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台灣選舉 —越趨極化的台灣政治:陰謀論敘事與認知偏見的建構

Doublethink Lab
台灣民主實驗室
30 min readMar 6, 2024

Eric Hsu/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

背景闡述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過去的研究報告與觀察,境外資訊操作對台已轉為透過更多陰謀論策略,以「敘事」來建構「認知偏見」,變得更難澄清、提高社會對話的成本。長期來看,其主要目標不僅是增加公民對政府與民主制度的不信任,更試圖加劇不同陣營支持者之間的衝突對立,從而衝擊台灣社會的民主韌性,並建構廣義性的對國際民主盟友的懷疑論。

本會在選前透過電話訪談和出口民意調查,針對台灣社會和整體公共意見受到境外資訊操作的情況,並評估部分陰謀論敘事傳播的範圍和效果。本計畫屬於台灣民主實驗室 2024 境外影響選舉觀測平台計畫一環,計畫詳情可見公開說明

由於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印太區域事務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使得剛剛結束的總統選舉結果,對於全球民主社會的發展和反威權主義擴張具有重要意義,也預期將對接下來的國際政治局勢和區域關係帶來深遠影響。

台灣民主實驗室於選後一週已公告本次選舉調查的全國性電訪桃園市出口訪調的完整數據。本綜合分析報告將進一步透過本次 2024 選舉調查中的各個變項,來進行交叉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邏輯迴歸分析,以求描繪出傾向相信這些陰謀論敘事的受眾輪廓,與不同政治傾向之群體各自在不同論述與陰謀論敘事之間觀點的相關性,進而在未來國內外相關議題的工作上,提供潛在的解方。

綜合分析關鍵發現

  • 整體來說,民進黨支持者對於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最高,有近九成位在偏滿意的區間,而後是民眾黨支持者近五成,而國民黨支持者則有接近七成位在偏不滿意的區間。台灣選舉制度的信任程度方面,民進黨支持者有 93.54% 對於台灣選舉制度處於偏信任的區間,而後民眾黨支持者也有超過六成五的比例對台灣選舉制度偏信任,國民黨支持者則僅有約四成傾向相信台灣選舉制度。
  • 擁有高等教育程度的民眾,面對他人提出跟自己不同的觀點傾向覺得被挑戰的比例顯著更高,高中職以下民眾有47.57%的多數選擇「有點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大專與碩士以上選擇「有點同意」、「非常同意」的比例總和較高。關於親近的人轉而支持最不喜歡政黨時會不會失望,碩士以上學歷的受訪者在「還滿失望」以及「非常失望」的比例總和顯著高於碩士以下學歷的受訪者,高中職以下與大專選擇「不會失望」的比例較高。然而整體來說,選擇到「非常失望」的極端值比例在各類教育程度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些面向驗證了2022年九合一選舉調查的發現,呈現類似的分佈趨勢。
  • 對於台灣民主現況、對台灣選舉制度越不滿意、越不信任的受訪者,傾向在更高的程度上去同意如「台灣司法不公正」、「台灣政府縱容詐騙犯」、「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貪腐嚴重」、「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以及「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的內政論述。
  • 疑美論相關的論述也呈現與內政論述相近的分析結果趨勢,「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都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以及對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呈現中度與高度的負相關,特別是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這些論述都呈現高度負相關的情況。換句話說,越不滿意台灣民主現況的受訪者,傾向在更高的程度去同意這些疑美論說法。
  • 「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這 9 項敘事呈現最密集的高度正相關群集。其中「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兩者之間的相關係數最高,為 0.8352。換句話說,同意上述任一論述的受訪者,也傾向在更高程度上去同意其他論述。
  • 透過交叉分析,有關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在分佈上較為接近,民眾黨支持者有過半,國民黨支持者則有近七成傾向不滿意。民進黨支持者則有過半近九成感到滿意。而關於選舉制度的信任度,民眾黨支持者則與民進黨支持者的分佈趨勢接近,分別有超過六成五與九成傾向信任選舉制度,國民黨支持者則有超過五成五表示不信任選舉制度。
  • 在「物價上漲」及「房價過高居住正義」等面向,不同政治傾向間的百分比雖達顯著差異,普遍多數都處於同意的區間。在其餘論述上,除了「房價過高居住正義」、「台灣司法不公正」以及「政府缺乏抵禦敵國的國防準備」這三項論述,民眾黨支持者較國民黨黨支持者的同意比例更高之外,其餘論述大多呈現略低於國民黨支持者的同意比例,並且與民進黨支持者的分佈趨勢相反。
  • 疑美論的三個論述中,除「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民眾黨支持者的同意比例(68.15%)較接近國民黨支持者(81.16%),「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民眾黨支持者都展現較為保守的同意比例,雖有超過五成五的比例仍舊傾向同意這兩個論述,但比例上較為持平。
  • 傾向去同意政府是最大的假訊息來源這個論述的受訪者,除了更高程度的同意「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及「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外,也都傾向高度同意本問卷內的疑美論論述。
  • 從情緒政治的角度切入,對賴清德擔任總統對台灣未來發展越樂觀的受訪者,越滿意信任當前台灣民主與選舉制度,也對於中國統戰的態度較為謹慎,也傾向高度不同意疑美論的相關論述。然而,對於侯友宜及柯文哲擔任總統對台灣發展感到樂觀的受訪者則相反,但對柯文哲感到樂觀的受訪者,在各項論述中都較為保守,處於輕度至中度的相關性區間。
  • 針對主要資訊接收管道與公共議題觀點來源方面,傾向同意台灣內政民生、疑美論、台灣國防政策相關陰謀論敘事的受訪者,使用中國社群媒體(如TikTok、微信及小紅書)的比例較高,而後則是 YouTube 使用者。但不能排除因為部分政黨偏好的支持者較排斥使用中國社群媒體。政治與公共議題觀點則是來自於「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以及「社群平台的KOL (網紅)或粉專」的受訪者,顯著高於其他觀點來源。

