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盡頭的《愛慕》,是悲傷的喜劇還是歡喜的悲劇?!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6 min readSep 28, 2019

這是一部讓人悲傷的喜劇,還是一部讓人歡喜的悲劇?!

這樣的提問,讓這部電影在我心裡的反覆思量,久久揮之不去。原本以為人生中場的我對生命已經沒有太多缺憾只剩下滿滿的期待,對死亡和死亡前疾病或意外導致的失能折磨已經看開看淡,但《愛慕》卻在那自以為平靜的心湖上攪起了陣陣漣漪⋯⋯我依然不想劇透,但是也藉此機會再次重新思考並提問,關於生命盡頭那些我還沒有定錨的答案⋯⋯

提問一:什麼樣的愛,才能夠執子之手,白首偕老?

這是最難,也是我現在唯一沒有答案的提問。相信每對夫妻結婚的時候,都期待過這個畫面;也相信每對夫妻在經營婚姻的過程中,都歷經大大小小無數的衝突,甚至數度萌生中途放棄的念頭。

有的人放棄了,並且可能因此找到新的幸福。有的人為了孩子、為了錢、為了愛、為了各種外人難以置喙和理解的原因撐著,卻愈撐愈吃力,關係愈來愈緊繃,這樣的關係撐到了最後,是禍還是福?

當然,還是有很多的夫妻,順利地走過了這些衝突,發現了愛更深層的本質,可以用更溫柔的手,牽起對方的手,在彼此充分的默契和深刻的信任感下,互相照顧彼此的餘生。

但是,這樣就會幸福嗎?

我心裡一直有著疑問,但是也一直不敢深刻的去想像甚至思考,直到看了這部電影,它逼迫我戴上眼鏡聚焦在這個我不敢也不願意想像的問題上,看到現實的殘酷和無奈,但最後依然沒有答案,我們只能知道片中的老夫老妻深愛著彼此,或說照顧一方的男主角深愛著失能的女主角,但是他們依然逃不出痛苦的牢籠,直到最後,他們做的選擇,幸福或不幸福呢?

我依然沒有答案,但是我發現自己不再畏懼,因為看見了最終的可以選擇,同時在電影這對老夫老妻的示範下,我相信那個選擇是最終的幸福。

就像樹木希林說的:「幸福是……沒有犧牲就得不到的東西!」這是我現在的相信,而且深信。

提問二:生命的終點我想怎麼走?回頭現在該做好什麼準備?

相較於第一個提問,這是我相對想得比較清楚,也早就開始做準備的題目。生命的終點很簡單,我想了很久很久,墓誌銘上只想留下四個字:不虛此生!但是我不想留下任何墓誌銘,塵歸塵土歸土,如果可以選擇我想回歸大海,這四個字只不過是嚥氣的那一刻對自己、對家人,對世界的交待。

也因為要不虛此生,所以每一個當下,我都很認真的活著、愛著、享受著,深刻意識著、感受著,實踐著⋯⋯無論當下正苦、正痛,或者正樂著。

提問三:臨終的那一刻我期待什麼樣的關係互動?

這題目我已經想了一半,想好的這一半是:我不要家人因為我痛苦,更不要家人因為我而衝突,所以,在我可以意識清楚的好好安排的時候,會把自己全部安排好,包括已經簽署的放棄急救聲明和器官捐贈,如今還在掙扎的是要不要大體捐贈,不是掙扎於自身,而是掙扎於大體捐贈運作的流程,會拉長家人悲傷的時間,無法讓家人在一般「正常」的民間儀式下,提早結束傷痛,將悲傷轉化為持續前進的力量。

也因為這些事都經過反覆深刻的思考而且已經行動落實,所以我可以很輕鬆、很淡定地和家人尤其是女兒聊天甚至討論,這些身後事和臨終的安排。我們也非常認真的跟孩子說過,不要把錢浪費在葬禮,也不要對「把失能的父母送進養老院(我們應該會自己先進去)」覺得罪惡,更不需要為了對父母盡孝道而放棄了自己的機會與最愛。

