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解決問題: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PJ Wang
Design Thinking toolkit
2 min readApr 21, 2018

關於

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是由Kaoru Ishikawa教授在1960年代提出,藉由這個工具你可以:

  1. 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
  2. 突破流程上的瓶頸
  3. 了解為何流程無法執行下去

如何使用

步驟一

寫下目前面對的問題,並且寫在做左邊,且中間用一條線連接,如下圖:

步驟一:寫下問題

步驟二

揣測問題主要涉及的層面及因素

步驟二:揣測可能涉及的因素

步驟三

藉由Brainstorming分析每個因素可能有的原因。

步驟三:Brainstorming 可能涉及的原因

步驟四

分析圖上所有可能造成問題的原因,並且加以做下一步的改善及測試。

使用時機點

Empathize時

找出要解決的問題之後,先去揣測可能的因素,並且去發想每個因素背後可能的原因,藉由此方法去設計訪綱。而傳統的訪綱設計是先想問題再去做排序及分類。

Ideate前

在找出Point of view之後,進入Ideate階段時可以使用,但使用的方法及步驟與原本Ideate稍微不同,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是先分類好大項目才去想細項,而傳統的Ideate方法則是先發想各個面向再去做分類。

使用的考量點

  • 已經有想要發展的面向、或方案

好處

  • 省時、速度快

壞處

  • 會限制發想的面向

--

--

PJ Wang
Design Thinking toolkit

台大資工所碩畢 / 設計思考教練 / 系統思考顧問 / 資料科學家 / 新創 / 科技 + 商業 + 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