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深秋高尾,值得給5顆星的隱藏版景點—6號路線上,稻荷山路線下

--

為了一座山,天都還沒亮就上了電車,車廂搖晃的頻率像極了一首低鳴的搖籃曲。大概是上車前的劇烈奔跑激發了腎上腺素,睡眠不足的我竟然一點睏意都沒有,就這樣呆滯的看著車窗外的天空,星光漸弱,由黑翻白。

清晨的斜陽。

此行原本的計畫是在高尾車站下車,轉乘巴士到陣馬山登山口,沿著稜線縱走至高尾山下山。沒想到抵達巴士站,才發現幾個月前被颱風摧毀的道路尚未修復,只用小小的紅字在時刻表寫上「停駛」,復駛日子未定,一顆期待的心就這麼懸著找不到好日子安放。

高尾駅前方的公車站,通往許多山的登山口。

不甘心就這麼打道回府,且戰且走,立刻變更計畫前往一站之隔的高尾山,算是熟悉的山路其實不太擔心又再走一回,畢竟通往高尾山頂的路這麼多條,每次造訪都是新的風景。

春天的文章:【東京】踏進晚春的高尾山 — 1號經典路線、高尾599博物館

擬定好計畫,6號路線上山,稻荷山路線下山。因為早起,好似有用不完的時間可以浪費,理所當然地也挑最鐵腿的路線來走。另外一個原因,只是剛好我們在案內所詢問6號路況時,老奶奶說受到之前颱風影響,封路了好一陣子直到幾天前才開放。彷彿命定般的緣分指引著我們必須通往6號路。

店面都還沒開,倒是晨光把楓紅打得閃亮閃亮。

6號路線踩著山谷溪流爬升,沿途溪水潺潺一路伴隨,溼滑的路面是其特色。稻荷山路線則完全相反,道路順著山脊起伏,天氣好有機會看到極佳的展望。這兩條路線可以說是在所有通往山頂的路線中,最適合健行老手的路線,真要分一個高下的話,我覺得稻荷山路線難度又更高一些。

其實每條路之間都有可以橫切的路徑,並不是說選了哪條線就一定要跟著走到底。

6號路沿途會經過「洗心七福神・石像群」、「岩屋大師」、「びわ滝・不動堂」、「飛び石」等被標記在地圖上的景點,最好笑的是,案內所的老奶奶說,「飛び石」在颱風來的時候被沖走,現在不見了!

「洗心七福神・石像群」
「岩屋大師」:傳說弘法大師在修行完下山途中,遇到一對生病的母子正遭受暴風雨襲擊,大師為他們祈禱時岩壁突然崩落成洞穴,母子便躲進洞裡順利逃過一劫。
「びわ滝・不動堂」:這裡是個道場,至今仍有修行者在瀑布下修行,他也有開放特定時段讓想要體驗瀑布修行的人前來並給予指導。
「飛び石」本來應該要出現的地方。

沿途指標清晰,順著路徑走便能無痛抵達山頂,只是這條路不像其他路線隨時有商店補給,得一路上到山頂才有小賣店跟座位可以稍微休息。

喜歡樹的影子。

這天天氣晴朗,穿出林間小徑,迎接我們的是一片開闊,和滿滿的登山客。山頂沒有什麼遮蔽,於是陽光大喇喇地落下,照得每個人都變成了瞇瞇小眼。

在日本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隨時都是吃冰淇淋的日子。
在山頂合影,楓紅都成了背景。

山頂上的賣店排了長長的隊伍,比起正餐的蕎麥麵,在山上,我更喜歡用各式各樣的小點心來塞滿肚子。

出餐速度很快,可排隊的人數始終沒有減少的跡象呀。
和朋友合吃了一份蒟蒻,搭配鹹甜鹹甜的醬是第一次吃到。

一邊進食的同時一邊研究要怎麼下山,突然在地圖的最上方瞄到了「もみじ台」這個地方,もみじ在日文的意思是紅葉,該不會是一個賞楓的景點?小小的好奇心原地噴發,確認了一下從山頂再走10分鐘即可抵達,不妨去看一下吧。

地圖在山下可以免費索取,紙本地圖往往比網路更詳細。

跟著地圖指示,在山頂遠眺富士山的觀景台右側道路往下切,突然意識到,原來這裡是通往小仏城山和陣馬山的方向,也就是本來計畫今天要走的奥高尾縱走路線。

前往「もみじ台」沿途的景色。

從山頂下切一小段路,約莫十分鐘後,眼前出現一處平坦的地和一間高朋滿座的小店,沸沸揚揚地,彷彿剛剛沿路的登山客都是為了此處而匯集。店的後方被紅色樹林包圍,風一吹就是一場楓葉雨,忍不住伸手去接。

店面不算大卻十分有特色。
全部是戶外雅座。
店老闆的山徽章收藏。

這間店名是細田屋,招牌菜單是「なめこ汁」,味噌湯裡的料是一種吃起來滑滑的菇類,不只這個視覺配色讓人忍不住分泌唾液,喝下去更是全身舒暢,光這一小碗就足以撫慰遠道而來的疲憊。

除此之外,「おでん(黑輪)」、「ところ天(海菜涼粉)」跟「そば(蕎麥麵)」也是必點菜單,可惜胃不夠大,只能留到下次再來享受了!

從地上撿了兩片楓葉點綴。

最驚喜的一幕是,在店內這邊坐著就可以欣賞到富士山的美景,視野甚至比山頂的觀景台還要好,十足震撼力。

今天出大景。

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時刻能走到這裡,不知是該說幸運,還是相見恨晚,以前總以為山頂就是終點,但往往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終點。這座山連著另一座山,這條路街上另一條路,延綿不絕,我們都只不過是在這之中選擇了小小一段行走的人,驚喜來自每一次的迷途與不經意的抬頭仰望。

一邊用餐一邊看富士山。
前方視野超級開闊。

旁邊的一處平坦地似乎是大家約定成俗可以炊煮的地方,大家各自帶上自己的工具席地而坐,更有厲害的爺爺奶奶自己背卡式爐跟大鍋上來,我終於明白為何高尾山這段一天來回的山路卻常看到背著大包的登山客,原來一切都是因為「野炊」的魅力。

細田屋前方山路就是一排野炊的山友。
只要背的上來,山上也能吃火鍋。
黃的透徹的葉。

下山走稻荷山路線,跟其他路線相比,比較少人工的痕跡,路線的落差也比較大,雖然是這樣說,但這條路線上風景算普通,我們沒有什麼停留,一路快步直衝山下,回到纜車旁的登山口。

一處落差較大的山路。
稻荷山路線的展望台。

在山下一間不起眼的雜貨店意外找到了Yamasanka的高尾山徽章,小小一個徽章把高尾山的特色毫無遺漏地都畫了進去,雖然網路商店也可以買到,但到了當地再買下的過程,好像怎麼樣都無法取代。

Yamasanka的高尾山徽章。
3D軌跡紀錄。
參考網站山ほど遊べるTAKAO http://www.keio-takao.jp/route/
高尾山マガジン https://mttakaomagazine.com/
もうひとつの東京、多摩 https://at-tama.tokyo/lang_jp/
TAMASHIMA.tokyo 多摩・島しょの観光情報サイト https://tamashima.tokyo/

歡迎加入我的FacebookInstagram追蹤,上面有更多關於旅遊攝影和登山知識的分享!

--

--

Drifting Soul|山海之間
DRIFTING SOUL

喜歡山的設計工作者。山齡邁入第10年。 從台灣的山爬到日本的山,不定期在社群發佈日本戶外觀察大小事。Instagram:drifting.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