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桃園內壢國中入校共備紀錄(二)|第四屆種子學校計畫

「我也想要在課堂上融入DFC學習法,但要如何將學科硬知識融入呢??我覺得這個議題很重要,但跟課程無關,我該怎麼教呢?」

課程時數、升學與課程內容等現實因素下,老師們一定得夾縫中求生存才能教自己想教的議題嗎?內壢國中嘗試透過 DFC 學習法融合知識點,帶領孩子用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做深入的學習與探究,並將化為實際的行動將所學運用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

隨著暖春的到來,內壢國中開始進行本學期第一次共備課程,此次協會夥伴與內壢國中的老師們在課程架構確定的前提下,進行更細部課程設計與工具的討論。

共備過程老師們討論現況

本次議題環繞在「覺察情緒與口語表達」,起源於多數老師們都發現孩子們有出口成「髒」的壞習慣。從老師們的分享中,我們瞭解學生們也知道有些詞彙不適合在老師面前講,但在青春期情緒不穩、同儕文化以及網路短影片充斥不雅詞彙各方刺激環繞下,老師們該如何讓孩子們察覺並改善這個現象呢?在進入細部設計之前,我們先讓老師們從自己的領域來發想「情緒或口語表達」這項議題,有什麼角度或是教材資源呢?從生物領域的觀點,看到學生罵粗口背後可能是激素變化與模仿行為的塑造;從學生學習學科的歷程的角度,引導去認知到自我優越感或挫折感的情緒。此外也整理了與情緒、口語表達如《管好舌頭》、《我是傑努301》等相關文本,從不同領域的老師分享中更豐富情緒與表達的多元面向。

議題決定後也將進入到課程設計,在感受步驟中要如何引領學生「發現問題」呢?不管是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或是老師設定議題給學生感受,都要給予發想的框架,這裡框架不是限制學生的感受,而是要讓學生有方向的去感受空間、情緒與事件。唯有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問題,未來的行動方案設計才能夠貼進使用者需求。

『感受的探究就像是一個倒三角形,發現問題是在最上層,學生在這個階段會發現很多大問題,接著進入探究問題階段,學生在這時期獲得足夠的知識,並進行探究與分析,最後到聚焦問題的階段,學生慢慢將問題聚焦,定義出想解決的問題。』

在感受步驟,我們分為感受問題、探究問題與聚焦問題三個階段。透過協會夥伴的引導與內壢國中老師的腦力激盪後,在「感受」的步驟中發現問題階段,會先從了解自我情緒及情緒根源為出發,搭配情緒卡牌、泡泡圖與分享等工具,讓學生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這部分想讓學生體驗有負向情緒很正常,不需要急著去否定它,而是能了解情緒是功能性的過程,不是最終結果。

在理解自己情緒後,下一階段進入「面對情緒的表現」。如果以天氣、氣候為案例,面對不同天氣,我們會有不同的對應穿法,但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們卻只選擇用髒話來解決?由此發想,老師們想以影片為媒介,透過讓學生觀看荒謬的影片,同時紀錄當下的反應。讓學生用文字雲或當個偵探等策略工具,解析影片事件發生當下的細節與原因,從旁觀者的視角解讀,爾後再反過來評析自己在看影片的反應,做一個後設的反思,最後將議題收斂在學生的自我察覺。

藉由前一階段的產出,我們逐漸聚焦在口語表達不佳的議題,接著將帶著學生進一步探究原因。

我們在先前的討論中發現孩子將爆粗口作為心情抒發的語助詞,但其實對於髒話背後的意涵並不了解。因此,在探究問題的階段,老師們決定解釋髒話隱含的惡意出發,運用簡單的問卷設計與測量工具,讓學生使用基礎統計與問卷調查量化問題的嚴重程度。此階段可以拉入各領域的知識點多方角度進行剖析,搭配情緒接龍與抒發的引導,讓學生可以思考情緒不佳時,有沒有其他替代髒話的方案呢?除了學生自己的感受,聽到學生滿口髒話的師長們又有什麼感受與想法呢?這部分該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呢?我們將在下一次的共備中陪伴內壢國中老師共同發想。

內壢國中教師群設計出的課程架構

2022/03/15 written by Peggytsai

Photo Credit:DFC Taiwan

📢 喜歡這篇文章回顧,請不要吝嗇給我們 5 個拍手,太喜歡可以給 10 個拍手。你的小小回饋,都是我們團隊夥伴繼續創造影響力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