全國性電訪 分群交叉以及相關性分析

請注意,以下數據已依照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依受訪者之性別、年齡層、教育程度、地區別變數進行母體推估加權處理,使調查成功樣本具有母體代表性,加權方式採用多變數反覆加權方式(RAKING)核計。本調查數據可供推估台灣整體社會情況,與投票當日「實際出來投票」的母群體可能不盡相同。

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與資訊超載之關係

覺得「資訊量剛剛好」的對於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最高,達到 63.38%,其次是感覺「資訊量太多」的,有 56.48%,覺得「資訊量太少」的民眾僅有 48.25% 覺得滿意,各百分比之間差異達顯著。

政治傾向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及台灣選制信任度之關係

以本次選舉三大政黨來看,民進黨支持者對於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最高,有88.41%位在於偏滿意的區間,而後是民眾黨支持者 48.4%,最後才是國民黨支持者,有接近七成位在於偏不滿意的區間。此外,有關對台灣選舉制度的信任程度方面,民進黨支持者有 93.54% 對於台灣選舉制度處於偏信任的區間,而後民眾黨支持者也有超過六成五的比例對台灣選舉制度偏信任,國民黨支持者則僅有 43.29% 傾向相信台灣選舉制度。

教育程度與迴避型人格傾向評估之關係

整體而言,擁有高等教育程度的民眾面對他人提出跟自己不同的觀點傾向覺得被挑戰的比例顯著更高,高中職以下民眾有 47.57% 的多數選擇「有點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大專與碩士以上選擇「有點同意」、「非常同意」的比例總和較高。

教育程度與政治極化程度之關係

我們發現碩士以上學歷的受訪者在「還滿失望」以及「非常失望」的比例總和顯著高於碩士以下學歷的受訪者,高中職以下與大專選擇「不會失望」的比例較高。然而整體來說,選擇到「非常失望」的極端值比例在各類教育程度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政治極化程度與政治傾向之關係

然而,我們若以支持政黨來交叉分析,可以發現支持國民黨的受訪者們,在「非常失望」的比例,顯著高於民進黨與民眾黨支持者。而在選擇「有點失望」的受訪者之中,國民黨支持者百分比略明顯更高於其他政黨傾向,而後依序為民眾黨與民進黨支持者。

政治極化程度較高族群的查核行為

另外,關於查核行為的分析,從政治極化角度切入,「對於親友轉而支持最不喜歡政黨」相較於不會失望的民眾,會感到失望的民眾在資訊查核的行為較為頻繁。「對於親友轉而支持不喜歡政黨」不會感到失望的民眾,他們傾向面對不確定的訊息時保持觀望、不輕易相信;而感到「還滿失望」的民眾則有相較於其他政治極化分數,有 28.09% 選擇「如果資訊來自信任的機構或媒體,就會相信」,而選擇「非常失望」的民眾則在「會參考自己信賴的資訊來源」呈現相較於其他政治極化分數壓倒性更高的比例。

