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後,為什麼還是要買小美而且後悔沒有早點買的十個原因⋯⋯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Mar 21, 2018
正宗小美炒絲瓜和小美冰淇淋

先說我自己後悔的原因⋯⋯對,就是【漲價】!世界上難得有這麼一個產品,十年來定價從來不下跌只會一直漲,所以愈晚買愈貴。然後,小美能自製的點心料理實在太多太豐富,如果能全心投入,DIY省下來的工錢相當可觀(但是省錢不費工,料理還是很輕鬆),愈早買,省下的錢愈多,一年甚至幾年下來足夠把很多台小美「免費」帶回家。

所以,如果妳已經愛上小美卻因為價錢還在考慮遲遲沒有下手的話,希望下面真心誠意整理好的五個理由可以幫助妳做出「真後悔沒有早點買買到真是賺大了」的決定。然後,我也會同步整理不買小美的五個理由以及小美對應不一定完美但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產品啦啦啦,這樣才有一直進步的空間啊!),幫你潑一下冷水好做出「買了不會後悔沒買也能輕鬆放下」的最終決定。

準備好了嗎?來嘍⋯⋯

不要再考慮了,必敗小美的五個原因:

原因一:一台抵十四台,省錢省空間

如果你家的廚房很小,如果你也是「想為家人做很多好吃料理所以一看到能省時省力的小家電就忍不住一直買,但買完沒用幾次就封箱」的廚房衝動派,那麼恭喜你,小美可以徹底解救你。她一台可以抵十四台(我可以數出二十三台)廚房小家電/工具,包括:豆漿機、果汁機、攪拌器(揉麵機)、研(慢)磨機、磨豆機、優格機、麵包機、料理機、電子磅秤、電(子)鍋、炒鍋、瓦斯爐(如果你家可以完全不煎不炸)、抽油煙機(因為小美低溫料理完全不起油煙)、湯鍋、燉鍋、蒸籠、絞肉器、打蛋器、計時器、還有只能私下偷偷說的舒肥機。(我私下偷偷算過,同等級材質的上述家電定價加起來,足足15萬有找,可以買不只1台小美了,你可以就你家的情況自己比價網找一下算一下!)

如果上述小家電你都只是很想買,那恭喜你,把想買的價錢加一加如果可以超過買一台小美的錢,就直接買小美吧,這樣你家就不會有一堆「封箱」家電佔掉廚房坪效,而且也不會長年累積「買了沒用」的罪惡感,相信我,這很傷身又傷心的⋯⋯

但如果我說慢了,妳已經入手上述大部份小家電⋯⋯那還是恭喜你,一台小美回家這些佔空間的小家電都可以清掉了,送給朋友存人情是一種選擇,現在蝦皮和臉書社團二手拍賣好方便,把這些小家電拍賣處理掉是另一種選擇,賣掉的錢就剛好用來迎接小美回家啦!!

原因二:低溫烹調零油煙,媽媽愛家人也要愛自己的健康

這是我入手小美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原因。我因為愛家人而開始儘量不外食在家料理,但是我也同時知道,很多媽媽肺癌的可能成因就是吸了太多廚房的油煙,它的殺傷力不下於二手煙,而我有家族肺腺癌的遺傳基因,所以當我確定小美可以低溫烹調又煮得很好吃時(主要是蒸、煮功能,控溫最高溫度120度,在所有油品的安全燃點以下),我就已經被迷住了⋯⋯加上,曾經仔細研究過油品(不誇張,我家同時常備12種油品視不同料理需求替換使用),知道油品溫度過高超過燃點質變後會產生致癌物質。我愛家人但不要給家人任何理由對不起我,同時我實在太愛這個世界,這麼多美好都還來不及接觸,當然要盡心盡力顧好自己的健康,不只活得久還要活得開心活得四處趴趴走朋友滿天下,所以我的健康非常重要,跟家人一樣重要甚至比家人健康還重要,顧好家人健康的同時,我一定要先顧好自己。

