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在寫書前就知道的 N 件事 ── 出版之後

林鼎淵
Dean Lin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Feb 16, 2023

--

許多人都懷抱著成為作家的夢想來參加 iT 邦幫忙鐵人賽(還是只有我🤔),筆者在去年有寫過一篇文章分享出版經驗,而今年在出版第 2 本書後,又產生了一些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如果你也獲得了出版機會,又或是懷抱作家夢準備參加比賽;也許這篇文章能讓你寫作的過程更加順利,並與出版社一同打造出理想的作品。

感謝讀者們的支持!趁週榜&月榜第一的時候截圖一波 🤩
大綱一、從獲獎到出版的流程
① 撰寫出版社要求的資料
② 洽談合約
③ 撰寫初稿(Word)
④ 校稿(PDF)
⑤ 正式出版
二、洽談合約時,要評估好自己能「準時」交稿的日期
➤ 預計交稿日
➤ 預計出版日
三、從 Markdown 到 Word 會遇到的阻礙
➤ 文章的階層與樣式
➤ 彩色變黑白
➤ 文章分頁問題
➤ 程式碼顯示
四、撰寫初稿時的注意事項
➤ 程式碼格式化
➤ 名詞定義
五、繳交初稿時要做的溝通
➤ 封面建議等書名確定後再來決定
➤ 給編輯格式最齊全的章節做排版
➤ 如果想調整樣章的排版
六、校稿時要有的心理建設
➤ 這本書是專業書籍,不是文學作品
➤ 在校稿過程你將經歷的心境轉換
七、校稿的注意事項
➤ 編輯修改後的稿件,自己要再仔細看過一遍
➤ 正式送印前,筆者建議要做的檢查

一、從獲獎到出版的流程

我們先了解整體的流程,而後筆者在針對容易忽略、犯錯的點提出建議。

① 撰寫出版社要求的資料

  1. 作者基本資料表
  2. 整理全系列文 Word 檔(用來初估實際成書的頁數)
  3. 自我新書規劃

交付上述文件後,就靜待出版社的聯繫。

② 洽談合約

過一段時間後,出版社會有專人與你洽談合約,主要商議以下幾點:

  1. 書籍頁數範圍
  2. 印刷色彩
  3. 預計交稿日(可能會區分成「樣章、50%稿件、完整稿件」幾個進度)
  4. 預計出版日

③ 撰寫初稿(Word)

你要將得獎作品從 Markdown 轉換成 Word,千萬不要把它理解為單純的 Copy & Paste,你會在許多方面遇到阻礙與迷惘。

假使你對作品的自我要求很高,通常隔幾個月再看自己當初的稿子,會發現許多可以再更臻完善的部分。

④ 校稿(PDF)

交稿後就進入「校稿」,在這個階段你需要與編輯密切合作,「出書」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是第一次,筆者會在這篇文章中提醒你要注意的細節。

⑤ 正式出版

如果出書是為了圓夢,那到這裡就可以給自己放個假,去好好慶祝了;但如果想達成更多的成就,你就要開始思考宣傳的部分。

實際作業流程還是看出版社的規範,上述步驟僅供參考。

二、洽談合約時,要評估好自己能「準時」交稿的日期

出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完成一本書也需要投資大量的時間。

➤ 預計交稿日

以筆者舉例,因為平日的工作任務繁重,只有下班後假日才有時間撰稿。

得益於過去出版的經驗,去年比賽時我幾乎是用出書的標準在寫文章,想說如果幸運得獎,我只要微調一點內容就可以出版了。

但儘管如此,我把它重新整理成 Word 的初稿就花了 2 個月(75~100小時),除非你是單純的複製貼上不管優化,不然在整理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許多可以更臻完善的部分。

如果你得獎作品的文字較少,在擴展內容方面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處理,這個部分可以參考筆者去年分享的「文章倍化術」

因此除非你對自己的文章品質非常有自信,又或是工作較為輕鬆可以在上班時間偷偷趕稿,不然筆者建議從「撰寫初稿 Word」到「預計交稿日」至少要 2 個月

跟專案管理的概念相同,我們寧可在這個階段多估一點時間,也不要把時程抓得太緊;否則當你在截稿日交不出東西時,會嚴重影響出版社後續的作業流程,同時失去雙方合作的信賴感。

➤ 預計出版日

不是把初稿交給出版社後你就沒事了,對筆者來說,出版最痛苦的環節不是撰寫初稿,而是反覆校稿

我先承認自己是一個對作品很龜毛的人,如果只是單純的想出版一本書,在這個環節也可以大而化之,可能 1 ~ 2 校就直接送印;但如果你跟筆者一樣對品質有極高的要求,可能會有更多的校稿次數

