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手」如何解讀 Web3 介面?

2022 是幣圈動盪很多的一年。除了觀察幣價到底還能跌到多深,在熟悉的設計議題中也有些觀察。

Lynn Kuo
設計丸物製
8 min readApr 13, 2023

--

我自己在 2021 年末開始接觸區塊鏈,2022 開始區塊鏈相關的設計工作。算是入圈不久的菜鳥,一邊瘋狂查資料,一邊慢慢理解 Web3 產品。簡單來說,Web3 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可泛指有和區塊鏈互動的網站或 App。

文章含有以下內容:新手時期使用 Web3 介面的疑惑、近半年觀察到的好介面、探討造成介面轉變的原因。

GIF on Giphy

一腳踏入 Web3

設計工作的開端,是從競品和搜集 reference 開始。在找資料的過程中,不時困惑於行業內的用語,舉個例子,當時常見的 Web3 網頁類似這樣。

在通常顯示著登入按鈕的地方,會像這樣寫著:

Source: https://app.odos.xyz/

Connect……wallet…..,如果是一個 Web3 新手也許會想:是我口袋裡這個裝錢的包包嗎?

GIF by CBC on Giphy

總之先試著點下去

Source: https://app.odos.xyz/

恩?

GIF By Mashable on Giphy

突然冒出了很多字,Metamask?Wallet connect?Coinbase…….看起來像是某個服務商。他們都有一顆 logo ,能猜測他們是個別的品牌,雖然還不知道是做什麼用途的。

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 Alcor 的換幣功能頁面。類似於實體世界的貨幣換匯。提供了不同種加密貨幣匯兌的服務。

Source: https://alcor.exchange/

在貨幣的輸入框下方,有數個欄位: Slippage、Price impact、Liquidity source。後面的數值單位是百分比。這些欄位似乎跟輸入的金額有某種關聯,但從介面上無法得知細節。

為了誰設計

設計這些網站的人真的認為使用者能理解這個流程嗎?假設有一位初次接觸 Web3 的使用者,對於沒見過的新名詞,有可能會感到困惑。若是在理解畫面時卡關,關掉分頁的機率提升,就不用談轉換率等等產品指標了。

當我試著提出這個問題,跟團隊內的夥伴討論時(他們大多在 2019 年以前開始接觸區塊鏈)。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合理的流程、也已能順暢使用這樣的介面。其實只要打開 Web3 網站,幾乎每個都是如此:按鈕文案都寫著 connect wallet、充滿難以理解的字眼。

使用者的背景知識

在這裏我們要談到背景知識的概念。這指得是已經存在在腦袋裡的知識,可以透過學習取得,或是擁有相關領域的經驗。

比方說,在路上開車需要有駕照。而考取駕照需要熟讀道路交通守則,並成功通過筆試。(當然還有路考啦)往後在路上行駛時,看到交通號誌,馬上就能明白它代表的意涵。號誌本身只傳達了符號,大腦調用了背景知識來解析符號,幫助人們順利理解意義。

Photo by Gunnar Bengtsson on Unsplash

介面設計與使用者

接著,試著將背景知識的概念套到網站使用的流程上。當使用者看到「登入」這個按鈕時,可能已經聯想到「帳號」、「密碼」等資訊。如果有此聯想,代表他有登入相關的背景知識,可能還有操作經驗。

設計師平時在設計介面,該如何擺放資訊,除了頁面本身的資訊動線與層級。其他的考量也包含對使用者的了解,假設使用者的背景知識到哪裡,他們是否有相關領域的經驗。

2022 以前的 Web3 :為經驗豐富者設計的產品

以前大多數的 Web3 網站,預設了受眾是具有 Web3 背景知識的一群人,甚至是資深使用者。在 Web3 知識尚未進入教育體制的此刻,除了有相關經驗、或是習慣自行上網吸收新知的人,其他人應無此背景知識。有 Web3 背景知識,代表他已經知道錢包、TxID、確認區塊等等專有名詞代表的涵意。當時的市場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這樣的族群。

