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001. 關於模式的二三事

Something about “Pattern”.

Denis Hsieh
Denis Brain
4 min readMay 4, 2018

--

Photo by Dmitri Popov on Unsplash

首先呢~終於開啟 [Deep] 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啦~好開心ヾ(*´∀ ˋ*)ノ

在這個系列裡,我想多描述一些關於機器/深度學習的理論、技術或與之相關的概念或話題,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來看看、交流互動!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想討論關於模式 — 「Pattern」 的話題,從以下幾個問題中了解到底什麼是模式,讓我們開始吧!

什麼是模式 —「Pattern」? 模式在哪裡?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都有他的模式,模式其實無所不在。舉例來說,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星座」,也是一種模式的展現,大家應該都知道星座是經由統計學得來的結果,像是有人會說:天蠍座很有心機、雙魚座天真單純、摩羯座外冷內熱⋯⋯之類的評語或感受,以模式來重新解釋的話,就是具有相同星座的人們通常具有一定程度類似的人格特質,但是也不能以一概全,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即便是雙胞胎的個性也會有所差異,更別說是如此廣大的人群。

模式是一種規律、一種習慣。每一種語言都有其規律,統整過的規律其實就是文法,英文有文法,中文也有文法,透過了解文法可以更快速的學習一種語言,若一種語言毫無模式(文法)可言,那學習曲線肯定陡峭到讓人難以攀爬。洗腦的歌曲通常會有很明顯而簡單的規律,像是:「小蘋果」、「PPAP」⋯⋯之類的曲子都風行一時,大家一聽通常都能夠哼上幾句,這就是借助「模式的力量」所得到的結果。

匯聚各種「小模式」成為「大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文化」。金錢運作模式形成「經濟」、飲食的方式形成「飲食文化」⋯⋯。每個家庭有其文化、每個公司有其文化、每個國家有其文化、中西有其文化⋯⋯不同氣候形成不同文化,文化之間互相影響、渲染,造就這森羅萬象的世界。

公司盈利需要商業模式、軟體架構與開發需要設計模式和開發模式(軟體工程)、「Android」和「iOS」有不同操作及運作模式、「UI」設計有各種不同模式可以依循:「Bootstrap」、「Material Design」⋯⋯等等不同類型的 「design guideline」。一切人事物都有屬於他們的——「Patterns」。

模式跟機器學習有什麼關係?

機器學習擅長於處理有規律、有模式的事情,而且許多機器學習的方法都是借鏡於腦科學或是人類本身,特別是類神經網路,可以這麼想,類神經網路是無機的,人腦的神經網路是有機的,當然類神經網路的複雜度遠遠不比真正的人腦,以模擬神經元的運作的方式組成,拜電腦運算能力的提升與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所賜,擁有許多層次的類神經網路能夠有效率地運用大量資料進行訓練並突破以往的瓶頸,這樣的類神經網路以「深度學習」之姿再次站上時代的浪潮。

機器人會讓我們失業了嗎?

許多人討論到若未來機器將取代簡單具有規律與模式的工作,那是不是會有很多人因此失去工作呢?我想是非常有可能的,就像歷史中的工業革命一樣取代大量人力並提升生產效率,是一種時代潮流,而現在大多數對於工業革命的評價也是正面的,引用阿里巴巴集團的創辦人馬雲說過的話「Machine is going to be smarter than us, but the human being they are not only smart they have wisdom」、「Machine should be machine like, people should be people like」。簡而言之,機器會幫助我們處理偏向勞力性質的工作,使得人們能夠更專注在一些需要高度創造力的事情上。

更正:看完這本書後「從人到人工智慧,破解AI革命的68個核心概念」,作者在最後提到這個問題的看法,機器人在短期內只能取代「工作」而無法取代「職業」,原因是因為一個職業裡需要處理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工作,工作之間些許的差異對於人類來說很容易克服,但對機器人來說卻十分困難。(2018 Sep 3)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機器/深度學習的相關概念、理論與實作,就多多關注這個系列囉~

Last updated 2018 May 4

--

--

Denis Hsieh
Denis Brain

人生就是在絢爛與平靜中,不斷循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