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大哉問】永續報告書一定要每年都查證嗎?

DK 耀尊
DK Opinion
Published in
May 8, 2023

由政府法規引領的ESG浪潮,藏著許多該注意的大問題小答案。

這幾年,每到夏天的時候,滿頭大汗的人越來越多了。

雖然這篇文章的標題很明白地寫著和ESG有關,但在這裡,我指的不是氣候變遷造成的極度熱浪,而是企業在每年六月份要交的報告又變多了。

而且這次,苦的不只是勞苦功高的財務人員(人家核發你薪水,馬屁一下也是應該的),而是許多跨部門成員組成的永續部門成員。

因為,除了既有的年度財報之外,ESG永續報告書也變成了永續管理的重頭戲,而既然是重頭戲,哪有不小心翼翼的道理?

就如同重要的年度財報一樣,ESG報告書會對企業的聲譽及各種評比造成影響,那麼找人來背書當然就是必要的程序。

財報找會計師,那麼ESG報告書的內容是否正確地符合法規揭露,找的就是具有公信力的國際認證單位,像是BSI、SGS等等,而在台灣環保署的公告資料中,目前有 8 家合格的溫室氣體查驗機構。

根據環保署的公告資料,目前共有8家合格的溫室氣體查驗機構:https://ghgregistry.epa.gov.tw/epa_ghg/VerificationMgt/InspectionAgency.aspx

ESG報告書每年都要查證嗎?

好的,那麼大喇喇地寫在文章標題的問題就來了。

前不久在某個匯集許多資深ESG專家會互相交流討論(而且沒有什麼廣告的)的Line 社群上,有位朋友提出了這個問題:

「ESG報告書一定要每年都查證嗎?」

這時候你會這樣回答:「當然啊,不是說ESG報告書很重要嗎?既然每年都要出,當然就是每年都要查證啊。」

以上,結案。

如果答案有這麼簡單的話,也就不用特地寫一篇文章來講這件事了,浪費你的時間和精神可不是我的喜好,我也沒閒到寫廢文來找人罵自己。

對,如果你很熟悉我的文章,就會知道我非常不喜歡講廢話。

所以,這個議題裡面一定有什麼曲折離奇、神秘誘人的故事?抱歉,並沒有什麼奇幻的隱藏秘密,我又不是在寫額頭上有個閃電的少年故事,就只是很單純地想回答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1. ESG報告書,可以每年查證,也可以不用。
  2. 但某些條件下,會被政府強制要求必須要查證。

以上,就這樣,再結案一次。

看到這裡,文章還沒結束,就知道我還有話沒講完。

從上面的回答可以看得出來,可以每年查證,也可以不必每年查證,而且滿足特定條件的公司,也會被政府強制要求查證。

就好像是在說:「我愛你,但又好像不是那麼愛你,不過,在某些條件下可能很愛你」這種應該被踢下淡水河洗澡的曖昧答案。

不過,法規可沒這麼曖昧不清,你想知道的寶藏都在下面這個網站的回答裡。

答案就寫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管理辦法總說明」:https://ghgrule.epa.gov.tw/greenhouse_sub/greenhouse_sub_page/43

到上面網站下載總說明的 PDF之後,在第四條的說明第三項中,有很清楚(?)的說明。

這段說明的重點在第3項,但我猜很少人有耐心去看,所以下面把那一大片文字雲,列為四個項目:

  1.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排放源,應每年進行排放量盤查,須於規定期限前登錄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資訊平台所開立之排放源帳戶。
  2. 其排放量清冊及相關資料應每三年內經查驗機構查證。
  3. 據此中央主管機關可依排放源規模訂定不同的查驗頻率,可為一年、二年或三年,但至少每三年必須經查驗機構查證。
  4. 故考量排放源排放量規模、國內查驗機構人力、查驗作業所需時程、產業實務盤查作業所需時間,及參採美國加州查證期限規定,各排放源之查證頻率將依各批次公告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另行訂定。

簡單來說,要每年查證?還是每兩年或三年查證?都有可能。

這要看企業的排放源規模而定,但經公告的排放源行業,則是必須每年盤查,但其資料可在三年內完成查證(第2項)。

第一批排放源行業別:
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以及全廠(場)製程的每年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量高於 2.5萬公噸當量的各行業。

所以,簡單來說:

  1. 基本上,每年都需要盤查,尤其是被公告的排放源行業。
  2. 查證的時間就看排放源的規模、產業盤查時間、查驗人力等等因素,來作為綜合考量後另外訂定之(為文時間是2023年5月初)。

因此,不論公司規模大小、排放量多寡,就算是自願性盤查,也都是每年都要做盤查,但查證就看法規(盤查後三年內)或企業的自我要求。

以上,這才是真正的結案。(又不是偵探小說,一個案子可以結三次…)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ESG報告書揭露的排放量資料,在未經過查證完成之前,是否具有可信度呢?投資人或主管機關是否能夠或是說「應該相信」這些資訊呢?而這些資訊就算經過查證,但也是過去的舊資料,是否能作為投資人所需參考的近期資訊呢?

即使ESG報告書多半需要經過查證之後,才能作為企業公告之用,但這一切的背後還會有很多的疑慮。

而且會衍伸另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那就是針對動輒數十間公司組成的巨型集團,如何在短短的1.5年內完成盤查與查證呢?台灣的查證機構量能是否能夠滿足各種集團、企業公司的查證需求呢?

