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我是 JF,
Part 1 會看 Figma 用戶數據及小聊 Figma 為何做 Slide
Part 2 為分享 Beta 實測心得。最後聊聊 Figma 是否能取替 Canva。
想直接看實測操作及心得,可以跳過 Part 1。
(建議以電腦閱讀,以更好閱讀圖像)
Part 1
Figma 為何要加入 Slide 的功能?我自己想法:
A. 使用者需求
設計涉及行銷、報告等,Figma 2023 調查顯示幾乎每人會在 Figma 設計一份簡報,用戶需要無縫流程,官方說明這是主因。遠端工作盛行,協作需求增加。
Figma 調查顯示,75% 設計師疫後更頻繁遠端工作,95% 在某程度上遠端工作(調查區域:UK, Germany, ANZ, Southeast Asia)B. 商業市場
簡報市場巨大,看 Powerpoint, Google 及 Canva 擁有的 1.7 億的用戶,Slide 能吸引更多非設計師C. 未來佈局、數據收集
Slide 可置入 prototype,Figma 可能佈局使用者測試功能
Figma 在 Beta 後會根據方案收費, 目前公告價格為 3 美元及 5 美元。
對比 Canva 方案 (Pro: 15usd/m ; team: 10usd/m) 來看,是比較便宜,推薦工具給團隊時也需考慮成本效益。
然後我去找了一些用戶參考數據,想看詳細參考內容,
連結放在文章最底下:
Figma User Statistics
Figma 用戶群分佈的情況
2022 —
65% of Figma’s users are non-designers.
(ref. x.com tanayj)
2024 —
60% of Figma users are product designers.
25% of Figma users are UI/UX designers.
30% of Figma users are front-end developers.
(ref. wifitalents)
數據超過 100% 可能的情況是一些用戶同時擁有多種身份。
目前找不到 Figma 官方相應的用戶數據。
Figma & Canva 用戶數比較
別忘了老大 Google 跟 Microsoft,來看看目前簡報服務的活躍用戶數是多少
看來 Figma & Canva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考慮成長速度加上 AI 工具的加速,或許有天能趕上?
各簡報服務發表年份:
1987 Powerpoint
2006 Google Slide
2013 Canva
2024 Figma Slide
Figma 說的主因是:用戶於 2023 在 Figma 裡創造的簡報量
350 萬,差不多是一人一份簡報
350 萬對比 Figma 的 400 萬用戶,幾乎是一人一份簡報。用戶利用 Figma 的設計功能來做具高設計品質簡報,但最終實體簡報時需依賴其他工具,如 PowerPoint、Keynote、Canva 和 Google Slide。
這樣看來好像不能不開發了
把大家的工具都集中在 Figma ,好做事啊(?)
處理簡報時,我會先確定使用的協作軟體,以避免協作問題。例如,用 Illustrator 做整頁圖放入簡報會增加協作的難度(因為只有你可以編輯)。
如果客戶使用 PowerPoint,而團隊使用 Mac 或 Google Slide,檔案協作需要事先溝通。如果客戶需要介入修改,選擇哪個軟體會比較好?後來發現 Google Slide 可以讀取 PPT 檔案,這就解決了問題。
所以 Figma Slide 對開發團隊的好處和挑戰?
