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 企劃室:替誠品敦南店,設計一座為期 200 天的倒數裝置

來自誠品敦南的委託:在台北進行一趟,為期 200 天的倒數之旅

現年 30 歲的誠品敦南店,已將 24 小時書店的頭銜,交棒出去了。眼看著,去年底設立的倒數裝置,即將歸零,團隊想借由這篇紀錄文的分享,簡述倒數裝置的創作歷程與方法,同時向敦南店致上我們的敬意。

moma liu
dosomething studio

--

前情提要:

身為全球第一座 24 小時書店的誠品敦南,不曉得陪過多少人,度過了不同以往的閱讀時光。當城市靜默時,眾多的思緒還隨著書中的內容、與店內的讀者夜行。這 30 年來,誠品敦南店作為台北市「閱讀文化」的一環,當之無愧。然而, 2020 年 5 月 31 號的這天,她要熄燈了,所以在 19 年中,誠品便委託藝術家 Cowper dosomething studio,期望在店面擺設一座倒數裝置。

倒數裝置「時光之冊」
Q1 | 如果是你,面對這項委託,會提出什麼樣的創意構想呢?

單從需求面來說,團隊可直接了當的給出一個時鐘,一個具有倒數機能的裝置。然而,對團隊而言,「倒數」的行為背後:是藉由一段具體的時間,量化可預期的未來事件。在過程中凝聚集體的意識,並醞釀事件到來時的情緒 — — 換言之,這不是隨便一個時鐘,即可交付的任務,而是與事件有強烈的關連性。

在此所謂的事件,正是誠品敦南的歇業,所以團隊先替倒數裝置,訂下了「文化地標」的這個高度,從而展開裝置的發想。

(這也是我們對第一題的回應)

Q2 | 這邊又牽涉到兩個問題+1  文化地標的定義?
+2 這個概念能如何幫助到專案?
前情提要完畢,以下針對這兩個命題,進行延伸討論

Q2:先來討論,什麼是文化地標?

將詞彙拆成兩段:文化與地標

先從「地標」這個較廣義的詞彙談起,以台北來說,但凡談到地標,我們多半會從人氣景點講起,細數 101、士林夜市、貓空云云。

若談到文化地標,心中會疊加一層評斷標準,或許你的答案,八九不離十「就是故宮了吧?」那些多數人,不見得會在平日駐足的場域。回答的方向,也包含了你我對「文化」一詞的理解與觀點。

所以,問到底,「文化」是什麼呢?

文化這個字彙,乍看是個既沉重又古老的字眼,而且有著高度抽象的概念,難以採用單一標準去定義,甚至從個人經驗中觀察到,使用這個字彙的時刻,往往夾帶著讓人昏昏欲睡的內容,彰顯著「某些圈子」的品味,對此,不免會心生距離感。

然而,翻閱資料後會發現,與其將「文化」和「彰顯品味」相連結,它與人們生活的相依性,更是不容忽視的。在此引用 <觀看的實踐>一書,裡頭對文化一詞的定義…

「以人類學來說,文化指的是『生活的全貌』」 ,且「文化是種過程,而非固定的實踐或詮釋」。

從學術角度來說,以上不是唯一定義,但仍可說明,團隊在創作時,能秉持什麼樣的基準點:向內提出深刻的詮釋,再藉由作品向外給出答案。換言之,在這個脈絡下的文化一詞,與社會和生活其中的你我,有著緊密的關係,動態地影響著彼此。所以,以故宮的場域為例:從館內的文物與繪畫中,可以觀察到幾百年前,人們生活起居的用品與習慣,這是文化的一環,但我們現下的每一刻,也是文化的建立過程,只要有充裕的時間,便能累積出更有厚度、共感的認知。

從這個基礎點上,再讓我們回答「文化地標」一詞時,就有機會得出更宏觀的理解,也就是說~台灣的地標像:華山市場中的阜杭豆漿、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到士林夜市與故宮,都有著他們之於台灣,不同文化層次的意義。

誠品敦南店作為「文化地標」,替台北東區的夜生活,注入了不同的閱讀風景

Q3 | ds 如何解讀,文化地標與敦南誠品的關係,與專案又有何關?