綜合來說,教育水準越高的受訪者在政治極化的程度更高,且在面對不同意見時越傾向覺得被挑戰。同時政治極化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面對陌生不確定的訊息在查核習慣上傾向「如果資訊來自值得信任的媒體或機構,我會選擇相信」、「會參考自己信賴的資訊來源」這類可能是同溫層內資訊反芻的比例更高,這部分與 2022 年九合一選舉調查發現一致。然而,本交叉分析圖表中部分細格的樣本數較低,應小心推論。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之間的相關性

如果我們透過「對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以及對「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這兩個變項,去看與其他敘事同意程度之間的相關性,首先可以發現在「物價大幅上漲」以及「房價過高」兩項論述之中,「房價過高」僅有微弱的負相關,「物價大幅上漲」也同樣僅有微弱負相關,意指傾向於「滿意台灣民主現況」以及「信任台灣選舉制度」的受訪者,會較低程度的去傾向「不同意」物價大幅上漲。

而當我們進入到批判語氣較為強烈的內政論述時,如「台灣司法不公正」、「台灣政府縱容詐騙犯」、「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貪腐嚴重」、「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以及「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等,可以發現負相關的程度大幅拉高,多數位在中度負相關及高度負相關的區間。換句話說,對於台灣民主現況、對台灣選舉制度越不滿意、越不信任的受訪者,傾向在更高的程度上去同意這些內政論述。

疑美論相關的論述也呈現與上個段落的內政論述相近的分析結果趨勢,「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都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以及對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這兩個變項,呈現中度與高度的負相關,特別是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這些論述都呈現高度負相關的情況。換句話說,越不滿意台灣民主現況的受訪者,傾向在更高的程度去同意這些疑美論說法。

然而,有關「台灣國防論述」則呈現較為分歧的趨勢。與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相比,對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在與「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以及「政府缺乏抵禦敵國的國防準備」呈現較高程度的負相關,特別是與「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這個論述,相關係數達 -0.5634 顯著高度負相關。而作為參照點的「跟中國往來就可能幫助統一」,則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及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呈現微弱正相關。更具體的說,相較於對台灣選舉制度的不信任程度,對台灣民主現況越感到不滿意,有更高程度的會越同意「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和「政府缺乏抵禦敵國的國防準備」兩個論述,且較傾向不同意「跟中國往來就可能幫助統一」。

各論述之間的相關性,以「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這 9 項論述呈現最密集的高度正相關群集,其中最低的高度正相關係數為「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及「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之間的 0.5148,最高的為「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之間的 0.8352。其中雖然剛提到最低跟最高的兩個相關係數有所落差,但傾向同意上述任一論述的受訪者,也都傾向在很高的程度上去同意其他的論述。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與最支持政黨之關係

當我們透過本次選舉期間的三大政黨來進行各變項的交叉分析時,在有關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能看出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在分佈上較為接近,民眾黨支持者有過半,國民黨支持者則有近七成傾向不滿意;民進黨支持者則有過半近九成感到滿意,與不支持特定政黨的中立選民分佈趨勢較為接近。而關於選舉制度的信任度,民眾黨支持者則與民進黨支持者的分佈趨勢接近,分別有超過六成五與九成傾向信任選舉制度,國民黨支持者則有超過五成五表示不信任選舉制度,與其他政黨支持者及不支持特定政黨的中立選民分佈相反。

在「物價上漲」及「房價過高居住正義」等面向,不同政治傾向間的百分比雖達顯著差異,普遍多數都處於同意的區間(超過七成)。在其餘論述上,國民黨支持者與民眾黨支持者同樣在分佈趨勢上非常接近,並且與民進黨支持者的分佈趨勢相反。除了「房價過高居住正義」、「台灣司法不公正」以及「政府缺乏抵禦敵國的國防準備」這三項論述,民眾黨支持者較國民黨黨支持者的同意比例更高之外,其餘論述大多呈現略低於國民黨支持者的同意比例。值得一提的是,疑美論的三個論述中,除「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民眾黨支持者的同意比例(68.15%)較接近國民黨支持者(81.16%),「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民眾黨支持者都展現較為保守的同意比例,雖有超過五成五的比例仍舊傾向同意這兩個論述,但比例上較為持平。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與認為「政府為假訊息來源的認同程度」之間的關係

