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給設計師的自我整理術 01-檢視 | 一場自我的敏捷設計

設計丸編輯室
設計丸物製
Published in
Mar 14, 2023
敏捷設計 /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設計丸,前言

在許多情境裡,設計師經常作為一個資訊中介的載體。除了在工作中生產視覺與體驗資訊外,也會兼任資料庫角色,透過不斷匯出匯入資訊,來完成工作上的各種狀態。被塞入大量資訊的我們彷彿忘記,有時也需清空暫存記憶體才能往下一步走,所以除了旅遊或休閒生活外,設計師是否還可以尋找其他方式為自己清除快取記憶,並補充更多能量。

✍ ✍ ✍ 設計丸 線上商談室 → https://portaly.cc/designforu

⎯⎯⎯⎯⎯⎯⎯⎯⎯⎯⎯⎯⎯⎯⎯⎯⎯⎯⎯⎯⎯⎯⎯⎯⎯⎯⎯⎯⎯⎯⎯⎯⎯⎯⎯⎯⎯⎯⎯⎯⎯⎯⎯⎯⎯⎯⎯⎯⎯⎯⎯⎯⎯⎯⎯⎯

透過我們的洞見引導設計師:開始一段簡單的自我整理之旅。

在這段旅程中,設計師必須面對自己的抉擇並評估出自己的價值。我們將敏捷概念引入設計師的職業發展,鼓勵設計師為自己制定出的人生準則。透過整理形式的思維,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模式。

本篇為自我整理的系列文章,第一篇:檢視。

Let’s go~~~~ / giphy.com

以下開始導航~

🔍 檢視

第一步任務,我們建議使用放大鏡的心理模式來蒐集設計師自己的內心感受。可從三個維度來進行檢視:個人 → 工作 → 職涯。需透過第一人稱的提問來展開階梯式的簡單對話。

提問框架圖參考如下。
我們快速使用 Yes or No 來取材設計師的感受,嘗試探尋設計師自己的為什麼。

敏捷設計,個人 → 工作 → 職涯 / image made by 設計丸

➀ 檢視個人

  • [問] 我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為什麼?
  • [答] 我( 不)喜歡現在的自己,是因為______。

😎「取材自己的感受」= 初步掌握自己的使用規格。

「現在」是進行式狀態,它隨著不同人生情境有所變化,身為設計師喜歡自己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倘若答案為否,也不要急著否定自己,仍需往下問問自己,哪些部分佔據內心深處的不喜歡。

或許,有些設計師正處於焦慮階段、有些設計師善於跟自己相處,不論喜歡或不喜歡自己,目的都要嘗試取材自己的感受。

關鍵萃取提示:現在的自己具有哪些特質?

Photo by Jessica Flavia on Unsplash

➁ 檢視工作

  • [問] 我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為什麼?
  • [答] 我(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是因為______。

😎「取材工作感受」= 判斷自己如何與工作相處。

設計師需透過對工作直覺上的反饋,逐步找出感受中的材料。
一份好設計工作的定義,除了普世價值裡的市場薪資、公司名聲外,另一個無法具體量測的是:如何判斷工作與自己的合適度。

設計師若開始詢問自己是否合適時,要感受包括工作上的喜歡或不喜歡,誠實透過取材感受後,便會形成觀察自己工作狀態的材料。

關鍵萃取提示:現在的工作具有哪些優勢?

Photo by Unseen Studio on Unsplash

➂ 檢視職涯

  • [問] 我是否樂觀看待工作的未來?為什麼?
  • [答] 我對於工作的未來很( 不)樂觀,是因為______。

😎「個人是起點」= 活用自己,不要成為無解的「終點」。

當設計師自己變成網格上的「點」,便會進一步想像工作上自己正在與誰連著「線」。自己的「點」可能是放射狀型也可能成為不同足跡,逐漸於設計師職涯內,會不經意製造出「面」的狀態並建構一片人生隨機網絡。

我們重新來一遍。

個人是「點」,工作與他人連成「線」,職涯是舖滿天空的「面」。設計師作為個人,永遠可以將自己設為起點,也可以是連接他人的中介點。

關鍵萃取提示:你想像在『未來工作』的情境裡會有哪些關鍵字?

Photo by Brady Bellini on Unsplash

😃😵😜 設計師面臨真實自我,需要不厭其煩。

設計師透視內心與盤點現況的真正想法,若對自己越誠實越能反映真實。反映真實是為了得到真確地資訊。這些資訊不定期散落在內心,極需要透過自我提問來找出線索,唯有透過線索才能獲取材料用以整理自己。

我們將一開始的提問框架與三環圖放在一起後,更新如下。

敏捷設計,個人 → 工作 → 職涯 X 三環 / image made by 設計丸

三個維度階梯式提問,讓「個人」、「工作」、「職涯」順勢展開成環狀後,位於中心點的「個人」與「職涯」間的聯繫,會更清晰地從設計師個人作為出發地。

設計師在不同維度進行思考時,皆有不同關鍵課題,例如:「個人」在現況與未知,會處於許多模糊性探索。下一個「工作」,設計師要處理組織與個人信念、特質等議題。最後一層「職涯」發展,設計師身處何種組織與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是息息相關。

最後,感受是材料

提問過程只是來建立蒐集材料的框架。

本篇透過對三個維度的提問整理&框架,引導設計師快速認識自己與職涯之間的連結。這段收集自我感受的過程,保持敏捷心態也是同樣重要的事情。

設計師持續收集自己感受的過程(不僅是透過自己而已,也可以透過他人對自己),最終是能理解自己的內在並擁有更多、更廣、更明確地思考,反映於外部的工作目標&人生目的。

mmmm… / giphy.com

設計丸編輯室 本篇重點摘要回顧:

  1. 檢視個人 — 「取材自己的感受」= 初步掌握自己的使用規格。
  2. 檢視工作 — 「取材工作感受」= 判斷自己如何與工作相處。
  3. 檢視職涯 — 「個人是起點」= 活用自己,不要成為無解的「終點」。

↓↓↓↓↓↓↓↓↓↓↓↓↓↓↓↓↓↓↓↓

↓↓↓↓↓↓↓↓↓↓↓↓↓↓↓↓↓↓↓↓

設計丸,提供設計顧問、專案執行、教育訓練等服務項目。
線上諮詢 → https://goolink.cc/designservice

想詢問文章內的任何問題,或有興趣的議題找不到人討論?
歡迎與我們交流 → design.foruuu@gmail.com

--

--

設計丸編輯室
設計丸物製

設計丸使用敏捷設計的方法&概念,製造匯集專家經驗與設計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