我就不用去讀其他周的內容了。再加上高中有著段考或是升學的壓力,或是班級人數很多的關係導致最後翻轉教室的成效不高。
在馬大選課的時侯不用擔心不會選不上課,雖然每一班都只會有15個人左右,但馬大會根據有多少人選這門課來決定要開多少班,而這些班都會由一個資深助教來帶著大家,而教授只負責第一堂課的Opening Speech、統整課程內容以及不定期跟助教開會瞭解上課狀況。雖然每班都會有一個「資深」助教,但這些助教不代表很老,甚至可能比學生還年輕,溝通上幾乎不會有隔閡。我Period 1選的課Crisis Management的助教是目前馬大讀博士的學生,在課堂前或是中堂休息時還會跟同學們大聊昨天德國足球隊誰贏誰輸,然後同學跟助教就會開始嘴砲對方支持的球隊踢得多糟之類的。
而助教在每次2個小時的課堂中,幾乎不會講到超過20分鐘的話(有10分鐘會在最後給予同學feedback)。好的助教總能在大家撞牆時提點大家,或是用很簡單的例子來解釋很困難的理論。平常課堂上助教幾乎都不會講話,主要會由Facilitator來帶著大家討論,通常會先帶著大家定義論文中的理論或是作者的觀點,然後將論文與當周的Case進行結合。
當時在看課程大綱時看到Facilitation或Facilitator時覺得很莫名,這到底是指什麼?但它其實很像台灣所指的Presentation或Presenter的角色,但我覺得Facilitation是PBL能在馬大成功,而翻轉教室在台灣很難成功的原因!
Facilitation有促進、使東西變簡單的意思,相較於Presentation更多了一種促進大家互動、討論、交流的意思。因此在課堂上Facilitator通常會不斷地拋問題來引導大家討論,就算有人用很簡短的回答來應付他的問題,他也會緊接著問「Why? What is your reason?」透過問與答來讓大家瞭解到看似很簡單的理論背後思考的邏輯。因為課堂上需要大量的討論及問與答,課堂人數跟每個人事前的準備就會影響非常大!
前面有提到,馬大的課堂上大概就只有15個人左右,所以2個小時如果只有我一個人不講話,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如果我沒有事前準備的話,整個課就會變得很無聊,因為我會沒辦法參與大家的討論,甚至連他們講到哪裡都不知道。而每周會上兩次課,一次課2小時,但每次課前閱讀大概會有3份20頁左右的論文再加上一份Case,如果當周是Facilitator的話前一周就要讀6份+2份Case。為了讓學生在課前能對論文有充分的預習及瞭解,馬大只讓學生1個Period最多選2堂課,最少選1堂課。(通常交換生都只會選一門,我只敢選一門課…,有一個香港交換生選了兩門課就變得很痛苦QQ)
我覺得在馬大用PBL上課是非常有感觸的一件事情,一種台灣沒體驗過的上課模式。但我覺得各種上課模式有它的優劣勢,像是只有單一答案的課程可能就沒那麼適合PBL的方式來上課(數理型的可能就比較不適合上課討論吧),反而像是學校中的組織行為學、或是馬大的Crisis Management這類型的課程就很適合用PBL的方式來進行課程設計。而用PBL上課的方式也會變得比較沒有效率,因為主導權不在老師手上,而是全權讓Facilitator根據當周的主題來設計內容並引導大家討論。加上可能礙於學校資源的關係,沒辦法把一個大班拆成很多小班來上課,不然我覺得一個30人以上的班級就很難用PBL了,更不用說學校很多必修都是80人起跳的大班級。我覺得有機會能在交換的期間體驗到真正的翻轉教室或是PBL蠻新穎的,大概已經算是不虛此行了吧!
最後想要留給未來即將申請交換的同學或是學弟妹們,我們有很多選擇學校的機會,在選學校前可以先問問看自己想要在交換的這段期間獲得什麼?我很喜歡系上學姐的一句話,大意上是這樣:
「沒有辦法想好了再出發,但至少要想過之後再出發」
我想要趁這段時間多旅遊、想要體驗不同的上課方式,所以我最後決定到馬斯垂克交換。如果只是單純想旅遊的話,那馬斯垂克絕對不會是你的第一首選!論地理位置、論loading,馬斯垂克絕對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