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2023 DFC 教師分享論壇《翻轉「無動力」世代 找回孩子的學習自信》

當社會慣性地以學業成就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造就了不得不為考試學習,越來越被動的一代,面對這樣的教育現象,我們能夠一起為孩童做些什麼改變呢?

2023 年 11 月 18 日,DFC 臺灣舉辦「翻轉無動力世代 找回孩子的學習自信」教師分享論壇,我們邀請第一線熱血教師進行分享,聽他們談談在這個深受分數迷思和學習壓力的時代,他們是如何與孩子們並肩作戰,透過點燃孩童的學習動機,為孩子們找回學習自信與發光的舞台!

📌 主題一:孩童學習的無動力現象

主題一的座談由 DFC 臺灣執行長許芯瑋,與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的帶領揭開序幕。同為母親和教育工作者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當今孩子們面臨的學習困境,也希望能一起嘗試解決教育界面臨的「無動力世代」問題。

108課綱以自發、互動、共好為主軸,但孩子們真的更快樂的學習了嗎?

社會變遷迅速,孩子們面臨資訊爆炸,以及被疫情、戰爭等外在因素包圍的高壓環境,許多孩子在升學考試與傳統課堂中喪失自信,缺乏學習熱情,並逐漸迷失真實的自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不如一代」、「學習動機缺乏」等質疑,也成了教育界長久以來的焦點話題。

面對這些困境與爭議,以自發、互動、共好三面向為主軸的「108課綱,似乎成為無動力世代的一線生機,不僅將課程鬆綁,使教育生態圈結合跨域資源,成為茁壯孩子們的肥沃土壤;也為孩子提供不同升學方式,讓他們從不同的可能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在這之中,顛覆傳統課室教學的多元課程設計,便是老師與家長帶領孩子找回學習自信與動力的不二法門。也因此,許多老師在課堂中引進了來自印度河濱學校的 DFC 學習法,希望透過設計思考,帶領孩子從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四步驟,連結知識與現實生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孩子也因此在發揮創造力的實際行動中發展學習動機,看見自我潛力並提升學習自信。

「讓孩子樂於學習,是我們大人的信仰、責任,而不該是個疑問。」雅慧總編説。

許芯瑋認為,DFC 學習的關鍵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孩子願不願意看見問題,並選擇正視問題與從中成長。當家長與老師願意擁抱孩子、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我們就能一起看見孩子超乎想像的潛力,成為他們自信學習的守護者。

📌 主題二:看見孩童多元潜力

主題二的講座由內壢國中的秋貝老師,以及六家高中國中部的靖宜老師帶來。

兩位老師都是校內資歷超過十年的資深教師,在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看見學生因為課業壓力而展現習得性無助,一起來看看他們如何改變教學方式,用不一樣的課程提供孩子舞台,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多元潛力,提升學習自信!

內壢國中 陳秋貝代理校長|失去失去學習自信的孩子,DFC如何作為解方

秋貝老師認為創造學生喜歡上課的學習環境,對增添學生的學習動力極其重要,也是老師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內壢國中的老師開始以「如何培養學生願意在學習上嘗試的信心與熱情」為主軸,一同規劃屬於內壢國中學生們的DFC課程,希望讓學生從多元、開放的課程規劃,找回學習與嘗試的信心及熱情,體會到

學習是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園的」。

面對失去學習信心的孩子,秋貝老師認為老師的重要性是引導與陪伴,

老師應該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透過鼓勵與陪伴帶領孩子面對困難與挑戰;更重要的是,不要求孩子的挑戰與嘗試一定要成功,期望孩子即便面對失敗,也能從中反省,感受失敗的原因與意義。如此一來,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團隊合作、反覆思考,就能產生勇氣與自信,相信「我做得到」。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_F0T2sHza8

