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白走的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 — 那些我走過的路與故事(臺北科大)

林鼎淵
Dean Lin
Published in
Nov 28, 2022

--

比周圍的人更快理解、上手,有自己獨特的觀點、直覺,且成果受到普世價值觀的認同,這就是筆者認為的「天賦」。

Image from:乒乓

▋寫程式,是需要天賦的;就像數學很難靠時間與經驗彌補

儘管很多雞湯文都說天賦的差距可以靠努力突破,但在現實世界中,僅有極少數的人能夠辦到。

因為自己是電機轉資工,所以程式能力跟從資訊科考進來的人相比,我的基礎非常薄弱(只有比賽那段時間有接觸程式),如果對這段故事感興趣可以參考連結

而班上大概有 10 個人是選手出身,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所謂的「天賦」;比如說在遇到難題時,大部分的人是去「尋找」解決方案,而他們則是「想到」解決方案。

當然這也有經驗累積的成分在,但筆者於業界還是看過不少資深工程師,儘管花了很多時間「尋找」,但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因為有時解決方案是需要自己「創造」的。

為了測試自己用盡全力可以離選手多近,在大一上學期我每天花 8 小時在寫程式、刷題,在第一次 C 語言的上機考也拿到 93 分的成績。

93 分在班上也算是前段的分數了,不過以程式上機考來說,班上的分數呈現 M 型化分佈,不是不及格,就是 85 分以上;而這個 M 型化並沒有隨著時間推移改變,即使是資工系,有些人直到畢業還是不太會寫程式。

換個說法大家可能更有感覺,筆者身旁有位朋友國中三年都補數學,每天在補習班問問題問到 11 點,但數學還是常常不及格,摒除唸書方式可能有問題,剩下的就是天賦了!

這段努力的時光讓我認知到,只要夠努力,我在程式方面還算擁有「不上不下」的天賦,至少未來有辦法靠這項技能混口飯吃。

文章寫到這裡不禁想到一段話:「別人考 100 分,那是因為滿分只有 100 分;而你考 93 分,是因為你的實力就只到 93 分。」

▋我曾經也是個文藝青年

了解自己程式方面的天賦後,我開始做一些「不務正業」的嘗試。

因為過去參與各種比賽都獲得不錯的成績,尤其在「文學」的領域幾乎屢戰屢勝;這些勝利讓當時的我產生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在文學方面肯定是天賦異稟。

於是涉世不深的我,積極參加各種文學獎比賽;只要比賽項目包含「散文、小說」我就去比。從大一到大三,我大大小小的比賽共計參加 23 場,交付出去的文稿超過 20 萬字,但最終取得的成績是「全部落榜」。

連續 3 年的失敗,讓我深刻的體會到:「過去之所以會贏,是因為選對了對手;現在之所以會輸,是因為選錯了對手。

▋如果單項贏不過別人,那就試試看複合領域

在大四時,我為了湊滿選修學分,修了「創業管理」這門課。

如果只看課名,應該很多人會覺得這是門「聽演講混學分」的課程(當時我也是抱持這個想法);但在聽完第一堂課程大綱說明後,我便意識到這是門「非常累」的課程,因此有過半同學在第二堂課就直接退選。

選課不能只看課名,就跟認識朋友不能只看外表一樣!

這堂課累的地方在於,「創業管理」是跟你玩真的!它是為了「比賽&實務」而生的課程,每個禮拜都要小組競賽 +上台簡報(還要輪流當主持人+場地佈置 + 會議紀錄 + 影片/網頁發表),學期中開始要「多次」跨校競賽,學期末要實體 Demo 進行成果發表。

請業界專家來學校評比時的合影

補充說明
為了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老師會把一個系的同學強制打散到各個組別;所以小組成員大多都不認識彼此,非常考驗大家的社交與溝通能力。

以結果論來說,我很感謝當時的自己選修這門課,還修了不只一次(第二次我以助教的身份參與);它讓我在出社會前,了解到什麼是跨部門溝通、團隊領導統御、產品發表技巧,同時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真正適合的領域

我很清楚自己在「技術、文學、管理」任何一個領域都達不到頂尖水平,但如果把競爭的項目改為「技術 + 文學 + 管理」,我的綜合戰力就會上升非常多,至少有一戰之力。

當助教時與成員們的合影

如果在單一的專業領域無法到達頂尖,那可以嘗試學習第二、第三技能,然後把這些知識揉合在一起,使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人才。

▋只要你還沒放棄,其他人也會被你的意志力影響

其實「創業管理」這堂課修起來,比想像中的「更累」且「更不順利」,這邊就來聊聊筆者遇過的困境吧。

過去都是單打獨鬥(學生時期的組隊不是你 Carry 別人,就是別人 Carry 你),突然變成真正的團隊作戰其實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比如:

