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Telegram 如何形塑台灣大選與主體性議題

Doublethink Lab
台灣民主實驗室
11 min readJun 3, 2024

Levi Bochantin/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

本文章英文摘要版已發布於 The Diplomat。

1 月 13 號的台灣大選,民進黨的賴清德總統候選人拿下了勝利,但立法院卻是一片混亂。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 Doublethink Lab 的初步報告,這次選舉前,台灣成了中國頻繁進行資訊操作的目標。特別是中國放大了一些台灣內部現有的敘事,加劇了台灣社會的衝突,比如聲稱民進黨政治人物的醜聞,還有接近選舉日才出現的不實敘事。

不僅如此,台灣選舉也頓時成為幾個親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 Telegram 群組的熱門話題。這份報告主要調查那些有大批追蹤者的俄羅斯 Telegram 帳戶,是如何討論台灣選舉的。雖然台灣在俄羅斯似乎並不是太過熱門的話題,畢竟俄羅斯已經決定對烏克蘭進行了近兩年的軍事入侵。但這份報告顯示,親克里姆林宮的帳戶利用台灣選舉的契機,來質疑台灣的主權。並且,台灣外交部對俄羅斯外交部在選舉後的聲明進行反駁,引發了俄羅斯使用者的憤怒,進一步加劇了對台灣主權的負面討論。

分析方法

這份報告透過主題分析的形式,調查了在俄羅斯 Telegram 上廣受關注的一些敘事。Telegram 在俄羅斯是一個廣泛使用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加入群組、訂閱其他使用者、發布文字和媒體,並與其他人互動。我們主要關注那些在中國相關議題上提供新聞和評論的帳號,這些帳號擁有相當多的追蹤者(即超過 10,000 位訂閱者),雖然有些並不僅僅關注中國。許多帳號都是由我們在烏克蘭當地合作夥伴 Mantis Analytics 之前編制的一個大型 Telegram 數據庫中辨識出來的。我們選擇了在 Telegram 上被超過 10,000 名用戶觀看的貼文,並且是在選舉當天或選舉後不久(即 1 月 13 日至 15 日)發布的訊息,並透過對這些貼文進行質性編碼,以確定用戶之間的主要主題和敘述。具體而言,質性編碼用於確定貼文中所呈現的行動者、英雄、受害者、惡棍和棋子等角色。對編碼的進一步分析,揭露了貼文之間的三個主要主題,這些主題加深了更廣泛的深度敘事。

研究限制

這項初步分析的一個主要限制是,它很可能只是觸及了俄羅斯 Telegram 討論台灣選舉的表面。我們僅分析了大約 15 則廣受關注的貼文,來自僅有幾個在 Telegram 上非常活躍且知名度高的帳號,其中大部分是使用前述的數據庫進行識別的。由於樣本量較小,需要進一步進行長期分析,並對俄羅斯 Telegram 上的敘事進行徹底調查。我們希望未來透過在這些 Telegram 頻道中進行更大範圍的分析來填補這一空白,以探討有關台灣主權的問題。此外,此分析僅回顧了選舉當天或選舉後不久發表的貼文。因此,任何在新立法者和總統副總統就職前幾個月內發表的其他評論都尚未被納入分析。

民進黨 vs. 國民黨,還是 美國 vs.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選舉相關貼文中,最常見的主題之一是將民進黨(DPP)等同於美國人,將中國國民黨(KMT)等同於中國人。一位知名的俄羅斯中國評論家尼古拉·瓦維洛夫,在他的選後分析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他在 Telegram 帳戶上有約 15 萬名訂閱者,他說:三頭政治聯盟 — — 「美國人」和「中國人」都取得了相同的成果,而第三黨 — — 「民粹主義者」 — — 成為了議會中任何決策的「關鍵」。瓦維洛夫透過這樣的敘述,建立了他所暗示的支持各黨的超級大國之間的聯繫 — — 民進黨是「美國人」,中國國民黨是「中國人」。

值得注意的是,瓦維洛夫自認為是俄語傳播圈中有關中國事務的權威聲音。他經常在俄羅斯新聞廣播中露面,例如極右派的沙皇電視網和國家廣播電視台俄羅斯 1 台。瓦維洛夫還擁有一個擁有超過 20 萬名訂閱者的 YouTube 頻道,他經常在其中上傳關於中國及周邊地區近期事件的影片,其中許多是他出現在其他電視網的轉載片段。例如,就在 2024 年 1 月 17 日,瓦維洛夫發布了一個片段,其中他是沙皇電視網上的一個嘉賓演講者,該頻道自 2020 年 7 月起已被 YouTube 下架。

