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記:永遠在冰箱為酒釀留個位置

大雄DaXiong
DaXiong
Published in
3 min readSep 16, 2018

酒釀其實就是米酒的未完成品,酒釀的步驟完成後,如果持續發酵過程(加水、攪拌,再繼續發酵七天後,過濾出汁液,再進行巴氏殺菌),就會完成米酒。

不嗜甜的我,過去完全沒吃過酒釀,對它的印象除了在湯圓裡一起吃,就是孕婦吃了可以通乳汁。發酵老師在課堂上如佈道般大力推廣酒釀的好,尤其是對女生來說更如同是養生至寶一樣的發酵食,綱目拾遺裡寫到酒釀的功能,「佐藥發痘漿,行血益髓脈,生津濃」、「味甘辛、性溫」,現代的觀點來說,充滿維生素B群的酒釀對於整個過勞的世代來說,完全可以當成補品來看待。

長期以來困擾於經前症候群的我,像是找到可能的解藥一樣,決定要永遠在冰箱為酒釀留個位置。

簡述一下酒釀的做法,前一晚或者當天稍早先泡好圓糯米,接著加入適當比例的水,放入電鍋蒸熟,粒粒分明是最好的狀態,若是一次要蒸煮大量的糯米,可以使用木桶,可避免米粒軟爛。

糯米完成之後,吹個電扇降溫,攪拌千萬注意方法,糯米越拌會越粘,手會很吃力,可以手拿飯匙,以「切」的方式,像是對待壽司飯那樣來輕巧翻攪,也可以在飯匙與手上沾上冷開水來攪拌避免沾黏太多糯米。溫度大約來到28度~32度左右,就可以開始佈菌。洗乾淨的手就可以下去翻攪糯米飯讓菌粉平均的扒附在米粒上,最後裝入罐中,開始保溫三天。

利用保冰提袋,與一個裝滿熱水的玻璃瓶,替酒釀保持溫度,盡量維持在30度左右。剛好衣櫥內閒置的抽屜成為絕佳的收納/保溫場域! 我通常在第二天早上就會看到罐內充滿酒汁,有時糯米們都整塊浮起來,開罐偷聞會聞到酒米的香味撲鼻而來,幸福。

逐漸建立了自製酒釀的節奏,大約一個月會製作一到兩次,每次的風味都會有些許的不同,也跟那陣子的氣溫濕度有關,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因素控制著發酵物,或許製作的心情也會影響菌們的工作情緒,也因此對每次成品都能有不同的期待。

圓糯米製作酒釀的過程是利用根黴菌,分解糯米的澱粉水解成葡萄糖(利用分解澱粉的發酵方法,在選擇介質時可以選擇支鏈澱粉比例較高的食材,發酵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為支鏈澱粉的分子鏈較為鬆散),產生的甜味是有層次的感覺,除了直接食用,我也習慣使用酒釀取代糖,不管是料理或者甜點都很適合。

發酵的路上總有多重啟發,發酵食物的味道比起原本食物可說是多重堆疊與轉化,而製作時的工序與等待時間,對製作者來說完全像是一種修行,也由於所付出的耐心與時間成本,製作發酵物無疑是學會尊重食材與周遭落菌最好的方法,在發酵罐中的各種肉眼無法瞧見的,菌的成長與更迭,如詩般美好,每口發酵物都是整個自然與時間共同成就的珠寶。

感恩讚歎,發酵中的你們~

--

--

大雄DaXiong
DaXiong
Editor for

喜愛犬類的繪圖工作者+身體宇宙研究者。插畫合作、按摩服務歡迎來信:recycle202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