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服務體驗提案/UNIQLO 如何能達成線上線下的服務體驗一致性,成為包容不同個體的 Walk-in Closet ?

Wei Wang
ditl / Design Innovation & Thinking Lab
21 min readJul 10, 2021

疫情的推波助瀾,加速了品牌對於虛實融合 (OMO) 經營手法的重視。UNIQLO 作為快時尚產業的佼佼者,也逐步在亞洲市場推出多樣化的虛實融合服務。此研究希望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協助 UNIQLO 設計完善的線上線下服務體驗,進而發展出更有價值的創新經營模式。

本案為臺灣科技大學使用者導向創新課程成果,由唐玄輝教授指導,跨商業與設計領域的研究團隊:王仟星、王韋婷、李美賢、賴珈珮,透過課堂學習與專案實作並進的方式,引領團隊成員踏入使用者經驗研究、設計與驗證。

競爭激烈的快時尚產業,面對科技發展與疫情時代,虛實融合成為產業中的重要趨勢。我們希望綜合產業目標與用戶角度,完善品牌線上線下服務體驗,發展順應趨勢的創新商業模式,進而提升品牌價值。我們以 UNIQLO 作為個案研究品牌,藉由商業分析、實際場域觀察、半結構式訪談,釐清品牌現況、歸納目標用戶歷程,探討品牌核心與服務價值,最後提出 UNIQLO 創新概念提案,並驗證概念成效,提出具有發展價值的創新方向。

本專案目標為:「如何達成線上線下的服務體驗一致性,協助 UNIQLO 成為包容不同個體的 Walk-in Closet ?」並歸納出以下三點具體建議:(1)建立明確的 App 定位,有效面對疫情與快時尚發展趨勢;(2)協助 UNIQLO 達成虛實融合成效,補足服務缺口、增加顧客黏著度;(3)改善用戶自助式購物體驗,呼應企業宗旨與設計目標 (How Might We) 。

一、快時尚產業轉變,UNIQLO 迎向 OMO 趨勢

快時尚產業當前面臨諸多挑戰,尤以新冠肺炎為首,對全球服飾產業造成莫大的影響:疫情導致各地服飾業實體店面停止營業,加上民眾外出頻率減少,對時尚服飾的需求銳減。

疫情也同時加速了消費行為的改變,根據勤業眾信研究數據指出,2020 年消費者使用網路購物的比例增加,網路銷售額年增率達到 17.5%。因此,發展數位通路提升虛實融合綜效,成為品牌轉型的重要策略之一,透過網路吸引潛在顧客,輔以各式行銷活動,打破虛實通路的藩籬,將購買行為互相導入流通,提升整體的銷售。

OMO (Online-Merge-Offline) 虛實融合概念自2017年被提出後,成為近期零售業經營的熱門關鍵字。OMO 是以用戶為中心,建立全通路經營與銷售服務環境,網羅大量的消費者行為並加以分析,進而規劃出能觸動人心的銷售活動或是個人化再行銷,透過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形成完整的循環體系。

面對疫情之下的消費者購物行為改變,OMO 的重要性顯著提升,UNIQLO 台灣 CEO 黑瀨友和也曾在訪談中提及建立線上線下連結的必要性。品牌如何透過門市體驗、App、購物官網等服務和消費者互動,以提高品牌黏著度與顧客終身價值為服飾產業面臨的挑戰。

UNIQLO 以「包容」為品牌核心,於疫情下企業持續成長

UNIQLO 的品牌核心近年在 made for all 主旨中加上 LifeWear 概念,旨在提供高品質,雋永,物有所值,為所有人和生活場景設計的商品。團隊歸納品牌的三項特色:「讓顧客自助選品」、「適用於男女老少的高包容商品」以及「高品質的休閒服」,讓 UNIQLO 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快時尚產業中獨樹一格。

其中高包容與高品質的服飾,UNIQLO 稱其為「極致的日常服」,從消費者基本穿搭著手,UNIQLO 放許多心力於布料研發及機能性的開發上,以提供消費者最舒適的穿著,也藉此與其他快時尚品牌做出區隔。

