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bbon Finance簡介

號稱ETH APR 20%的Theta Vault到底在幹嘛

Anton Cheng
DeFi 燒酒螺
14 min readJul 5, 2021

--

其實get不到Ribbon做這張圖的梗,是在嘴自己是泡沫嗎

Ribbon Finance 🎀

Ribbon 這個項目今年獲得滿大的迴響,從四月上線到現在,已經有超過60mm 的鎖倉量。就團隊願景來說,Ribbon是想要做一些自動化的結構性金融產品(Structured Product)。這是一個很廣泛的定義,不過就他們目前已經有的產品而言,其實可以縮小範圍,說他們是一個自動化的選擇權策略

Option Protocol TVL 排名

由於Ribbon是使用Opyn的選擇權token,也直接把Opyn 凱瑞到現在DeFi Option的鎖倉量第一名。為什麼說Opyn被凱瑞,是因為現在Opyn的總鎖倉量中有大於85%都來自Ribbon的Theta Vault。也就是說如果Ribbon選擇整合別的Option Protocol的話,我們就會直接損失大約55mm 的TVL。所以,選對隊友很重要的。身為Opyn員工,我也覺得有必要深入介紹一下這個產品,還有Ribbon崛起在我們眼中代表了什麼。

可以看到沒有Ribbon之前,Opyn穩定TVL大概在10mm左右

目前Ribbon的合約為V1,V2也已經在審計當中,可能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就可以上線。所以我們也會介紹一下他們V2的新功能。

產品簡介

目前Ribbon的唯一產品叫做Theta Vault,目前一共開了三個Vault,有存 ETH/WBTC/USDC三個選項。

簡而言之,這個 Vault做的事情,就是開放讓用戶存入資金,然後再用大家的資金去跑一些選擇權策略。選擇權本身是有時效性的,每當到到期日就要結算,而這些事情Ribbon都會幫忙做好,所以用戶只需要存錢,這個Vault就會幫你做好買或賣選擇權、結算、開始買或賣下一個選擇權,等等等。這樣的設計有兩大好處:

1. 讓大家都能投資高階策略

大家可能都聽過選擇權,但是真正交易過的應該沒幾個。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很高的財經知識門檻,算得上是一種比較高階的金融商品。透過Vault 的設計,一個不太懂選擇權的人,只要相信他們的策略選擇,就能夠直接享受一些較為高階的交易策略帶來的收益(當然也有風險)。

2. 從「有時效性」變為「永續」策略

在目前DeFi商品中,所有受用戶歡迎的應用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讓大家可以輕鬆的 “desposit and forget”,也就是永續(Perpetual)的特性。不幸的是,在Ribbon設計出來之前,我們Opyn自己所提供的產品並不具備這個特點:用戶若是想要持續透過一個選擇權策略賺錢,必須每個禮拜自己來平台上操作結算,並且rollover到下一個倉位。雖然提供很大的彈性,但大家都知道以太坊上交易需要手續費,若是資金量較低,收益很可能都被每週操作的手續費吃掉大半。

綜合以上兩點,就是Ribbon的所主打的一些好處:一個很酷的策略,告訴你會賺錢;加上你存完錢就可以離開了,告訴別人我有在玩選擇權,酷吧!

Theta Vault 交易策略

接著我們就來看看,具體這個Theta Vault主打什麼策略。

Covered Call

Theta Vault的策略,基本上就是一個Covered Call。我最近剛寫了一篇介紹選擇權基本策略的文章,不熟悉選擇權的朋友們可以加減參考一下。簡單複習一下Covered Call:在持有Underlying的情況下,用Underlying資產當抵押品,去賣一個call option並收取Premium。

這與直接持有Underlying相比,你會犧牲掉Underlying在到期日漲價超過Strike Price的收益,但是換來一個穩定的Premium收益。

藍線為Covered Call收益,綠線為單純Hold。中間的價差就是Premium。

上圖是一個Covered Call與單純Hold Underlying的收益比較。可以看出,若是ETH漲超過Strike Price,Covered Call便會比單純Hold虧,但只要ETH不漲超過超過Strike Price,就比單純Hold還要多賺Premium。

Strike Selection

Covered Call是一個籠統的策略,由上面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一個Covered Call策略究竟賺不賺錢,最重要的還是怎麼選擇「到期日」以及「Strike Price」。而Theta Vault真正的精髓,就在於他們是如何決定怎麼選擇Strike Price。

解法簡單暴力:就是直接回測 (backtest)。他們列了一些方法,再透過過去一年歷史資料回測,來看看什麼策略可以out perform ETH(這很重要,不能只是會賺錢,而是要在牛市比單純Hold ETH還要賺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他們做過的各種測試以及數據,長話短說,他們發現若每次都鎖定到期日為一週後,使用*Delta = 0.1的Call結果是最好的。所以這就是他們目前Theta Vault的策略:每週,都會用ETH為抵押品,賣Delta為0.1的Call Option,賺取Premium。(WBTC Vault也是同理)

