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Nomad 時間管理:掌握自己的節奏

Donna Wang
donnawangtw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ul 23, 2020
邱吉爾認為「浪費時間」是罪過(圖片來源

你喜歡「用時間換錢」還是「花錢買時間」?我永遠選擇後者,所以除非必要,我能不排隊就不排隊、能不通勤就不通勤,永遠優先考慮直飛的機票,只挑離地鐵站近的飯店。

英國影集《王冠 The Crown》裡,邱吉爾的一席話,完全說進我的心坎裡:

“To waste time is a grievous sin. If there is one thing I’ve learned in 52 years of public service, it is that there is no problem so complex, nor crisis so grave that it cannot be satisfactorily resolved within twenty minutes.”

「浪費時間是滔天大罪。如果我在 52年公共服務生涯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這世界上沒有任何複雜的問題或嚴重的危機,是無法在20分鐘內圓滿解決的。」

如果連打仗都能在20分鐘內解決問題,我們卻總是覺得自己好忙時間不夠用,不妨問問自己:「時間都去哪了~?」

像記帳一樣記錄時間

「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資產。我們每人每天只有 24 小時,一旦過了就回不來,再多錢都買不回來,如此稀缺,怎麼捨得瞎忙?如果我們覺得錢難賺、很珍貴,所以記帳來了解狀況並幫助自己節約,那我們是否應該同等對待「時間」,記錄自己平常都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

尤其對數位遊牧和遠距工作者而言,因為缺少上下班打卡、主管同事圍繞在身旁等外部壓力約束,如果不記錄,時間就會在無數拖拉的縫隙中流逝。這三年來,我已經習慣記錄自己每天在幹嘛,有了時間紀錄的資料 input,才能開始安排任務&管理時間,「計時」是一切的開始。

工具推薦:toggl(官網

我身邊許多自由工作者都用 toggl 來記錄工時,作為向業主請款的報表。它就像「有分析功能的碼表」,使用者可以自行定義 project 和 task,用 timer 紀錄每個 project 或 task 實際花費的時間,後台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結果,簡單直觀。上述功能免費版都有涵蓋,Premium 版好像有更多團隊與績效管理功能,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研究。

我什麼都計時,舉凡吃飯、睡覺、搭車,當然不會瘋狂到連上廁所 30 秒都要按碼表,但是就算明知自己在賴床、看 YouTube 看 Netflix,我全部都計時,像記帳一樣錙銖必較。呼應前一篇任務管理,我把生活大致切分成幾個 project:

  • 日常生活:吃飯、洗澡、睡覺、交通等 daily routines
  • 工作:各項工作專案,寫文章
  • 娛樂:聚會/約會、運動、看書/看影集
  • 整頓:記帳、整理房間、排行程等維持生活順暢的任務
  • 耍廢:看 YouTube、滑手機、賴床等明知在浪費時間,但不做就是不爽

記錄時間,自我覺察

一定有人會問:都已經有「娛樂」了,為什麼還要耍廢?把耍廢的時間拿還做別的事,不是更有生產力嗎?不要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

其實,詳實記錄時間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有的時候我就是「什麼都不想做」,我不想有目的的工作、不想有目的的運動、不想有目的的社交,只想東摸摸西摸摸,滑滑手機,躺著發呆。又例如:除了耍廢,我每天還要睡 7 小時,如果沒睡飽就會一整天狀況不好。

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 is the key to everything!(圖片來源:nbc news

要記得:記錄時間不是在自己身上綁炸彈,是為了「自我覺察」。計時應該以「完全誠實、不帶批判」為原則,想耍廢就耍廢,接受想要耍廢的自己,如果因為每天花 2 個小時耍廢而感到自責,反而是給自己徒增壓力而已。

上一篇提到的「生產力時數 — 6小時」就是透過自我覺察,了解自己專注力消長的週期所得出的結論,再以此結論將工作中需要專注的部分拆出來,以「2 個小時」為單位安排進度,逐步形成前一篇「任務管理」中「燒腦:不燒腦=3:1」的分配比例。

網路瘋傳,唐鳳使用的「番茄鐘工作法」:專注工作 25 分鐘、5 分鐘回訊息,對我來說切得太細了,反而讓我如坐針氈。其實無論番茄鐘、蘋果鐘,能幫助自己都是好鐘,像唐鳳這樣的 20年遠距工作專家能玩小番茄,我們初學者從大番茄開始也無妨,重點是能確實完成,而不是跟風來彰顯自己是(和祥祥一樣厲害的)時間管理大師。

原來真的有蕃茄型計時器啊(圖片來源:蝦皮商城

掌握自己的節奏

其實我認為時間管理沒有什麼特殊技巧,就是有意識地運用時間,而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自己,分辨事情的優先順序,才能有意識地運用時間。藉由記錄時間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與「行事傾向」,掌握自己的節奏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而不是陷在「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沮喪中,浪費更多時間。

說起來簡單,對我而言卻是一段漫長的修煉,因為我不是一個天生有時間感的人,從小到大痛恨鬧鐘、課表、打卡等規範,因此在記錄時間初期飽受折磨。但是,回頭看自己當初之所以離開辦公室,踏上 Digital Nomad 的旅途,正是基於相同的原因:我再也不想被別人規範!

如果我想主導我的人生,就得自己培養時間感來主導我的時間。如果我們能透過「記錄時間」,慢慢練習誠實面對自己,相信不久的將來就能充滿信心地回答第一篇文章中的大問題:對你而言,什麼是重要的?

我知道對我而言「自主、自由」是重要的,我在移動中獲得平靜,從接觸未知獲得樂趣與成就感,所以,我遊牧😎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 Blog /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ked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