+1  我們期望能透過倒數裝置的形體,言簡意賅的傳遞:敦南誠品是「文化地標」的命題+2  期許這個倒數時鐘,有「專屬誠品敦南店」的象徵意涵翻譯翻譯,什麼叫「專屬敦南店」:意指該象徵的形態,難以延用至其他書店與分店,但又是讓人一目了然的切題,這會是什麼方向呢?

當我們能清晰地答題,那這座「裝置」的個性,自然會獨特、鮮明的被確立成一座「作品」的狀態: the work speaks for itself.

所以,以下從「誠品」、「敦南店」與「書店成立的時代背景」這 3 大主軸,去展開研究,並以心智圖的形式,收斂發散的關鍵字與資料。

藉由心智圖+書籍<誠品時光>,收斂 research 出的關鍵字與資料

最終將「文化地標」的命題,轉譯成一座「休止符」的形體,去乘載誠品敦南店的倒數需求。

休止符

每週 7 天,每天 24 小時,誠品敦南啟動了一節,不間斷的閱讀樂章,如今,它將劃下休止符,交棒給下一間書店。

一眼望去,休止符是個簡潔易懂的形象,也可藉由文字論述,延展更深層的思緒。抽象的形體,有機會乘載更多的想像能量,誘發大眾的共鳴。此外,它也表述了敦南店那獨一無二的 DNA。

對團隊而言,倒數裝置就有機會,朝藝術的面向靠攏。

第一版的裝置造型,最終收斂成一個「四分休止符」

此後,仍經過了幾輪討論,裝置造型歷經了「錯落的『品』字型」(如下方模擬圖)。在材質的選用,以符合誠品精神的三元素 「金、木、石」為基底,並搭配流動的時間。

「品字形」的倒數裝置模擬圖

最終定案時,呈現的是一本名叫《時光之冊》的大書

「時光之冊」選用的書磚,是以誠品提供的兩類書單 —「誠品選書」與「經典共讀」為主,經顏色區分後,上架成冊,堆砌出具有誠品個性的形體。

為了 200 天的展出歷程,團隊特地以鐵件製成書架,並在書頁中點燈,讓作品從不同角度望去,都有值得探索、玩味之處。

書冊的支架設計 與 書頁點燈

天棚垂掛的飛書,增添了作品在視覺層次上的豐富性; 微微敞開的書頁,也有誘人閱讀的趣味感。

最後,搭配 4 個時間單位「日數、小時、分、秒」的聲音設計,去賦予裝置個性,並在每個 24 小時結束之時,於午夜合奏集體的聲響。

可以在 3m 40s 的時候,聽到「時光之冊」的聲音收錄

藉由作品,解決專案需求:

從寫意的輪廓,變成直白地扣著「書本」一詞,這是幾經討論後的結論,期望藉由本文,將創作之初的來龍去脈,留下圖文記錄,同時進行工作觀點上的驗證:

當我們先行「提問」(上文的 Q1-Q3),再經由「研究」去試圖答題,是否更有機會面向大眾、開啟情感訴求的渠道,進而觸及不同深度的溝通層級呢?甚至從這個出發點,能進一步打造出,兼具行銷訴求的作品。

這個思維下所創造的迴響,還留待其他專案的加入,一併進行驗證了。

最後,由衷感謝誠品團隊的委託,與誠品敦南店——這間陪伴了許多人的 24 小時書店。想跟她告別的讀者,也請把握 2020/05/31 前的時間前往喔!

Credit:藝術總監:王宗欣 Cowper Wang
企劃/PM:劉昕亭 Moma Liu, 陳昱蓉 Patty Chen
設計製圖:葉容蓉 Rong-Rong Yeh
聲音創作與數字程式:鄭乃銓 Daniel Cheng鐵件製作:弘展工作室 Hong Zhan Studio
吳京虔 Wu Jing-Qian
潘嘉芳 Pan Jia-Fang
余家寶 Tu Jia-Bao
劉秉洋 Liu Bing-Yang
美術組:
執行美術:陳熹弘 Johnny Chen
美術協作:李庭萱 Li Ting Hsuan、王志村 Jerry Wang、王誼綉 Shani Wang

--

--

moma liu
dosomething studio

設計血脈下的混種寶寶 | An Observer, with a design background, focus on cross-fields sen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