此外,瓦維洛夫將民進黨描繪為中國和台灣之間敵意的真正始作俑者。他暗示台灣政府是可能會對中國發動侵略性行動,需要報復的行為者。特別是,他暗示民進黨希望修改憲法,將台灣獨立寫入法律。他寫道,民進黨「可能會進一步武裝這個島嶼,妖魔化北京,並建立一個動員基地」。瓦維洛夫還提到了台灣民眾黨(TPP),這是選舉中的第三黨,他們的競選口號是既非民進黨也非中國國民黨。這個黨在立法院贏得了 8 個席位,在未來的聯合政府中將至關重要,因為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都未能贏得超過 50% 的席位。瓦維洛夫認為,只有在民進黨的獨立宣言目標達成之前,也就是與第三勢力TPP,或「民粹主義者」得到外部影響的情況下,民進黨才會修改憲法。當然,考慮到民進黨過去 8 年來一直掌控著總統和立法院,瓦維洛夫關於民進黨如果在立法院取得多數席位將修改憲法的整個假設都站不住腳。

在一則獲得超過 28,000 次觀看的貼文中,一位使用者建議中國必須與居住在苗栗縣的人進行「談判」,該地區主要支持中國國民黨,以便在兩棲入侵事件中得以安靜且平靜的進行海岸登陸。這篇貼文很有趣,因為它不僅將中國國民黨與親中政黨聯繫在一起,還暗示該發文者對台灣政治有相當深入的了解,因為苗栗縣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國民黨的大本營。這位使用者自稱是中國軍事、俄中關係和亞太地區衝突的專家,在 Telegram 上經常發表支持解放軍的內容。

總體而言,觀察到的 Telegram 帳戶經常將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描述為「美國」黨和「中國」黨。這些過於簡化的標籤傳達了這樣一個訊息,即台灣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它的存在僅由在台灣海峽中具有利益的兩個超級大國所允許。

美國才是那個挑釁者

在許多 Telegram 貼文中,另一個突出的主題是美國在該地區的角色,特別是作為衝突的煽動者。民進黨的勝利被描繪為「美國繼續向台灣提供武器和軍事基礎設施」,而台灣海峽戰爭的結果被認為是由於美國的行動而不可避免的。一個擁有超過 800,000 名訂閱者的知名帳戶,軍事和政治分析家鮑里斯·羅津經常傳播有關美國干預烏克蘭和亞太地區的敘述。儘管他通常報導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但他過去也曾廣泛地在針對台灣議題上發表貼文。在台灣選舉後,他承認「親美」候選人(即賴清德)獲勝,並暗示戰爭的可能性增加了。在另一篇貼文中,他表示,民進黨的選舉勝利「意味著美國保持控制能夠發動對中國的戰爭」,並聲稱這次勝利預示著未來幾年美國將藉由正式訪問台灣、軍事挑釁和「外交攻擊訊息」對中國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

美國在兩岸緊張局勢中的「角色定位」也通過迷因的方式展現。一位用戶暗示該選舉是美國和中國之間代理人的戰爭,他發布了一張山姆大叔和一隻熊貓在傀儡表演中互相對立的圖片。貼文下方的標題是:「在最近的台灣選舉中,山姆大叔更有效地拉動了傀儡。」

在另一個 Telegram 帳戶上,一位用戶分享了一篇英文的諷刺性模擬頭條新聞,模擬《紐約時報》,標題是「中情局贏得台灣選舉」,其中指出賴清德在選舉中獲勝,「儘管有更多人(60%)投票反對他」。這篇模擬新聞還附有一張賴清德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執行長戴蒙·威爾遜(在貼文中錯拼為「麥克威爾遜」)的照片,標題描述這個組織為「中情局的分支機構」。

這樣的迷因助長了一個敘事,即台灣海峽的衝突是美中兩國之間的代理衝突,前者利用台灣來服務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選舉結果也為親克里姆林宮的用戶提供了機會,抨擊美國的外交政策和機構。這個迷因也指出了俄羅斯 Telegram 貼文中另一個重要主題 — — 質疑選舉本身的合法性

