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第一階段培訓| 第三屆 DFC 種子教師認證計畫

今年 2 月初,來自臺灣各地的 10 位老師和我們一起走過了連續三天的培訓,透過當回「學生」的角色,老師們不但更加瞭解學生需要的是什麼,也對 DFC 學習法的設計與應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也謝謝 10 位老師們的積極參與,陪伴團隊在實現「理想教育」的路上不孤單!

在培訓開始前,DFC 種子教師認證計畫的負責夥伴 Allison 向各位老師介紹 DFC 種子教師計畫,鼓勵這次計畫的老師們可以結合不同的專長,發展出屬於自己的 DFC 課程;另外介紹了 DFC 臺灣的師陪服務,如 DFC 挑戰、教師支持系統、教學資源交流與種子師陪計畫,讓各位老師了解組織提供的教師支援。

DFC 種子教師認證計畫的負責夥伴 Allison

此次教師營隊的每位參與者都會獲得一份教材,除了上課時使用的學習單外,信封袋裡另附有《DFC 種子教師認證計畫培訓手冊 — — 成為DFC種子教師這條路》,讓老師們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隨時翻閱,從學員或是教學者的角度自由切換,選擇適合自己了解 DFC 教學法的學習模式。

《DFC 種子教師認證計畫培訓手冊 — — 成為DFC種子教師這條路》

合作讓我們更靠近!

「只要一群人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培訓一開始,有不少老師表示,很早就曾經接觸「印度河濱學校」和「設計思考」,但因為不了解完整課程設計的架構與方式,以前總認為在臺灣推行 DFC 學習法,就好像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也不知不覺喪失了動力和熱情。

多虧 DFC 種子教師認證計畫 的推動,讓老師們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對 DFC 的教學工具、心法和技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討論牆:我有話要說!

為了接住受訓老師們的感受與好奇,這次團隊在教室佈置了海報討論牆,並設置了「夥伴交流版」、「DFC 四步驟停車場」、「 Murmur」三個區塊,希望能透過老師們的親手書寫,傾聽老師們最真實的疑問與想法。

從老師們的回饋,我們發現經過三天的培訓,許多老師在面對 DFC 學習法時,已經從最初的陌生與不安,轉變為迫不及待和孩子一同實踐改變的期待神情!

究竟在短短三天的時間,老師們經歷了參與了哪些活動,才產生了這麼大的改變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階段培訓的精彩時刻吧!

夥伴交流版_討論牆

破冰:從陌生到熟悉

在培訓期間,和夥伴培養默契和信任是不可或缺的。我們邀請老師們與不同的夥伴對話,透過日常生活分享、寒假規劃介紹,以及心情狀況的抒發等等方式認識彼此,建立課堂的默契,也更加了解身邊夥伴的特質!

啟程:末日生存辯論

來自全台各地的老師們,有的人對海洋生物瞭若指掌,有的人因為學校課程精通了野外求生技能。因此,在認識彼此的特質和專長以後,老師們分組進行了一場「 末日生存辯論 ,互相討論誰才是世界末日來臨時的「生存強者」!

過程中笑聲此起彼落,可以感受到老師們不僅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和組員培養了「戰友情誼」,用盡前所未有的創意,想辦法讓夥伴們「生存」。相信在這樣的挑戰下,為老師們增添了彼此信任和放鬆自在的感覺,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了一劑強心針!

「 末日生存辯論 」

DFC 沉浸式體驗:Step1. 感受

在活動開始前,團隊以 DFC 學習法的發展、設計思考與 DFC 步驟的關聯,以及課程進行時 發散 收斂 的重要性等內容作為起手式,邀請 Winnie 針對 DFC 學習法為大家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在過程中,老師們不僅紛紛發表自己對於 DFC 學習法的想法與期待,也認真地拿起手機與紙筆記錄,希望將所有「寶物」都蒐集起來,好好地帶回教室和學生們分享。

