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日日挑戰》教具先鋒教師計畫:永續生活大推手工作坊

「永續價值觀應該是每一天的挑戰,並且透過有意識的選擇慢慢靠近努力。」— 這是教具取作「日日挑戰」的原因。

而 DFC 臺灣的夥伴們從 15 個永續發展目標延伸出 15 種看待真實世界的視角,發展出一套引發孩子學習動機的永續議題課程設計。

此次永續議題工作坊選用對應 SDG-3(健康福祉)、SDG-4(優質教育)的故事單元,討論「學生面對人際關係與課業適應的挑戰」,並讓老師們深度體驗 DFC 學習法 的精神:讓每位孩子都能在每所學校發酵出主導自己未來的能力。

老師戴上「永續眼鏡」,練習用「不那麼理所當然的視角」看待周遭環境。

從「老師」成為「體驗者」

為了開展議題討論,講師芯瑋詢問大家:「在你的觀察中,你的學生遇到學習挑戰時會有什麼反應?」

「『放生』思考法。學生根本沒有認真想過就先放棄自己,已經習慣有困難就直接問老師。」老師的回答立刻引發全場的共鳴,似乎「被動等待答案」這樣的現象在教育現場屢見不鮮,也間接驗證了 DFC 學習法的重要性 — — 學生必須練習擁抱挑戰,並靠著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動動是一個不喜歡寫數學作業的學生,每天下課後家裡只有自己一個人,爸爸媽媽忙於工作,當動動遇到不會寫的數學作業,家裡沒有人可以即時協助他。到了學校,被老師要求在下課時間完成沒有寫完的作業,朋友們都去操場玩了,他也好想一起去玩,他覺得好傷心好孤單……」這是教具裡的其中一則情境故事,卻其實也反映出真實教育現場部分孩子的難題。

《日日挑戰》教具設計的故事背景便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而講師透過教具中卡牌的輔助,及簡單的角色扮演,一步步帶領參與老師們成為「永續課程設計師」,從同理需求、根據需求發想點子、選擇行動方向到最後的反思環節,實際讓老師體驗了 DFC 學習法「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協會夥伴扮演角色卡裡的「動動」,讓老師更靠近

工作坊彷彿成為沉浸式劇場,參與老師們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狀態 — — 他們不再只是平時教室裡的「教導者」,更同時是遇到學習挑戰孤單又無助的動動、受到動動不適當求助方式所困擾的同學 — — 必須同時考慮不同利害關係人的立場,才能更靠近角色的處境一點,以及透過討論、對話,激盪不同解決問題的想法與可能。

教具中「角色卡」設計,能幫助學生理解在這些日常情境中角色的困擾和期待

老師們結合過去經驗中對學生的認識以及現場對角色的同理,各自發想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點子。有人邀請愛畫畫的動動送自己的畫給朋友,讓他們願意在下課時間幫助自己;有人想利用早自習與午休時間,帶領全班分組玩「數學闖關活動」,增強動動的學習動力;有人回想起許多人推薦的「番茄鐘學習法」,陪伴動動練習有效率的規劃時間方式;不獨有偶,也有人結合動動的繪圖興趣與時間管理技巧,請動動經由「畫時鐘」的有趣方式分配一天的學習與休閒時間。

教具中「道具骰子」的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創意

發想與反思環節結束後,講師芯瑋邀請老師們對上半場的工作坊總結一個關鍵字。同理、改變、期待、反思、舒服、共創、溫暖、驚豔……,這些正向活潑的形容也正是 DFC 學習法期待能帶給學生的感受。

芯瑋獎師聆聽各組老師討論,並給予引導

《日日挑戰》實際課堂經驗分享

下午由桃園中埔國小的吳雅蕙老師與新竹竹北國小的黃雅琪老師(註 1:為 DFC 種子教師,同時是《日日挑戰》教具的請益教師)分享他們的實踐歷程,讓參與老師們對將教具實際運用於課堂有更具體的想像。

雅蕙老師以教具裡設計的「夥伴力」勳章肯定孩子於小組討論中的表現,同時使用便利貼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利,也提升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投入程度。

《日日挑戰》的教具主題皆能與現有課程單元內容連結(例如:四年級健康與體育科「我愛地球」單元),教具體驗可以作為課程更深入的延伸,讓學生能針對課程學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實際應用。同時,雅蕙老師自己最喜歡「定義角色需求」的角色卡設計。他提到,教具之所以能輔助課本使用,是因為它補足了課本教學活動中較不會出現的「定義問題」環節 — — 意即在解決問題前,先明確聚焦於了解「被這個問題影響的人,他的需求是什麼」。