原因三:雲端資料庫百變食譜,什麼都能自己做,料理再也不無聊重覆

我們家的嘴很挑,別說十年,三年煮下來都會開始無聊,同一種食材,到底還能煮什麼呢?去年小美的雲端資料庫還沒有整合完成,搜尋功能難用到爆(這是我對小美最大最多的抱怨),雖然看到上千道食譜料理但大部份都看得到煮不到⋯⋯我只好上網或上書架找食譜,再憑自己多年的料理經驗轉換成小美食譜⋯⋯但今年年初,美善品公司真是送了一個大禮物啊,小美雲端食譜升級為雲端食譜資料庫了,上千道世界各國料理點心隨便做,而且搜尋功能變很強,隨便一個食材輸入(比方說冰箱裡有雞肉,輸入雞⋯⋯),所有名稱和準備食材中有這個食材的料理都會跑出來,實在太豐盛了⋯⋯於是乎,我入手小美一年半了,而且已經是重度使用者每天都要操她假日更是整天操到爆,但是,真正開始好玩,引發我興趣大玩特玩,卻是現在才剛剛開始⋯⋯(我做內容的產業賺不到錢,小美做機器的卻能賺到內容財,這一點也讓我一路很汗顏)

原因四:「下一步」AI智慧導引,三歲小孩都可以輕鬆學會料理,家裡再也沒有「不會煮」⋯⋯

這可能是絕大部份入手小美的朋友排第一的入手原因,但因為我自己會煮,還煮了快十年,所以這反而是我當初入小美最大的障礙,我怕在機器人的引導下就變笨了⋯⋯所以當初入手時,我卡在這裡卡很久。後來是怎麼想通的呢?「請問大家,有了瓦斯爐和電鍋之後,還有人每天回家煮飯是燒柴升火架樹枝嗎?」沒有嘛⋯⋯為什麼?因為工具便利了,但是料理「溫度和時間」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雖然不同工具還是有其侷限性,瓦斯爐就是煮不出「柴燒」的美妙焦糖變化碳烤味,但是瓦斯爐還是成就了二百多年來豐盛的美食文化。所以藝術和技術不在「一定要用什麼工具」料理,藝術和技術在於「不管用什麼工具」都能把「溫度和時間」做到最完美的搭配,煮出最好吃的東西。當然,食材的了解掌握和變化,又是更高的藝術和技術境界了。所以使用小美不會讓我變笨,只會讓我變聰明,因為「進入門檻變低」而更愛料理打開更寛濶的學習和興趣空間,只要我在每一個「下一步」都是有意識的在跟進,還像用瓦斯爐一樣會去窮究不同食譜的差異,不同時間、溫度、速度和各種食材特性、處理方法的差異和配置比例,我不只不會變笨,還請了一個擁有65萬全球資深料理顧問/研發人員智慧結晶的機器人老師回家,天天教我料理這件事。我如果變笨,真的不是因為小美,而是因為我自己無知和懶惰。

一年半下來,我更大的發現是,再怎麼熱情滿滿,都會有發懶的時候,小美對我的另一個幫助是,偶爾我想發懶時,就真的讓自己放空「無意識」的一直跟著食譜「下一步」就好,因為這個可以發懶的空間,過去我要靠意志力堅持的煮食習慣,現在在退出門檻降低下,我反而不容易中斷退出了,就算不想煮還是可以天天煮,直到熱情再次被點燃。就像工作很久偶爾放自己一個短假長假休息充電後,重新回到工作場域又會再度熱情滿滿。

最後,料理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習之旅,有了小美可以更放心的讓孩子走進廚房,不僅享受親子料理的天倫樂趣,孩子也從小愛上料理,你再也不用擔心「如果沒有你在」他會餓死,更棒的是,因為廚房裡的各種實驗,會讓孩子在教室裡的各種學習(尤其是理化、數學)都變得更有趣,從此即使在體制內被動學習還是可以擁有體制外主動學習的樂趣和態度。

原因五:小美可以用很久很久,可以給女兒當嫁粧精確的傳承「媽媽味」,也可以給老年失智失味的自己當禮物,留住記憶中的美味,而且她非常安全,不怕人老了忘了關火(其實買小美前我已燒壞掉三個鍋子),把鍋子燒壞甚至把房子燒掉(對,送兒子女兒外你可以買了送給老爸老媽)。