主打品質優良的居家休閒服飾完全契合疫情下的穿搭趨勢,使 UNIQLO 的母公司 Fast Retailing 在疫情期間能夠奮起直追,於2021年2月市值超越 Inditex,成為全球最大服飾零售商。

UNIQLO 重視實體店面體驗,並持續發展虛實融合布局

UNIQLO 近年提出「有明計畫 (Ariake Project) 」,希望將集團打造成以「數據」為主軸的生產零售公司,將在價值鏈中所得到的數據加以整理及分析,即時回饋和滿足顧客的需求,幫助實體店面提升顧客購物體驗。

相較於其他知名服裝品牌不約而同宣布未來將減少實體門市並加速電商布局,UNIQLO 除了積極發展數位通路外,也更加重視顧客在實體店鋪的體驗。UNIQLO 創辦人柳井正堅信實體門市的服務體驗無法被取代,加強重視虛實融合的服務內容。

UNIQLO 近年針對亞洲區的實體店鋪的虛實融合做出許多不同於以往的嘗試,希望讓顧客在實體店鋪獲得更好的體驗。如:在上海的全球旗艦店內可見「智慧買手」電子看板為顧客提供:新品訊息、穿搭推薦和互動體驗…等服務。

另外,2018 年在深圳開設的型態門市內增加數位體驗館,結合 AR 的技術,推出「數位搭配師」,以 4D 呈現穿搭方式。品牌也計畫在原宿打造主打線上線下融合的旗艦體驗店,為首家適用於 UNIQLO 自家搭配 App 「 StyleHint 」的線下門市。從以上的規劃,可看出品牌將持續深耕虛實融合,且重視實體門市體驗的發展方向。

UNIQLO 實體門市強化「自助選品」模式,自競品間脫穎而出

綜觀台灣區 UNIQLO 於實體店面的體驗、通路連結以及線上服務內容與其他競爭者的差異,如圖 1 所示 ,除了上述所提到比起競爭品牌,UNIQLO 相信實體門市的重要度依然存在之外,在實體店面體驗上,UNIQLO 主張「衣服是配件,人才是主角」,強調有溫度的人員服務,空間規劃上則以長型走道與方格櫃的倉儲式呈現,重視空間最大化的利用,強化「自助式購物」的概念

圖1 快時尚產業競品分析

另一方面,雖然各家服飾品牌於實體與線上通路的連結都有發展規劃,如:ZARA App 上提供消費者可以標註衣物在店的位置的服務,而 H&M 提供顧客掃描 QR code 可獲得商品資訊的功能。但整體來說,各品牌於台灣區的線下服務與數位通路連結薄弱,難以達到虛實融合的優勢。

UNIOLQ 於激烈競爭環境中,須竭力維繫品牌忠誠度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團隊透過五力分析,探索 UNIQLO 的優劣勢並尋找能發展創新服務的可能性,如圖 2 所示。從中發現,即使他們對於供應商有很好的掌握能力,但面對眾多線上通路新進者的威脅,以及原有的競爭對手,如: H&M 和 ZARA,UNIQLO 公司需要持續提升顧客的品牌忠誠度,才能維持現有的品牌地位。

圖2、UNIQLO 五力分析

現今消費市場,消費者轉換品牌成本低,資訊透明與訊息傳播快速。面對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UNIQLO 應該思考如何運用目前建立的優良品牌形象,著重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體驗以提升顧客品牌忠誠度,並透過社群行銷凝聚消費者的集體認同。

UNIQLO 實體體驗優良,主打的 App 服務尚不到位

圖3、UNIQLO SWOT 分析圖

透過五力分析和前期的用戶訪談,我們完成 UNIQLO 的 SWOT 分析 ,如圖 3 所示,發現消費者在線上線下的購物體驗有很大的落差。儘管 UNIQLO 實體店面的服務是具有優勢的,然而缺乏統整的數位通路和用戶在線上不佳的服務體驗,造成數位服務使用頻率與用戶黏著度不高,在競爭激烈的服裝市場中影響消費者對 UNIQLO 的忠誠度。

