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技能樹點法指南(上)

Cowper Wang 王宗欣
dosomething studio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y 26, 2020
狹縫中的連續微觀 @2019 台北時裝周

我創角了!職業選了設計師,出了新手村到底要怎麼打怪練等?

觀察設計師生涯,身為設計野武士的我(念美術系的非設計科系),投入並觀察了20年的設計市場,雇用超過百人的設計師,帶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團隊,顧問過大型企業的設計團隊建立,喜歡觀察人類行為的我,分享一些看到的現象。

我觀察到三十歲之前的設計師:

學生階段的設計師可以靠著天份取得成績,這時候大概會被貼上天才的標籤,在這年齡層突出,容易賺取社交紅利,會快速累積到掌聲,會感受到辛苦付出後得到回饋的感覺,驅使自己繼續精進,生活上還不需要自己擔心,做自己愛的東西就好,不需要考量市場需求,但對未來有點緊張,會想知道業界是否如自己理解一樣,而台灣的學歷不太會影響求職的狀態,作品才會,但一個設計師的養成,大多在職場上才有辦法累積,學校的理論幫助不太大,除非你跟到正在市場上打仗的業師,才有辦法快速累積到一些實戰的觀念,學生時期可以找機會到自己喜歡的公司實習,既使他們沒有開出職缺,但優秀的作品送到各公司老闆面前,若夠優秀還是有機會找到敲門磚,大部分的人,畢業製作常常是這輩子最後一次為自己做的作品,但不應該這麼想,保持創作,可以訓練自己組織創造很多美好的事情,既使未來出社會工作也應該保持這個心態

永遠對自己的作品負責,作品不會說謊也不會背叛你,而且會跟著你一輩子。

出了社會後,就像剛步出新手村的冒險者,體質好的能夠存活下來,也有些會隨著職場的震撼教育適應不良而陣亡,剛進入社會個人金錢需求小,是市場上相對便宜的勞力,因為成本低,企業相對可以包容不成熟的部分,畢竟潛力十足,賭對了就能幫助企業在某專案中得到好評,大多有天份的設計師初期會有一個本能套路,作品風格的落點在舒適圈內時會表現會較好,而離開舒適圈就會有明顯的高牆擋在面前,出現撞牆的狀態,設計師碰到工作超出自己的能力或是無法被認同,可能會萌生退意,有些可能會開始投資自己,在這三五年若能待到能學習的工作環境,累積到工作的方法論和經驗值,其實中段後便會慢慢成長。

設計師也會將KOL設計師當作目標來追崇,透過設計師偶像來投射自己未來的樣貌,這階段有網路聲量的設計師,也是容易受到同儕追捧的,學生和新鮮人會喜歡這種距離不太遠又語言相近的設計師,喜歡研究技術因為可以立刻產出得到學習成果的視覺化的回饋,不喜歡機械化的工作模式,會刻意挑戰社會上既定的某種價值觀,但往往會在越大型的專案上受挫。

軟體技術沒有不好,是你這階段在市場能貢獻產值的工具,但那不應該是最終目標

這階段的設計師,崇拜技術英雄主義,除了軟體技能,應該要盡可能去學習技術以外的事情,例如:基礎的素描、電腦圖學、色彩學、藝術史,才不會讓你的美感被軟體綁架,設計工作其實需要大量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知識會創造出詞彙,詞彙會組織成某種方法論,在學習的過程會像一個個抽屜樣被收納起來,最後像一棵大樹一樣,必須從根部累積,知識量到達一個程度,便會將所有的支脈串連起來,好的創意才有辦法在這些知識架構下發展出來

你擁有的詞彙越多,創意能量就越強

可以仔細觀察職場上每個職位的同事,碰到問題時他們是怎麼判斷的?如果換成是你做,能怎麼讓過程和結果更好,思考上的沙盤推演是沒有成本的,經過觀察力的訓練能慢慢洞察很多事情,加快累積你的知識庫。

設計是用來吸人眼球傳遞策略訊息用的,要知道你的溝通族群是什麼樣的人,會對怎樣的內容買單或產生共鳴,足夠的洞察才不會讓你的設計自圓其說。

同理心是優秀設計師的基本能力

可以為自己的工作設定一些短小的目標,持續推進,避免設定太大的目標產生挫折感,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不要只看設計類資訊,或許看點經濟學的書建立一些正確的財務觀念,會在你職業生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剛出社會起跑線大多差不多,而認真的人持續一點點的辛苦努力,在經過五年後便會和同輩拉開差距。

獲利是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也是你的責任

你的貢獻給公司的產值,以單一設計師的產值至少要超過你薪水的1.5倍(公司的成本)而帶團隊的主管應該以你薪資10倍的團隊總案量當作基本目標,如果你的產值低於這水平,你就會被公司淘汰掉,既使沒被淘汰,也會連帶讓你的團隊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若高於這個比例,你便可以大膽地和公司要求薪水,畢竟每個老闆都期待員工比自己強。

設計工作的模式由小到大、心態成熟度和技能需要的多寡可以分為

(上班族)>(接案工作者)>(老闆)三種階段

大多數人停在第一階段,只有少數的人能夠三轉,上班族通常被動等待交付事項,但這心態會讓你的成長緩慢,雖然你還是個受雇者,但你若願意用接案工作者的心態便能在職場上變得突出,因為接案工作者更需要有品牌概念,口碑和服務的品質決定了在市場上的價值,思想上會更為主動,這類的人更容易被拉升成主管,若有老闆的思維,考量到公司制度的建立、市場競爭力、人員的培訓,把上班的公司當作自己的來經營,最終都會有不錯的結果,既使未來不是僱員,出來接案或創業也都能活得很好,我身邊便有這樣做事的設計總監最後被客戶請去當整個品牌總經理的。

用下一階段工作思維去思考是你持續進步的特效藥。

在台灣非管理職的設計師,年薪平均值大多落在40萬~80萬左右,如果是接案設計師,也應該設定為這區間的1.5倍60萬~120萬左右(這才是成本),要把工作室租車和軟體生財器具的支出考量在內,而賺來錢不要吝嗇投資在自己的知識上,盡可能購買資產,不要去購買消耗品,買的書和線上課程,記得要讀和實作,只有購買不會變成你的能力。

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三十歲之後),大多是資深的設計人員了,通常開始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不管是你的公司還有你的家庭,而台灣的教育及職場訓練對這群中堅設計師其實是資源困乏的,創意策略、專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成本控管,人資管理、可能到這歲數都從未曾學習過,其實只用技術不太能打通職涯第二節的比賽,下篇文章再跟大家分享。

你是30歲以下的設計師嗎?希望能跟我分享一些你的想法

設計師技能樹點法指南(下)

--

--

Cowper Wang 王宗欣
dosomething studio

藝術家/dosomething studio老闆/騰訊顧問,身處在個人到小型公司到巨型企業的創意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