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定位】找出自己在未來的位置

面對有限的資源與時間,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得在自身的未來找到自己的定位

DK 耀尊
DK Opinion
8 min readAug 3, 2020

--

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點微妙的狀況。

身為一邊開發新產品一邊承接專案的顧問,在因緣際會下,在一個新場域的籌備計畫中,成為了一群年紀只有我一半的職場新手們,第一幕職場生涯的導師。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多月,但看到他們充滿活力又飽受挫折的職場生活,有時候也會不禁地羨慕了起來。

羨慕的不是他們的年輕與活力,而是仍然有「滿手的時間」來追尋屬於自己的未來。

因此,也忍不住自己愛囉唆的本性,試圖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盡力地引導他們尋找、發現並學會如何找出未來的那條路。

當他們開啟了職場生涯的第一幕之後,這一幕將會引領他們走向未來的世界。

然而,未來的世界將會與過去經歷過的世界,有著非常不一樣的變化,其變化的速度將遠遠地超過現代社會人士的認知,因此,在不斷地往我們丟球的世界中,光是學會接球是不夠的。

因為,當你接了第一顆球之後,馬上就來第二顆,然後還有第三顆,隨著職涯的發展爬得越高,丟來的這顆球將會越來越快、越來越重,永遠接不完,而且遲早接不動。

於是乎,我們應該學習的不是接球,而是懂得要接「哪顆球」,不只個人要學著「接住哪顆球是最有利的」,企業更要如此。

畢竟,我們一天都只有24小時,而能掌握的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

因此,為了集中戰力,我們要找出「正確的努力方向」,這也是最近幾年常被人談到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其背後的概念,而「努力方向」其實就是一般講的「定位」。

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可以將「定位」分為「外在」與「內在」來看:

外在定位

一、目標市場

個人或企業提供的能力與價值,「誰」願意出「多少錢」購買。一般會用市場區隔、優勢分析工具(能力矩陣、策略草圖+價值創造、安索夫矩陣等)、顧客體驗地圖、顧客價值圖等等技術,將自己或企業在不同階段,提供的不同產品價值對應到當下最適合的顧客上。

二、呈現通路

選擇要在哪裡展現個人或企業提供的能力與價值,會決定所能得到的價值回報,以及該通路貼在身上的標籤。

這就像是如果在家電用品店賣鑽石一樣不搭嘎,而且雖然對鑽石來說,家電用品店的通路很像是個藍海市場,但卻可能完全賣不出去,如果賣不出去(或賣價很差),那麽海再怎麼藍,都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淹死自己。

三、產品價值

無論個人或企業,作為金錢回報的能力與價值,其實雖然因為各個產業的遊戲規則限制,而似乎有其報酬的上下限、潛規則與既定印象存在。

但在估算價值的時候,一定要精確且實地瞭解所在產業的規則邊界在哪裡,而自己能夠提供的能力與價值,是否有機會拓展這個邊界,以及是否有這個必要改變這個邊界,這些都是需要仔細摸索與評估的事。

這就像是我們都知道便利商店的店員,要會的事情多如牛毛:從收銀、上下貨、影印/列印、寄送郵件、清潔打掃、整理貨品、商品推薦叫賣、準備飲品等等,這些能力與價值在便利商店的產業遊戲規則中,有其價值的上下限與品質要求。

若將相同的工作內容,放到五星級飯店的個人化服務之後,雖然做的事情仍然有相類似之處,但在五星級飯店的遊戲規則上,其價值的上下限與品質要求,就會有天差地別的不同。

因此,必須仔細摸索與評估,所能提供的能力與價值,是否滿足或超過所處產業的遊戲規則邊界,藉此來正確了解自身的價值所在。

四、品牌形象

無論上述的市場、通路、產品價值定位有多清楚與明確,自身的品牌或形象,仍舊是影響顧客掏出錢來購買的「感性」因素。

這就像是一位名車銷售員對自家的超跑性能有多熟悉,在買得起的顧客面前,介紹得多麽詳細、服務得多麽周到,但顧客「感覺不對」的時候,也是不會買你的能力或價值。

所以,除了上述三種定位之外,品牌與形象也須同步思考以配合所選定的市場、通路和價值規則(價錢上下限與品質要求)。這就像是在賣球鞋的賣場中穿著西裝筆挺的銷售員,是怎麼賣也賣不出任何一雙鞋的。

為了能夠在外在定位中悠游自得,對於所有人來說,內在定位遠比外在定位更加地重要。

內在(自我)定位

一、MVV(使命、願景、價值觀)

很多人以為使命、願景、價值觀是企業才需要思考的事情,甚至有些人說這些只是學術上的名詞而已,在實務上完全沒有任何用處。

然而,這些完全是沒有經歷過資源緊縮、困頓痛苦的人所說的話。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有上述相同的想法,那麼我可以向你保證,你是屬於非常幸運的那一群人,你還沒有真的遇過「什麼都失去,只剩下自己」的孤獨絕境。

事實上,當你只剩自己的時候,你手上可能只能緊握著最後一根救命線,那就是那個「不死心」的衝動和不甘願,而這個不死心給你的最後那股力量,只有在你確知自己「還有什麼非完成不可的任務/使命」,「還有什麼非達成不可的願景」的時候,才能僅僅靠著「堅守並不可動搖的價值觀」,拼了命也要從地上…不,是深埋地下的髒污水溝管裡頭爬出來。