六家高中國中部 陳靖宜老師|跳脫成績迷思,看見孩童多元潛力

臺灣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難逃家長與老師對於分數的迷思與企求。然而,對於分數的要求與期待,很多時候為孩子帶來了與大人無止盡的紛爭,也因帶來身心狀況的影響。

靖宜老師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希望學生透過學習找到自身興趣,若學生能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與期待,便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學習力、專注力與創意;孩子希望大人看見的,是他們透過能力、潛力展現的自我價值,而不是被成績所斷定的未來。家長和老師除了要敞開心胸保持信任,讓孩子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與想法;也要透過引導與連結,培養孩子在所處社會中自主行動的能力;更要適時地提供孩子舞台,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展現自我。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QpEEMPgpQ

📌 主題三:我的教育反思

主題三的講座,由竹北國小的雅琪老師和北市大附小的雅鳳老師壓軸登場。

兩位活潑的老師在教學生涯中,見證了AI時代的來臨,也因此,他們深刻體會到「老師不再是萬能的角色」,也開始反思在這樣的時代下,身為老師的他們可以帶給學生怎麼樣的教育方向與價值?

竹北國小 黃雅琪老師|當學習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如何身而為師

曾經,雅琪老師也是一個掌控慾強烈的老師。舉凡教學手冊、班規與有標準答案的作業,都是她帶班的「標準配備」,透過這些方式,讓他在教學過程中安心地控制孩子的表現與教學流程。然而,人生真的有那麽多標準答案嗎?

根據統計,臺灣的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ISA 中,是最害怕失敗的,而害怕失敗的學生長大後,便成為害怕失敗的大人。從這些觀察與反思中,雅琪老師了解到,帶著孩子面對模糊、練習失敗才是真實符合人生的學習,因為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未知,並不總是有標準答案。例如進行DFC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沒有辦法預測孩子們有哪些感受被引導,更沒有辦法預料孩子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衝突與困難。

DFC 讓孩子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與方式詮釋自我,也讓老師有機會看見孩子們的另一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Ulqa-bPsw

北市大附小 劉雅鳳老師|翻轉學習,重新思考師生關係

在教學生涯初期,雅鳳老師發現光靠一個肯定孩子、鼓勵孩子的老師,仍然沒有辦法讓孩子主動學習,學生認為課本的知識無用,對於學習也沒有動力與慾望,讓雅鳳老師相當挫折與迷茫。

直到 2010 年收到來自 DFC 臺灣的公文,邀請師生進行 DFC 挑戰,雅鳳老師開始思考如何轉變老師的角色,開始嘗試和學生一起探索如何將知識轉化成行動。雅鳳老師認為,在學習這件事上,老師是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人。

當孩子願意走出來解決問題,老師可以退到後方成為他們的靠山、給予鼓勵;當孩子跌倒時,老師可以站出來幫助他,陪伴他們跨越困難

「我是第一批響應DFC臺灣的老師,也是第一個完成 100 個 DFC 挑戰故事的老師。因為相信,我成為最幸福的老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Cv-RWqeY4

「在教育這條路上,以往總是希望將學生的差異性一致化。然而,現在的教育則是相反,老師們之所以重要,在於看見所有孩子的特質,讓每位孩子都有閃耀的機會!」品學堂執行長黃國珍先生在聽完四場精彩的演講後感嘆的說。

學習是帶給我們進步,讓人感到幸福的一件事。」

多虧有這些願意陪伴孩子,為孩子做出改變的老師,孩子們在學習無動力的時代,才有機會找回學習動機,發揮真實的自我。期望在未來,能有更多老師與家長給予孩子勇氣與信任,在學習這條路上一路相伴,讓他們找回自我,從學習中獲得幸福!

📢 喜歡這篇文章回顧,請不要吝嗇給我們 5 個拍手,太喜歡可以給 10 個拍手。你的小小回饋,都是我們團隊夥伴繼續創造影響力的動力!

✏️ 回顧整理|蘇于庭 文字志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