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讀書會》概念 Today at Apple 提案

文學創作與欣賞的教育、加強重視與推廣 Books Store 電子書本商店、自覺閱讀的意義

🐟Curtis Chan FishSunSun
Curtis’s Digital Life

--

作為 Apple 蘋果的忠誠客户,我一直跟貼這間公司的動態。最近,我終於有時間抽空一試其於零售店推出的「Today at Apple」教育互動課程 [1]。雖然整個課程體驗非常流暢、講者很有條理及自信。但是,我留意一個大問題,看了一篇活動菜單,通篇只有教人如何創作音樂、短片及應用程式主題。

「音樂是蘋果的 DNA」[2],要不然蘋果怎會推出 iPod 與 iTunes Store 這些知名的產品。iPhone 也為世界帶來了 App 應用程式與其商店 App Store。那 Books Store 書本商店呢,相關介紹在官方網站要我主動搜索才找到,更何況在實體零售店推廣?

可能這個想法有點笨,我一直很希望蘋果重視的是 Books Store 書本商店。文字也是一種創作形式,一種可以影響世界的力量。

目錄

1 零售店的電子書本推廣 
2 人人可寫作 Everyone can Write
3 軟件上配合,培養讀書文化
4 蘋果的核心?

原文刊於 The Startup 中。本文只抽出最後一部分,整個 Today at Apple 的經驗請參考英文版本。

▼ 設計讀書會原型。
左:在現行書本商店中,可供免費下載公有領域書籍。
右:像 Video Lab,蘋果或加入一些課程介紹文學修辭方法。

1 零售店的電子書本推廣

在教育與認知心理層面,閱讀與聽音樂、看視頻的理解機制有很大的不同。讀者雖然更多想像力、同理心才能明白作者的一字一句。他人的寫下來的經驗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好人的一個捷徑。對比有其他強烈感官的作品,單調乏味的書本反而能鍛鍊我的耐性,讀書更能做到冥想的效果。每一個人都知道閱讀的好處,初期教導讀書是為了日後自覺的閱讀。

蘋果可以邀請一些合作的出版商、較不知名的新作家在零售店的台上「讀出」他們有在 Books Store 發行的作品。新的相關課程可能包括:瞭解如何用 Apple Pencil 來在 Notes 備忘錄中隨筆、用 iOS 13 新的三指編輯手勢來重新安排詩歌的內容、閱讀文章時用內建的字典查解陌生的生字、用 Swift Playground 玩一些電子道具等等。電子書銷量提升自然就能提升更多更高質素的作品出現。

2 人人可寫作 Everyone can Write

而提供給年幼的讀者/作者,蘋果方面的講者可能給予額外資源,引導並啟發他們去理解角色的行為、玩電子書內可互動的配圖遊戲、電子繪畫接下來的故事、速讀並得到有用的知識、與家長及 Siri 助理一齊為故事加入對白等。

科技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活。這個也是我為何喜歡心理學與科技。雖然有很多研究我們可以有甚麽方法去讀得更好,但事實上卻沒有多少人能找到電子與實體閱讀的不同。透過蘋果的技術,用 Family Sharing 家庭共享方式,子女可以看父母所買及讀的書。而作為 iOS 系統功能,Screen Time 瑩幕使用時間可以讓父母知道自己小朋友的在設備上的玩樂與學習時間。我討厭極端主義,因為現實中,娛樂與創作可以共存,生活不只有工作。

書本為人們帶來更多點子。內裏教曉我們道德、同理心,甚至讓我們欣喜若狂。新一代的讀者,不再像我小時候那樣,他們可以任意在電子書櫃上找書。讀書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事,但是找到一本適合的書還需要耐性。藉著 Books 書本程式,每一個書蟲只要在屏幕上就能找到大智。每一卷都能影響世界。

從 WWDC 2019 直播,軟件開發主管 Craig 展示了新的 iOS 系統文字編輯功能。Pages 與 Microsoft Word 以外,一些文字處理軟件,像 Ulysses, Drafts, Scrivener,以及我最愛的 Bear,可以因此得益。

蘋果零售店定能作為寫作的促進劑。在短短兩年,蘋果已經提供不同課程,像教人如何用 Garageband 去作曲、用第三方軟件 Procreate 去繪畫,不如增加一個新的文學計劃教使用者將自己的草寫變成一篇篇影響世界的文章?