  1. 每個人來自不同系,彼此的想法很難統一。
  2. 每個人修課的理由不同,你想獲得勝利,但其他人未必這麼想。
  3. 因為不同系,在缺乏連結的狀態下,有些人說失蹤就失蹤。
  4. 大家彼此不認識,在定出領導者前,合作與溝通會相當混亂。

第一次修這堂課時,我是團隊中對比賽最感興趣的人;而其他成員雖然沒到不感興趣,但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準備比賽上。

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狀況越來越嚴重,磨合的過程未必會解決問題,有時還會製造更多問題;而時間也逐漸接近期末,問題如果再不解決,基本上就是等著翻船了。

這個學期我們的提案是用樂高積木的外型,來做不同功能的旅行分裝罐;一開始有請做模型背景的組員協助,結果到正式 Demo 的前一天,他才突然說有技術問題無法 3D 列印,因為連專業人士都放棄了,所以其他成員就選擇躺平

但我偏偏就是那種「就算所有人都放棄希望,我還是會一個人堅持到底」的性格,儘管沒有任何製作模型的經驗,我還是去文具店買了保麗龍,自己手工切割、用色紙做包裝,最終在天亮時完工。

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選擇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所以才看到希望。

儘管當時成品的外觀不太理想,但我那晚的努力,直接改變了團隊的氣氛;因為局面已經從「穩輸」變成「有機會贏」,人在有希望的時候往往願意多做一點努力,而團隊也很幸運地在當週比賽獲得第一。

我很努力的挖照片,但最終只找到這張略顯模糊的 Demo 照片;這故事提醒我們,重要的紀錄要備份在雲端,否則時過境遷根本找不到。

從這次的勝利開始,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接下來每週的比賽也成為常勝軍,最終在跨校競賽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從「勝負」去思考人生的動漫

Image from:乒乓

筆者想跟大家推薦一部名為「乒乓」的動漫,他不是傳統的王道漫畫,甚至畫風有點非主流;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先硬著頭皮看完第一集,也許你會被他獨特的劇情打動到。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尋找自我定位」的故事:

  1. 努力但沒天賦的人,能贏過有天賦但不努力的人,不過絕對贏不了有天賦又努力的人。
  2. 有天賦又努力的人,贏不過比他更有天賦又更努力的人。
  3. 如果用盡全力追求一件事物,最後只換來無盡的疲憊與壓力,那也許選錯了路。
  4. 如果選錯了路,那努力與天賦其實都不重要了。

如果有讀者也看過這部動漫,歡迎一起交流心得。

▋結語

很多事情在把時間拉長後,你才會發覺當時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1. 文學:儘管我參加文學獎屢戰屢敗,但當我把這份經驗套用在比賽時(將寫腳本的概念套用到產品發表上),就能讓每個人清楚自己要講的話以及扮演的角色,以此保證上台的穩定度與 Demo 的品質。
  2. 技術:雖然大四的技術水平還是不太行,但理工的底子讓我能判斷方案是否可行,如何把能動的產品生出來。
  3. 管理:縱然我沒有領導統御經驗,但在團隊成員都不積極的狀態下,努力做事的人就會自然而然的成為領導者(這個道理出社會亦然)。

其實別說是學生,許多人在出社會後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有時找不到定位,是因為接觸的領域不夠多,因此缺乏比較的基準。而所謂「天賦」也未必只侷限在單一領域,有時複合領域才是你大顯身手的地方。

大學的故事就在這裡告一個段落,下一篇文章我會分享自己精彩的軍旅故事

那些我走過的路與故事

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可能會毀掉人的一生(緣起)
我跟別人有什麼不同?透過差異化競爭累積自信(大安高工)
沒有白走的路!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台北科大)
沒有意志力?那是因為缺少環境的約束(軍旅生涯)
工作好累!壓力爆表!我的付出值得嗎?(第一份工作)
如何用「斜槓」打破職涯框架?(斜槓人生)
過去適合你的環境,現在未必適合你(職涯規劃)
如何讓下一場演講更成功?我在活動結束後這麼做!(校園演講心得)

▶︎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可以點擊下方「Follow」來追蹤我~
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 👏🏻

你們的追蹤與鼓勵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 🙏🏼

▶︎ 如果你對工程師的職涯感到迷茫

也許我在iT邦幫忙發表的系列文可以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
也歡迎您到書局選購支持,透過豐富的案例來重新檢視自己的職涯

--

--

林鼎淵
Dean Lin

職涯中培育過多名工程師,🧰 目前在外商公司擔任 Software Specialist |✍️ 我專注寫 (1)最新技術 (2)團隊合作 (3)工程師職涯的文章,出版過 5 本專業書籍|👏🏻 如果對這些主題感興趣,歡迎點擊「Follow」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