「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除了與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以及「跟中國往來就可能幫助統一」呈現中度與高度負相關之外,與其他的論述大多有著高度的正相關。值得一提的是,傾向去同意「政府是最大的假訊息來源」這個論述的受訪者,除了更高程度的同意「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及「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外,也都傾向高度同意本問卷內的疑美論論述。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與對執政黨正負向觀感程度的關係

「喜不喜歡現在的執政黨」與對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以及「中國往來就可能幫助統一」這三個論述呈現中度與高度的正相關,越不喜歡現在的執政黨,整體而言對於台灣民主現況越不滿意,也越不信任台灣選舉,也越不同意「只要跟中國有交流往來,就有可能幫助中國統一台灣」。

不意外的,越不喜歡執政黨的受訪者越傾向去同意抨擊台灣政府與執政黨的論述,相關係數介於 -0.4634 至 -0.8374 之間。值得一提的是,不喜歡執政黨的程度也與疑美論的同意程度呈現不小的高度正相關,普遍都有超過 -0.65 的相關係數。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與對特定候選人的正(負)面情緒程度之關係

從情緒政治的角度切入,關於三黨候選人作為台灣總統對台灣發展的樂觀與悲觀程度也是呼應前述的分析。對賴清德越樂觀的受訪者,越滿意信任當前台灣民主與選舉制度,也對於中國統戰的態度較為謹慎,對於國內民生房價議題感到不太嚴重,也對傾向高度不同意疑美論的相關論述。然而,對於侯友宜及柯文哲擔任總統對台灣發展感到樂觀的受訪者則相反。儘管對柯文哲感到樂觀的受訪者,在相關性分析的趨勢中與對侯友宜感到樂觀的受訪者接近且相似,但在各項論述中都較為保守,處於輕度至中度的相關性區間。

從上表可知,透過本調查中唯一的開放題,我們可以看到橫跨各候選人支持群眾中,「疫苗」、「雞蛋」、「貪污」、「國防/戰爭相關」、「雞蛋」、「居住正義/房價」為最頻繁被提及,並改變了其原先對 2024 總統大選的政黨偏好或投票意向的議題。然而由於本題目是開放式簡答題,僅能透過政治傾向去進行分群後,統計並排序各群體中最頻繁出現的關鍵字,無法明確定義該議題帶來的改變方向為何。舉例而言,現階段的問卷設計與分析,無法確切告訴我們選擇轉而投給侯友宜與趙少康的民眾,是因為滿意還是不滿意執政黨的疫苗、居住正義及國防政策,所以改變投票意向。

請注意,上表提供的訊息可供部分合理情境下之推論,並初步展示各群體特別關注的議題。然而進一步的各議題與投票意向轉變之間的因果關係,需要另闢專案與相關研究去進行探索。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其人口統計特徵

透過相關矩陣分析可以發現,「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喜不喜歡執政黨」以及「與中國交流可能幫助統一」,這四題與其他社會議題、疑美言論呈現負相關,換言之,越不滿意民主現況、不信任選舉、不認為與中國交流會協助中國統戰,對於台灣政府各類議題都是認為很嚴重、也較相信疑美言論。因此,認為執政黨為假訊息主要製造者,也會認同其他社會議題的嚴重性與相信疑美言論。

關於三黨候選人的認同程度也是呼應前述的分析,越支持賴清德,越信任當前民主與選舉,也越防範中國統戰,對於國內社會議題感到不太嚴重,也對疑美言論並不太買單。但是侯友宜與柯文哲的支持者則相反。

另一方面,透過邏輯迴歸分析,我們考量了基本人口變項以及政治傾向來預設前述的社會議題與疑美言論,人口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族群、婚姻、教育、工作、台灣人認同、居住地區,政治則有政黨支持與總統偏好。

我們可以發現透過受訪者的政黨偏好與總統的支持對象,可以較穩定的預測其對於各議題觀點,像是司法不公正、縱容詐騙與圖利廠商、執政黨貪腐、民進黨跟共產黨沒兩樣、執政黨為假訊息主要製造者等。反過來說,關於物價、房價上漲的感受,身份認同是否為「台灣人」並不會影響對於這些議題感受的嚴重度。換言之,認不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並不影響其對於這些議題的感受。此外,有關疑美言論以及國防議題中,台灣人認同、政黨支持與總統偏好也穩健地鑑別出差異。