我總是這樣跟女兒說:如果老媽失能失智無法自理時,已經合法可以安樂死,就理性的幫助老媽解脫不要有任何壓力,我會自己努力存好安樂死需要的費用和老本。

因為孩子從來不是我們失去什麼的理由,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不該也不會成為孩子放棄什麼的藉口。所有對彼此的付出只因為當下的愛。因為愛,所以選擇,所以付出,所以負責。

想要對自己對家人負責,不想成為家人沈重的負擔,所以在父親肺腺癌去逝,確認自己身上有著肺腺癌的遺傳基因後,我就隨時等著這讓我更明白奶奶和爸爸如何被癌症痛苦折磨的這一天到來,但在此之前,我還是非常努力認真的尋找並且實踐讓自己更健康的每一個動作,讓自己可以更坦然無畏的面對老後的失能和死亡的威脅。

最後,我已經寫好遺書,而且每年就在我生日時更新。除了做好安排,更重要的是,我要讓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知道我有多愛他們,不只寫下來,我還在練習隨時把愛說出來!

提問四:我會怎麼面對我的摯愛臨終前的生命旅程?

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照顧和陪伴。

我覺得我可以做到,但這部電影提醒我,妳不一定真的可以做到,如果做不到呢?同樣的,如果我先倒下,愛我的人也做不到的話……

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對孩子交待的很清楚,但是我和先生對彼此卻沒有深入討論過這樣的話題,電影是很棒的媒介和觸發器,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未來兩年內會相對積極面對並且討論的重要話題。

提問五:我想留下什麼,在這個世界上?

愛!

只有這麼一件事,沒有其他更多……

因為想得這麼清楚絕對,所以年近半百的我一切選擇決定和取捨都變得非常簡單:

這樣做會累積愛、留下愛嗎?

還有別的更能累積愛、留下愛的事應該先做嗎?

這樣做會透支愛的存褶嗎?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做法,讓愛圓滿?

我只相信愛,愛會痛,但愈痛愈愛、愈愛也愈痛。世界太多動人的愛,值得我們用心深堀和品味。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這句話既可以讓我們陷入可怕的虛無,也可能讓我們擺脫一些不必要的束縛,變得更有勇氣。」《得到》自我發展心理學課程講師陳海賢說。

他認同斯多葛主義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的說法:

我們的房子、財富、社會地位;我們的眼睛、手、身體;我們的親人、子女、朋友;我們所珍惜的一切,都不是我們的,包括我們自己。

它們只是命運女神借我們暫用一下。

我們要像虔誠的、神聖的保管者那樣好好保管它們。但如果命運女神有一天要把它們收回了,我們也絕不會抗命不從,而是滿心歡喜、不帶怨言地說:

謝謝您讓我擁有並保管了這一切。我已悉心保管,現在如數奉還。

陳海賢同時提到,斯多葛派的哲學家想像死亡的傳統:在一天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會把今天當做是人生的最後一天。如果到了晚上,自己居然平安無事,他們就會感謝上天,覺得自己又賺了一天。第二天重新如此。

據說這種方法,能夠讓他們獲得平靜,並對平常的日子充滿感恩。

我個人深信不疑,因為我從25歲開始就這麼相信著,我已經多賺了超過3650天!!

因為這麼看待人生、看待死亡,所以在我眼中,這部電影是讓人深刻悲傷的喜劇,我深深祝福電影故事裡相愛的男女主角,也深深祝福真實世界裡能走過風雨執子之手白首偕老相愛的有情人:選擇妳最愛的人生,並且為她負責,然後充分享受其中,享樂當下。😊

--

--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熱愛成長,熱愛生命,熱愛說故事,不只寫觀點,更愛記錄分享實驗和實作。天性偏好「確定」的金牛座,卻一直逆性挑戰「不確定」的跨界創新,期待將累積逾20年媒體公關整合行銷經驗融入最新的社群數位科技,結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挑戰更大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