在盤點用戶線上通路歷程時,App 的服務大多能被官方網站與LINE官方帳號取代,用戶並沒有明確開啟 App 的使用動機且 UNIQLO App 功能內容和這些官方數位通路有很大部分的重疊,導致消費者使用 App 的目標不明確。此外, App 內很大部分的內容以內嵌式網頁建構,導致用戶的瀏覽過程體驗不順暢。

品牌LINE官方帳號與 App 雖然同樣以手機為載體,但在其數位通路的服務發展潛力上,App 無論是功能還是服務體驗都能夠做得更加完善。即使LINE在台灣有很高的觸及率,廣告推播功能也具有強大優勢,然而 UNIQULO 的 LINE 官方帳號,目前所能提供給顧客的服務體驗與功能有限,無法提供更客製化與多樣化的服務(如:購物、商品定位等)。

除此之外,在實體店鋪觀察時隨處可見 UNIQLO App 宣傳廣告,甚至在結帳時店員多會主動提醒 App 下載,可見 UNIQLO 也以 App 作為線上主打通路。綜上所述,將不同數位通路整合,強化其服務體驗與功能提升,是具有必要性與商業價值的策略。

二、鎖定休閒購物客群,提升高包容度購物體驗

從上述產業與品牌分析我們得知,UNIQLO 以「包容」各式顧客的高品質服飾,方格櫃的倉儲式設計打造清楚陳列的「自助式選品」購物環境,讓實體店面獲得不少正面的評價,但在店舖內強力推廣的 App 缺乏讓顧客下載的誘因和長期使用的目的,導致實體店面的優良體驗無法延伸至線上服務,欠缺虛實融合良好體驗的要素。

基於以上品牌核心、選品特色和團隊觀察到的服務缺口,我們將設計目標 (How Might We) 制定為:

“ 我們如何達成線上線下的服務一致性,協助 UNIQLO 成為包容不同個體的 Walk-in Closet ? ”

在設定目標時,團隊提出達成線上線下的服務一致性,目的是期望能改善顧客在實體店鋪與 App 使用上感受到的體驗斷層;其次,我們也不忘加入 UNIQLO 包容各式族群的品牌核心,並且以「Walk-in Closet」(走進式衣櫃)體現實體店面「自助式選品」的購物模式特色。

針對「Walk-in Closet」的深入定義:對大眾來說,UNIQLO 是包容各式顧客的衣櫃,不僅能讓顧客更理解自己身形及風格特色,更能在 UNIQLO 體驗到清楚快速、不受打擾的自助式購物。而對個別消費者來說,則是能透過我們的服務,在 UNIQLO 打造個人專屬的、取用便利的、且能自在運用的大型衣帽間。

透過用戶訪談,劃分顧客類型

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我們訪問了 10 位近期有 UNIQLO 購物經驗的用戶。了解用戶對於 UNIQLO 品牌感受、消費動機、購物歷程,以及在不同通路的服務體驗中歷經的購物阻力與動力,從而歸納出以下兩點用戶象限的分野依據:

  1. 到 UNIQLO 購物的目的:共分為注重服務體驗與無壓力購物的「休閒導向」,及鎖定購買目標並講究購物效率的「目標導向」。
  2. 對 UNIQLO 的品牌忠誠度:忠誠度高的族群,對品牌的商品與服務越暸若指掌;忠誠度低的族群,則是對品牌的服飾版型和自身身形的搭配不清楚,也對線上服務的內容理解不深。