好處:
統一平台:方便資料查找和組裝
挑戰:
學習成本:非 Figma 使用者的學習意願
訂閱成本:團隊是否能承擔未來的訂閱費用
使用習慣:能否替代現有簡報軟體
協作難度:共編、分享和協作的難易度
在團隊開發中,每個角色都可能處理簡報,如內部同步、產品介紹、測試報告。簡報若能貼近產品和工作流程,會對團隊很有幫助
Part 2 - 實測
Figma Slide 實測部份開始,方案為 Professional,介紹順序如下:
A. 簡報介面
B. 操作模式
C. Live 簡報互動功能 ( 置入 Prototype、投票池、打卡、程度量表)
A. Figma Slide — 簡報介面
目前沒有自己建立範本的功能,有點可惜
不過既然在開發,之後做範本拿去 Figma Community 分享或營利是可行的。有興趣的現在可以開始做做看吧。
Slide 的介面邏輯跟 Design file 一樣,習慣 Figma 的朋友能很快上手
Figma 在檢視上有更直覺的新增及拖動,比 Google slide 方便
Figma Slide 的群組功能,對我來說大大增加了調整彈性
Figma Slide 加入了即時溝通的功能,看來情境是協助不方便用語音溝通的人協作。
B. Figma Slide — 功能
功能分為三個部份:基本功能、A.I. 優化文案功能、置入影片
重點摘要:
1. 分為 Slides mode (簡報模式)及 Design mode (設計模式 / *需付費方案)
2. 可以統一修改顏色
3. 使用 A.I. 指定不同語氣優化整份簡報文案
4. 可以置入影片 (.mp4, .mov, .webm)
Figma Slide 有兩種操作模式,像 Design file 有 Design mode及 Dev mode 一樣兩個維度,預設是 Slide mode。以下先看看 Slides mode
Design mode 與設計介面時的功能差異不大,就不多說明了。
Slide 裡的 A.I.應用除了圖片生成外,也可優化文案語氣。
置入影片
這比 google slide 置入影片方便多了
要注意的地方:
格式為:.mp4, .mov, or .webm
大小:少於 100 mb
目前不支援 Figma mobile app
與編輯 Image 的操作一樣,可以 fill, fit, crop, tile
Google slide 做不到的影片效果可以在 Figma 實現:
C. Figma Slide — Live 簡報互動功能
互動分為四個部份:置入 Prototype、投票池、打卡、程度量表
1. 置入 Prototype
重點摘要:
1. 插入 prototype 連結或選擇最近的專案
2. 在簡報及編輯模式下,可即時操作 Prototype
以下是範例,會需要一些讀取時間。簡報裡的 prototype 在 medium 會被拒絕連線 😐 ,第二張圖是該 prototype 的展示
( 讀取居然被拒絕????)
2. 投票池 Poll
重點摘要:
1. 檢視者的投票即時更新至 Figma
2. 投票後只能修改選項,無法撤銷
應用情境包括各種決策:
- Logo、角色外形、顏色風格、介面排版
- 工作項目、開發功能優先順序
- 易用性、視覺、體驗反饋
- Prototype 的反饋
- 品牌、產品命名
3. 打卡 Stamp
重點摘要:
1. 打卡可以再點擊一下以取消
4. 程度量表 Alignment Scale
重點摘要:
1. 可應用在易用性測試、問卷上
最後,互動性功能的投票、打卡、程度量表的互動紀錄,
都可以在 Slide 檔案裡重設,如下圖:
額外:
- Slide 可輸出 PDF,超出頁面範圍會自動裁切,但無法指定頁數。
- 能設置過場動畫,本文先不作介紹。
注意:
- 輸出 PDF 無法指定頁數。
- 無法編輯頁面尺寸和名稱。
- 表格無法合併欄位。
- 整頁圓角邊緣不會應用到實際投放。
總結兩件事
推測 Figma Slide 不會取代 Canva,原因在於定位和協作:
定位上,Figma Slide 目前傾向以內部為主:產品開發、內部同步;Canva 則是 pitch、公司介紹、講座,以外部為主;
協作上,Figma Slide 可能在外部編輯權限上有局限,需要付費訂閱。相比之下,Canva 和 Google Slide 提供免費模式,更易於外部協作。
如果客戶或外部團隊需要共編內容,但需要 Figma 付費帳號的話,使用意願會降低。Google 和 Canva 已提供免費模式,使用者更難轉換到其他工具。
實測心得
對我來說,Figma Slide 解決了內部同步、快速測試、設計一致性及 Prototype 呈現的需求。
而對比我常用的 Google Slide,讓我覺得更好用是顏色的運用、A.I. 優化文案的功能及整體操作體驗。
缺點就是未來可能要再多的訂閱成本及共編權限。
以上,希望本文能幫助到你!
如果想了解更多產品設計 / UIUX / 敏捷設計內容,歡迎訂閱 設計丸物製&追蹤 設計丸 IG ,我們下次見 👋
Instagram 帳號 @fokfokjames
https://www.instagram.com/fokfokjames/
Reference :
Figma slide : https://www.figma.com/blog/figma-slides/
Figma user numbers : https://www.auditshq.com/blog/figma-statistics#figma-users
Canva user numbers : https://www.canva.com/newsroom/news/canva-us-growth/
2022 figma user: https://twitter.com/tanayj/status/1570525918732623874
2024 figma user: https://wifitalents.com/statistic/figma-user/
Google slide stats : https://explodingtopics.com/blog/google-workspace-stats
https://earthweb.com/google-slides-u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