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曝鹿設計專欄-活得淋漓盡致,彷彿沒有明天
新年快樂,差點來不及寄出電子報,這次來分享我的人生瑣事。
過去在任何活動前的準備,總是因為現實的經濟條件與自身認知落差,導致事發時非常「荒章」,卻無能為力,只能接受。
我是誰?我在哪裡?好想離開;我沒答應,只是默認,不知道我可以拒絕。
人生瑣事
小時候被迫強制參與班上的交換禮物活動,在抽禮物的環節,老師當眾嫌棄我準備的禮物很廉價,接著沒收我抽到的禮物,說我沒資格用爛爛的禮物參加活動。
那時家裡經濟狀況雖沒有窮困潦倒,但沒有額外用於娛樂的零用花費,當時爸媽的氣氛極糟,光是能避開傳聲筒角色、被掃到颱風尾就已經很好了。
於是我決定默默地讓這些事情過去。
那位價值觀充滿偏差的老師,除了我之外,還有不少人被她荼毒過。
小時候只覺得感覺很糟,長大後才知道,有些人總是用眼睛所見的數字來衡量價值,真正的換位思考,只在真心想理解對方時才會出現。
你無法確保每一次都能遇到善良的人。
有所選擇是件奢侈的事情?
處在沒得選擇的狀態,有所選擇是件奢侈的事情,甚至會認為那些選擇是自己不可能有的。
除了他人為我們制定好的各式潛規則,在日常中我發現有許多我忽略的事:暈車體質的我,不知道到有暈車藥這東西,每次長途旅行只能拼命地忍住不適,下車時直接在路邊大吐;為了省錢,無形中消耗自己的健康,長大後才發現這些坑,開始以意想不到的姿態華麗降臨。
但那些真的都還好,能夠早點體驗,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就能夠加以改正了對吧?
並不是。
改變的第一步永遠是最難的,總是要犧牲點什麼,更加自律、時刻地保持清醒,不允許自己隨便了事。
所以我們常見到許多人喊著想改變的口號,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我常常與身邊的人聊天,不知不覺就變成給予對方建議,或對方尋求建議。但那也只是「建議」,如果當事人不去行動,建議最終只是一份看似美好的安慰劑,好像無論如何,都還有機會的假象。
當我發現許多不合理的潛規則時,試著讓自己面對現實,不再以安逸和無所謂的心態度日,內心會更加在意。
這時,才會真的去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如果想達到內心的目標,我至少要達到怎樣的要求?下一步,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