如果還沒擁有這些背景知識怎麼辦呢?那就多查查資料再來吧。反正賺錢的機會是不留給懶蟲的。沒錯!賺錢!這給了大多數進入區塊鏈的新手們一個強烈的動機,讓他們拚命跨越知識的高牆,勤勞 google 每個生字。只為了擠進財富自由的圈子裡。

因為市場熱度與社群的支持,對於產品經營者來說,似乎也少了誘因去優化新手的使用體驗。

故事的轉折

市場的寒冬來臨,2022 一月時,幣價走勢開始向下, 2022 年全年度都在熊市氣氛中度過,隨著交易量緊縮,狂熱的信眾漸漸退去。熊市確實是做好產品的時機,有更多機會檢視產品。也是在這時期,搜尋 reference 時看到越來越多細緻的 UX 出現。

舉例來說。前面提到的 connect wallet 按鈕,有越來越多的網站願意解釋這個動作是什麼,為什麼使用者需要執行他。

Source: https://www.matcha.xyz/

Matcha 交易所的連接錢包畫面是優秀的範例。很好的貼合了資深與新手的需求。視覺動線由左邊開始,資深用戶可以點擊錢包直接開始使用。右方區塊用「What is a wallet?」 叫住那些迷茫的新手,向他們解釋並給予引導。

開頭提到的 Swap 介面,也有了更友善的版本。舉例來說,這是 Raydium 網站上的介面。提供加密貨幣之間的兌換服務。介面預設的模樣是這樣子的,

Source: https://raydium.io/swap

填入想兌換的數字後,會展開更多資訊。Minimum received 這欄位很絕妙,算完一切該支付的手續費、滑點風險後,告訴你預估的最終數值,個人認為相當直覺。

Source: https://raydium.io/swap

如果是有經驗的使用者,可能會想要點擊「More information」查看更多:

Source: https://raydium.io/swap

介面上有許多 tooltip 來輔助解釋專有名詞,並沒有預設使用者本身就具備背景知識。雖然看了解釋能吸收多少可能也是一個問題,但總是個好的轉變。

學習中心

另一個有感的轉變是說明性質的內容變多了。對於較小的產品,可能比較難有資源維護教學內容。可喜的是,大公司們已紛紛開始建立,且都有很不錯的內容。例如: OpenSea 的 Learn、Binance 的 Academy。使用者若能夠自行排除問題,有助於使用體驗,也能節省客服成本。下圖是 OpenSea connect wallet 的 彈窗。開頭的說明文字對應到新手客群。

Source: https://opensea.io/

點擊「Learn more」後,會連到 OpenSea 的教學文章。

Source: https://opensea.io/learn/what-is-crypto-wallet

服務對象轉移

對於介面開始對新手友善,固然覺得很欣慰,一方面也好奇,是什麼原因讓產品團隊開始往這個方向投入資源?個人的猜測是加密市場熱度降低,流量也變少了,需要留住更多類型的使用者,因此不再像過往專注於服務資深使用者。

另一個猜測是因為市況,於是功能與活動的發布暫緩,有更多時間還這些產品債,終於有機會把輔助性質的內容放到排程中。

總結,好的 Web3 體驗該具備什麼?

最後,整理本篇的案例中,可以學習的地方如下:

  1. 意識到不同使用族群的存在
  2. 設想不同使用族群的背景知識與使用經驗
  3. 通用性的設計,讓有經驗的使用者順暢使用、新手使用者能找到答案

好的體驗所需的要素不只上述幾點,所謂易用性高的介面,很多使用慣例都來自 Web2 產品。說真的,Web2 和 Web3 在介面表層並沒有那麼不同,畢竟使用者還是人,應用的是同一套認知心理學。只是,Web3 產品還需要一些時間成長,慢慢補足各個面向。

2023 年,UX 的風終於吹進 Web3 了~

-Lynn Kuo

--

--

Lynn Kuo
設計丸物製

逐漸感受那句話的真實性:「很多人是30歲就死了,到80歲才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