但無論你寫得多好,在短時間內看相同的內容 2 遍以上都會感到精神疲乏;如果想要減少這份不適感,建議在交付稿件給出版社時就力求完美。

「預計交稿日」到「預計出版日」這段時間中除了校稿外,你還要跟編輯討論並完善書籍的「封面、封底、作者介紹、宣傳語、推薦序…」等資料;因此筆者再次提醒未來的作者們,在「預計交稿日」交付的不是「草稿」,請以最高的標準來看待他。

三、從 Markdown 到 Word 會遇到的阻礙

我也很希望用複製貼上就能搞定這一切,但實際做起卻發現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 文章的階層與樣式

使用 Markdown 時,我們不用去管內文的階層與樣式,直接使用預設的就好了;但轉到 Word 時就頭大了,因為你需要先定義好所有樣式,不然你的排版會亂七八糟。

這邊建議你要區分的層次有:

  • 章節大標(ex:Ch 1)
  • 章節小標(ex:Ch 1.1)
  • 段落小標(ex:Ch 1.1.1、或用較大的字體搭配鮮明的樣式)
  • 內文

你可能需要設計的樣式有:

  • 編號格式(ex:像是你要用 1 2 3,還是 a b c;或是單純用 bullet 區分)
  • 內縮註解(放備註用的)
  • 引文(在正文開始前,你想說的話)
  • 提醒文字框(可能放這章節的總結、段落的提示、重要警語)

➤ 彩色變黑白

除非你選擇彩色印刷,不然變成黑白基底的時候,有一些細節你需要重新考量:

  • 畫面截圖的顏色對比度夠高嗎?文字是否清晰?
  • 重點都是用粗體顯示嗎?要不要設計一些不同的樣式來表達?

➤ 文章分頁問題

網頁可以一直往下滾,但書籍是左右翻頁;如果你內文的程式碼佔很大比重,就要考慮是否把它切分成幾個段落,盡可能不要出現跨頁的顯示。

我是說「盡可能」,因為筆者知道很難每段程式都辦到。

➤ 程式碼顯示

筆者這邊是採用 Word 提供的外掛「Easy Code Formatter」,它可以讓程式碼在 Word 上顯示的相對優雅。

放程式碼時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會更理想:

  • Word 的左右寬度有限,無法像 IDE 一樣無限延伸,所以盡量不要讓一行太長。
  • 一段程式碼的行數盡量控制在 50 行以內,不然在閱讀上會有跨多頁的問題。
  • 重要的函式、演算法請用粗體標示,讓讀者更容易抓到重點。

四、撰寫初稿時的注意事項

➤ 程式碼格式化

相信能獲獎的都是各領域的大神,在 Coding Style 方面我就不贅述了;但程式碼格式化的部分請多加留心,比如:「結尾分號是否統一」、「縮排 2 格還是 4 格」,如果書中的程式來自不同專案,就很容易有這類型的疏失。

➤ 名詞定義

  1. 前後一致:當你提及某個專業技術的名詞時,請盡量每個章節都使用統一的名詞,避免讀者混淆以為是不同的技術。
  2. 中英文提示:如果有些章節用英文,有些章節用中文,可能會增加讀者閱讀理解的困難度;如果有發現這種情形,可以在第一次使用時將中英文都列出,後面再擇一顯示即可。
  3. 名詞備忘錄:通常書寫到後面頭都暈了,因此建議自己建立一個名詞比對表作為備忘錄。

五、繳交初稿時要做的溝通

如果排版上你有自己的想法,請一定要在前期提出! 越到後面調整起來越困難,也容易有遺漏的部分。

➤ 封面建議等書名確定後再來決定

封面跟書名最好有直接關連性,但在初稿剛交出去時,書名的變動性其實還蠻大的,就像筆者原本腦洞大開想用「修煉」做為封面的主視覺。

圖片來源:https://www.peekme.cc/post/702785

當初書名大概列了快 20 個版本吧,現在各位看到的最終版本,是筆者在瘋狂騷擾周圍朋友反覆投票後所決定的。

➤ 給編輯格式最齊全的章節做排版

在正式排版前,編輯會先產出一個排版的「樣章」供你確認格式。

筆者建議挑選一個格式相對來說最複雜的章節,如果一個章節無法包含所有格式,就把特殊格式都挑出來,請編輯幫你試排

以筆者舉例,在我的書中除了「目錄、大標、小標、表格、內文…」等常規格式外,還有「流程圖、提示框、段落階層…」等特殊格式。

樣章的作用就是統一這些格式,讓作者與編輯在校稿的過程更加順利!