「各敘事觀點/ 意識形態同意程度」其主要政治與公共資訊管道

從上述交叉分析表內可得知,本次調查中最多人使用的主要資訊管道使用者中,普遍認為不管任何情況,民主始終都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其百分比皆為60%以上,而主要使用Youtube作為政治與公共議題資訊來源的受訪者中,認為獨裁可能比民主更好的百分比也顯著高於其他資訊管道。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整併中國社群軟體(如TikTok、微信以及小紅書)使用者的百分比時,也發現其認為「民主為最好制度」的百分比,也顯著高於其他資訊管道使用者。這一點可能與中國官方近年來積極重塑字詞概念,如「中國式民主」有關。該字詞概念的重塑行為,並未完全詆毀「民主」、「自由」或「人權」等字詞與概念的價值本身,而是在符合中國政府官方敘事的基礎上,對語言、字詞與概念本身進行再建構。換句話說,中國社群軟體使用者雖高比例的認為「民主為最好制度」,但對於「台灣民主現況」的不滿意度仍舊高於其他的資訊管道使用者。更多本現象的近一步探索,值得相關研究延續深論。

此外,有關「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及「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兩個面向,將中國社群軟體(如 TikTok、微信及小紅書)最為主要資訊來源的受訪者,展現高比例的不滿意與不信任,而將 LINE 與 YouTube 作為主要資訊來源的受訪者,也展現較高比例的不滿意與不信任。

而有關台灣內政民生相關議題部分,將中國社群軟體作為主要資訊管道的受訪者也展現顯著更高的同意傾向,將 LINE 做為主要資訊來源的受訪者,僅在「台灣社會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司法不公正的問題」展現較高的同意百分比。此外,將 YouTube 做為主要資訊管道的受訪者在舉凡「台灣政府縱容詐騙集團與詐騙犯」、「台灣政府圖利特定廠商,給國人爛疫苗跟毒雞蛋」、「現在的執政黨/民進黨在酬庸政治與貪腐的情況非常嚴重」以及「現在的政府是台灣最主要的假訊息製造者」的同意百分比,則與中國社群軟體作為主要資訊管道的受訪者的分佈情況較為接近,同意的區間都顯著高於其他資訊管道的使用者。換句話說,將中國社群網站、YouTube 以及 LINE 作為主要政治與公共議題資訊管道的受訪者,傾向同意這些論述的比例都高於其他受訪者。

在疑美論與台灣國防政策相關論述的方面,將中國社群軟體作為主要資訊管道的受訪者普遍展現顯著最高的同意傾向,其中「萬一中國以武力攻打台灣,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這個論述中,以 YouTube 及 LINE 作為主要資訊管道的受訪者也展現相較於其他受訪者更高的同意比例。而「在加強全民抵抗敵國侵略的決心上,台灣政府當前缺乏國防上的 作為與準備」則是選擇 YouTube 的受訪者高於其他資訊管道的受訪者。整體而言,將中國社群網站作為主要政治與公共議題資訊管道的受訪者,在傾向同意這些論述的比例都高於其他受訪者,YouTube 以及 LINE 也同樣展現較高,但略低於將中國社群網站作為主要政治與公共議題資訊管道的受訪者比例。

「各敘事觀點/意識形態同意程度」其政治與公共議題觀點來源

有關民主觀點、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及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方面,基本上不同的政治與公共議題觀點來源不同的受訪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除了觀點來自「某政治人物本身」的受訪者展現顯著更高的對民主制度的信心。

有關台灣內政民生相關議題方面,政治與公共議題觀點來自「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以及「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的受訪者相較於其他受訪者都展現更高的同意比例。特別是來自「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的受訪者,在多數的議題中同意的百分比都明顯更高。

然而,實務訪談以及操作定義上「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以及「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之間存在較難且明確的區分辦法,建議讀者可以將兩個選項整併處理。

同樣的,在疑美論以及台灣國防政策相關論述方面,「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相較於其他受訪者都展現更高的同意比例,「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的百分比也較為貼近「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在多數有關論述中都呈現顯著更高的同意百分比。白話而言,政治與公共議題觀點主要來自「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以及「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的受訪者,較傾向去同意這些疑美論以及台灣國防政策相關論述。

然而,如上個段落所述,「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以及「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之間可能存在較難且明確的區分辦法,讀者可將兩者整併看待。

