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東西】當你真正了解世界,世界就是你的

Day off 休假日常
dayoff.365
Published in
Mar 2, 2024

《可憐的東西》是一場關於拼湊的冒險,主角貝拉的旅程其實類似你我一路成長的旅程,但意義又不僅止於此。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貝拉的原點不是誕生,而比較接近「製造完成」,她的原生家庭不是父母,而是「造物者」或她稱為「上帝」的科學家葛溫。她起初是不被期待擁有自我認知的。

但貝拉開始學習模仿,接著感受到性慾的存在。慾望是人類的本能,那是探索的開始,象徵著你隨時擁有取悅自己的力量。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隨著貝拉踏上冒險旅程,沿途遇見了許多人,因為擁有強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每次的相遇對貝拉來說都像是啟蒙。

放蕩不羈的律師鄧肯透過性愛讓她知道如何與另一個人共享愉悅,也展現了多數人在關係上其實很難接受絕對的共享,有些愉悅必須來自獨佔,或許可以稱作愛情。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在船上遇到的瑪莎及哈利,帶貝拉看見愉悅世界外的一面,厭世、不平等、愧疚。那些大致上被歸類在痛苦的不舒服情緒,為貝拉帶來「改變世界」的意識。貝拉開始閱讀,透過知識與哲學,讓貝拉除了感官上的刺激,還體會到無形意志的力量。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從倫敦到里斯本,從里斯本到亞歷山大,接著落腳於巴黎,貝拉受到經營妓院的斯威尼夫人邀請,對同時需要金錢與性愛的她來說,沒有拒絕的理由。

貝拉在與不同訪客的性愛中探索出快樂的多樣,每個人都擁有專屬的取悅方法。關上房門的時刻,她總是陪著訪客完成他們慶祝身體與撫慰心靈的私密儀式。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當你真正了解世界,世界就是你的。」

但不只快樂,有的是輕蔑、厭惡、尷尬,還有很多很多。貝拉所理解的情感從一張白紙到寫上快樂的詩,後來開始爬滿密密麻麻的文字,大多情感其實複雜且破碎,意義艱澀且不成文。

貝拉也會有感到困惑的時候,但對她來說情感並無優劣之分,她中性地感受它們、理解它們,然後收集,像水一樣既柔軟又堅韌,既澄澈又富含雜質。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越不畏懼面對生命全貌,越接近真實。收到葛溫病危通知後的貝拉回到倫敦,得知自己的生命來自一場實驗的成功,而不是一次受孕與生產。她的身軀曾以一位名叫維多莉亞的女子運作著,而她的大腦,則來自維多莉亞腹中的嬰兒。

但既然來到世界,也品嚐過活著的喜悅,那就繼續活下去,因為貝拉知道此刻呈現的生命樣態不是別人為她製造的,是她經歷而來的。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妳既是母親,也是女兒,妳兩個都是,也兩個都不是。」

貝拉是為自己活的。如未婚夫麥斯所說:「身體是妳的,妳有權利決定如何使用它。」身為科學家的葛溫和麥斯一開始就知道,只要生命有了自己的意志,那就不關「造物者」的事了。

他們就算再不捨,也得接受生命無法也無須被佔有,在相遇的同時,道別就是彼此的權利與義務。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如果她不想留下,為什麼你還要她留下?」

當維多莉亞的丈夫阿爾菲找上貝拉時,貝拉決定認識自己身軀經歷過、大腦卻一無所知的生活。

住在偌大的豪宅裡卻因冷漠和暴力而變得狹窄擁擠,貝拉覺得被困住了,於是阿爾菲計畫割除她的性器來阻斷她渴望掙脫的念頭。

對阿爾菲來說,那是嚮往探索自由的來源,而自由對於控制者來說是危險的,因為自由使人強大,強大到在遇到阿爾菲拿槍威嚇時,貝拉會往前走然後反擊,而不是退後。

維多莉亞肚子裡的嬰兒,像是來不及降生在她生命裡的自由,如今卻長成了貝拉,保護了曾經不知如何是好的維多利亞。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難吃的東西,為什麼要把它留在嘴裡?」

起初看完電影會思考,貝拉不穿鞋卻穿衣服算自由嗎?那結婚或唸書參加考試算嗎?但或許為了成為自由而拒絕某些行動,也算是一種框架吧?

貝拉的自由與其說是解放,不如說是生命打從一開始就不該有框架存在,像貝拉跳的舞那麼直覺、大膽又有力,沒有固定的禮儀、步伐和節奏。人們會認為她的行為或姿勢怪誕,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由的形狀,就是沒有形狀。

電影《可憐的東西》劇照,取自網路

明明她展現的是最原始的生命本質,卻成為我們眼中最前衛的自我實踐。貝拉從來不是可憐的東西,她是如此盡責的生命,她知道自己無所不能。

也許熟知自由這個概念卻從未善加運用的我們,才是可憐的東西。

電影《可憐的東西》海報,取自網路
𝙁𝙤𝙡𝙡𝙤𝙬 𝙪𝙨 𝙤𝙣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65.dayoff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yoff.3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