對台灣民主選舉的質疑

俄羅斯的資訊影響力行動經常針對選舉,並在各國的民主制度中播下不信任的種子,已是公開的秘密。在這項分析中觀察到的 Telegram 帳戶同樣專注於台灣的民主歷程,主要是針對選舉結果。正如之前提到的,台灣在 2024 年的選舉中有一個強大的第三方候選人,即前台北市市長、TPP 的柯文哲。TPP 吸引了許多對在任的民進黨和長期存在的國民黨感到失望的選民,贏得了選舉中的重要票數。由於台灣的總統選舉沒有決選環節,候選人只需要贏得過半數的選票,所以反對民進黨的選票被分散在國民黨和 TPP 之間,最終使得民進黨的賴清德以僅僅超過 40% 的得票率勝出。

選舉結果立即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吸引了人們對所謂的不公平結果的關注。例如,Telegram 使用者會突顯賴清德僅以 40% 的得票率獲勝,以強調台灣大多數人實際上支持與中國更緊密的聯繫。這種說法極度簡化了所有黨派選民的觀點,特別是 TPP 支持者的觀點,他們往往與國民黨對中國的立場不一致。這些貼文變成了一場數字遊戲;貼文不僅會提到賴清德未過半的勝利,還會考慮到選民投票率。有用戶提出,實際上,考慮到台灣的投票率,賴清德只贏得了 29% 全體民眾的選票。他們進一步諷刺地問,美國私營媒體 CNN 在撰寫關於本次台灣選舉的相關報導時,是否會提到這樣薄弱的民意基礎?

有趣的是,同一位用戶在隔天貼出了台灣聯合新聞網(UDN)的一段影片,談及選舉當天的一場小爭議。據中央社報導,台灣金門島約有 100 名居民,在被告知國防部將提供免費航班回島投票後,卻滯留在台北松山機場,由於民航局與國防部之間的溝通不足,無法及時提供航班給選民返回他們的投票地點。在 Telegram 貼文中,UDN 的影片包括對被困金門居民的訪問,他們對當局表達了不滿。該使用者利用這段影片作為證據,暗示台灣政府切斷了本島與金門的航班,以阻止該島上的「80%」國民黨支持者投票。此外,他們暗示「如何用民主方法影響選舉?就是像這樣」。中央社報導,由於軍方人員有限,無法執行該航班,因為要讓其他職業軍人去投票。儘管如此,這條 Telegram 貼文仍放大了台灣政府干擾選舉的敘事,觸及了超過 26,000 個用戶。

外交部對俄方的回應引起俄羅斯用戶的憤怒

選舉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回應了媒體對俄羅斯對台灣立場的問題。在她的回應中,扎哈羅娃重申俄羅斯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指出試圖利用選舉「向北京施加壓力並破壞台海局勢…應該受到譴責。」作為回應,台灣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的言論,並表示「俄羅斯自願成為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同謀」。

正如烏克蘭危機媒體中心最近報導的,台灣外交部的突然反駁引發了支持克里姆林宮的 Telegram 帳戶的激烈評論。在一條冗長的貼文中,一位似乎是俄羅斯大學的研究助理的用戶將台灣外交部的指責描述為虛偽,並將台灣的事實上的獨立僅歸因於 1950 年代美國的干預。此外,俄羅斯被描繪為西方的受害者,他們只是在陳述他們的正式政策立場,這也是美國的立場。他們還將美國在烏克蘭的介入與之相提並論,將俄羅斯也描繪為已經「忍受了將近兩年的後果」。用戶在另一個類似的貼文中回應認為「台灣是美國的傀儡」、「美國利用台灣破壞該地區 — — 有點像烏克蘭2.0」。

結論

這項初步分析顯示,俄羅斯的 Telegram 絕對沒有對台灣政治未來的命運保持沉默。線上用戶對台灣政黨的框架以及選舉周圍的事件,加劇了一種質疑台灣主權的深層敘事。首先,民主進步黨 DPP 和中國國民黨 KMT 的任何政治成功,都分別被視為美國和中國的政治成功。儘管這種框架暗示著中國也在操控台灣,但它將台灣框定為兩個超級大國爭奪的島嶼。其次,選舉結果被用來進一步激怒美國,並將美國介入台灣與烏克蘭的事件畫上等號。美國被描述為藉由賴清德的勝利而保持對台灣總統職位的「控制」,並能夠隨時對中國發動戰爭。用戶將對台灣海峽的「控制」與美國據稱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觸發者的敘事混為一談。最後,俄羅斯帳戶聚焦於聲稱台灣民主歷程的缺陷,試圖淡化選舉結果。這主要是透過強調賴清德的選舉結果來實現的,即強調大多數台灣選民投票反對 DPP,因此必須支持與中國更緊密的聯繫。

--

--

Doublethink Lab
台灣民主實驗室

Doublethink Lab focuses on mapping the online inform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s as well as th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exportation and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