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約遊記】 特拉維夫的印象碎片

Samuel Wong
螢幕前的電影筆記
6 min readDec 3, 2016

--

深夜在特拉維夫的 Ben Gurion 機場降落,機場的保安不似網上其他遊記盛傳般嚴密,縱然以往也到過其他伊斯蘭國家旅遊,一直半期待的入境質詢,也只是問了幾句:名字、逗留多久和入境的目的便放行。機場最讓人深刻的建築,是入境與出境兩方向交接的大堂,交叉形一上一下對接客運大樓和航天樓,側邊展出以色列本土的重要成就,緩緩引領來客認識這片國土。

與兩小時車程相隔的耶路撒冷相比,特拉維夫可謂歷史長流中的一個初生嬰兒。歷史記載耶路撒冷的第一座寺廟,建於公元前950年,是古代以色列王國的所羅門時代。相隔近三千年,特拉維夫才建城,六十個家庭呼應錫安主義重建猶太國,抽籤於雅法古城 (Jaffa) 以北的沙丘推土建城,取名為 Tel-Aviv,是泉水之山的意思。

雅法古城 (Jaffa) 位於特拉維夫的西南邊,已是週末到海邊嬉戲、休息的旅遊區
圖左:特拉維夫的表演藝術中心,建築入口別幟一格 圖右:市上街道的路牌也是由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和英文所組成。

週六是安息日,在城內最古舊的大街 Rothschild Boulevard 漫步,卻稱不上半點迫挾。最吵鬧的倒是四海而來的遊客,捧著 Lonely Planet Israel 推薦的免費「白城」導賞團。我們兩人也是其中之一,一行三十多人坐在銀行大廈下的公共空間,媚媚道聽導賞員講述特拉維夫的城市發展,加上連日來的所見所聞,漸漸形成我們對特拉維夫的印象碎片。

一行三十多人的導賞團已站滿整個安全島

觸覺 — 先是城內拂來的微風:從城市的商業中心走到海邊,若略要半小時,但走在最密集的高樓大廈之間,不時也迎來微風,與香港焗促的感覺截然不同,導賞員解析道,特拉維夫的城市規劃受當代田園城市的理論影響,對樓寓高度、密度、綠色空間的多寡有詳細的要求,才能使荒漠一帶在炎炎夏日也能保持涼快。

視覺 — 微風伴隨的是「白城」的城市景觀:「白城」之譽,是因為三十年代德裔猶太人受逼害移居至英治巴勒斯坦,同時把包浩斯建築風格帶到特拉維夫,完整保存的建築群於2003年聯合國文教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 “Form Follows Function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