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給設計師的趨勢懶人包(上)_設計遇到的挑戰&設計建議

設計丸編輯室
設計丸物製
Published in
18 min readApr 22, 2024

來了~設計丸編輯室來了,與各位一起回顧第一季的推薦內容。

提醒,文長豐富,累積三個月的份量,內容超值。

閱讀前,溫馨提示

本篇收納 2024年1月~3月期間裡,我們分享過的內容精華。

因文字實在不少也不易刪減,讓編輯室很苦惱。我們盡量將有助益的重點展開內容並留下相關連結。閱讀時,仍需慢慢消化,期待每個路過的讀者能有所啟發,不論是工作上的、創意上的、生活上的,讓我們成為你的知識庫。

✔ 點擊標題可跳至該段落詳情。
✔ 本次所有內容將分為兩篇文章發布。
✔ 本篇為1/2篇幅 = ➊ + ➋之內容

▒ 第一季精選分類:

因 2024 趨勢而產生的挑戰們!

➋ 來些設計建議吧~

補充點 AI 的消息。

  • 免費仔的 AI 繪圖工具 — Playground AI
  • AI 時代的設計系統
  • 生成式 AI 動畫技術與工具概述

成為參與式設計師。

  • 別想太多就開始輸出吧
  • 三個心得與大家分享
  • 遊石設計來聊聊數位產品的無障礙設計

➊ 因 2024 趨勢而產生的挑戰們!

【UX 受到的衝擊與準備】

UX 是否已來到緩速且塞車的時期?我們暫時稱它為晚期 UX。

晚期 UX 的特徵是市場飽和,重視財務增長,商品化,自動化和金融化等項目。公司對於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同時面對提倡用戶需求時,設計師只能有限地推動這些工作。

隨機分享 → [ The State of UX in 2024 / 2024年 UX 現況 ]

https://trends.uxdesign.cc/

其中,值得你注意的五大特徵解析:

自動化|Automation:

隨著 AI 進步,設計師的工作逐漸被自動化,一些低風險項目的需求也逐漸減少。AI 能夠快速生成特定界面,透過連接程式碼和累積的能力,讓設計師的角色逐漸消失。

即使短期內設計師使用 AI 工具可有所幫助但長期來看,的設計師真正價值在於策略性思維和設計決策中的目的性,及將個人觀點融入作品中。

[ ▶ 全文 ]

飽和|Saturation:

目前設計師市場供過於求,而市場情況也相當不確定。

裁員和市場不穩定等因素已削弱了設計師的議價能力,凸顯了工作中的交易性質。更精簡的團隊意味著內部流動性減少,也意味著更少的管理層次,會對設計師提出更高價值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都在經歷相同挑戰,因此現在是利用人脈、討論薪資、分享職位空缺、探索其他職業道路,並重新評估如何成功的時刻。

[ ▶ 全文 ]

商品化|Commoditization:

專注於可擴充性和標準化,比追求差異化和愉悅感更為重要。

隨著軟體普及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設計工具也更加民主化,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作者和參與者。在業務增長壓力下,公司更傾向於具有商品化特性的設計,因為這能提供可預測性和安全性。

同時,設計師需運用專業知識,專注於手頭的任務,還要提升用戶體驗,連接完整的數位生態系統,並找到正確的問題並解決它們皆是同等重要。

[ ▶ 全文 ]

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

設計決策已成為商業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影響力逐漸擴大,其受到財務健康、股東利益和業務指標等多重因素下,設計不僅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更需為公司與股東利益做出貢獻。設計師也開始扮演著更積極的角色,他們可以成為企業內部的業務推動者,也能夠運用自身的設計技能創造出能夠推動業務發展的解決方案。

通過了解與利用公司數據,更好地將設計成果與業務目標相結合,並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企業發展提供創新的設計方案。

[ ▶ 全文 ]

解體|Disintegration:

缺乏對數位產品的信任感可能導致使用者產生多疑、自滿或易受利用的情況。用戶的信任是一種有限資源,隨著數位產品發展速度超過預期,惡意代理商和詐騙模式得到了滋長。

社群網路原本被認為無害,卻漸漸宣揚有毒的聲音,從仇恨言論到陰謀論不斷涌現,而負責任的機制卻不盡如人意。隨著數位空間越來越影響人類生活,包括孤獨、沮喪等問題浮出檯面。