因此我們以「購物是否有明確目的性」與「品牌忠誠度」作為象限分野,進行用戶分類,如圖 4 所示。

圖4、用戶象限圖

「無痛休閒型」族群重視購物體驗自由,卻難以培養忠誠度

「無痛休閒型」顧客重視購物過程的自由度,普遍不在意排隊,對 UNIQLO的品牌忠誠度不高,不熟悉產品版型與尺寸和自己的適配程度。

團隊以企業的角度尋找可能的目標族群,建議聚焦在休閒逛街導向的「無痛休閒型用戶」,原因是此類型用戶有更多時間自在逛街,重視自由選品與購物體驗的過程,且對新服務有較多嘗試的潛力,符合 UNIQLO 重視實體門市購物體驗與發展虛實整合新服務的目標族群,也更具有專案目標中,建立個人「 Walk-in Closet 」的可能性

公司重視實體門市購物體驗與實整合新服務的發展方向,能從 2020 年時原先預計於日本開設三家大型體驗店的計畫中清楚看出。

三間店分別為橫濱的「UNIQLO PARK」、UNIQLO 原宿店,與 UNIQLO 東京店,空間皆落在約 600~1400 坪,且個別面對不同的逛街族群:UNIQLO PARK 目標為全家人休閒逛街的大型體驗公園;原宿店主打線上線下融合的購物體驗,結合 StyleHint 穿搭牆,針對追求潮流的人士;東京店則是由曾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事務所 Herzog&de Meuron 設計,鎖定因奧運而來的全球遊客。

由以上案例可發現,UNIQLO 的企業規劃以提供更廣泛的休閒購物體驗為目標,而無痛休閒型用戶符合此規劃的目標族群。

同時, UNIQLO 台灣 CEO 黑瀨友和也曾提到,台灣市場 10% 業績來自 2% 的死忠顧客,團隊希望透過提升購物體驗的價值,將無痛休閒型顧客的忠誠度提升,增加死忠顧客的比例,其中的手法會包含提升數位通路的體驗感受,以此為開端,加強 UNIQLO 實體與數位服務串連的強度與流暢度,從而讓顧客的購物阻礙降低,增加實體與數位通路的提袋率,甚至是提升品牌整體收益。

釐清目標顧客需求,選定新服務關鍵場景

透過初步的用戶訪談與痛點分析整理後,我們進一步梳理現有的目標顧客歷程,我們依據購物階段將歷程整理 ,從中獲得以下三個觀點,幫助選定後續的創新服務關鍵場景,如圖 5 所示:

圖5、目標顧客歷程圖

➡ 「無痛休閒型」顧客於穿搭參考與服飾搭配之需求未被滿足

盤點歷程中目標族群的痛點,多數來自於「參考期」和「搭配期」。在實體店面的部分,顧客無法有效地獲取官方在線上整理的穿搭資訊(例如:StylingBook 等穿搭介紹平台),店面內僅有高挑模特身上的搭配能稍微參考,但因為模特身型與大部分的顧客差異太大,因此參考度不足。

而數位通路方面,搭配期相較於實體店面能親身試衣搭配服飾,App 或官網的搭配期縮短非常多,顧客無法感受休閒穿搭的樂趣,最終影響購物決策。

➡ 數位服務與實體店鋪的連結薄弱,App 缺乏下載誘因

在整理用戶歷程時,發現即使 UNIQLO 在實體店面強力推廣 App 端服務,但目標客群的下載意願極低,原因是數位服務能幫助到實體店面購物的時機極少。實體店面的購物情境中,僅在需要查詢特殊尺寸的服飾庫存和結帳掃描會員條碼這兩個時期,會使用到數位服務。

用戶缺乏使用動機,App 也沒有明確的使用定位,導致即使用戶為了首次成為會員的優惠券而下載 App,後續也不太會打開 App 瀏覽甚至購物,黏著度極低。

➡ 顧客對風格喜好和自身身型的了解程度,影響最終購物決策

在 UNIQLO 服飾中,目標客群無法連結商品與個人喜好的風格是否相關,也不熟悉 UNIQLO 各式版型和自身身型的適配性,導致在參考穿搭和搭配服飾時猶豫不決,最終影響商品提袋率。