接著,Winnie 將老師們以任教學制分為兩組,希望以「廁所很臭」的案例,讓老師們體驗 DFC 學習法的「感受」階段。

DFC 臺灣營運長 講師 Winnie

在「感受」過程中,Winnie 先利用間諜遊戲做為暖身,讓老師們透過話題引導的方式,學習引導孩子們的感受與發現。有了這樣的小試身手,在針對「廁所很臭」進行問題及使用者的討論時,老師們對於不僅更能利用「 以人為本 」的思維,感受使用者的經驗與困擾,也針對各自提出的使用者設計訪綱,希望在不同層面的捕捉之下,對使用者的需求產生更全面的了解。

而在感受環節的最後,Anna 也為大家介紹了收斂工具,希望透過「 重點填空 」的方式,幫助老師們更好地帶領孩子整理訪談資料,老師們也依據學習到的技巧,將剛結束的訪談資料進行整理。

DFC 臺灣講師 Anna

DFC 沉浸式體驗:Step2. 想像

「想像」步驟的第一步,是確定發想的題目。透過想像問題被解決後最美好的情境,不但可以刺激問題的解決方式,也可以較快達成結果上的共識。

但在團體討論的過程中,總會面臨「卡關」的情況,尤其是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因為理解程度與思維方式有所不同,老師們也依據各自的經驗分享 釋放創意自信 的方式,像是利用問題引導刺激多元想法,安排適合討論的環境,或提供情境與限制等,都是有助於鼓勵學生積極發揮創意的解方!

釋放創意自信的老師

到了想像環節的最後,便需要將最適合的方案進行收斂與篩選。團隊利用 點子快篩 的介紹,將收斂工具提供給老師們,希望透過 創意效率效果 三個維度的思考與集合,協助老師們帶領學生篩選最後解方。

DFC 沉浸式體驗:Step3. 實踐

完成「感受」與「想像」階段過後,便進入 DFC 學習法的高潮 — — 實踐。在「實踐」階段中, 團隊分工 原型設計回饋蒐集 都相當重要。

DFC 臺灣講師 涵文

團隊分工是實踐階段的核心,唯有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才能大大提升目標的完成度。為了和夥伴建立默契與共識,涵文建議老師們可以引導孩子們設計自己的 合作說明書 ,將「關於我」、「我的溝通和思考方式」、「我的做事方式」,以及「我的雷點」進行思考與對焦。如此一來,孩子們在分工與執行的過程中,便能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特質與專長達到最佳的合作。

受訓老師分享自己的合作說明書

接著,為了測試計畫的可行性,執行階段便需要進行原型設計。透過想像內容的視覺化,不但可以同步組內的想像,讓老師和學生一同評估計畫的難易度、可行性和成本,也能使學生勇於嘗試錯誤,學習從修正的過程中規劃出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原型。

完成了合作與設計,最重要的便是向使用者展示原型的設計,並透過訪談蒐集使用者的回饋與需求。雖然並非所有原形的成果都能被使用者接受,但回饋的蒐集,不僅能使孩子們更加理解問題的核心,學習用不同的角度處理問題;同時也能使孩子藉此了解使用者的經驗與想法,拉近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

「沒有任何問題是失敗的,因為我們都獲得了經驗。」

充滿夥伴力的老師們

在執行階段的最後,團隊也提醒老師們,在孩子獲得回饋後,應該運用成長型思維多加鼓勵,向孩子們強調經驗獲得的重要性;也可以引導學生先說出情緒,再透過不同的角度一同思考解決方法。

DFC 沉浸式體驗:Step4. 分享

分享,是為了傳達經驗與擴大影響力。到了 DFC 學習法四階段的最後,便是透過「分享」,將改變告訴身邊的人。

「這次不成功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會越來越靠近那個需求。」

在 DFC 之旅上,「分享」階段不僅是將教學故事說出來,更是給孩子們一個機會,反思自己在旅程上的感受與變化。

除了將故事結構清楚呈現,孩子們在表達時的語調變化與肢體語言,以及探索過程中的真實感受,都是拉近與觀眾之間距離的要素。因此,Kate 也鼓勵老師在此階段運用「故事山」的方式,帶領孩子們為一次次的 DFC 之旅畫上完美的句點。

DFC 臺灣執行長 Kate

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孩子們發揮影響力,將改變告訴身邊的人,也能在分享的過程中,號召更多人一同加入改變的行列!

