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氣功學習誌】我不自律神經失調?那誰會自律神經失調?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7 min readNov 9, 2019

--

心湖只是生活的反應,看到或看不到,關鍵都在自己!

「我幸福,我滿足,但是我不會放鬆!」這是一個星期以來我在有意識的自我覺察下得到的結論。

進入白雁氣功體系後,聽了太多師兄師姐關於「發氣」的神奇故事,實在太好奇,也實在太想知道,當老師發氣時,自己會有什麼感覺?星期一陪彥寛老師錄影,老師牛刀小試了一下下⋯⋯瞬間,只覺得好像被什麼輕輕刺了一下手掌心⋯⋯而已!老師從我的表情知道,我失望了!老師說:「妳帶著太多的期待以為會怎樣怎樣⋯⋯所以妳很難接到氣?!」

我沒有告訴老師,其實我有被刺一下,只是那感覺太輕太快,不確定那感覺是真的還是假的,是確實存在還是我幻想出來的⋯⋯但是我清楚知道,自己練功時,什麼是氣感,我是相信氣的存在的!

老師看了我一下,直說我太緊張,沒有放鬆~我問老師:「為什麼有人對氣那麼敏感,有人卻不是?是體質的關係嗎?」他只是給了我一個神祕的微笑,妳沒有放鬆,妳用左腦在思考⋯⋯

「左腦」!

這兩個字打中了我,我和老師關於發氣的對話結束,但是我和自己關於「左腦右腦」的對話卻剛剛開始⋯⋯

個性到底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學習造就?

16歲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直到遇見了我的老公。他很感性,卻實實在在的紀律。從戀愛開始,我們因為極端差異互相吸引,也因為極端差異而衝突不斷,我才開始刻意發現,我的原生家庭,以及我的先天基因,應該偏向右腦。

圖片來源:https://www.damanwoo.com/node/63094

我,和我家,都是相對隨性而且直覺行事,沒有太多理性思考,但是充滿感性浪漫,數理很爛,但是圖文很強,記憶都是圖像式的,完全沒有條理和章法,但是我老公,當時的男朋友,雖然浪漫,卻很嚴謹,或說嚴格,不知道他有沒有直覺行事,但表現出來卻總是條理分明,他給我很強烈的安全感,卻也讓我自由亂飛的靈魂一直處在被囚禁的痛苦中。

所幸,我們一直遠距離(也不過就新莊到淡水這麼遠)戀愛,我們彼此非常非常的獨立,獨立到,結婚後兩個孩子所有產檢,從來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去。所以這份成長的痛苦和掙扎,我享受其中。我一直強迫自己學習他的組織力、學習他的嚴謹、學習他的紀律,學習自我要求,學習更像個左腦人。

但其實,我因為他愛上貓之前,我愛的是狗。

我怎麼可能自律神經失調,我明明很享受壓力⋯⋯

什麼時候,我已經自我改造成功,從右腦人變成左腦人了?

突然想起了兩年前因為吸不到氣(醫生說過度換氣),到各大醫院各科別檢查追究到最後,被醫生判定的「自律神經失調」。

「為什麼會自律神經失調?」我問醫生,也上網問GOOGLE大神。

「因為壓力」這是最普遍的原因。

「怎麼可能?我明明已經很習慣對抗壓力,不,我覺得自己把壓力”轉化”的很好,無論工作或家庭,內在或外在,我一直把自己平衡的很好⋯⋯」

但是彥寛老師輕易脫口而出的一句結論:「妳是左腦人,妳根本沒有放鬆⋯⋯」卻讓我開始懷疑這讓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左右和內外平衡。

用habitminder APP每天打卡一定要達標的刻意習慣養成,放下我執後,每天因為未完全達標被跳過的項目幾乎佔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高中開始,就一直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最後一天在過,非常積極的學習,也非常積極的生活著,這樣的我,很幸福,很滿足,而且生命充滿正能量。我享受每一個當下成長進步的充實,也享受每一個昨日累積的甜美果實,和未來豐富有趣的各種機會和希望。

但是充實並且充滿著力感的過程中,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的放鬆,應該說我曾經以為的休息其實都還是緊繃著的自己。這個星期開始有意識的觀察自己,觀察行事曆上滿滿的每一個行程達標的品質,以及,養成習慣的打卡APP裡,如果完全不勉強,到底會自然而然地因為沒能完全達標而跳過多少目標?!

