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規劃會議】(一)如何把工作目標說清楚

重新定義Scrum裡的Story,從說一個好目標開始!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好的Scrum規劃會議,能讓大家有一致的目標,使團隊知道在接下來的衝刺期間,自己在做什麼、為何而做;不好的規劃會議,開完會的隔天,沒人知道要幹嘛,接著開更多會。規劃會議的好壞差距就是如此大,本系列會說明規劃會議關注的重點,並介紹實務可行的執行流程,將有助於你提升規劃會議的品質。

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可以獲得什麼?
1.知道規劃會議需要完成的事
2.知道規劃會議可以如何進行
3.知道目標、故事的描述,將如何影響團隊的行動

Sprint Planning 規劃會議的用意 ?

規劃會議,是在精煉會議後、每日立會前的Scrum會議,為了讓所有人知道接下來的衝刺期(Sprint)會做什麼事

在規劃會議開始以前,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需要對產品的未來有方向感,方向感的體現包含了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的內容、順序,內容包含了產品接下來要改進、創造的具體項目。因此

規劃會議(Sprint Planning)可說是

為了讓產品待辦清單中的項目有效率地實踐,所進行的一場會議。

在歷時最多8小時的規劃會議中,我們要在會議結束後瞭解到這次的衝刺期(Sprint)

  1. 將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2. 將完成哪些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的項目
  3. 將會如何協作完成

會議結束後,會有一種快速看完一部電影的感覺,你會知道衝刺期的開頭、過程、結局。也就是每一個項目會如何被開啟,團隊如何配合與溝通,並知道最後的成果長怎樣。

接下來,我們會介紹可以如何進行這場會議,當然,如果團隊有喜歡的方式也很棒,只要能達成規劃會議的目標即可!

精煉會議:PO事前想好需要哪些Story
每日立會:每天掌握進度、調整手邊的事務

溝通目標,增強價值與方向的共識

Scrum規劃會議的開頭,可由Scrum Master 或產品負責人開場,說明會議的流程,強調這場會議的意涵。

接著,產品負責人花約 20 分鐘與團隊溝通衝刺目標(Sprint Goal)、長期目標,或甚至整個產品的目標(Product Goal)

如果可以,盡量在1小時內,團隊就要能足夠理解衝刺目標(Sprint Goal)的方向性,並對目標有一個結構性的概念,好讓後面有足夠的時間選擇、安排待辦事項。

能用什麼方式描述短、中、長期目標?

目標的本質,都在代指方向性,用相對簡單的方式,替複雜的內容下一個總結。它的作用是讓你在混亂的環境中,能有一盞明燈指引前進,有點像戰場上的軍人,如果能一開始就握有羅盤、一個總體的戰略方向,即便過程中受傷、改變行進路線、碰到障礙,都能擁有自己的判斷,並在分頭行動中仍往同樣的方向前進。

同樣地,工作中的管理者實在很難顧慮所有細節,也不可能監督每個人在做什麼。目標之所以重要,就是為了更多人擁有足夠的判斷力,在沒有上層管理人時,仍有一個良好的決策品質。

因此,只要是能幫執行者抓住重點、有助於長期發展的目標描述,都是一個好的目標。

而Scrum規劃會議,就是為了銜接長期的目標、短期的行動而存在的。

長期目標-產品目標(Product Goal)

長期目標,可以是產品目標(Product Goal),也可以由多個衝刺目標(Sprint Goal)組成,它幫釐清這次衝刺期完成後,對更遠的未來的影響性。

可以包含具體的數字(網站流量提高 30%);亦或是敘事性的(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成為最便利的服務網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可能需要 3 次甚至更多的衝刺期才能達到。

中期目標-衝刺目標(Sprint Goal)

中期目標,是屬於本次衝刺的目標,確保團隊能在衝刺期結束後,能更清楚地檢視階段性的成果。

比較特別的是,衝刺目標並不是由產品負責人或開發團隊單方面決議的,它需要包含執行面、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考量,因此,會在Scrum規劃會議的過程中逐漸成形的。

你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對於短期目標的綜合性總結。

例如:

這次衝刺打算做 3 個產品新功能:

購物車、雲端發票與刷卡、數據化報表

總結來說,本次的衝刺目標就是:

「完成方便易用的結帳系統」。

當然,隨著新功能類型越多、方向性越不一致,越可能難有一個總結,面對這樣的情況,第一步,請優先思考團隊是否足夠聚焦(Focus),如果判斷這些項目都是必須完成的,那也可以僅針對最重要的部分來設定目標,而不必做到一體適用。

短期目標-User Story / What can be Done

短期目標,是本次衝刺會完成的項目(item),也是從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中被Scrum團隊決定、計畫在衝刺期(Sprint)完成的項目。

當它們被選定後,就會被放入Scrum的衝刺待辦清單(Sprint Backlog)中。你可以把每一個項目(item)視為一個個的小型專案、工作包,但無論如何,它最好都是有一個固定範圍性的。

描述項目(item)的方式很多,你可單純用產品功能描述:

「設備找場地的網站」

「購物車功能」

「我的最愛清單」

也可以用User Story的形式,來讓短期目標能更容易被理解、具體、可檢測:

身為一個活動人員,我希望更快找到活動場地,所以我要一個「設備找場地的網站」

身為一個活動主辦老手,我希望更簡單地租借場地,所以我需要「我的最愛清單」

除了短﹑中﹑長期的目標,也可以用OKR階層式架構來建立目標
詳情參考 → 【OKR 實戰手冊】(一)如何有脈絡地把目標管理好?

清楚為什麼,比很多事情都重要

說明這三種目標,為了讓所有的工作者「清楚為什麼要做。」

如果我們只說短期目標,是為了解決顧客的某個難題,有可能會讓人覺得團隊是為了改善產品品質,而忽略了中期而言,是為了要有更多的曝光。

反過來說,即便品質沒改善,但突然有機會能獲得大量曝光,那產品品質可能就暫時不重要了。

但如果有一併說明長期目標,那我中間如果突然有一個合作廠商願意幫忙曝光產品,那大家就會很直覺地放下手邊的事,好好地抓住著個機會。

實際Run Scrum或做任何工作時,管理者實在很難顧慮所有細節,也不可能監督每個人在做什麼。目標之所以重要,就是為了讓團隊在沒有管理人判斷的時候,仍能有一個良好的決策能力。

目前為止,我們瞭解到規劃會議的目標,也知道了可以如何描繪短、中、長期的目標,但仍有不少細節可以討論。例如:

  • 短期目標的 User Story 是什麼 ? 怎麼評估目標設定的好壞 ?
  • 如何確定會完成的項目 ?
  • 如何衡量工作量? 如何規劃協作?

這些內容,將在後續的文章中陸續跟大家聊到!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拍手~「1下」拍手:到此一遊,留個記錄吧。
「5下」拍手:表示喜歡這篇文章。
「15下」拍手:表示你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內容!
「30下」拍手:手應該會有點痛,但還是歡迎繼續拍。
按下「Follow」,追蹤我或我的專欄,將能定期收到優質的文章!

--

--

Kevin Wu
流程駭客|打造實用數位管理流程。

https://processhacker.pro|熱衷各式流程,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