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喃喃|Murmur】# 59 轉換跑道這件事

Davis Hong
DesignAct 設計思
6 min readJun 17, 2018
Photo on Smith St, Melbourne

在上個星期,跟主管再三確認過後,發現自己應該是無法在實習結束繼續待在這間公司了,即使主管想留我下來,但是因為公司的政策很難聘用非本國人,所以就做好心理準備在六月底把案子結束掉。因為一起工作的機會難得 (下次如果要再回來這個部門(IBM Research Australia),我想我應該要拿個博士學位了:P) 所以想趁月底離開前,跟幾個同事請教一下他們是如何看待職涯發展的。

在台灣貌似大多數人對於轉換跑道這件事的想法比較保守。即使選錯科系或是工作不滿意,基於現實考量跟沈沒成本(你都念這麼久的書了,你要放棄不是很浪費嗎?),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做跟原本領域相近的工作。身為一個轉換跑道的人,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打算放棄你之前的領域嗎?」「這個可以跟你之前的領域結合嗎?」好像不管你之前投入什麼,只要有投入都應該要拿來最大化利用才是。但要是你想做的事情跟之前累積的能力差異太大,大多數人都是勸退居多,或是希望你重新思考是否真心想做這件事。

這當然沒有不好,不過再跟兩位主管聊過天之後,發現其實轉換跑道可以是很有彈性的,而且對西方國家來說,這件事再正常也不過了,畢竟很少人能夠在小時候就可以有深刻的洞見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一來你不可能完全搞懂產業細節,二來你沒有可以類比的經驗),而且人的偏好跟能力是隨著時間動態改變的,因此一次就找到自己天命的職涯道路聽起來就不是很實際。

兩位主管,要說資深斜槓也可,在轉職上都有蠻驚人的成果。

第一位是慕尼黑理工大學學士到博士(題外話,雖然大家都很嚮往德國的學制,認為他們可以培養很專精的人才,但是我遇到的德國人對於他們學制的抱怨是,他們很難簡單的從碩士或博士轉換跑道,每次要轉換跑道就一定要重讀大一:P)。在博士班畢業時,覺得自己對於奈米科技並沒有原先那麼有熱情了,但他對於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並沒有想法,所以他的策略是讓自己到一個「可以發揮自己所學但是不完全是自己領域」的地方工作。他用原先的奈米技術應用在生物的DNA序列分析,於是對生物一竅不通的他花了不少空閑時間去學習生物相關的知識,他發現他得到的醍醐味就是,他很享受這個碰撞新領域的時候,從頭學起並且跟舊的知識結合的那種快速的突破感。他其實並不討厭任何一個領域,他只是不喜歡在一個領域鑽研太久(就像一款RPG遊戲已經玩到90幾等,大部分的遊戲地圖都探索過了一樣),他更享受接收新領域的時候那種充滿新的刺激的感覺。後來,他協助在墨爾本成立了一個Bionano technology實驗室。最近,他又踏入新的領域,開始研究類似人類神經網路的晶片設計。這裡筆者姑且把這個轉職的技巧稱為重合(Overlap),找到與自己領域有交集的第二領域,然後漸漸的把自己的能力過渡過去。

第二位是劍橋的理論物理博士,但是他拿到學位的時候,他就決定自己不會再踏回這條路,因為他想要做出直接對人們立即的貢獻的工作,畢竟理論物理的成果真的要對人類有貢獻,很少是十年二十年之內的事。他跳到了科學研究為主的顧問公司工作,因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到產業迥異的客戶,而可以快速地知道不同產業的知識。在不斷的進出不同的領域後,他發現了自己核心的數學模型分析能力,可以有效的解決各類型的問題。之後他找到了自己熱情的領域,用自己的數學模型分析知識來協助分析流行病學的因應策略。他的策略是先將自己投入一個可以大量接觸不同類型產業的環境(探索Explore),接著從不同的領域的工作中逐漸凝聚出自己的核心能力(蒸餾Distillation)以及最想從事的領域(收斂Converge)。

某種程度上來說,轉職並不是一個很死的定義,當你在工作開始包含了原本不是你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你也是在漸漸的把自己的能力範圍擴充到另一個領域。久而久之,你就多了其他領域的技能,轉換跑道遇到的阻力也會小很多。另外,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到底是工作的產業(Context)吸引你,還是工作的內容(Content)吸引你,還是你在接受挑戰並且學習如何克服這個模式(Pattern)吸引你?因為大多數人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會注意到表象的工作產業以及工作內容的脈絡,但是很少人會注意到自己其實有一個偏好的模式,比方說喜歡挑戰沒有做過的東西,或是喜歡有團隊一起共同完成項目的成就,這些才是你內心渴望但是卻容易被工作職責給蓋過的事情。如果可以從更根本的層次就發現這些內心渴望的規律的話,那麼也許不同行業或工作內容並不會阻礙你,你也可以更快地找出在這個世界當中,最適合自己的角色了吧。

Ref:

大家有空可以推薦讀讀:

  1.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有時候你並不是真的很討厭這個工作,你只是討厭這個工作的某些部分。他教你如何重新審視自己對於各項工作擅長以及喜好,重新設計你的工作細節之後,同一份工作你可以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2. 「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科學家教你如何用大腦喜歡的方式學習,開發潛力,轉換跑道,創造第二人生 MINDSHIFT : break through obstacles to learning and discover your hidden potential」
    很多時候,你想要轉換跑道,但是你不曉得其他人在轉換跑道時,是怎麼快速學習那個領域的知識的。這本書就是再分享各個轉換領域的人的故事,以及從中提煉出這些轉職的人是如何學會新的技能的方法。建議可以搭配作者的第一本「大腦喜歡這樣學」或是她在Coursera上最受歡迎的學習課「Learning How to Learn」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3. 「是你讓工作不一樣:創造影響力的5個改變配方 Great Work: How to Make a Difference People Love」
    很薄的一本書,但也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本。作者的團隊將所有傑出工作的案例做非常全面的分析(附錄還有資料來源,研究方法,以及實驗設計等等),得到非常簡單的五種讓工作變得傑出的策略。雖然細節不多,但是如果用裡面的觀念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再輔以其他的技巧,是一個蠻好的提升自己的方式。

--

--

Davis Hong
DesignAct 設計思

An author of DesignAct. An observer who likes to look into what mental reaction happens in his mind at any moment. A software developer and AI enthusiast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