在個人衣物風格方面,UNIQLO 多數為提供適合打底的單品服飾,但對於不熟悉 UNIQLO 產品的顧客來說,會對於同一件單品能如何搭配出哪些不同風格不太了解。在個人身型理解方面,此痛點在線上通路顯得更為顯著,相信多數人都有線上購物買錯尺寸的困擾,如果能解決選擇尺寸時的不確定性,便能增進顧客在線上下單的信心,降低購物決策的門檻。

關鍵場景鎖定穿搭參考與服裝搭配

以上述的服務缺口為依據,團隊聚焦在參考和搭配服飾的階段,整理出如 10 項關鍵服務場景 ,如圖 6 所示:

圖6 、依據目標顧客旅程設立 10 項關鍵服務場景

服務發想融合 UNIQLO 想傳遞的「包容價值」,並以讓用戶在 UNIQLO「建立專屬 Walk-in closet 」為核心。手法則專注在加強線上線下服務的串連、弭平實體與數位服務的體驗差異,以達成幫助顧客順暢購物的目的。

細節發展方面,服務內容讓顧客更理解如何在眾多 UNIQLO 單品中找到符合自己風格與身型的服飾,降低購物過程的不確定性與猶豫的時間,提升休閒逛街取向、目前品牌忠誠度低的「無痛休閒型」族群對 UNIQLO 的信任與品牌忠誠度,為購物過程的體驗增值。

三、創新提案目標:建立專屬顧客的 Walk-in closet

透過人物誌與顧客歷程梳理,我們期待如何結合 UNIQLO 品牌核心價值、快時尚產業趨勢以及用戶需求,藉由服務設計方法,以「包容」和「自助式選品」為核心宗旨,在改善用戶痛點的同時,發展能夠順暢串聯 UNIQLO 線上線下服務通路的創新服務概念。

本專案的 10 項概念介紹

「UNIQLO 創新設計提案」概念影片

我們從中精選五項加強虛實整合概念,詳述其內容:

➡ 貼近大眾身形比例的模特穿搭區

在實體店面設立素人穿搭區,如圖 7 所示,採用當地素人的身形打版模特,並以不同生活主題展示穿搭。用戶可以從中找到符合自身喜愛的風格,或是與個人身材相像的素人模特參考。只要掃描背板 QR Code 便可獲得展示服飾與更詳細的模特身材資訊,並連結線上 UNIQLO 穿搭社群,獲取更多穿搭參考,同時協助線下即時的購物決策。

圖7 、「貼近大眾身形比例的模特穿搭區」概念圖

➡ 貼近生活的素人模特穿搭社群

UNIQLO App 中將建立全新的穿搭社群 ,如圖 8 所示 ,歡迎任何人分享自己的 UNIQLO 極致日常服,穿出個人獨特風格與品味,也能追蹤符合自己穿搭喜好的素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穿搭參考對象。其中,每張穿搭照片都能夠直接連結商品資訊頁面,讓用戶能同時在線上參考、線下選品。

圖8 、「素人模特穿搭社群」概念圖

➡ 無人化的身形量測站,簡單獲取身形數據

在試衣間附近增設無人化的身形量測站,如圖 9 所示,讓用戶可透過測量系統更理解自己的身型數值,並透過 QR code 掃描取得的身體量測資訊,讓用戶保有自己安全的隱私。除了減少在實體店面因拿錯尺寸而來回試衣的次數,此服務取得的數據還可延伸至線上購物的商品尺寸自動推薦,如圖 10 所示 ,同步解決線上線下的尺寸了解需求。

圖9、「無人化的身形量測站」概念圖
圖10、「連結線上尺寸推薦」概念圖

➡ 便利搜尋商品資訊的服飾吊牌 QR code

實體店面的服飾吊牌新增 QR code 條碼,如圖 11 所示 ,準確連結至該商品的網路商城資訊頁面,無論是特殊尺寸的庫存查詢、商品材質細節、甚至是相關搭配的服飾資訊,都能輕鬆掃碼獲取。

