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都叫我丟掉 Kit鏡直上大光圈,Kit 鏡真的那麼不堪?|Sony 28–70mm F3.5–5.6 OSS 使用心得感想

劉影 Photography
Dragon_Photograph
Published in
Mar 14, 2021

--

本文適合以下讀者:

1.著重鏡頭使用感受而非各項測試

2.想瞭解 Kit鏡的使用場景

3.可接受參考照片已透過 LR 調整

前言:

許多第一次買相機的新手,為了方便會購入搭配機身的套裝鏡頭,尤其因預算考量選擇小光圈變焦鏡,用了一陣子想升級,各討論區都會出現「趕快把Kit鏡賣了」、「當初就該直上大光圈」、「不用想了,恆定 F2.8 才是你要的」,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手上這顆 Kit 鏡真有如此不堪?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使用小光圈變焦 Kit 鏡的歷程,以及 Sony 無反最早期出的28–70mm F3.5–5.6 OSS (以下簡稱 Sony 28–70 Kit)表現到底如何?

一、Kit 鏡真的適合新手嗎?

對於攝影新手而言,無論是小光圈變焦 Kit 鏡、恆定光圈變焦鏡或定焦鏡等各類鏡頭,只要能「改變光圈」的鏡頭,都是很好的學習伙伴。若貪便宜,使用固定光圈的針孔鏡頭或玩具鏡頭,不僅畫質可能比手機糟糕,重點是無法學習「光圈/快門/ISO」三者的交互作用,在最入門的「控制曝光」一課便難以體驗。

除了部分高階相機會直接出高階鏡頭做搭配,普遍的 Kit 鏡都是以非恆定小光圈變焦鏡為主,焦段通常都是等效 24mm到80mm之間。例如 M43系統最常見的是 14–42mm F3.5–5.6,APS-C 系統最常見的是 16–50mm F3.5–5.6、18–55mm F3.5–5.6。這些 Kit 鏡通常有以下共通優點:

1.畫質夠用:使用適當拍攝方式,畫質能輕易超越手機,對新手來說確實能建立信心。

2.體積小、重量輕:因使用簡單的鏡片結構、輕盈的材料(外殼經常是塑料),以及光圈隨焦段改變的設計,能縮小體積重量,讓新手更願意帶出門。

3.價格便宜:設計與用料盡量壓低成本,搭配機身購買價格較低。又因隨著機身流入市面的比例高,人人幾乎都有的情況下,二手價也會壓得很低。新手購入較無負擔。

4.焦段泛用:焦段從廣角的等效 24mm 或 28mm,到標準焦段 50mm,最終會有 70mm 左右的長焦,能應付大部分的場景,讓新手能體驗各個焦段的透視,也能快速瞭解自己擅長或喜歡的焦段在哪裡。

像本文主角 Sony 28–70 Kit,二手價平均在 $3000 新台幣便能入手,同時僅有 295g 的輕盈重量,搭配基本的防塵滴機能與基本的防震功能(雖然 Sony 的防手震不是特別好,但有總比沒有好),確實能讓新手學習好一陣子。

只是,這種 Kit 鏡拍出來的照片真的OK嗎?

二、銳度、色彩絕對夠用

數位時代的這類變焦 Kit 鏡,在銳度的表現與色彩還原度,都已經非常夠用。許多底片時代的這類鏡頭,不僅銳度不佳,拍出來像蒙上一層紗,色彩表現上經常會不夠飽和,或是偏黃、偏綠、偏紅等情況。

當光圈縮到F8左右,中心的畫質也能看清許多東西的。不過邊角畫質很容易衰退,拍攝時盡量不要把拍攝主體放到邊角。

葉子上有幾個突點還是能數出來的
這張照片只有把紅色的飽和度稍微拉低,由此可見色彩紀錄仍是夠用的

當然若要跟稍高一階的副廠恆定 F2.8 的變焦鏡(例如Tamron A036,心得文可點此參閱),甚至是原廠的高階變焦鏡,絕對有一段落差,但仍不到不堪入目的情況。透過適當的拍攝與後製,若沒有輸出大圖或放大看的需求,都可以呈現精彩的畫面。

尤其現在大家幾乎都在社群平台看作品,大部分平台都會壓縮圖片畫質,且一張照片看個幾秒就滑掉,鮮少會注意到差異。(在 FB 或 IG 也常常分不出相機和手機的照片了)

三、色散和耀光的抑制較弱

畫質上較明顯的差異會出現在色散與耀光的抑制,在強光下的照片會發現物體的邊緣較容易有色散的情形,使得照片看起來好像沒有對到焦或銳度不夠。若直接對著強光拍攝,不僅有許多光斑(當然光斑這件事又是看各人喜好),重點是畫面的通透度下降許多,需要在後製時下功夫。

四、旅遊的好伙伴

若有關注我的朋友會知道,在我跳槽到 Sony 無反系統時,第一管鏡頭便是相對輕便的恆定光圈變焦,為何我還要再入手本文主角 Sony 28–70 Kit 呢?說來慚愧,其實就是我體力不足啊……。雖然 Tamron A036 已經夠輕便,但當我在爬山時,長期累積下來的壓力還是讓我難以忍受;另外就是在戶外環境還要顧及鏡頭的安危,確實有些累贅。

因此,Sony 28–70 Kit 不僅能幫忙減輕重量,且讓我不用費心鏡頭可能撞到或刮到。同時,在一些較昏暗的場景,它的輕便能讓我手更穩定,再加上可能有一點功用的防手震,更容易得到畫面穩定的照片。

五、小光圈也能拍人像嗎?

拍人像使用大光圈,這彷彿已經成了世界的真理,但也不是每張人像照片都需要虛化的背景,若要拍攝交代環境場合的人像,小光圈便以夠用。如果還是想拍有虛化背景的人像,那麼需要找一片空曠的地方,讓模特盡量遠離背景,那麼即便光圈小,還是能獲得背景一定程度虛化的人像照。

當然,有了大光圈鏡頭絕對更容易拍出淺景深的人像作品,但有時我們更應該關心我們把模特拍得好不好看。

結語:

事實上當初會購入這顆鏡頭,除了輕便與不必費心之外,我更想知道自己捨棄大光圈、銳度高的鏡頭後,究竟能拍出什麼照片?

在入手此鏡至今快要一年了,雖然出場率不如 55mm F1.8 ZA 或 Tamron A036,但每當我使用它,總會有回到攝影最初快樂的感覺。細膩觀察生活周遭美麗的場景,感受不同光線變化的景致……,不仰賴大光圈容易突顯主體的特性,要擅用線條、光線去構圖,給自己一個條件限制,反而更能享受這種紀錄畫面的樂趣。如果拍不好,就怪鏡頭不好吧,然後笑一笑就繼續尋找更美的畫面。

另外,在後製時也更需要用心思考如何突顯畫面的優點、隱藏缺點。這過程讓我想起以前剛開始學攝影,用 Lumix GF1 搭配 Kit 鏡 14–45mm F3.5–5.6,因為前期拍攝技術不足,經常在後製時下苦工(其實本末倒置),透過 Adobe Lightroom 把一張原本就喜歡的照片調整成更喜歡的照片,這也是攝影的樂趣之一。

Kit鏡因為單純,所以能感受最單純攝影的快樂。

寫文章真的需要花很多時間,若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或點擊「拍手 (claps)」,一個人可以拍好幾次喔!讓我有更多動力分享更多攝影事。若有心得或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FB:https://www.facebook.com/dragonphotographfb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agon_photograph/

See Mo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