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C】2017 聖母峰基地營自助健行 — Hanchor Tuff 單日健行包

一顆背包,各自發揮。

在登山或是健行的路上,背包無疑是最貼身最親密的伙伴之一。擁有一顆好的背包,不但可以讓你走得輕鬆,也能少掉許多翻找東西的時間。我雖然擁有的背包不算多,但因為常登山,又喜歡每次外出時都帶上一堆攝影器材,因此特別在意背包的舒適度、負重性,當然外型也是不可或缺的。

Photo by Dinar

因為我們有請揹工(Porters),我們一開始就決定以一個大包和一個小包來支撐我們長達三個禮拜的健行。大包的部分就使用我們平常爬百岳,大小約50L以上的登山背包,可裝入10公斤左右給揹工。不過需要自己背的小包的部分就比較讓人傷腦筋,一是容量不需要太大;二是實在不確定長時間的行走會損耗多少體力,因此希望背包本身能越輕量越好;三是希望背包本身能符合基本的戶外機能性。

Photo by Dinar

剛好那時 Hanchor 剛好推出新款 Tuff 單日健行包,實際去店面看過後,整體相當符合我們這次 EBC 健行的需求,就決定帶它上路!行走 EBC 健行的三個禮拜下來,Tuff 背包發揮表現也跟我們所預期的差不多,算是非常符合期待值的一個包款!

Photo by Dinar

輕量化

隨身背負物品包括頭燈、風雨衣、羽絨外套、水袋、保溫瓶、行動糧、單眼、Gopro+自拍桿、零碎小物,整體重量大約落在 5–7 公斤,而背包空重只有 540g ,不會額外增加負擔,以 EBC 長時間健行來說我認為維持在這個重量以內算是比較適合的,行走起來也比較舒服,在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也越容易需要大口喘氣來平衡身體的運作,適當控制背包的重量在這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容積彈性大

Tuff 背包設計捲收式開口,可依造背負物品捲收調整容量(17L~25L),常常羽絨衣加風雨衣拿進拿出,背包的大小就差很多,捲收式設計可讓背包一直維持在一個較為紮實的狀態。袋口兩邊的扣具要往兩側或往上扣在一起都可以,往上扣會形成一個環,能夠暫時隨意地綁上不想拿在手上的外套。

水袋收納&水袋孔

我是水袋支持者,邊走邊喝可以省去不少停下拿水的時間,背包本身就有水袋孔跟內夾層,可以把水袋放在靠背的夾層裡。通常容量較小的包很少會做水袋孔的設計,這也是當初看到 Tuff 背包讓我眼睛一亮的地方。

TWS 防雨工法

TWS 防雨工法則是一種將縫線滲水機率減到最低的一種車縫方式,搭配防水材質 X-Pac 布料讓背包基本上不用在雨天擔心浸水。我很喜歡這個設計,因為你就完全不用再幫你的背包準備一個很醜的背包套。記得離開 Gokyo 那天早上下了大雪,其他健行客還在門口用防水袋之類的東西時,我們直接一背就上路了,很帥氣呢! (因為下了大雪心情很差只能靠一點小事沾沾自喜)

Gokyo湖畔 | Photo by Wei

大網袋搭配繩環

背包三側的網袋都非常有彈性,這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懶惰的程度,我們幾乎把不想放在背包裡慢慢挖的東西通通塞在網袋裡,網袋收邊有彈性,倒也不擔心東西走一走會掉出來。繩環可以拿來固定長形的東西,像是自拍桿或是登山杖。

有趣的是明明就是同一顆背包,我們四個人使用的方式完全不一樣,我習慣把行動糧全部塞在外側的網袋,休息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拿來吃。另一個女生夥伴 Nicole 會把太陽眼鏡用繩環繫住,看上去似乎就成了很時尚的配件。另外兩個男生會用繩環固定太陽能板,邊走邊充電,這是我當初沒有想過的用法,其中 Dinar 是個很會流汗的人,每一 天都能看到他把各種不同的衣服、內褲、襪子晾在網袋上風乾。

爬 Island Peak(島峰)的那天我們也把 Tuff 背上去了,帶著 Tuff 一起翻冰丘過冰隙,我想 Hanchor 當初應該沒有料到我們會如此激烈的使用它吧哈哈哈,總之擁有一顆好包,在健行的路上能事半功倍是不容質疑的。

鋁梯第一次用爬的,第二次就敢用走的了。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 EBC 聖母峰基地營健行所需要的裝備,可參考:【EBC】2017 聖母峰基地營自助健行 — 裝備篇

Photo by Wei

歡迎加入我的FacebookInstagram追蹤,上面有更多關於旅遊攝影和登山知識的分享!

--

--

Drifting Soul|山海之間
DRIFTING SOUL

喜歡山的設計工作者。山齡邁入第10年。 從台灣的山爬到日本的山,不定期在社群發佈日本戶外觀察大小事。Instagram:drifting.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