以 2023 年中出版的ESG報告書為例,1.5年的計算方式是:
1. 2022 年中,完成 2021 年的排放量盤查。
2. 2022 年底,完成排放量查證。
3. 2023 年中,完成ESG報告書。

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龐大的工作,不是不可能,而且在AI崛起的時代,所有重複性高的工作都有AI可以代勞。但在AI能夠真正全面協助這類型工作之前,還有非常多年的時間,在那之前,還是得靠人類來處理。

用這個角度來思考ESG永續發展的話,你會發現做好ESG,不是單純地使用最熱門的文本生成技術(以2023年為例,就是ChatGPT),快速且自動地完成美美的ESG永續報告書。

還必須整合許多高複雜與自動化的資訊系統與工業製程,以透過各種感測器蒐集資料,進行自動盤查的估算與推算,來簡化盤查與查證的複雜度,降低資訊彙整的難度,進而縮短盤查與查證的時間。

用 ChatGPT 製作永續報告書,不困難但需要許多整合,以下是簡單的步驟,但實務上會需要幾十到上百個輸入參數,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參數可透過現行系統自動化輸入,但仍有許多需要人工輸入的資訊:

1. 對 ChatGPT 說明需要輸出的報告格式,並且給它一些範例。

2. 連結自動盤查系統的資料庫,擷取所需欄位資料,匯出所需的圖像。

3. 各部門的資訊提供負責人在報告書的相對應欄位中,增修希望在該次報告書呈現的描述性資料。

4. 系統根據描述資料,要求AI(不一定是ChatGPT)協助在企業內部的資料庫或企業網站上,找到合適的圖片。

5. 文本生成技術(不光指 ChatGPT)將上述資料(盤查資料、描述資訊、圖片)根據設定的要求(例如:資料呈現的感覺、色調感受、撰稿人的特性等等),產出該年度的ESG報告書及相對應的簡報(PPT)

6. 彙整後的報告書,提交給相關審查人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核對。之所以這個步驟必須人工介入的原因在於,提交政府的資料仍須有負責人,但自動化系統無法承擔此責任,因此在尚未有公定標準的現在(2023),還是需要有人來審核。

7. 經過行政審核程序的報告書,有可能會再針對某部分資料進行修訂或新增。但若通過內部審查,也可與政府機關的系統連結並上傳(目前應尚未開放連接用的API)。

以上這些步驟,是我根據過去的系統整合經驗及對 ChatGPT 的操作理解彙整的資訊,有興趣的話,可以用 “ChatGPT ESG Report” 作為關鍵字查詢,會得到很多有趣的新聞。

ChatGPT 只是生成式 AI的其中一種,包含影片、圖像、音訊、文字報告或簡報生成也都是未來的企業應用發展潮流。

這個從原料端直到產品端,從資料端到呈報端的縱橫整合,將會是一場巨型的ESG數位轉型熱浪,任何耐不住「烤」驗的企業,要嘛就很快地變成市場沙漠裡的失蹤人口,要嘛就是依附在企業聯盟中與產業同生共死。

而在這其中,不僅僅是資訊與工業的巨型整合與科技發展。

更需要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能對ESG及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初步並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各方面的資訊整合與彼此合作之間,達到順暢且具共識的實際行動。

補充資料:報告書的「確信」與「查證」

目前沒有針對 ESG 報告書的審查工作職位,但因為報告書需要有人查證,但在各種新聞資料中,「確信與查證」這兩個名詞經常交錯地重複出現,所以,我們可以從審計師(Auditor)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

P.S. 以下這段文字,是由 ChatGPT 直接回答…我沒有增刪任何文字。

在會計審計中,確信度是指審計師對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完整和準確的信心程度,而查證是指審計師使用各種審計程序和方法來驗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確信度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1. 高度可靠性:指審計師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很高的信心,這通常是因為報表的內容是基於高度可靠的證據。
  2. 有限保證:指審計師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信心,但有些不確定因素限制了信心的程度。
  3. 沒有保證:指審計師無法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提供任何保證,因為他們無法獲得足夠的證據或發現了一些顯著的不確定性。
  4. 否定意見:指審計師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沒有信心,因為報表中存在重大的錯誤或欺詐行為。

查證是指審計師通過以下程序和方法來驗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1. 確認和驗證財務報表中的資訊和數字是否正確。
  2. 確保財務報表的記錄和文件是真實可信的。
  3. 進行現金和資產的實物核對,確認數字是否與財務報表相符。
  4. 檢查和驗證與財務報表有關的文件和協議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總之,確信度是審計師對財務報表真實性和準確性的信心程度,而查證是審計師使用各種程序和方法來驗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進行審計時,審計師必須根據確信度和查證的原則來判斷和評估財務報表。

將以上資料中的財務報表換成ESG報告書,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又再一次地簡單來說

  1. 確信是對「資料真實可信度」的信心程度。以金管會為主,類似會計師的查帳,只針對選定內容做確認。ISAE3000 適用於對永續報告書的確信,ISAE 3410 則適用於溫室氣體盤查。
  2. 查證是查驗「資料正確性」的過程。以環保署為主,類似 ISO標準驗證。ISO 14064 用於溫室氣體盤查。

雖然意義上很像,但「確信」是代表信心度、「查證」代表過程,放在ESG報告書的確信與查證上,也是相同的意義。

但由於目前(2023/5)主管機關與四大會計事務所都還在討論確信的方式,因此,真正落實資料確信的驗證,還需要一段時間。

--

--

DK 耀尊
DK Opinion

決策科學家|20年以上創業、中高階主管經驗|分享策略思維、企業管理、商業開發、組織領導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知識與技巧,還有一些有點腹黑又真實的人性與人生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