▼ 蘋果官網的截圖。
左:新的文字編輯功能。截圖於iPadOS 預覽 — Apple (香港)
右:在任何地方都可帶同所有《哈利波特》的書本去看。

3 軟件上配合,培養讀書文化

App Store 與 iTunes Store 非常成功,為何 Books Store 不能?

商業上,如果蘋果可以像之前幫助藝人一樣,用更多資金培育出更多新的作家,或者推出訂閱/借出為本 (subscription/brrow) 的書本服務或能改變出刊行業。另外,不同於音樂、電影,書本佔據更少流動裝置的空間及電力消耗卻能為使用者帶來更大知識上的滿足感。相對電影,一本書可能要看上十幾個小時,但是容量只不過最多需要 30–40 MB,且可自定字體、字號等閱讀體驗。若蘋果投發更多資源,定能讓更多人受惠。

參考曾經的 Game Centre 遊戲中心程式,不妨構思出一個新 app,可能叫作「圖書館/讀書會」(Library/Reader Hub)?像內置的 Health 健康程式,這個新的獨立程式可以推動使用者持續閱讀。若然每週閱達量達到某一指標,蘋果補貼讀書去自由免費選一本書去讀,鼓勵學習的行為。電子化令捐贈/二手書所有權轉變更容易,好的作品應該由市場去決定。去除量化的競爭元素,新的閱讀程式或著重分享朋友的書中劃出的重點/引用,書中內容才是主角。讀者決定書本的流通。

除了之前開發 iBook Author現在強化中的 Pages,蘋果也可以考慮像 Apple TV+影片串流服務及 Medium 用户創作平台,直接投資在自己的出版事業上。美國以外,其他地區的 Books Store 上販賣的作品實在太少。雖然其他科技公司也有發展電子書店,但我相信蘋果能做得更好。(見 WWDC 19 的地圖新功能 Look-around 與 Google 的街景服務是不同層次的技術。)

然後,蘋果可以推出一個 bundle 捆綁式推銷所有付費服費。我可以在家邊聽電影原聲帶邊看原著。閱畢再在沙發上欣賞電影。通勤時就玩同名的遊戲大作。或者如果可以,由 App Store 編輯去制定的 app bundle,以一籃子購買的優惠來推廣不同創作者的作品形式及服務。(例如:一次過買多個開發者的 App 再加其作的書本。)

4 蘋果的核心?

「⋯⋯我們是一間公司,我們做一些我們自己都想要的事物出來⋯⋯」

▲ 軟體開發主管 Craig Federighi 在 The Talk Show Live From WWDC 2019 (YouTube, 1:41:35) 的總結。

對於世界,蘋界經常為一些「不顯眼」的事努力。例如,輔助使用、保障私隱、環境保育(100% 再生能源供電)、健康及種種議題上。這些事情對很多人來說都缺一不可。這也是蘋果與其他科技公司不同的地方。蘋果經常帶給我驚喜。

多媒體與程式開發是目前主導了 Today at Apple 的課程。除了作為一間零售店,Apple Store 是一個很好的實體教育場所。香港作為一個有著 740 萬人口的小城市,蘋果卻經營著 6 間零售店在這個地方上。我希望蘋果的市場推廣與教育小組能擺放更多資源在其他領域上。

蘋果與微軟都投發很多資源在科技教學法上。與其視對方為競爭對手,或者一同合作,將世界上最先進的教育科技用在學習者上,令更多21世紀的學習者都能學得更多,為世變帶來更多進步。

[1] 「Today at Apple」將全新體驗帶到各个 Apple Store — Apple (香港)
[2] Why Apple Bought Beats — Business Insider

附注:iPad 2 是我第一部蘋果設備,然後就輪到 iPhone 5, MacBook Air, iPhone 6s, MacBook, iPad Pro 12"+Apple Pencil, AirPods, Apple Watch S1, iPhone X, Apple Watch S4。目前有訂閱的服務 Apple Music 學生版、iCloud 雲端空間服務。

2019年6月30日:本文亦另載於知乎上、修正部分主語/中文譯名、加入一些官方產品介紹的連結

--

--

🐟Curtis Chan FishSunSun
Curtis’s Digital Life

讀心理學,鐘意科技同效率相關題材。A Psychology student is hooked on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ivity. #地鐵迷 #非火車迷 #科幻 #電子化 #硬筆書法#手寫 #metro #digital #handwritten #calli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