*註:每個選擇權的價格都可以衍生出一個Delta值,代表了ETH每漲一塊錢這個option會漲多少。因此白話翻譯這個策略就是,鎖定以目前市場認為ETH漲一塊錢,其價格就會漲0.1的那個call option來賣。

長話短說

簡單的說,Theta Vault的策略只要ETH不要突然暴漲 (一個禮拜漲30%之類的),就能夠穩穩的賺Premium。依照他們的去年的回測結果,除了1月那一波暴漲會虧以外,一整年下來都算穩定,最終換算能有大概20% APR in ETH,所以還是滿誘人呢。但如果你的判斷是接下來幾個月,可能哪天ETH會突然一週暴漲300%,那你就不會想投資這個策略。

Ribbon V1 架構

說完了產品介紹,來講一下Ribbon的合約到底寫了什麼。

總體而言,Theta Vault的程式就是讓大家都存錢進一個Vault合約,由一個Manager負責用大家的錢拿到Opyn鑄造Call Option,並且透過OTC交易賣給一些大的Market Makers;等到選擇權到期了,整個Vault會統一結算並從Opyn領回所有的錢,並準備進行下一個回合。

Ribbon V1 賣Option流程

程式碼實作方面滿簡單的,有興趣看Solidity的朋友我建議直接看一下GitHub,應該會更有感覺。不過以下提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給大家:

1. 部分中心化

就V1合約而言,並沒有任何對於策略的強制性。也就是說,雖然他們說好要跑這個測過會賺錢的策略,但是這部分在鏈上並不是自動化的,最終賣哪一個選擇權,是由Manager手動輸入(如上圖的步驟1)。這當然是滿中心化的,但他們也設計了一個「commit and execute」機制來減少中心化疑慮:在每個回合開始前,Manager會 commit一個下個回合要交易的選擇權,這個時候若是用戶看到這個Manager看起來有點可疑,或是覺得不符合策略,就可以趕緊跑路,把錢領出來。

2. Reserved Withdraw

在一個回合結束後,下一個回合開始前,是大家可以快樂把錢領出來的時候,因為所有的錢都在Vault合約裡。

但由於鑄造選擇權需要抵押品,因此每當一個新的回合開始,Vault會把全部的90%的資產拿到Opyn鑄造選擇權,只剩下10%留在自己合約裡面,作為讓用戶領錢出來的備用基金。簡單的說,想要在到期前領錢,最多只能拿總量的10%。那如果我就是存錢超過總量10%,每個禮拜五又剛好都沒有網路可以領錢怎麼辦呢?為此他們有一個register withdraw的功能,若是已經沒有reserve了,你可以先登記你要withdraw 多少share,在下一個回合他們就不會把筆錢放進Opyn,而是繼續放在自己合約等你來領。

3. OTC Swap

最後說說交易。目前Ribbon是使用AirSwap來進行OTC交易。流程跟大部分的orderbook DEX很像,需要一個market maker先做一筆訂單並且簽章,再由taker在鏈上執行。目前每一筆OTC 交易會賺多少Premium這些細節,都是Ribbon他們跟幾個大的機構直接談的,例如LedgerPrime、Orthogonal等等。由於每次OTC交易量都很大,因此看我們的KPI Dashboard已經完全被Ribbon玩壞了,現在都只看得到每週五長長的一根,其他天用我們平台的交易量都相形見絀。

Total Trading Volume on Opyn

Ribbon V2

從上面的介紹不難看出V1離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投資商品還有一點距離:如何進行鏈上策略自動化是最重要的問題,再來則是如何去除OTC交易這個半中心化且不透明的元素。這也就是他們V2會新增的兩個主要功能:

Automated Strike Selection

自動的Strike Selection這件事情很困難,一定程度上等於要做鏈上的選擇權定價,包含了比較複雜的Black Schole公式計算。但長話短說,目前Ribbon開發了一個RVol (Ribbon Vol)合約,能夠從Uniswap V3 Oracle推算歷史波動率,因此可以不靠Chainlink來對波動率進行報價,解決可能被Front run的問題。有了波動率,可以比較容易對選擇權進行定價,進一步就可以反推Delta,來當作Theta Vault「自動化選擇Strike Price」的工具。

這個合約的數學還滿複雜的,我也還沒有看得很懂,我之後打算在寫一篇關於Option Pricing的文章,希望以後看得懂了,再來補RVol的細節。

Gnosis Auction

第二個V2將解決的就是OTC的問題。其實有了上述的鏈上報價之後,Ribbon大可新增一些Premium的保護,然後繼續維持OTC的方式進行交易,在中心化風險上疑慮不大。OTC真正的問題是Scalability。目前Ribbon的量已經大到OTC無法輕鬆消化,也就是未來如果還想要成長10倍,他們不太可能繼續倚賴每個禮拜自己跟多家機構OTC的做法。為此他們的做法是使用拍賣,V2中用到的事 Gnosis Easy Auction模組:未來在每一個回合開始時,都會對鑄造出來的選擇權進行拍賣,讓所有人都可以參加這個拍賣並競價。