課程規劃:用故事來說課程設計

為了增加孩子們對課堂的參與程度,進行課程規劃時,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在利用故事設計課程時,Winnie 提到,老師們應以學習者為中心,設定期望的教學與學習成果,藉由固定目標的方式,近一步運用 DFC 學習法四步驟發展教學活動,如此一來,教學的輸入才有意義。

為了讓老師們熟悉運用故事進行課程設計,老師們也兩兩一組,進行了 繪本實作練習 。透過快速閱讀繪本並從中挑選核心概念、 設計提問 的方式,老師們不僅學習從故事中設定教學目標、學生理解事項與知識,也逐漸能針對學生的年齡層,提出吸引式、關鍵式、誘答式等多樣的問題,讓教學內容更加有趣。

多元評量:考試才不是唯一的評量標準

在 DFC 學習法裡,評量同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紙筆測驗總是容易讓學生否定自己,那麼,是否有更多檢測方式可以評量學生呢?

與標準測驗不同,DFC學習法期望以 真實評量 進行評測,透過學生應用口語、實作、檔案之方式,觀察孩子在某領域的技能和知識表現,並運用設定向度、等級、行為表現等尺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效進行評量。如此一來,不僅能增加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減少學生拘泥於分數的情況,也能增加學生對自身產出的預期性,激發孩子們的自信與創意。

課程設計實作:發揮過去 48 小時的能量!

培訓的最後,老師們從前兩天產出的脈絡中摸索頭緒,結合學校環境與班上同學的狀況,實際進行各自的課程內容發想。經過十分鐘的腦力激盪,老師們紛紛產出屬於自己的 DFC 教學計畫。

例如有老師希望體小朋友解決「不敢舉手說要上廁所」的問題,有老師則是以學校附近的偏鄉社區為場域,希望讓學生們在進行社區服務的同時,幫助推廣沒落的社區等等。各式各樣的創意發揮,讓團隊不禁感嘆老師們的吸收與應用能力,並增加了團隊對教案進入校園後實際樣貌的期待!

反思圍圈 Close the loop

反思圍圈 Close the loop

在每天課程結束後,都會帶著培訓教師進行「反思圍圈 Close the loop」,在第一階段培訓的第一天老師們每個人用三個的形容詞分享今天的感受,多數的人對今天的培訓抱持著正面的感受,但仍有些疲憊和忐忑,面對今日的課程不斷發想,以及面對未來要將今天的培訓帶回課堂上感到緊張或不安。

但到了第二天,老師在反思圍圈分享的都是滿滿的「夥伴力」,有老師分享了:

「不害怕說出想法,同組默契皆住了我 讓我越來越勇敢。」

「在這裡遇到了一群超強超厲害的夥伴,因為自己是需要消化吸收的人,但夥伴們思考很快,進而帶我很快速的思考。」

讓協會夥伴得到更多前進的動力,看見老師們的眼睛們閃閃發光,除了感動之外,又重拾當初進到新創教育的初衷!

受訓教師回應:

「 當課程設計者的本身符合學習者的需求時,學習者就會用閃亮的眼神回應,這也是老師們所期待在課程中收穫的東西。」

第一階段培訓結束:已經期待下次相見的時刻!

三天的培訓結束,相較於一開始的緊張與不安,老師們除了對 DFC 教學法有更多的了解與應用,也因為在培訓過程中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們,而對DFC充滿了無限的熱忱與期待!

「種子教師培訓的過程,從協會到小組夥伴都讓我覺得溫暖無比,像被溫水圍繞一樣自在。也希望回到學校課堂上推進課程時,孩子也能有跟我一樣的感受。」

在協助老師學習的過程中,團隊不僅獲得了更多「改變」的正能量,也透過實際的體驗互動挖掘 DFC 更多的可能性。而團隊也會持續地陪伴老師,一起朝「理想教育」的方向努力!

📢 喜歡這篇文章回顧,請不要吝嗇給我們 5 個拍手,太喜歡可以給 10 個拍手。你的小小回饋,都是我們團隊夥伴繼續創造影響力的動力!

2023/05/04 written by DFC Taiwan 文字志工 于庭 / edited by DFC Taiwan Jenni

培訓過程記錄|文字志工 存敏 / 慧軒 / 琬真

Photo Credit|攝影志工 璨霙 / 東霖 / 舒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