安全和隱私問題將引發更多爭議,新興技術也為這些長期存在的挑戰帶來更多複雜性。

[ ▶ 全文 ]

The State of UX in 2024— 來源https://trends.uxdesign.cc/

【被數位加速的創意產業】

因大環境影響著創意產業,持續顛覆平面設計的8種工作趨勢。

如果你是處於職涯轉型的設計師或資深的視覺設計師,在面向持續改變的環境並深感焦慮時,以下內容趨勢正好提示著你可嘗試邁哪些領域去探索。

01 訂閱型的代理商|Subscription-based agency work

  • 設計師和代理商面臨快速變化的環境,許多人開始在家工作或創立小型工作室。
  • 客戶期望更短的交付時間,設計師需尋找新方法來滿足客戶並確保穩定收入。
  • 產品化的趨勢普遍,設計師提供固定項目的價格套餐,並且訂閱模式正在爆炸性增長。
  • 設計訂閱模式讓客戶每月支付固定費用以獲得無限工作,這模式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許多網站設計公司都已提供這項服務。

02 品牌衝刺|Brand sprints

  • “設計訂閱”趨勢的矛盾,隨 AI 進化,這種商業模式可能會變得更加迷人。
Three-Hour Brand Sprint Template:https://miro.com/templates/brand-sprint/
  • 不少設計工作室正嘗試將服務轉成產品化,其一例子是提供固定價格的“品牌衝刺”服務。
  • “品牌衝刺”是一種商業模式,比如設計團隊會在兩週內以固定費用的方式完成客戶的新品牌設計。對於年輕的初創企業客戶而言這模式非常受歡迎,因為他們可以快速獲得高端品牌形象,而無需花費太多資金。

03 去包裝化與永續奢侈品|The rise of moving type

  • 氣候變遷正影響著設計趨勢,尤其是品牌對環保的承諾,落實在包裝設計與製造過程之中。
  • 包裝設計新面臨的挑戰是:圖形創作空間越來越小,設計師需更有創意地去思考如何落實新設計。
包裝視覺:https://goolink.cc/hgfVp
  • 2024年,對永續材料的選擇、賦予責任的製造流程,將持續影響著設計並有關鍵作用。

04 動態文字的崛起|Real meets surreal

  • 動態文字具有獨特的滑動感,已成為品牌和設計的常態亮點,可在未來一年對品牌發揮重要作用。
  • 品牌期待找出動態文字的全新表現方式,並更重視字體在品牌識別中的角色。
#ProjectGlyphEase https://goolink.cc/2eWY
  • AI 在動態文字的推動中佔了不少功勞,例如 #ProjectGlyphEase 可自動化創建文字。

05 現實與超現實的相遇|De-packaging and sustainable luxury

  • 從過去對“完美生活”的追求轉變為現實與真實性的追求。
  • 品牌未來可能出現:更多想像豐富、奢華世界、生動細節等的設計。更多實驗性、華麗風格的字體設計,以及聰明、鮮明的品牌聲音。
一家專注於生物多樣性的創投公司 Superorganism ( https://goolink.cc/7GLkK )

06 強烈抵抗著AI|Backlash against AI

Creative Boom 廣泛報導顯示: https://goolink.cc/wQDQN
  • 2023年的 AI 技術在設計界並未受到普遍歡迎。
  • 2024年可能有人會提出 AI 自由區的概念,主張所有創意作品都由人類製作。
  • 對 AI 的思考引出了一個問題:擁抱 AI 是成功的唯一途徑,或會導致失敗?

07 選擇成為一間 B Corps™ |To BCorp or not to BCorp

https://www.bcorporation.net/en-us/
  • 2024年的設計工作室是否該走向 B Corps™。
  • 創意產業本身是一個具備敏感度又能關懷他人的特殊群體。
  • 設計產業關懷環境的同時,是否也能透過資金的分配採取相關行動呢?