*Gnosis Easy Auction的做法是,時間內所有競標者出價完後,會以從價格高到低將買量累加,直到總量達到拍賣數量的那個出價,當作最終成交價。因此最終大家會用一樣的價格結算。

這帶來了兩大好處:(1) 想要買Call的用戶可以參與競價,因此能夠真的提供流動性到「市場上」,而不是只是跟機構的OTC交易;(2) 未來可以期待有不同的Vault互相交易,例如一個不同的策略想要買Call,就可以來ThetaVault的拍賣競標,達成更多鏈上的自動化。個人是還滿期待看到會怎麼樣發展的。

代幣治理

做後外加一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的「代幣治理」。現在大部分的Protocol都已經開始做代幣治理,Ribbon也不例外,未來一個Vault所有的動作都將透過RBN Token來進行管理,也算是真正去中心化的第一步。

社群策略

說完了Protocol的介紹,還有一個更有趣的點值得討論,那就是Ribbon的社群策略。個人認為Ribbon的社群管理非常的成功,除了粉絲很多,他們如何吸引用戶、也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1. 特別的空投

空頭(Airdrop)乃幣圈常事,但對於其他平台用戶的空投就比較少見了(最近空投的InstaDapp也是用這招)。Ribbon的策略是直接對四大Option protocol用戶進行空投:Hegic, Opyn, Charm 以及 Primitive。只要是在這些protocol上賣過選擇權的用戶,全部都開心一波,自然也會被打到廣告,快樂加入Ribbon Family。

2. 社群成員特殊獎勵

執行空投的同時,Ribbon還對所有在Discord發言超過5次的用戶,給予一個Bonus:可以選擇要拿更多Airdrop,或是一個Ribbon Hat NFT。搞笑的是,選Ribbon Hat的人,除了NFT之外,還會給予更多Token當獎勵,可以說是選對答案選對人生。當時一共有64人選擇Ribbon Hat,目前該NFT最貴成交價是一頂15K美金。

我也好想要一頂15k的帽子

這種針對Community Member的空投也非常有趣,讓真正有在關心Ribbon發展,並在參與討論的一些人,可以拿到更多的治理權,也讓他們會更加努力的回饋Ribbon 社群。

3. 製造FOMO

從上主網前,Ribbon就算是聲勢浩大,因為有許多VC幫忙打廣告,而他們那篇Theta Vault backtest的文章也獲得很多的社群迴響,再加上他們早早就透露會有Token,因此很早就有很多人躍躍欲試想要投錢了。

但他們真正開放第一個ETH Vault之後,把Cap設在一個不算高的1000 ETH,上限幾個小時就滿了。隔了兩週,ETH Vault 提升到5000 ETH,同時也開放WBTC Vault,(上限100 WBTC) 也是一天之內滿。又隔了一個月,才將ETH的上限提高到10000,WBTC提高到500。

合約裡的ETH與BTC數量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各個Vault鎖倉量基本上一直都在爆滿的狀態,ETH Vault現在的10000 ETH 跟剛開始相比已經成長10倍,卻還是保持全滿,證明他們現在若是想要更高的鎖倉量,其實只要再提高上限,就一定會有更多人存錢進來。但為什麼他們不這麼做呢?其一當然是為了要先確保可以找到更大的market maker完成交易,免得平均收益下滑;其二就是為了製造一個FOMO的效應。

在初期,他們選擇將上限設定在1000,一下就爆滿的情況下讓很多第一天沒有趕上潮流的人悔不當初,深怕再錯過下次,以至於在第二次提高Cap的時候會想都不想就先放一波再說。這是他們團隊特別跟我們聊過的一個策略,就是他們想要刻意慢慢逐步開放,好最大程度地吸引用戶。個人覺得是滿聰明的做法,想要做類似的產品的團隊,可以參考一下。

小結

Ribbon的出現對於整個DeFi界來說,算是一個小小的里程碑,證明了很多的用戶願意接受比純粹買賣更進階的金融商品。對我們Opyn來說,這個整合當然是件好事,也讓我們有不少反省下一代更新的空間。

選擇權本身做為一個有到期日(Expiry)的產品,在使用者體驗上是一個非常大的限制,用戶不但要定期回來你的平台操作,每次操作都還要付手續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難找到一些會固定使用平台的「忠實用戶」。前陣子Paradigm發表了一篇名為 Ever Lasting Option的文章,提出了一個永續選擇權的概念,目前已經有團隊在實作,也是我們下一代Protocol想要探索的一個方向。如何在Protocol層做到類似Ribbon的產品,讓用戶可以直接無期限的獲得對某一個市場參數的exposure,可能會是下一個有趣的議題。

回到Ribbon,以我跟他們的合作經驗來看,他們真的是一個開發速度非常快,社群也經營得非常好的專案。推薦大家多多關注,期待未來他們V2上線後還能提出了不同的Strategy,大家也可以挑選一下符合對市場預測的Strategy來投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