一個好鍋,用心養鍋可能可以用到三年甚至五年才耗損報廢。小美也會耗損,但是百年公司福維克維修和售後服務相當強(客服和銷售環節設計的幾乎滴水不露,我會再寫另一篇文章從商業角度分析這家讓我又愛又恨的德國公司),所以千萬不要省小錢賠大錢買二手機,因為每台小美都有專屬身分證(晶片),如果你買二手機就完全享受不到小美超強的維修和售後服務,壞了或正常耗損找不到地方維修,別人可以一用用十年以上(但配件會耗損要定期更換),你的鍋子卻可能用個二、三年就因為無法維修而報銷。

然後,我現在是顧問,小美在台灣有近700位顧問在全台各地服務她們的朋友,把「每個家庭都至少擁有一台美善品」的公司願景努力落實在她們最愛的親朋好友身上,因為她們自己深切的感受到,一台小美是如何改變了她自己,同時改變了她整個家庭,所以希望至親好友也能擁有這份深切的幸福感,這是非常真誠的分享(小美顧問做業績真的是分享,很多人都很隨緣,公司訂的業績目標也真的很隨興),但從我的角度來看還有更深層的意義,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創造一個平台或機制,讓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後,可以「順便」分享她成為媽媽後所累積的智慧和經驗,並且從中得到對價的經濟收入和經濟自由,雙美(小美料理顧問之外另一美是美安消費顧問)完全落實了我這個願望,成為我自己實踐夢想時非常棒的學習典範。

有五個必敗理由,也有五個不買理由,下手前請務必自己想清楚!

我是一個「感性購物但理性消費」的人。如果購物的體驗不好,我絕對不會消費,但如果購物體驗實在太吸引我,讓我一頭栽進某種「就是要買」的衝動下時,「20年行銷魂」就會浮出來警告我所有「不能買」的理由,潑我一盆冷水,要我自己下手前請先想清楚免得日後後悔,買了不但不開心還很傷心⋯⋯

所以,五個必敗小美理由後,也一定要來想想五個絕對不買的理由。

理由一:太貴

這是入手小美最大的門檻,這也是我當初深深思考和精算過的理由之一。最後是怎麼克服的呢?「分期付款」,分二年攤提完小美的購買成本(同時考量通貨膨脹和折舊,分期付款多付的利息就不重要了),因為我自己煮了十年,而且我從高中開始就一直保持著「記帳」的好習慣,所以我清楚的知道,外食和自己開伙的成本相差多少。入手小美後,自己料理的範圍擴大(除了三餐開伙和做麵包外,有了小美連很多外面賣很貴的零食點心都可以自己輕鬆做),所以省下來的錢也變多了,用分期的方式入手小美,等於是用小美幫我省下來的錢把她自己「免費」嫁進我家。這樣就一點都不貴了!

當然,一次付清會有優惠價,雖然只有幾千塊對很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很大的錢,所以如果你不打算多付利息二年以上分期,也不打算一年無息分期,就是想賺省下來的這幾千塊的優惠價格,那就真的要請你盤點一下家裡可以因為小美進門而二手拍賣掉的重覆小家電,以及你想買還沒有買的心動小家電,把這些能被小美替代掉的「多餘長物」價格都算進來,你應該還是可以輕鬆入手至少一台小美新機。

理由二:太大

現代都市人很可憐,家裡很小廚房更小。一台小美這麼大放不下,但是,你忘了你還有很多台可以清掉的小家電,把這些空間騰出來,顧問的經驗是,小美會讓你家廚房變更大。如果入手了小美,千萬千萬不要把它跟其它小家電一樣關在櫃子裡,要用才搬出來,一來這樣容易傷機器,二來,買了小美就是要一直操,不然買小美回家幹什麼呢?!

理由三:會變笨

這點我就不贅述了,忘記的話大家可以往上滑回頭看必敗理由四,這也是我當初考慮要不要買小美時,考慮最久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是價格,我很坦誠分享)。

理由四:食譜太簡單

啊,就真的很簡單啊,跟著小美操作就好,「簡單」就是她的賣點啊!不過我必須承認,料理真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就像「科技降低進入門檻」的攝影一樣,易學難精。所以小美再怎麼聰明,她也只是台機器,她能讓完全不會煮的人變會煮,怎麼樣都可以煮出「看起來很像吃起來也不難吃」的料理,但老道的廚師或挑嘴的老饕都知道,有時候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跟著機器料理,就是會「少那麼一味」。那一味,可能是鐵鍋大火快炒的鍋氣、可能是食材切得剛剛好煮到軟硬適中的口感、或者是比例做了一點微調、食材入鍋前做了巧妙的處理⋯⋯等等,我所謂的「老手」的經驗和智慧,也就是大師神來一筆的料理藝術和技術關鍵⋯⋯所以先開始煮吧,先愛上,就會有意識的用心學上,學了,再簡單的食譜,你都能創造出只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美味!!

