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教育有選擇的問題!

Nicholas Wang
EDiversity 教育大同
5 min readJul 14, 2016
Photo Credit: <a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65304769@N05/7359286694/">www.audio-luci-store.it</a> via <a href=”http://compfight.com">Compfight</a> <a href=”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cc</a>

身在外地,拍檔傳來一個又一個有關愛童行學園的新聞故事。一時間,又有人談論起另類教育、在家自學,當然,又再有人質疑在家自學。

報導簡單的說,教育局近三年處理三十宗在家自學個案,沒有發出入學令,他們卻沒有報導為何沒有。

沒有,是因為局方認為家長的做法沒有重大關注的理由,在教育局的標準來說,相信就是孩子有進步,家庭有給予相應的支援。我說「相信」,因不能代表教育局去說,但這是我自己作為第一身在家自學家庭,並自2012年起跟不同的家庭和教育局接觸所得到的結論。

發入學令與否,學生在學校學與否,都是基於大家對教育的看法。

有的人認為孩子應越早學得越多,有的人則認為要慢學,要就孩子個別需要去安排,當然還有各式各樣何謂對孩子好的教育主張與看法。

既然有幸生於香港,並非獨裁社會,政府不會統一觀點,就有不同看法,有不同看法,就要提供選擇。

當現下的教育達不到我們有些人的期望時,我們有何選擇?

有評論員將英國皇家大有資源都不選擇在家自學,解說一般家庭更不應嘗試。

這是英皇室的選擇,我們尊重,我們也尊重九成多選擇主流學校的家長、美國超過二百萬,英國、澳洲等地各超過六萬,以及不同國家地區,甚至中國內地超過二千個選擇在家自學的家庭,誠然,就算以百萬計,選擇在家自學者仍為少數,通常會被誤解,因為社會大部份人都欠缺這少數人的想法與經歷。

香港確實有需要儘快明確的開放教育選擇,我們談的不是津貼、直資、或是國際學校,我們談的是採用不同方法教、不同課程及教育理念的學校。

教育人多不苟同沒有課程的unschooling,但又怎樣去理解全球三百多家的自主學校 (沒有課程,4–19歲混齡模式,採自主學習方式的學校, 這趨勢正不斷上升,而在華語地區又唯獨香港沒有)?他們的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題目及方法學習,畢業生由技工到教授,由導演至醫生都有,那結果不是跟主流學校一般,但學習的過程卻沒有因為要滿足每個階段的考試需要而沒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夢想、與學習興趣。

教育界一定會明白,take ownership的重要性,當孩子能擁有他們學習經歷的決定權,他們必定學得起勁,但他們也明白,身處制度之中,很難改變用考試成績決定孩子等級這一關。

現在選擇在家自學或另類教育的家長,相信最初都是不滿或質疑他們孩子原有學校,或現在以考試及競爭為主的教育制度,不同意他們的人可儘管不同意,但若香港仍是民主社會的話,我們就要尊重人有不同的想法及理念。在現下非常缺乏另類教育的香港學校制度下,離開學校自不然是進入在家自學一途,誠然,這或不是最好的選擇,但現今評論在家自學的人,絕大多數沒有在家自學的經驗,沒親身接觸過或真正花時間研究過,亦不理解在家自學的不同模式及社群的運作;可在家自學的家庭,卻絕大多數都有在校學習的經驗,誰較為知己知彼呢?

在家自學近年來引起社會各方興趣,老實說,除應付傳媒訪問外,單是今年們已幫助超過十組不同中學、大學及研究院的學生的論文功課,他們大多都要求要跟家庭拍攝及採訪一天甚至多天,我們也只是過著自己的生活,努力地為孩子的教育籌謀,試問能應付多少個這樣的要求?但政策一天不明確,在家自學者就要不斷反覆向社會解釋。

一個愛民眾的政府應該可以跟民眾商討,想出更好的教育藍圖。

現在的法例沒有不准許在家自學,故這是合法的,若家長選擇在家自學,又向教育局申報的話,教育局的缺課個案處理組會作出調查,他們會向家長了解在家自學的原因,會如何教導子女,又或會查詢學生先前上過的學校,然後亦有定期家訪,所以教育局是絕對有做功夫,並不是縱容在家自學者,反觀,他們每月要處理二千多在學但缺課的個案,這不是更應得到學界及社會的關注嗎?

在現時整體社會文化、法例框架及教育局龐大而複雜的架構下,我們相信教育局有嘗試成就那些肯為子女付出更多時間與資源的在家自學家庭,這是我們欣賞的,當然,我們是希望香港的家長有真正的教育選擇權,社會對教育的真義有更深的了解,那就不會出現那麼多驚弓之鳥,及對另類教育充滿猜度性的文章。

「教育大同」的成立就是希望香港的教育能和而不同,亦即希望整個教育大環境能夠包容不同的理念,讓大家能有選擇,希望家長學懂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去年出版「我們都是在家自學的」一書,結集了十四個在香港的港人及外藉在家自學家庭的經歷與大家分享,更得到港大教育學院院長賜序, 目的不是要推銷在家自學,而是向公眾解釋這個選擇是如何運作的,減少社會因為斷章取義的報導而出現的誤解。

我們希望社會人士明白,每走一步另類的路,我們不單面對制度上的阻攔,更有文化上、主流觀念的各種誤解或不去理解,愛同行可說走出了一條路,或許有些方面旁觀者會覺得未盡善,大前題是,家長已否得到共識,明瞭選擇這條另類路的好處與缺點?自己在這選擇上又要負甚麼的責任?如這一切都明確的話,大家不應該讓這些成人為自己的孩子作出選擇嗎?

教育大同創辦人之一張惠侶

Original post on EDiversity Facebook page.

--

--

Nicholas Wang
EDiversity 教育大同

Dad, Storyteller, @LEGO_CUUSOO product lead. Early @StartupWeekend facilitator. @AcceleratorHK alumni w/ 2 failed startups. @_EDiversity and @oya_labs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