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為什麼你需要成為一個設計師?(上)/ 微觀設計的起源

設計丸編輯室
設計丸物製
Published in
Sep 18, 2023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本篇適合:從事數位產品領域的設計工作者、與設計產業有相關經驗的工作者、已踏入設計專業領域,想要透過提問框架、思考脈絡,來探索設計職涯的你。

曾經的文藝復興時期,那位多才多藝的達文西曾這麼說。

真理是時間的女兒。」

除了哲學外,本句想補抓的是關於「時間」的想法。設計一路走到今天,依附著時間這條長河,到底設計是怎麼誕生的?這跟你需要成為一個設計師有什麼關聯?我們嘗試來聊看看。

(關於真理,在哲學思辨裡是稍複雜的,在此不做討論。)

本篇內容為上集。

設計,在歷史的線索中

➊ 藝術、創作、美感 。

Photo by Milad Fakurian on Unsplash /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on Unsplash

當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設計是在西方藝術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它的起源之一可追溯到,某時期涌現出一批卓越的藝術家,包括達文西和米開蘭基羅等人,他們通過繪畫和工藝技術等方式,創作了各種平面和立體的藝術作品。透過創作價值,他們重啟了一個藝術時代。

而這批藝術家生活在一個極為關鍵的時代: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間),在這時期內,他們將藝術提升至人文思考的層次,藝術也受益於工藝技術的發展,為後世孵出許多養份,並推動科學和創新的進步,還觸發建築進一步探索出透視技巧,啟蒙一門屬於它的設計學科。

從文藝復興裡,我們微觀出一個設計起源的關鍵,就是藝術家找回「創作價值」。

這份價值觸及了精神層面,為後代建立了「美感思考」的根基。

在這龐大的時代遺產中,這批藝術家們累積出豐富的創作物和工藝精髓,替設計之路孕育關鍵的基礎,留下第一批寶貴的價值遺跡。

➋ 印刷術的誕生。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平面」將人們所想之事、欲留之思想、影響世間之故事,通通放入紙本。在印刷術誕生後,無論是中國畢昇(11世紀)或歐洲古騰堡(15世紀),都曾於歷史上扮演技術突破的角色,他們一前一後將印刷術升級到活字印刷。也因印刷盛行,讓宗教可大量使用作為傳播手段。在這時期,印刷物比口頭傳播更具有持久性和影響力。

印刷連結出另一個設計起源,便是「平面」。

平面依靠印刷術的演進,展開一段「編排技術 」的歷史旅程。其中紙本是關鍵媒介,所有與紙本相關的體驗都是印刷技術普及後的結果。從技術不斷創新的角度來看,人們首先擺脫手工生產階段,經歷了工業化、機械生產,最終到達電子自動化生產。

紙本是透過印刷的技術實踐,與印刷材料上的推陳出新,才能解放視覺上的表達。

「平面設計」確實被印刷啟發以後,走入人們視野與產生工作連結,同時間它也受到藝術的影響,其中之一便是荷蘭風格派(1917年),是由蒙德里安(1872–1944年)為首的的幾何構圖風格。他的作品在垂直與水平間充滿鮮明地比例,深刻地影響了設計走入現代。

自此,平面設計開始擁有網格系統(Grids)的思路。

➌ 量產,替設計打開視野。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進入數位之前,我們須先理解,工業時代是啟動世界成長的大型齒輪。

這時期的焦點是機器生產(1870–1945年,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模組化商品製造的主引擎,實現大量生產的契機,也催生出未來商品的創新搖籃。工業時代擺脫了手工時代的緩慢效能,「量產思維」改變了人們使用物件的方式與消費行為,生產不再依靠人力而是轉向機器生產,逐漸成為常態。

工業重新定義了世界的腳本:

  1. 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開始習慣接觸大規模生產所帶來的物品。
  2. 科學知識和技術研發,成為推動一切的核心。
  3. 仰賴科學與技術的結合,使設計獨立走向專業分工的交叉點。其中蛻變出「工業設計」的學科(1957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成立)。

在工業製造的時代,人與機器的互動不斷加深,激發出人、機器與環境三者之間,一系列交集的系統關係(1961年”國際人因工程學協會”成立)。人們從手工時代的觀念轉向工業時代,轉變不僅帶來技術進步,還引發了許多思想和理念的湧現。一些人主張重新全面思考,一些人反思機械製造,還有一些人提倡純粹的工藝。在工業時代的進程裡,人們加入了設計領域,開始使用設計,並為設計的定義提出了不同見解⋯⋯

總之,在1930年到1980年期間,正在歷經工業化的「設計」仍然是一個新生兒,它此時迎接著一波又一波各式各樣的設計主義浪潮。若設計對比人生壽命不過短短六十餘年,當時的設計卻充滿多次思想變革。

如今回看那段時空,它孕育出當代設計最精采的辯證時刻。

前半部,我們觀察「文化與印刷技術」孵化出平面設計,「工業量產過程」獨立出工業設計,接著?