08 由設計師為設計師創造的產品與服務|Products and services created by designers for designers

  • 平面設計師最擅長的是造福社群和整體產業而開創產品與工具,2024年可能是這種趨勢高速發展的一年。
  • 每天幫助他人創造商業品牌並推向市場,但常忽略了自己可為世界帶來的貢獻。相信現在是創業的最佳時機,不再受到過去的門檻所阻礙。
  • 越來越多的創意人士正踏入這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世界,帶來改變他們事業未來的結果。透過線上工具、實用的行動應用程式、自行出版的小冊子和書籍等,從最小地方開始通常會開啟新的機會,找到新受眾和新社群。
https://www.brandnu.co.uk/work/branding/

The biggest trends in graphic design for 2024, as predicted by the creative industry— 來源https://goolink.cc/jY9jP

【Spotify 是如何渡過 2023】

「今年的消費文化裡,人們感到特別混亂。」 — Spotify 品牌設計全球負責人 Rasmus Wängelin

這是 Spotify 設計團隊有意為之的,是想要反映2023年氛圍的渴望,Rasmus 和同事們還從線上到線下的生活中汲取了靈感。

#隨機分享 → 面對挑戰,#Spotify 團隊如何打造2023識別

他繼續說著:「網路和現實正在融合生活,因此有時難以分辨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構的。」「這真的成為設計的重心,我們希望它感覺像一道網路與現實生活的模糊界線,並涵蓋以人為本的體驗。」

https://newsroom.spotify.com/2023-wrapped/

2023年的識別形象帶來了特別有趣的挑戰。它的設計是處於視覺上的混亂又充滿流動感,同時它必須具有系統化和功能性,並且要被打包成一組工具包,提供給全球無數的團隊做使用。

「這是一個大挑戰:我們要如何創造出視覺感受的流動和有機的東西,同時它又兼具系統性呢?」Rasmus 指出。

Here’s What’s in Store for Your 2023 Wrapped (https://goolink.cc/jWEQt)

“No grid, no rules”: How the Spotify design team created the identity for this year’s Wrapped— 來源https://goolink.cc/w7v4z

➋ 來些設計建議吧~

【Airbnb 如何思考設計上的通用性】

來自2017年的時光機,當年的 Airbnb 聊設計

任職於 Airbnb 的設計技術專家 Benjamin Wilkins,他結合設計與程式語言的專業角度,淺談他們企業自身如何將介面設計的元素從在地化到國際化且達成一致性。

[ Airbnb 如何思考設計上的通用性?] → #隨機分享 by #設計丸編輯室

Thinking in Symbols for Universal Design — Benjamin Wilkins, Airbnb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5XxgxBz3Fo )

Alex Schleifer(Airbnb VP of Design):”You can’t innovate on products without innovating the way you build them”。

「沒有從打造產品的方式做出創新,你便無法對產品進行創新。」

Benjamin 列出了他們 Airbnb 的設計原則(Principles):

統一性|Unified

每個碎片都是屬於系統的一部分,它們應該要積極對整個系統產生貢獻。並且不存在孤立的狀態。

對話式|Conversational

動態、插圖和文案都是賦予數位體驗的生命力。這些重要的元素關乎到品牌使用的人性,使我們的客人和屋主受到歡迎與慶祝而感到安心。

普遍的|Universal

Airbnb 的承諾是“Belong Anywhere”,這份承諾是透過考量我們為一個大型組織後得以實現。另外,我們不受任何設備的限制,並在 27 種語言中提供全球性服務。

標誌性|Iconic

我們專注、簡化且獨特。我們會大膽表達並只強調一件事情。我們從開始便是原創,Airbnb 之精神永在。

設計丸覺得

說穿了,設計師的真正課題不在於產品的規模大小,而是設計所供給開發團隊的元件庫,是否足夠滿足基本的開發情境?能夠保持彈性與持續擴充?是否有意識地逐步歸納這些元件?能建構出該產品的視覺語言?能符合該產品的商業目標或使用期待等。

如今各式各樣的 AI 工具興起,下一代設計師的工作模式開始經歷滾動變化,習慣性朝向使用機器學習上的結果,用以輔助工作上的判斷與使工作省下更多時間,設計師與 AI 交互協作的事情正不斷地發生著。

Thinking in Symbols for Universal Design — Benjamin Wilkins, Airbnb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5XxgxBz3Fo )

Thinking in Symbols for Universal Design — Benjamin Wilkins, Airbnb—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5XxgxBz3Fo