聚焦桃園市出口訪調

基於桃園市為台灣族群多元性最高的都市,人口組成同時兼具台灣閩南人、台灣客家人、台灣外省人、台灣原住民與台灣新住民族群聚落等。同時相較於新北、台北或高雄市,桃園市在產業代表性上更為多元豐富,市內兼具服務業、製造業工廠、農業與新興電子業聚落。此外,由於台灣第三勢力政黨:台灣民眾黨,瓜分泛藍票源的策略,現由藍營執政的桃園市也滿足觀測台灣未來政治版圖的研究目的。此外,同樣為本次總統大選候選人的侯友宜,其執政的新北市也能於近年觀察到顯著的年輕人口外移桃園的趨勢。

同時,在滿足上述族群與產業多樣性的前提下,桃園市也是僅次大新竹地區之外,柯文哲角逐 2024 年台灣總統最高得票率的縣市。桃園市雖與本計畫中全國性電訪可供推論台灣實際人口情況之母群體不同,仍舊值得在這個階段進一步聚焦,以釐清台灣首次實質第三勢力所帶來的政治與社會版圖現況與變化。

從全國到桃園,我們看到了什麼?

整體而言,在桃園市出口訪調數據的相關分析結果中,大多呈現與電訪一致的相關曲線,其中各論述之間的相關性,同樣以「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美國只想利用掏空台灣」、「美國利用台灣挑釁中國」、「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台灣」、「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這 9 項論述呈現最密集的高度正相關群集。換句話說,桃園出口訪調的數據也與全國電訪相同──即同意上述任一論述的受訪者,也都傾向在很高的程度上去同意其他的論述。

如果透過「對執政黨正負向觀感程度」來與其他敘事進行相關分析,與電訪不同的地方在於與「物價大幅上漲」的相關係數大幅下降。換句話說,相較於全國電訪的分析結果,因為對執政黨喜歡程度進而影響其對於「物價大幅上漲」的不同意程度是較低的。同樣桃園市的情況也與全國相比,對於執政黨的喜歡程度與「台灣政府縱容詐騙」的同意程度之間的關聯性也較低。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們透過「對特定候選人的正(負)面情緒程度」來檢驗跟這些論述的關係時,對柯文哲擔任總統對台灣發展越感到樂觀的受訪者在傾向認同「台灣司法不公正」、「台灣政府縱容詐騙」、「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民進黨跟共產黨一樣台灣沒有言論自由」、「執政黨國防就是把年輕人當炮灰」以及「政府缺乏抵禦敵國的國防準備同意度」以上論述的程度與電訪不同,反而是高過於對侯友宜擔任總統對台灣發展越感到樂觀的受訪者。白話一點的說明,桃園市出口訪調的數據中,喜歡柯文哲的受訪者在同意以上民生內政與國防論述的程度上,是高過於喜歡侯友宜的受訪者的。

小結

從本次全國性電訪與桃園市出口訪調的數據來看,整體而言,30 歲以下、男性、單身或有伴侶但未婚、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比例較低的族群,較傾向認為假訊息以及網軍操弄行為主要來自民進黨。

基本上,認為主要的假訊息以及網軍操弄行為來源可以簡化成兩群:(1)覺得來自民進黨、其他政黨或不分陣營都在傳,(2)來自國民黨、民眾黨或中國。前者對於台灣的民主現況與台灣選舉制度較傾向不滿意與不信任,也傾向同意台灣近期物價大幅上漲、房價過高、台灣司法不公正、政府縱容詐騙犯、政府圖利廠商給民眾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貪腐嚴重、執政的民進黨跟共產黨沒差別、台灣沒有言論自由,以及現在的政府是主要的假訊息製造者等論述。

在兩岸關係的議題上,認為假訊息以及網軍操弄行為主要來自民進黨的民眾,傾向覺得民進黨該為兩岸關係緊張負責任;認為不分陣營都在傳的民眾則傾向認為中國該為兩岸關係緊張負責。在烏俄戰爭方面,僅有認為假訊息以及網軍操弄行為主要來自民進黨的民眾,認為美國跟俄羅斯具同等責任。該群民眾也普遍對於本調查中的疑美論論述較為同意,更傾向認同台灣政府當前缺乏國防上的作為與準備,同時也較不同意與中國往來可能助長中國統戰的論述。