當你失敗到什麼都不剩,而只剩你自己的時候,能夠幫助你支撐下去、想盡辦法拉下臉舔地板、苦苦受盡屈辱只為重新站起來的力量,就只有這三件事:「非完成不可的任務與使命」、「非達成不可的願景」和「不可動搖的價值觀」。

二、心態

MVV帶給你的是堅持、不死心的方向,而面對這些方向的就是你的「心態」,而這個心態就是在看似理性的大腦之外,屬於每個人的第二顆大腦。

面對任何事情所引發的情緒,就是一種心態,無論你自認再怎麼理性,也是會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存在,人永遠不會是理性的動物。

然而,關於人類的心理狀態,會根據不同成長環境、當下情境、生理狀態、遊戲規則限制、資源限制等等,而有極大的不同。因此,更不可能在這短短的一兩百字中,一口氣講得清楚。

所以,在面對內在定位的心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當下的心態」,並且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外在表現來應對當下的情境,而不要被當下的情緒控制,而做出後悔莫及的行為。

三、自我管理

這樣的自我控制,則需要長期累積並練習的自我管理才得以達成。

我們經常在各種成功人士的自傳中看到,他們為了成功,往往會持續不斷地培養一些特定的習慣,無論是挑戰體力極限、固定的生活作息與健康的飲食習慣,各種成功學裡講的都是類似而有所不同的方法。

要去把每種方法都試過一次嗎?拜託,不要,別傻傻地認為這些成功人士的自傳寫的都是真的。

要寫出能夠賣得好、有看頭、充滿故事性的自傳,當然要寫一些「如何成功」的法則,才能吸引讀者在「我也想和他一樣成功」的衝動之下,掏錢買下那本書。

在各式各樣的成功法則之下,其實只有一個法則是萬國通用,那就是這個段落的標題:自我管理。

你得要根據不同的MVV、心態養成的目的,選擇當下「自我管理」的規範與目標。

這也就是說,你要自己訂立屬於你自己的「生活遊戲規則」,而不是聽從他人的建議,拿「別人的遊戲規則」來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這就像是明明應該每天堅守 16/8 的清淡飲食(註),但卻忍不住美食的誘惑,而在不該吃東西的睡前時光,打開啤酒飲料、享受著一串又一串的蜜汁燒烤。

如何?感覺口水想滴下來了嗎?控制住這種衝動,直到你學會在類似的衝動中,選擇符合你的「生活遊戲規則」的決定。

(註:斷食16小時,只在 8 小時內吃適量、適合的食物),

四、驅動力

要能持續地達成嚴格的自我管理並不容易,因此,逐漸增加生活規則的強度,會比一次要你減重 10 公斤來得健康且容易得多。

但是,要達成持續的自我管理仍然很困難,而這時候,能夠成為你的好朋友的就是達成目標的驅動力。

關於驅動力這件事,一樣可以從各種成功書籍中看到。

但最常看到也最激勵人心的故事,莫過於某某人為了追求喜歡的人,而努力減重、健身、改變自己的個性、變得更有魅力,而抱得美人(/帥哥)歸。

在這種故事的背後,往往藏著許多辛酸血淚的掙扎,有多少人為了達成目的而這麼拼命呢?你我都知道,很少。

但這樣的故事之所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並讓我們感到一絲激勵的原因,就在於告訴我們「努力是有機會達成目標的」,即使常常看完之後,就繼續抱著炸雞桶和可樂,坐在電視機面前變回宅男宅女了。

先拋開炸雞桶和可樂,這些人的成功故事背後,之所以能夠如此毅力堅定,就是他們都背負著一件驅動他們「非達成不可」的情感。

雖然常常有人即使減重、健身、努力變得更有魅力之後,仍然被喜歡的人拒絕而垂頭喪氣,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都學到了每天抱著激勵自己前進的目標,一步步地堅定「自我管理」,然後,持續往前進。

即使原先的目標失敗了,但面對越困難的目標,我們在這段努力的過程中,就會學得越多。

下一次,就更簡單了。就算再失敗,那麼再下一次,又更簡單了。

當成功的門檻越來越低,不代表你的目標越訂越低,而是你長得越來越高、看得越來越廣、越遠,不知不覺中,你的腳步早已跨過原來的門檻,往下一個階段前進。

而這就是「驅動力」帶給你的成果與成功。

無論內在或外在,只要「心在」就有成功的一天

這些「外在」和「內在」的定位,其實講起來都很八股且老套,但卻又是值得一講再講,一做再做的經典方法。

雖然今天這篇文章,好像越來越像雞湯文,但至少這些都是我自己熬過、煮過也喝過的雞湯。

雖然無法很大聲地說,這些都是我現在以身作則、切身力行的法則(我偶爾也會被炸雞可樂給吸引…),但希望這些關於個人與企業「定位」的心法,能夠帶給某些人(例如你)一些些朝向未來的不確定道路上,微微的燈光與指引。

期望所有將要面對不確定未來的你,能夠在人生中找到屬於你的定位。

--

--

DK 耀尊
DK Opinion

決策科學家|20年以上創業、中高階主管經驗|分享策略思維、企業管理、商業開發、組織領導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知識與技巧,還有一些有點腹黑又真實的人性與人生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