【正在阻礙你使用設計系統的六個迷思】

來透過 Figma 設計師的角度,快速解惑你對設計系統的基本認識!

https://www.designsystems.com/six-myths-holding-you-back-from-embracing-design-systems/

“Six myths holding you back from embracing design systems” by Ana Boyer | Designer Advocate, Figma → #隨機分享 by #設計丸編輯室

㊀ 設計系統只適用於大公司|Design systems are just for the big leagues

設計系統對於各種規模的組織,是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重要工具,在不同公司之間它們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 — — 提高效率、確保一致性並促進協作。

㊁ 設計系統要採用所有與最新的技術|Design systems should employ all the latest industry techniques

設計趨勢會不斷地變化,不存在最正確的做事方法。向他人學習是很好的,但別沉迷於打造完美的系統裡,以至於忘記想達成的目標。別為了模仿設計趨勢,你的設計系統應具備功能性與目標為導向。

㊂ 如果對 Material 有效,對我們也有效|If it works for Material, it works for us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經常被認為是行業標準,但它並非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你的設計系統要能反映屬於品牌的獨特身份,為用戶量身需求與組織目標。在行業標準和組織兩者間,尋求最佳實踐的平衡點。

㊃ 你必須從頭開始建立你的設計系統|You must build your design system from scratch

在這裡有大量精彩的開放式資源。有可用的東西適合你,馬上去使用它吧!將它客製後來滿足需求。通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種實用和高效的做法。

Discover all open design systems on the Figma Community:https://www.designsystems.com/open-design-systems/

㊄ 設計系統會壓抑創造力|Design systems stifle creativity

設計系統不會扼殺你的創造力;它們是使創造更為清晰的工具。為設計師搭建堅實的基礎,將它們想像成一座創意發射台,而非阻擋的護欄。這是正在優化的過程裡,並非限制你的創造力。

㊅ 使用設計系統的設計師,整天都在建立組件|Design system designers spend all day building components

認為使用設計系統的設計師們是系統發展的策略專家,是採用設計系統的倡導者,也是團隊之間的聯繫者。這個角色涉及全面性思考和多樣化的職責。Benevity 設計師 Owen Anderson 分享了設計系統團隊的設計師一日生活——並不只是組件的事情!

Six myths holding you back from embracing design systems— 來源https://goolink.cc/hEsrB

✎ 設計丸延伸閱讀:

【參考看看 Zendesk 品牌語調框架】

Zendesk 是這樣子描述自家產品的,它是品牌的延伸。

其中視覺設計是外觀,聲音也可形成內在。要如何透過聲音聽起來像是 Zendesk,讓聽覺上的語氣,得以成就體驗的調性。

在他們的框架裡,使用著兩種維度:資訊性&指導性、低影響力&高影響力。並在其框架定義出數十種互動情境,繪製成一張語調規範的象限圖。

來自 Zendesk 的品牌語調框架(Tone Framework)

象限圖仍是品牌必備的指南針,前提是團隊需具備足夠的品牌意識。

關於維度基礎描述:

”資訊性”

  • 用戶需要知道的。
  • 他們不必對此內容採取行動,但對使用上的流程會有幫助。

“指導性”

  • 引導用戶學習或採取行動。
  • 這類內容需要他們足夠的注意力才能去理解。

“低影響”

  • 有用但非必要存在的。
  • 即使用戶是匆匆看過這些內容,他們仍可繼續安全地使用產品。

“高影響”

  • 真正重要的事。
  • 無論是好消息或壞消息,這些內容會直接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成功與否。
Mapping tone — After plotting these user interactions, we outlined four quadrants that were a natural fit for our brand tones. (https://garden.zendesk.com/content/voice-and-tone#high-impact-and-informational)

Voice and tone — 來源https://goolink.cc/eq3RP

➊ +➋ 完,下篇待續。

↓↓↓↓↓↓↓↓↓↓↓↓↓↓↓↓↓↓↓↓

↓↓↓↓↓↓↓↓↓↓↓↓↓↓↓↓↓↓↓↓

想詢問文章內的任何問題,或有興趣的議題找不到人討論?
歡迎與我們交流 → design.foruuu@gmail.com

--

--

設計丸編輯室
設計丸物製

設計丸使用敏捷設計的方法&概念,製造匯集專家經驗與設計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