理由五:料理變得不太對

怎麼不對呢?比方雞肉料理會碎、炒米粉會碎,這是因為小美兼顧一台抵20台(公司的說法是一機只有14台),超強的攪拌刀在料理過程可能造成食材的破壞,怎麼辦呢?有一好沒兩好,更何況小美已經有這麼多好,所以我個人對這點是相對包容的。能找到方法應變的,我就找方法應變,比方跟資深顧問請教後就知道,原來加放打發蛋白的蝴蝶棒(小美配件,她的配件就幾樣,但跟主鍋主機一樣每個配件都很多功,而且簡單好用不用看說明書就能「直覺」用上手)進去,甚至不放心再多加「反轉」功能,就可以大致解決這個問題,讓攪拌刀不會把食材打碎。用上手更有經驗後,其實調整食材置入的時間和順序,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瓦斯爐上使用不同的鍋具不也是這樣嗎?不同的鍋具有不同的特性,不是它們來適應我們,而是我們要適應它們,用它們的特性來料理出用它們煮出來最好吃的那一味⋯⋯有句俗諺說:順著毛摸,就這麼簡單⋯⋯

最後,如果你還是不買單也不想包容,那麼,特定「不太對」的一些菜,就用你原來的方法和工具料理就好啦!我認識很多「原來完全不會煮」的顧問買了小美後家裡就真的沒有瓦斯爐了,但是大部份家庭都有瓦斯爐也不會因為小美而把瓦斯爐二手拍賣掉,所以,特定的菜就回頭用瓦斯爐和炒鍋、湯鍋煮吧,但千萬不要因為那幾道菜就廢了小美全部的武功,因為一顆小砂子就倒掉一整鍋好粥。如果你會這麼做的話,我強烈建議,放棄這念頭放下小美吧,她不適合成為你家吃苦耐勞日夜都可以操幫你省錢省時間賺健康的超級德國好媳婦!!!

為了證明我真的認真用了一年半的小美,而且我當初真的也是考慮再三,因為想得夠清楚所以入手後才能愈來愈愛她,文末附上我一年半前入手小美時的考量,大家可以同步參考:

【美善品入手思辯】陳若雲·2016年5月15日

如果能好好賣一個好產品,為什麼還要賣很多很多普通產品甚至爛產品?!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交流,一起成為「享受成為父母」的父母,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給我10個 Clap。想看我繼續分享更多「享受成為媽媽」的EBM理由和EBM行動文章,請給我10個以上的 Clap,讓這個父母共學共長的小園地可以成長茁壯。想要隨時接收或定期追蹤「享受成為媽媽」的相關討論主題歡迎"搶先看"「Enjoy Being Mothers」粉絲專頁,任何個人故事分享或意見交流,歡迎直接私訊粉專小編或E-MAIL小編:celiache@gmail.com更多《ENJOY旅遊》主題「發現台灣發現世界」照片請搜尋 IG:celiasmile。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交流,一起成為「享受成為父母」的父母,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給我10個 Clap。想看我繼續分享更多「享受成為媽媽」的EBM理由和EBM行動文章,請給我10個以上的 Clap,讓這個父母共學共長的小園地可以成長茁壯。想要隨時接收或定期追蹤「享受成為媽媽」的相關討論主題歡迎"搶先看"「Enjoy Being Mothers」粉絲專頁,任何個人故事分享或意見交流,歡迎直接私訊粉專小編或E-MAIL小編:celiache@gmail.com更多《ENJOY旅遊》主題「發現台灣發現世界」照片請搜尋 IG:celiasmile。

--

--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熱愛成長,熱愛生命,熱愛說故事,不只寫觀點,更愛記錄分享實驗和實作。天性偏好「確定」的金牛座,卻一直逆性挑戰「不確定」的跨界創新,期待將累積逾20年媒體公關整合行銷經驗融入最新的社群數位科技,結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挑戰更大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