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規劃會議】(三)如何評估工作量與共識程度

Scrum規劃會議評估Story Point,能促進Scrum團隊共識、幫助我們評估工作量!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當我們對 User Story 有了好的描述,會需要將眾多項目放入衝刺期(Sprint)的時間盒(Timebox)中,也就需要對工作總量有所評估。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可以瞭解什麼?1.如何有效率地評估工作總量
2.如何幫助團隊凝聚共識

User Story 中「完成」的重要性

在瞭解如何評估工作量以前,我們需要知道被評估的項目是什麼。

  • 「未被測試完成的產品,是否能作為完成的項目?」
  • 「缺少零件的產品,能否先給用戶使用,之後再補上?」
  • 「已經撰寫完的廣告內容,而行銷人員想要把它改更好,能不能算寫完?」

每當有「不確定是否完成」的項目出現時,就會需要再花心力來評估它是否可以被推出,或是花更多時間「修改」,這個「額外」有可能是為達到完成的真正定義,但也可能是為了滿足某人的「感覺」,無論如何,都會讓事情變得不確定:

  • 「要不要投入更多資源?」
  • 「還需要修改嗎?」
  • 「還需要審核嗎?」

這些都讓我們難以真正完成事情,但又唯有當項目「正確地被完成」,才能提供用戶真正想要的價值,因此完成的定義(Defination of Done),也就具備重大的意義。

我們需要精煉會議、User Story、輔助文件、規劃會議,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盡可能地溝通 Defination of Done。六個評估面向,也是為了讓我們能確保一件事情最終會被完成。

因此,在規劃會議中,開發團隊(執行人員)要先能足夠理解完成的定義,才能評估工作量,做出達成某個目標的承諾。

衡量工作量的方法-Story Point

工作量淺白來說,就是完成這個項目要實際花費的工作時間。在整個團隊的產能(可工作時數)有限下,就需要先評估User Story的工作量,再將其放入衝刺清單中。

但在做新產品、規模大的任務時,通常很難精準估計時間。這次分享的方法,是用「費氏數列」來評估「時間規模」。

所謂「費氏數列」,簡單來說是序列任一個數字,都是由前兩個數字相加而得。

數列為:1 、2 、3 、5 、8 、13 、21..

「費氏數列」中的每個數字和下一個數字的差距,會隨著序列越後而越大,也剛好符合我們對於案子的時間估算能力一樣:小案子的時間評估不會差太多,但隨著案子越來越大,時間估算也會差距變大。

使用「時間規模」是因為「我們即便在精確的時間無法掌握,但對於規模度的掌握卻仍是容易的」,就像我們未必能分辨綠豆、紅豆的大小差異,但卻能一眼分辨綠豆、蘋果的差異。

當工作時數變成時間規模,也代表大家需要評估這項任務的「繁雜度」、「關聯人數」、「熟悉程度」、「難易度」、「基本作業時間」等各式因素,如此也更符合工作中的實際情況。

Story Point 評分的簡易流程

瞭解評估基礎後,可以用類似下述的流程來進行:

  1. 先理解 User Story
    也就是前面幾回提到的,溝通與說明Story的內容。
  2. 設立基礎分數:
    所謂基礎分數,是一個團隊的時間規模共識基礎,例如大家協議好 5分可以是:5個工作天、5個小時的工作、Story A 的總工作量。
    設立基礎分數,就像先給每個人發一把尺,來避免評分邏輯差異過大,透過一開始先定義,來縮小評分上的認知差異。
  3. 各自在表單上寫下評分:
    大家看著Story列表,直接輸入1~21的費氏數字。
    過程不講話、不討論、不提問。每個人都寫完所有Story的分數之後,才開始討論。

最後,某個 Story 所有人的分數的平均就是它的Story Point,而Story Point的總和,就是本次衝刺期的預期工作總量。

當衝刺期結束後,可以將前一次衝刺完成的Story Point相加,成為團隊的基礎產能,用來衡量下一次衝刺期的產能。

用「規模差異」來確認「共識程度」

在規劃會議前半段的質化溝通中,讓我們更瞭解工作項目本身,而評分階段,讓我們量化地評估共識程度。

通常在兩個情況下,會需要額外花時間釐清共識

  1. 分數最大、最小值,間隔2個數字
    例如:當同樣項目中出現了「1、2、3、5」四個分數,而1和5之間差距2個數字,那很可能就是這個案子共識落差較大,做出來東西就會出錯。
  2. User Story 出現 21 分
    前一回曾說到 User Story 規模要盡可能小,而 21 分在我們定義的序列範圍中是最大的,因此它需要被再次確認釐清,是否會太大難以掌握、可否被拆解得更小。

至於其他的項目就不會多做評估與解釋,畢竟我們已經用各種方式溝通目標、完成定義,剩下的些微分數差異,就都是紅豆、綠豆的微小差異,就交給執行人員自行判斷吧!

Story Point 評分完的宣布儀式

在評分完畢後,透過溝通協調、目標對焦,通常能大致評估預計完成的 User Story ,此時,團隊會有一個儀式感。也就是跟大家正式宣布,我們將在這次衝刺完畢之後,將把這個衝刺清單中的項目完成。

宣布完後,就進入協調工作計畫的階段,也就是施作順序、執行的細節、時間點的協調。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拍手~「1下」拍手:到此一遊,留個記錄吧。
「5下」拍手:表示喜歡這篇文章。
「15下」拍手:表示你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內容!
「30下」拍手:手應該會有點痛,但還是歡迎繼續拍。
按下「Follow」,追蹤我或我的專欄,將能定期收到優質的文章!

--

--

Kevin Wu
流程駭客|打造實用數位管理流程。

https://processhacker.pro|熱衷各式流程,SCRUM、目標管理、專案管理、企業發展、職涯發展等議題;Notion、Airtable各式數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