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定位】「人」之於企業,是什麼呢?
企業的基礎建設是「人」,但「人」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我們真的有認真地把人當「人」看嗎?
看到副標題,想必很多人一定一頭霧水。尤其第二句:「我們真的有認真地把人當人看嗎?」
這句話背後的原因,來自於我這兩三個月的感受。
自從進入 2020 年以來,我就開始大忙特忙,不僅是新公司的產品開發,也要兼顧著新課程的開發,先撇開新公司的產品不談,開發新課程的經驗,讓我對於企業營運,有了更深層的不同認識。
如果有 Follow 我文章的朋友,也許會發現從今年(2020)二月開始,我發文的頻率和次數大幅地降低了,原本一週一篇,逐漸變成兩週一篇甚至是一個月才一篇,這原因就在於我將心力投入兩門網路課程的開發。
直到這幾天,我終於把這兩門課全都上到某個網路教學平台了,至於內容是什麼,請讓我先賣個關子,畢竟那不是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再過一兩週,我會請葉小姐出來跟大家見見面、打聲招呼。
但既然特別提到這兩門課,我絕對不是故意賣關子來浪費大家的時間,因為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人之於企業」這句話的「人」,而這兩門課的重點,也都放在「人」這個字上頭打轉。
但是,做完了將近 12 小時的兩門網路課程,理當應該很開心才對,但我卻開始有點悶悶不樂了起來。
因為我開始擔心了起來。
不是擔心這些課程不好,而是擔心我在課程裡談的實務做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不知道該如何應用。
這就非常奇怪了,明明是實務做法,但為什麼我卻擔心別人無法應用?
課程中描述的方法真的很多,涵蓋了商業分析從0到10的每一個步驟中,需要注意、關心和處理的事情,整整130個我曾經用過的方法,都是我親身用過的,為什麼會擔心別人沒辦法用?
更別說,還特別寫了這篇文章,要來談「人」在企業中的定位?
原因就在於這段期間,我也發現了很多期望將企業或團隊帶上更高一層樓的管理者、教授或老師,其實對於「人」並不熟悉。
他們關心的是,如何讓企業或團隊往影響力更大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讓企業或團體內的「人」往更高的境界成長。
我看到的是更多的「規定」和「規範」。
「如何制定規則讓各種不同的人遵守?」
「如何建立獎懲機制讓團隊朝著我要的目標前進?」
「如何用某個架構讓其他人完成我期望他達成的目標?」
「如何維持或擴張企業或團隊的影響力?」
...以下不及備載。
都是「我要別人如何如何」,全部沒有談到自己該如何幫助別人?如何幫助自己成長?
這件事讓我覺得很不開心、悶悶不樂,也更擔心我花費了無數心力灌注的課程內容,會被人將那些方法誤用在我不樂見的地方上。
我相信很多如何讓企業、團隊變得更好的名詞,大家應該都已經聽到膩了,像是「當責」、「激勵他人」、「讚美」、「共同協作」、「願景」、「人生使命」、「共同價值觀」等等,一堆聽起來正向又樂觀的名詞。
有誰真的把這些名詞當作一回事,並且深入去研究它們背後的意涵?還有如何應用這些做法打造好的企業與團隊「環境」?
抱歉,也許是我看得不夠深、不夠多,不是由名門正派出身,也沒有拜大牌的管理學大師作為我的博士指導教授。
因為我聽到、看到的人,談論的多半是「規則」、「框架」和「架構」,試圖用這些方法來「要求」企業或團隊中的人,往主事者想要的方向前進。
說真的,如果在企業或團隊中「人」只是一枚小棋子,或是組成整個企業或團隊的一小份子,那麼這井水遲早會越來越乏人問津,越來越無味乾涸。
追溯許多大師的管理方法起源,其中都有濃厚的人味藏在其中,但不知為何,在不斷傳授和繁衍的過程中,這些人味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層層的框架、規則和架構。
有時候,看著別人在談論這些框架和架構的時候,都會不經意地懷疑自己是不是生活在機器人的世界中,彷彿只要按照這些規範、規則來「確切執行」,就能一如想像一般,讓企業或團隊順暢地運作。
「人」不是機器,更不可能依照「規範」就「確切執行」,更別說「獎懲」能夠引導或限制人的前進方向,「蘿蔔與鞭子」、「糖果與板子」都不會為企業、團隊或個人帶來良好的效益。
「人」之於大企業與組織,究竟是什麼?
越是龐大的組織與企業,越會將人視為隨時可找到替代品的小螺絲,而人在這樣的企業中,盡量不求強出頭,也不求被淘汰,並努力掌握著每一個可以成為「關鍵零件」的存在機會。
「人」之於小企業與組織,究竟是什麼?
越是微小的組織與企業,越會將人視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人在這樣的企業或組織中,往往會盡量尋找可以發揮的機會,但也隨時往外尋找更大的場域,因此,若對這個小圈圈沒有熱情的期待,那也只會保持若即若離的觀望態度,而稱不上盡心盡力了。
上面回答的這兩段話,有著兩段完全不同的故事,主要的重心都在於「人」在於企業中,對自身扮演的角色有什麼定位,而由這個定位延伸出對自己的期待。
但多數的管理者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甚至是各種學院、學派的管理理論,多半也把「人」的因素降到最低。
彷彿只要施行理論,「人」就會乖乖執行了,這是「工業時代」的思維。
但,人並不是機器,人是活著的,是擁有各種繽紛思維、美妙與慘烈交織的生活經驗、融合感性與理性的生命體。
人不是機器。
不要以為只要訂下規範,別人一定要乖乖照著做。
「如果不照著做,就把你逐出這個企業、組織或團隊!」
「如果不照著做,就降低你的年度考績!」
「如果不照著做,就不要發表你的想法和意見,因為你的意見不值得聽!」
這樣是行不通的。
但,有很多人都聽不懂我想表達的是什麼。
人,並不是機器,也不是任何人的奴隸。
如果,你還沒有意識到「人」之於你,之於組織、之於團隊、之於企業究竟是什麼?
那麼全世界大概只有你一個「人」,是真實存在於你自己心中的。
很哲學的一句話?還是很鬼扯的一句話?
講得更白話一點,我整篇文章通透想表達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以任何方法來做任何事之前:
請以「人(他人與自已)」為本、
以「同理心」而非「銅鋰鋅」為視角觀點、
以「創造共同成果」為目標。
企業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人形機器」為本。
期望不論經驗、社經地位的多寡高低,每位管理者都能夠抱持著「如何幫助他人達成指標」為初心,並更加地以人為本,看待這個世界。
這樣的話,也許,在未來的某年某月某天,我才能夠不這麼悶悶不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