另一方面,從年齡分佈來看。在問到關於「民主的看法時」,年輕族群(20–29 歲)選擇「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制度都沒有差別」的比例明顯更高,這可能表明年輕族群某種程度上因為不同因素產生對政治制度的冷感。然而,20 至 49 歲的青壯年族群仍舊是對於台灣民主現況與選舉制度的滿意及信任程度最高的年齡區間,同時也是對於「台灣政府給國民爛疫苗毒雞蛋」、「執政黨酬庸貪腐嚴重」及「政府是最大假訊息來源」等內政相關敘事同意程度最高的年齡區間。疑美論部分,則是 40 至 59 歲的受訪者明顯同意比例更高,而後是 30 至 39 歲。

如果以支持的政黨來分群受訪者,可以發現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對於各項論述都比較同意,其國民黨支持者偏同意的比例又更高。而其中,相較於民眾黨支持者,國民黨支持者更傾向認為民進黨是主要假訊息與網軍操弄行為的罪魁禍首,也反映在兩岸關係與烏俄戰爭的咎責,更傾向將民進黨與美國看得責任更重。

值得留意的是,房價、司法不公是民眾黨的不滿比例高於國民黨的議題,此外,民眾黨支持者也比國民黨更認為台灣政府的軍事抵禦工作準備不足。針對兩岸關係,國民黨支持者集中認為民進黨造成緊張,民眾黨支持者則是集中於中國。關於烏俄戰爭,民眾黨支持者傾向認為俄羅斯該負責,國民黨支持者則傾向認為美國、俄羅斯都有責任。整體而言,國民黨比起民眾黨支持者更加相信疑美言論,這個差異與前述關於假訊息來源的分析有相呼應。

而關於台灣政府的軍事抵禦準備以及與中國交流可能被統戰的論述,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傾向相近,都是傾向認同台灣政府準備不足,且不同意兩岸交流可能助長統戰。有關兩岸或俄烏戰爭,也可發現投給國民黨候選人的民眾更歸咎於民進黨以及美國。總而言之,兩黨支持者都有不滿,但是國民黨特別針對民進黨,民眾黨支持者則是在疑美論相關論述上,除了「美國不值得相信 ,只想掏空利用台灣」與國民黨支持者相似,分別有超過八成與接近七成同意之外,其餘同意與不同意分佈上比較持平。而在特定的內政議題:房價、司法中特別感到不滿,甚至部分議題不滿意程度高於國民黨支持者。

除此之外,關於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以及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的分析,如果同樣以政治傾向去分群的話,相較於民進黨支持者,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的滿意與信任分佈情況更為接近,但民眾黨支持者更傾向滿意與信任台灣民主現況與台灣選舉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截至選舉開票之前,民眾黨支持者在台灣選舉制度上仍有六成五左右受訪者表示信任,與選後至今的相關討論呈現一定程度的落差。根據本計畫之外的民眾黨支持者社群觀察,選舉前及當日流傳的相關短影音,多數聚焦在對投票所中選務人員工作流程的批評,並未上升到「做票」甚至是「選舉舞弊」的論述。而本次調查結果與 2022 九合一地方選舉的選舉調查數據相比較,亦能發現民眾對於政治與公共事務的觀點有明顯更高的比例來自於內容創作者與意見領袖網紅。兩者之間是否有因為觀點塑造而導致特定政治傾向、特定資訊使用習慣的民眾短時間內大幅度改變既有觀點的情況,值得更多的研究與探索。

此外,我們也發現,使用中國社群軟體作為主要的資訊管道之受訪者,以及資訊管道主要來自 YouTube、政治與公共議題觀點來自於「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以及「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的受訪者,皆有顯著更高的比例會同意本次調查內呈現的陰謀論敘事。「網路影音內容創作者」以及「社群平台的 KOL(網紅)或粉專」在輿論方向及議題觀點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哪些面向的陰謀論敘事可能對於台灣民主制度滿意度的影響較大時,能發現操作對特定政黨的負面情緒、緊急情況下的民生議題及貪腐議題,較能極大化衝擊民眾對於台灣政府制度與民主的信任與滿意程度,並激化台灣社會的極化現象。