圖11、「服飾吊牌QR code便利搜尋商品資訊」概念圖

➡ 虛擬試衣間,搭配好方便

UNIQLO App 將建立會員專屬的虛擬試衣間,如圖 12 所示,自動將用戶在 UNIQLO 購買過或加入「我的最愛」的商品匯入線上衣櫃,也能自行拍攝已擁有的服飾以增加衣櫃收藏。在虛擬試衣間中,用戶可以透過平面圖搭配服飾 ,如圖 13 所示,自由組合出多樣的風格穿搭。

圖12 「虛擬試衣間」概念圖
圖13、「虛擬試衣間」平面圖服裝自由搭配

四、提案驗證:提升線上線下購物體驗感受

為了釐清我們的概念能否幫助 UNIQLO 的無痛休閒型顧客,我們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概念驗證。第一階段以前測問卷篩選出目標用戶族群;第二階段透過概念測試與訪談,驗證個別概念的感受以及整體服務體驗。由前測問卷中 265 份有效填答,以「具有 UNIQLO線上線下服務使用經驗」、「對 UNIQLO 品牌忠誠度低」、「休閒導向購物風格」三大篩選標準,篩選出 30 位受訪者符合目標用戶族群的受訪者,並進行後續第二階段的設計驗證訪談。

第二階段的設計驗證訪談,團隊向受訪人一一呈現個別創新服務之概念短片及文字描述,輔以口頭說明與介紹,再經由簡短訪談,獲取個別服務的評估數據。在最後,請受訪者以有 10 項創新服務存在為前提,針對 UNIQLO 整體品牌感受與服務體驗填寫問卷,作為驗證服務感受變化的依據。

服務概念優先序與迭代目標

綜合滿意度指標 (CSI) 與標準化權重 (SW) ,團隊排序出服務概念的重要性。標準化權重 (SW)是透過受測者對服務的重要與滿意程度判斷,進而得知具有需求的服務權重,搭配顧客對於各項服務的滿意度指標 (CSI),將服務進行優先排序。如圖14所示,可看出優先執行的前三項概念分別為:大眾身形比例穿搭區、無人化身形量測站、KOL/素人穿搭社群;團隊也針對優先概念,綜合受訪者建議做出初步建議,UNIQLO 可以先執行以下三個設計概念:

圖14、KANO與SW進行優先序篩選
  • 大眾身形比例穿搭區:
    多數受訪者期待貼近東方人身材的模特穿搭參考,同時也能減少往返試衣間的時間。同時,生活主題性的設置也會更吸引受訪者購物,並期待各種不同體型的展示;因此主題性的規劃可增添素人模特吸引力與穿搭變化性。
  • 無人化身形量測站:
    多數受訪者認為身形量測站有助於購物時確認自己購買的尺寸,喜歡線上購物者更是喜歡這項功能;然而,對於準確度也會有疑慮,同時也期望此功能會具有更彈性尺寸推薦選項。因此,讓用戶能夠依照自己的尺寸偏好手動調整推薦選項可成為下一階段設計迭代目標。
  • KOL/素人穿搭社群:
    多數受訪者認同素人穿搭會提升購買意願,也很期待看到與自己身型類似的模特穿搭。但可能傾向於選擇現有社群媒體來直接追蹤模特穿著搭配。因此未來可在 UNIQLO App 上直接內嵌社群網站的穿搭貼文,讓穿搭分享更容易。

整體服務淨推薦值驗證與虛實整合感受提升

在加入了創新概念後,使目標族群對 UNIQLO 品牌與服務體驗評價顯著提升 。受訪者在 UNIQLO 品牌感受的淨推薦值 (NPS) 從 3 分提升到了 33 分,共提升了 30 分,如圖 15 所示。