最後一個關鍵,「數位」。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倘若工業時代是數位時代的前導車,準備撬開「設計」其他可能性前,我們還需獲得兩個條件,「設計」才可拿到下一場門票,參與更多盛事。

條件一,電腦的普及(1981年,IBM定義了個人電腦)。

Photo by Carson Masterson on Unsplash

自從計算機的演化開始後,設計領域就踏上虛擬世界的旅程。蘋果第一台個人電腦 Macintosh 在1984年誕生時,人們應難以想像自己正在數位的起點,介面設計在屏幕有尺寸極限的情況下,居然會在三十年後主導人類的各種服務。

然而,90年代有場意外的插曲,1993年在蘋果企業內出現一位 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他叫做唐·諾曼。他後來創業了一家體驗顧問公司並定義出「用戶體驗」一詞,將使用者視為中心思想,埋下深遠影響力至今。

條件二,網路的普及(1994年,第一次瀏覽器大戰,包括 Netscape 與 Internet Explorer)。

Photo by Rubaitul Azad on Unsplash

網路,是改寫世界腳本的魔王,在傳輸速度和相關技術不斷的衝破,今天已成為多數國家的基礎建設。當時,隨著網路誕生的「瀏覽器」,是引導人類使用電腦進入網頁體驗的基礎軟體。

它主宰了人們與數位的資訊連結,是虛擬世界的任意門。

1994年的 Yahoo 不過剛成立便帶動起網路的爆發期,「瀏覽器」依附著入口網站而產生使用習慣,從一開始就奠定它未來的定位。(當時不同瀏覽器的技術規格無法統一,直到1998年有個「網頁標準計劃」組織成立,第一次針對 HTML 和 CSS 做出標準宣告。)

瀏覽器的出現,間接催生了「網頁設計」的誕生,當初它的地位相對模糊,礙於技術發展不夠成熟,對於設計可涉入範圍,多半是關注程式碼運作與淺薄數位的巧思。隨著網路環境發展,「網頁設計」才逐漸在設計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網頁設計不同於工業設計或平面印刷,它代表著「設計」首次在整個製作、交付和發佈過程中完全依賴電腦,最終也需經過網絡才能被其他用戶觀看。

如今因科技條件成熟的「網頁設計」,不知覺融合著平面設計、立體建模、用戶體驗等關鍵知識,進化到下一個數位設計旅程。

世界是什麼?是持續被「計算機」運算著,隨網路穿透點線面,才能打破不同領域的「邊界」。

➎ 我們被數位穹蒼覆蓋。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最後,設計隨著科技發展,知識與數位複雜度是相互提升的。

  1. 人類透過網路感受生活,也逐漸習慣虛實之間的體驗。
  2. 數位與網路的融合效應,加速了設計和跨學科知識交流與交集。
  3. 設計也仍然面臨著多重挑戰,因知識累積出很多工具,工具同時又被數位技術迭代得很快。

從最初無電腦的時代到個人工作站的出現,我們已然走過了一段有點漫長的道路。現在,幾乎所有設計工作都離不開電腦和相關軟體。人人可上網後,網路實際發展僅二十多年,但它早已深植於人們工作流程,擁有網路後的設計師,也已將經驗與知識的累積,大量集中於電腦裡、數位裡、網路裡。

近兩三年內,人們又經歷 Web3 到 AI 的崛起,設計從實體世界走入虛擬世界時。所面臨到價值觀隨著科技而變化,早已不能依靠分散的知識與碎片資訊來掌握設計流程。

假設我們將世界比喻為一個巨大的加速器,每個階段都設定了不同的觸發條件,它們像是時間的響鈴。當這些條件被觸發並發聲時,世界便迎來了相對增長。這個加速器不僅會持續改變世界的腳本,也在下面的不同「領域」中引發各種變革。

領域,是指我們所熟悉的已知範疇。它可以是具象的,是你生活環境或你的工作場所,也可以是抽象的,代表一群人特定的行為模式形成的領域,這些人可能具有相似的特點或參與類似的活動,形成一個特定的社群。

數位穹蒼下,領域為設計鋪上了更細微的感知。

當設計師透過既有的設計能力與觀察各領域後,他們還需要更多嘗試,去尋找下個可被實踐的機會。只是設計本質上的思想並未發生太大改變,但技術迭代與設計工具的廣泛應用,會一直挑戰著執行細節與原本的方法論。這個過程裡,可能是為設計帶來顛覆,也可能是為設計加速進化,或是同時並存著⋯⋯

看到這裡,你覺得呢?

image made by midjourney

一百年前的人們,從發明電腦到網路之旅,光想像就很難,直到《Snow Crash(1992)》夢見未來,彷彿未來就在身邊。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或許,我們不是設計師,可以自稱自己是設計之徒。
下篇,重新為自己思考、梳理、覆盤。

待續。

↓↓↓↓↓↓↓↓↓↓↓↓↓↓↓↓↓↓↓↓

↓↓↓↓↓↓↓↓↓↓↓↓↓↓↓↓↓↓↓↓

想詢問文章內的任何問題,或有興趣的議題找不到人討論?
歡迎與我們交流 → design.foruuu@gmail.com

--

--

設計丸編輯室
設計丸物製

設計丸使用敏捷設計的方法&概念,製造匯集專家經驗與設計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