大抵而言,本次 2024 台灣選舉調查仍舊延續 2022 九合一地方選舉調查觀察到的趨勢,即台灣社會處於嚴峻的政治極化狀態。我們透過的「政黨傾向」、「認為的假新聞來源」、「台灣民主現況滿意度」、「台灣選舉制度信任度」以及在情緒政治上對各候選人感性的樂觀悲觀程度,來進行與各變項間的交叉分析與相關分析,皆發現除作為中性檢驗的「物價大幅上漲」「房價過高居住正義」論述之外,不同政治傾向、不同意識形態的民眾在這些議題的觀點上都呈現明顯的兩極情況。透過陰謀論敘事來建構「認知偏見」,使得台灣社會陷入更高社會對話成本的分化窘境,並衝擊民主制度與民主韌性,仍舊是台灣社會當前需要急迫處理的問題。

研究與分析限制

全國性電訪

  • 市話及手機無法涵蓋母群體推估的全人口

目前無論是手機調查樣本或是市話調查樣本,都是以全國民眾為母群體進行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與縣市別人口結構加權推估,但使用手機與使用市話民眾的族群都不是全人口,而即使為有使用市話或使用手機的民眾,亦有部分群體難以透過電話訪問接觸,如習慣拒接陌生電話者,雖然目前各項學術性調查、公務統計調查、一般議題調查皆是採用相同推估方法,但仍可視為本調查的限制之一。

  • 拒訪民眾之意見及特性無法被涵蓋

根據接觸結果,本次市話調查之拒訪率為 9.9%,手機調查拒訪率為 5.5%,其中多數為對調查主題不感興趣或不清楚而拒訪,如受訪者表示不懂政治、對政治沒有興趣,訪員雖會盡可能解釋並挽留,受訪者仍拒絕接受訪問。此類拒訪群體可能具有特定的特性,舉凡對於政治議題較為冷感或排斥者,其意見及特性即無法被本調查所涵蓋。

  • 少數受訪者因不信任研究立場而拒訪

本調查部分問卷題目為瞭解民眾對於社會輿論說法的意見,與政府和執政黨相關且陳述方式較為負面,有受訪者因連續幾個輿論說法都對執政黨不利,質疑調查是否具有特定政黨傾向、題目為何都在針對執政黨,其中大部分受訪者於訪員說明後願意繼續受訪,但亦有受訪者仍中途拒訪。

桃園市出口訪調

  • 資料收集實務操作

本計畫其中一項問卷資料收集方法,採取選舉當日於桃園市依據所規劃的抽樣方式選取全部13個行政區各一的投票所來實施訪調。然而出口訪調實施過程由於不同鄰里的選民也出現在部分相同投票站點內,故可能造成樣本收集上的誤差。

  • 面訪的所費時長與受訪者在平板操作上的落差

本計畫出口訪調的實施過程中,研究人員在問卷設計上將整體問卷應答時長壓縮在 5 至 10 分鐘之間,以求受訪者最大集中程度的應答表現。然而根據現場實務工作時的觀察與訪調員的事後回饋,部分受訪者仍可能在以平板應答超過 5 分鐘後明顯表現出不耐。同時,部分訪調員亦反映使用平板電腦實施訪調,可能讓部分較不熟悉平板操作的受訪者在填答上出現困難,這些都可能帶來潛在的資料收集限制。

量化分析

我們以交叉表呈現雙變量的關聯性,並以卡方檢定去檢驗兩變量之間是否為獨立,達到統計上顯著表示兩個變量間不為獨立,而進一步觀察不同類別的百分比差異。需要留意的是,出口訪調的有效樣本數約 840 人左右,部分群體的資料數較少,不宜過度推論。同時,全國電訪的分析,雖然整體資料量來到 1504 筆,但仍有部分類別分佈較少,應同樣避免以少數資料進行推估。讀者在閱覽本研究分析結果時,需特別注意分析過程所得之趨勢與傾向,皆不能單一概括為全國框架下某特定政黨認同族群之全貌。

誌謝

本計畫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林宗弘老師於研究籌劃階段在問卷設計、研究邏輯、抽樣方法與後續分析等面向給予諸多建議與想法。此外,也感謝典通股份有限公司 DSIGroup,依照台灣民主實驗室規劃內容代為實施電話訪問; 以及感謝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 CAPI 系統開發團隊代表 郭子靖,協助出口問卷系統之架設、訪調實施的流程設計以及後續數據檢誤等事宜。

一切本計畫與報告衍伸情事,由台灣民主實驗室自行承擔負責。

--

--

Doublethink Lab
台灣民主實驗室

Doublethink Lab focuses on mapping the online inform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s as well as the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exportation and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