雅琪老師則是靈活的將教具裡「哆拉 A 夢道具」實體化,和學生一起創造「了解角色心聲」、「創意發想」的儀式感。首先,在要了解角色需求之前,雅琪老師拿出「紅色棉繩」作為「交換繩子」(註2:《日日挑戰》教具中創意道具骰子的其中一項道具,其功能為「交換身體和想法」),邀請一位學生邊握著棉繩的一端,邊唸出角色卡中的內容。神奇的是,這個動作讓學生真的「入戲」了 — — 帶著情緒,一字一句向全班同學訴說角色的想法和心聲。

接著,在了解並整理出角色的需求後,正式進入「發想」環節,雅琪老師利用教室裡的燈與輕音樂,製造「氣氛燈」(註3:《日日挑戰》教具 中創意道具骰子的其中一項道具,其功能為「製造柔和的光線和舒服的輕音樂讓人進入最棒的氣氛」)。果不其然,學生們在「氣氛燈」的薰陶下,天馬行空的發想了許多突破框架的好點子。

最後,善用教具中「行動指南」卡牌作為學科課程的延伸學習活動,讓學生可以透過實際的「專家請益」,請學校營養師給予他們設計的早餐專業回饋及建議。 雅琪老師提到,他認為教具裡設計的情境都很生活化,老師平時就能在校園有意識的蒐集相關資源,更幫助學生進入情境、產生感受。而教具作為課程延伸活動,也能培養學生訪談、口語表達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雅琪老師分享 DFC 課程的應用經驗
《日日挑戰》永續生活大推手工作坊 講師:教具總策劃_涵文、DFC 臺灣執行長_芯瑋、教具請益老師_雅琪老師、雅蕙老師

議題課程共備與交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設計

分享環節結束後,講師涵文讓老師在難得相聚的機會,一起討論彼此接下來要運用教具執行課程的課程架構。抱持「以終為始」的精神,涵文先邀請老師思考「學生對於該議題的先備知識/經驗」

舉例來說,若老師選擇的議題是「學生面對人際關係與課業適應的挑戰」,可以先盤點的是,學生在課本的哪些單元已經認識過人際互動技巧,或討論過學習挑戰、進行時間安排規劃相關問題,以及在學生近期生活發生的事情中,對於「人際關係」或「課業適應」哪個部分會較有共鳴。

在思考完學生針對議題的認識現況、生活情境中能討論的議題切入點後,接著開始設定議題課程中的「重點引導環節」。涵文拆解了早上帶領老師進行的體驗,「因為希望讓大家深刻體驗到『以人為本』精神,真正了解主角心中的困擾與期待,所以課程設計中才會加入『角色扮演』環節,讓故事裡的主角動動現身給大家訪問」。討論到這裡,老師們已經跨出了「練習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程設計」的第一步。

《日日挑戰》教具中為老師整理的「備課手冊」,就包含了課堂中各階段的學習目標與對應的操作流程,在盤點各自學生的狀況後,老師們即可以備課手冊中的流程框架產出大致課程內容。

同時,如同早上體驗時老師們發揮的團隊合作精神,在發展課程時,邀請老師給予彼此的教學好點子鼓勵與延伸,發揮「夥伴力」,共創出更多可能性!

老師專注地傾聽彼此的想法,並用心給予回饋

最後的成果分享時間,我們聽到有老師從學生營養午餐挑食現況延伸出的營養、剩食議題討論,也有老師從災害演練成效不佳切入培養學生的危機生存意識,抑或從海邊的生活環境開始進行在地漁獲的認識。

相信這些連結「日常生活」與「永續議題」的課程設計,將能讓學生不只在課堂中探究、學習永續知識,更能運用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展開永續行動。

每個生活中微小的選擇終會累積成永續的力量

我們期待老師在使用《日日挑戰》教具的過程中,能與學生一起成為設計師「感受」學生理解生活問題的方式,進而歸納出他們的需求;再依據需求「想像」教具結合多元點子的操作方式;而在「實踐」的過程中,相信夥伴共創的可能性;最後「分享」設計理念,將實踐內容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練習戴上「永續眼鏡」,有意識的進行生活中每個微小的選擇,這些微小的選擇終會逐漸累積。

如同長期帶領學生探究海洋議題的花蓮宜昌國小林嘉琦老師所説:

「永續就是我們的生活,永續就是從現在開始,帶著孩子一起行動、一起堅持、一起不要放棄。當有一天,我們的影響力擴展開來,開始影響他人,這就是永續力量的展現。」

《日日挑戰》永續生活大推手工作坊

📢 喜歡這篇文章回顧,請不要吝嗇給我們 5 個拍手,太喜歡可以給 10 個拍手。你的小小回饋,都是我們團隊夥伴繼續創造影響力的動力!

2023/06/09 written by DFC Taiwan 文字志工 家琳 / edited by DFC Taiwan Hannah、Jenni

Photo Credit|攝影志工 璨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