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喃喃|Murmur】#55 米蘭遊走

Ting-Hsuan Chang
DesignAct 設計思
4 min readApr 29, 2018

聽到四月,設計師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米蘭設計週吧。以前總是在電腦螢幕前閱讀各種看展攻略與心得,而今年終於得以身在其中,體驗這個著名的全球年度盛會。

經過一個禮拜的沈澱(其實是在趕作業),反覆思考看展時獲得的刺激從何而來與該往哪兒去。網路上有許多2018米蘭展設計趨勢分析,也有各大品牌與名設計師的最新作品介紹,或是新穎材料與技術的運用,自己似乎怎麼寫都無法寫到那樣的精闢與詳盡,但能在現場親身感受這些世界設計脈動的經驗是非常可貴的,所以還是想來記錄一下自己的片段體會。

一個城市的規模

這次主要看會外展,奮力地跑了幾個主要的展區,Brera、Tortona、Lambrate等等,幾乎也是走了整個米蘭市區。原本以為「米蘭設計週」會有一些整合過的展覽資訊,沒想到這些不同的展區十分獨立,觀展的體驗甚至可稱雜亂無章,就像是無目的地在街上撿拾一個個散落的石頭。不過這些展覽很好地依附在這個城市,設計的亮度與米蘭獨有的歷史氣息相互揉合,零散的體驗卻也串聯成一個引發更多思考的城市遊走。

地域性的結合

第一次到米蘭,深深地著迷於當地建築精細的工藝與良好的比例美感。有一種傳統住宅很有趣,建築體環繞著中庭,讓整個空間具有一種明確方向感的凝聚力,許多展覽就在這樣的住宅中呈現。在一個個房間中展示的是不同設計師或藝術家的作品,觀展的路線隨著空間靈活變化,似乎沒有一處是重複的,展覽與獨有空間的結合為彼此帶來更強的能量。穿梭在這樣的建築中,就像在登門拜訪各戶人家,對整個展覽(社區)的識別印象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被建立,並強化展覽帶給觀者的外在與內在的體驗。

另外,一直很喜歡的HAY則是在米蘭最富有豪華的私人官邸Palazzo Clerici中展出,北歐的極簡與義大利的奢華衝擊性地結合,對生活可能的面貌帶來新的詮釋。而vitra的展覽可能是讓我最驚喜的,在米蘭體育館La Pelota裡,觀眾可從看台區、場邊或是Live大螢幕觀看運動場上vitra的經典產品,透過轉換觀者的視角,這些我們如此熟悉的經典傢俱被賦予新的人格,在場上彼此競爭、對話。策展人運用原有空間,成功地以一個簡單的比喻為傢俱設計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

其實當初掙扎許久要不要去看主要場館的傢俱商展,不過挺慶幸選擇了這些會外展,除了讓我有機會看見整個城市外,這些展覽與原有空間的對話讓人能不只著眼在單一產品上,而看見設計在整個社會脈絡裡可以有怎麼樣的可能性。

Typecasting by Vitra

在一個大網絡裡

白天在展區遊走,晚上的話可以在各藝廊開幕酒會遊走(喝)。設計週期間甚至有一個「禮拜四設計師們一起去Bar Basso吧」的傳統,如果想撞見仰慕已久的設計師,可以去那裡碰碰運氣,但那裡的人潮會讓你有種全世界的設計師都跑來這個城市了的錯覺。這就像原本散佈在世界的設計社群突然凝聚在米蘭,並激烈地重構這個社群網絡,而我似乎被迫重新思考自己在這個網絡的位置。

模糊的職稱不被允許,而手上的線正帶領你往某個方向去。

延伸閱讀

挺全面的米蘭設計週2018介紹:
http://fashion.sina.com.cn/luxury/de/2018-04-16/0823/doc-ifyzeyqc4553787.shtml

Ventura Future的聚焦議題: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997&type=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