圖15、UNIQLO 創新提案 NPS 淨推薦值

透過虛實整合感受的問卷填答,我們推斷新服務可有效提升 UNIQLO 線上線下服務一致性,順應虛實整合趨勢。在 UNIQLO 線上線下服務感受度填答的部分,如圖 16 所示,可以觀察到多數受訪者原本對於 UNIQLO 的實體店面服務感受認同感偏高,高達 80%的人給予正向評價。相對在線上服務感受上,受訪者初始給予得正向評價比例偏低,而在加入 10 項概念之後,有效提升正向評價之比例,認為線上的服務的優化整合不僅有感,還能有效帶動線下服務體驗。

圖16、虛實整合服務體驗感受驗證

由此可知,我們所提出的創新服務可以有效打通線上線下的障蔽,使目標族群在實體店面購物也能有效利用線上的服務資源取得協助,並且能夠將實體店面購物的體驗回饋到線上的服務中,協助用戶在往後的線上購物更加流暢,達到本案提升 UNIQLO 線上線下服務一致性的初始目標。

五、創新服務價值:隨時皆可自由享受專屬於顧客的休閒購物體驗

總結以上內容,創新服務概念提案可為 UNIQLO 帶來以下三項體驗價值:

➡ App 策略定位更加明確,有效面對疫情與快時尚趨勢

創新概念著重於提升 App 使用體驗,有別於官方網站及官方 LINE 官方帳號,App 成為顧客在實體店面購物時,提供虛實整合服務時的主要通路,除了幫助 UNIQLO 發展差異化行銷策略,在疫情下用戶也能銜接實體通路以外的數位服務以順利完成購物。

➡ 協助 UNIQLO 達成虛實整合成效,補足服務缺口、增加顧客黏著度

UNIQLO App 透過創新服務與功能整合,補足在數位通路中的服務缺口,可讓 UNIQLO 喚醒大量數位用戶使用 App,透過創新體驗提升用戶黏著度,甚至增加實體場域使用線上資訊的比例,同時帶動線上用戶到實體場域進行購物。

➡ 優化顧客自助式購物體驗,呼應企業宗旨與 HMW

UNIQLO 推崇自助式購物,能透過創新概念優化目標族群在實體店面或 App 上,皆能自由舒適的挑選商品、享受休閒購物體驗,達成線上線下服務一致性,在 UNIQLO 建立獨一無二的專屬 Walk-in Closet。

本次專案透過思考虛實融合的創新服務概念,檢視 UNIQLO 在產業中的價值定位,並藉由商業分析、場域觀察與用戶訪談,實際了解 UNIQLO 的服務現況,最終綜合目標用戶需求與品牌商業目標的設計概念,創造品牌應對科技與疫情趨勢的創新價值,期望透過本專案協助 UNIQLO 建立更長遠的品牌價值。

本專案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使用者導向創新課程 (UOID) ,由唐玄輝老師教授與指導,專案內容由王仟星、王韋婷、李美賢、賴珈珮執行調查、設計、驗證。

感謝課程專案五位業師的指導與建議,按參加時間排序。

  • 方世偉 前 PONY 的大中華區CEO
  • 林雅萍 廣告人 品牌策略管理
  • 沈美君 BMI 方略管理顧問公司 創意總監
  • 王閱微 唐碩合夥人 數字產品首席
  • 許嘉妤 奧美廣告 體驗設計總監

專案內容為學習成果與學術研究,與該企業並無建教關係,如有相關建議與指教,歡迎與課程指導老師聯絡,或是留言交流,讓我們為更好的體驗策略而努力。

2021.07.01 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研究所 使用者導向創新課程

團隊簡介

  • 王仟星|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
    使用者經驗研究、資料分析、易用性測試
    tengzo26357@gmail.com
  • 王韋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使用者經驗研究、介面設計、專案管理
    mamegoma031@gmail.com
  • 李美賢|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IMBA|
    產業分析、市場調查與研究、國際貿易
    meihsien.li@gmail.com
  • 賴珈珮|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系|
    使用者經驗研究、工業設計、互動設計
    chiapeilai.cp@gmail.com

--

--

Wei Wang
ditl / Design Innovation & Thinking Lab

DITLDESIGN|UX Learner|PM Learner|UI Designer|Product Des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