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字面了解 DFC,即是 Design For Change,由印度河濱學校創辦人 Kiran 校長推廣的活動「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FC 學習法則源於設計思考,由印度河濱學校校長 Kiran Bir Sethi 與設計公司 IDEO 現任執行長 Sandy Speicher 等人,在觀察現場教師教學及孩子學習發展的需求後,經反覆測試和驗證而研發。

1. 設計思考收斂成 DFC 學習法

DFC 學習法收斂自設計思考,分為「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四步驟。

設計思考是一套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透過同理(Empathize)、定義(Define)、發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測試(Test)五步驟,在迭代試錯中找尋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解決方法。這套思考方法不僅應用於商業服務流程開發、產品流程設計,也廣泛運用於教育現場,為教育工作者、學生帶來許多創新可能性。

2. 為什麼教學需要 DFC 學習法

108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學習,教師不止教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探究問題,教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社會、自然增開主題探究與實作課程,在「沒有課本、無固定教法」的狀況下,老師該怎麼教?以設計思考為本的 DFC 學習法正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將成為推動課程的重要助力。從同理、想像到實踐搭建起知識到行動之間的橋樑,正是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感」的最佳溝通途徑。

DFC 學習法該怎麼做?

新課綱上路兩年,全台灣已有6所學校將 DFC 學習法作為校訂課程,成為 DFC 種子學校。DFC 學習法逐步運用於閱讀寫作、社會自然科探究、公民教育、環境議題、在地文化認同等各領域……

今天以牽動教育現場的熱門課題: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二項「消除飢餓」為主題,以國中生為教學對象,搭配最新出版的教師手冊,和大家分享:如何用 DFC 學習法入課。

1. DFC 學習法操作4步驟

步驟一:感受

我們從「消除飢餓」出發討論 #剩食議題,老師透過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自家的食物採買、保存,從生活中了解剩食如何發生。了解發生緣由,挖深人們的需求與難處,以人為本聚焦問題。

步驟二:想像

藉由感受階段整理的問題,想像「減少食物浪費」、「食材被善用」等問題的理想解答,延伸思考自己能為這些解答做到哪些事情。孩子的心中會有一幅畫面,想像未來希望做的事情,再慢慢收斂、規劃,自己要達成目標,要做到哪些事情。

步驟三:實踐

實踐階段,老師可以鼓勵孩子查詢資料,也可以運用引導手冊提供的 #剩食議題 教學資源,以及 DFC 挑戰的真實案例,協助制訂行動計畫,思考有什麼資源、有多少預算、需要多少人力、計畫的執行時間。建立不怕失敗的心態,勇敢展開行動。

步驟四:分享

最後一步分享,孩子說出自己創造的改變,和老師、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老師可以邀請孩子思考如何擴散行動的影響力,如何分享這一則精彩故事。

運用 DFC 學習法的3大好處

好處 1:建立創意自信

許多嚮往改變的老師,透過 DFC 學習法引導學習後,不僅解決長久以來「無聊」的教育難題,還帶給孩子一個面對世界的勇敢態度「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所處的環境」。

好處 2:練習同理心

教育改革強調素養導向的教學,但若沒有真正同理孩子的學習需求,從大人的觀點回推改變,終究會掉入形式的束縛。

只要每一位老師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改變一小部分課程、教學法或學習環境,改變的力量就很大! — Sandy Speicher , IDEO 教育設計師

不僅如此,孩子也會在探究的過程中練習同理心、換位思考,讓孩子學習如何過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有保持好奇心、敏銳度。進而對自己生長的地方深度了解,是對周遭人事物關懷的起點。

好處 3:個人化的跨領域學習

透過 DFC 學習法的 4 大步驟,將知識連結現實生活,解決真實問題。每一位學生按照不同的學習進度,為自己訂定目標。不僅消彌學用落差,更培養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