➤ 如果想調整樣章的排版

收到第一版樣章時,你可能會想做一些調整;但建議先跟編輯開個會,了解為何會這樣設計,畢竟他們是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果會後還是想調整排版,千萬別對編輯說:「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只知道這不是我想呈現的。」

編輯大大們已經夠辛苦了,別要求他們連通靈都要會啊!

筆者建議請編輯修改排版時,要提供明確的「排版範例」;如果你只是感覺不對又無法用文字表達,直接跑實體書局去找答案吧,這會比你在網路上模索來得更有效率

六、校稿時要有的心理建設

在校稿的過程,許多作者都會萌生出:「現在放棄,明天就可以送印嚕~」的想法。

但都已經走到最後一步了,會把這個想法付諸於行動的作者應該很少;大多數的人在校稿階段,更容易產生跟自己過不去的心理。

➤ 這本書是專業書籍,不是文學作品

有時原本看起來很順的文字,在校稿時會變得怎麼看都不順眼,因為我們想把最好的一面傳達給讀者。

但這種字字斟酌會使校稿進度變得非常緩慢,可能花了大量時間,但產出的內容對讀者來說卻沒有多大幫助。

站在專業書籍的角度,比起文字行雲流水,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正確性;文字有點卡頂多閱讀起來不順,但如果知識面有錯誤,就可能導致讀者在日後做出錯誤的判斷。

我們的目標讀者是工程師,他們需要的是明確的語言,簡單的邏輯。

➤ 在校稿過程你將經歷的心境轉換

隨著校稿次數增加,你的注意力會逐漸渙散:

  • 一校:不放過每個錯漏字!想交出最完美的作品。
  • 二校:恩…這句話會不會讓人誤解?來調整一下好了。
  • 三校:大體上看得懂就好了。
  • N校:%&$&%^&%^@。

通常到第三校的時候,大部分作者的精神力已經逼近崩潰邊緣;因此我們寧可花多一點的時間、精力在第一次校稿上,也不要分成太多次校稿,同樣的內容看太多次會麻痺,就算有問題也很難察覺。

七、校稿的注意事項

一本好書的誕生,需要作者與編輯的齊心合作;不要把挑錯誤這件事都丟給編輯,身為作者我們要對自己的書負起責任。

➤ 編輯修改後的稿件,自己要再仔細看過一遍

在一校的時候除了看文字是否通順、邏輯是否有誤外,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是否有「錯誤的內容、缺漏字」:在稿件重新排版成 PDF 後,因為每頁能容納的內容不同,所以我們會獲得全新的視覺體驗,此時更容易察覺過去沒發現的問題。
  2. 文章的特殊符號「➔➠✔」、emoji「😃😅😇」是否如預期呈現:這些符號在不同作業系統(ex:android/windows/macOS)會有各自呈現的樣式,如果 PDF 上的內容跟你預期不同,建議提供「截圖」。
  3. 每頁的內容編排:因為書籍是左右翻頁,不像網頁一直往下滾就好;有些資訊放在「上一頁」或「下一頁」可能會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 正式送印前,筆者建議要做的檢查

  • 再檢查一次封面、封底:確認文字通順、排版合理、內容無誤。
  • 快速瀏覽內文的每個頁面:確認要調整的內容皆如預期校訂完畢。
  • 重要的資訊是否無誤:像是書籍範例程式的下載網址、表單連結。

後記

筆者的經驗分享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了,希望每位大神都能出版一本自己理想中的書籍。

文章的最後為自己的新書打個廣告,如果你最近有轉職的需求,或是對現在的職涯感到迷茫,可以參考看看喔(歡迎路過按讚)~

寫作&比賽經驗分享文章倍化術!解決字數不足、篇幅不夠的 9個實用秘訣
我希望在參加 [iT邦幫忙鐵人賽] 前就知道的事
出版書籍經驗分享
▋ 我希望在寫書前就知道的 N 件事 ── 出版之後(本篇)
▶︎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1. 可以點擊下方「Follow」來追蹤我~
2. 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你們的追蹤與鼓勵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 如果你對網路爬蟲感興趣1. 可以參考我在iT邦幫忙發表的系列文
2. 也歡迎您到書局選購支持,裡面有更完整的專案架構以及優化的程式邏輯
▶︎ 如果你對工程師的職涯感到迷茫1. 也許我在iT邦幫忙發表的系列文可以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
2. 也歡迎您到書局選購支持,透過豐富的案例來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

--

--

林鼎淵
Dean Lin

職涯中培育過多名工程師,🧰 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 Software Specialist |✍️ 我專注寫 (1)最新技術 (2)團隊合作 (3)工程師職涯的文章,出版過 5 本專業書籍|👏🏻 如果對這些主題感興趣,歡迎點擊「Follow」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