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牌的建立與商業邏輯

最近有幸與一位業界的顧問朋友交流了關於個人品牌的想法,這次對話不僅突破了一些以前的盲點,也為我的部落客生涯注入了新的靈感,也許能讓有經營個人品牌,但有些卡關的朋友也能找到方向!

建立商業邏輯

如果想要把個人品牌、商業品牌變成一個收入主力,或是想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在這上面,即便是在Side Project 階段,也要開始建立整個金流的邏輯。

雖然我也讀了不少商管書籍,包含獲利模式、商品型態、販售流程都有想過,不過這次比較大的收穫,是我「缺少了針對不同內容,去思考他們對於整個商業金流邏輯的建立。而過度集中在單一個服務、商品類別上。

例如,以往我只把商業影響力分為兩類:

1. 專業形象/曝光:部落格

2. 收入:顧問/課程/電子書

卻忽略了除了專業形象、收入以外,仍要建構比較完整的商業邏輯,還有不少需要關注的點,例如:

  1. 曝光
    雖然目前已經把部落格的文章SEO做到蠻不錯的了,但整體來說的曝光也過於被動,比較少利用社群、短影音、短圖文,去持續經營,讓品牌有機會用更簡易的方式被人看見。
  2. 信任感
    雖然有不少內容堆疊,已建構出基礎的信任感,但對於要讓個人、企業消費,還是有一小段距離。例如,缺少「名人推薦」、「喜歡我的客戶怎麼評價」,這些資料太少公開,讓人會覺得只是很單純的文章寫手。但其實我在其他方面早已有不少累積,沒能展現實在可惜了一點。
  3. 對象
    「到底是誰會來買我的產品和服務?」
    「他們買的是希望一種安全與陪伴,一個知識,解決一個問題?」
    「這在服務範圍、我能做到什麼?」
    在我的服務介紹中,其實很少去說明到細節,變得每一次服務,都會需要重新對焦。但如果可以規格化的產品,客戶就可以更輕易的購買了。

整體來說也不只這些,例如希望服務的形式、管道,其實都算是蠻基本但又重要的項目,甚至如果以兼職來說,就更為重要,因為一個走錯,最後反而累的都是自己。

慢點女孩有一個特點我蠻喜歡的,他很單刀直入、很真誠,會直接問我某個題目是怎麼想的(通常都是會讓人懶得回答、卻步的題目,但如果又是很重要的事),也會直接點出缺乏的項目。還會說如果能做到,就可以達到怎樣的狀態(很會畫餅,但又很有道理)。

與其說是顧問,更像是有專業度且關心你的母親,很認真地想要你變好,甚至略帶一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個人特色與專業

整體的品牌風格特色,也是我比較少關注的點,過往只有憑感覺,把一些我覺得好像適合的元素、顏色放到內容中,但畢竟不是行銷設計專家,這種「感覺」其實很容易走錯方向,或是標準不穩定。

例如,主視覺應該呈現的元素、給人的感受;有沒有標準的顏色、標語,來給人整體的印象一致性;是否有一些服裝、配件上的亮點,可以讓人透過外表,就能概述個人特色。

這幾次交流,慢點女孩常說,我的部落格名字取的很好,只是顏色有點不太對,大頭貼的頭像也拍錯,會拿案例給我看,如果要營造一種「駭客」的風格,從個人頭像、穿著、簡報風格、文字素材、顏色、圖案樣式,可以從哪些角度,讓人更有記憶點。

雖然我們的交流更偏向聊天,但多少也可以知道,他能信手拈來一些蠻關鍵的評論、案例,也能證明是有一定專業性的。

切入角度

大概近5-6年,市面上已經出現超多的「課程」、「講師」到近乎氾濫的程度,似乎人人都可以開課,同一種知識,也常同時有多人在討論。

也因為這樣,能力好、專業性更高的工作者,如果沒有妥善經營品牌,也更容易被資訊海所淹沒。而相對的,因為大部分市面上的產出,都已有更完整的知識框架、快速學習等特色,如果想要繼續從事知識服務,確實也需要一個新的角度切入。

不管是從年齡對象、專業性面相、工作年資與位階、都會需要更具焦的設定,才比較容易打到重點,讓正確的人看見,並且讓他們得到適合的服務。

這次和慢點女孩見面,也是因為他覺得市場上的知識服務,幾乎都不能滿足他的需求。

在一開始,我最常問他的就是

「市面上有這麼多Notion、管理課程,為什麼還要特地來找我諮詢?」

我也是透過幾次的談話與合作,才知道原來我過往走過的學習路線,不是人人都有時間精力可以走完的,但又確實需要走過這段路,才能建構自己的工作邏輯、工具環境,於是「找到一個適合的導師,讓她更快的走完這條路」成為了我們的答案。

在網路剛興起的時候,知識學習從結構化變得碎片化,我們從閱讀厚厚一本300–500頁的書,變成閱讀1000–2000千字的文章,最後變成只剩下300–500字的圖文,甚至到一句話。

最近興起的是,我們被碎片化的知識、關鍵字吸引,於是開始小範圍、結構性地學習知識內容,1–2小時的線上課程、6–8小時的工作坊與快速學習,讓我們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做出還可以接受的產出。

我想,大家都是在往更有效率、簡單、易懂的方向在走,下一個階段,我相信某些專業性的顧問服務也會被拉下神壇,隨著GhatGPT逐漸強大,過往需要顧問先進行診斷,再提供服務的路徑,也會變得越來越短而快速。

誰能根據診斷後的處方籤,提供最精準的特效藥,我想也會是下一個知識服務的核心,也就是「內容更具體、精準解決問題,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跟慢點女孩聊天還有一個我個人的體悟,上面所說的關於行銷、品牌、商業的知識,其實我都具備,有些是深埋在腦袋中的知識庫,或只要稍微學習一下,都能詮釋得出來。

但顧問最可貴的,絕對是因為具備足夠經驗、專業、引導技巧,可以很快的把我們從一個很大的框架中,聚焦到幾個具體的行動上,並且讓你透過完成這些簡化的行動,快速的接近目標。

當然也有缺點,服務比較貴一點,但相對的,也是幫助我們聚焦「目前的項目是否需要、需要到什麼程度、有多值得投入金錢與時間」,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考機會。

很開心這次有緣和慢點女孩相互學習,也希望明年我們彼此的事業都能有所突破!如果大家想要找他,可以來這裡看看:

2024 年,我會開始重新整理整個品牌、知識服務的框架,產出頻率也會有所調整。如果大家對於周邊小故事有興趣,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囉!

--

--

Kevin Wu
流程駭客|打造實用數位管理流程。

https://processhacker.pro|熱衷各式流程,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