什麼叫「完全不勉強」?就是如果白天沒有時間聽英文,我不再利用泡澡放鬆的時候聽英文。每天忙不完的家事就是無腦做家事放空,不再同時聽音頻課程或聽英文。或是如果白天只練了氣功沒有跑步,通勤時間聽不完的《得到》課程就LET IT GO,不再為了聽完晚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睡覺;以及,白天行程被外出會議打斷水沒有喝超過2500cc,也不再緊張的一直提醒自己,晚上還要再喝幾杯水⋯⋯

實驗一個星期下來,今天,我調整了習慣APP裡的標準,把一些想要每天達成的習慣,像是一天看一部電影,變成一星期看兩部電影。或者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像是音頻的課程學習,從一天10堂課降到一天6堂課⋯⋯

我再重新根據現實狀況和人生目標的重要性,重新排定優先順位,以及哪些要留著,哪些又要暫時放下,或是還留著,但是輕輕保留連結就好,降低標準⋯⋯

Why me解開了,才能真正「接受面對處理放下」……

就像緊繃的橡皮筋,一直沒鬆過,身體用《自律神經失調》來提醒和警告我:妳再不學會真正的放鬆,橡皮筋就快斷了⋯⋯

是啊,16歲就開始繃,生了孩子後繃到能繃的極致,已經這樣繃了2、30年了,問題不在能不能會不會要不要面對壓力,問題在我已經太久無法真正做到深層的放鬆,我以為放鬆的時候:

無腦做家事-邊聽音頻課程或邊聽英文

泡澡-邊聽英文或邊想著工作

運動-邊聽音頻課程或想工作

朋友週間聚餐-雖然享受當下但也心念要回去上班

發現自己除了睡覺,唯一能夠專注和相對放鬆的時候,只有拿起手機順手拍照時,就連必須很放鬆很放鬆練習的氣功,我都不自覺的使力練得肌肉很緊繃……

以前也會覺得這樣的人生很累,但是很扎實,從來沒有一絲絲想要改變的意圖,直到這次被彥寛老師的「左腦人」刺激,才意識到這樣的我自律神經神經如果不失調,那還有誰會自律神經失調?!

一瞬間,why me,馬上變成why not me?!

我開始接受面對處理放下,思考原來的生活作息可以改變的地方,並且立刻進行改變,包括:

  • 重回無腦做家事的享受狀態
  • 專心料理
  • 專心洗澡
  • 運動繼續聽音頻課程,但是標準放寬課程數減少
  • 用更放鬆的身體和更專注的心每天練習氣功
  • 再次嘗試靜坐冥想,每天10分鐘開始
  • 每個週末,或近或遠,都幫自己安排一次一個人可以盡情拍照的小旅行
  • 每天上班,變化路線,來場手機隨拍的小探險
  • 減少週間午餐約會,慢慢改成週六老朋友小聚,放掉趕時間壓力
  • 更專注週末親友聚餐的對話和氣氛本身

邊擬定行動計劃,邊想起了罹癌3年,在臨終前還在問why me,現在已經當小天使超過9年的老爸,我的眼淚突然無法控制的漱漱往下流……

「妳有什麼資格生陳爸的氣呢?妳一個小小的自律神經失調,不也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才能真正的”接受面對處理放下”嗎?」我知道,內在深層有個很深的傷口被挖了出來,因為這次的深堀和淚水洗滌,我和內在那個生氣的自己和解了⋯⋯

突然,身心都出現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暢快,在我脫口而出:「陳爸,對不起!」時……週六早上就享受了一場專注投身於大自然的忘情隨拍樂趣中,我知道,自己深層放鬆的能力,慢慢慢慢的回來了……

雖然還接不住老師的發氣,雖然還是左腦用多一點,雖然滿滿的行程還是需要自己有意識的取捨並且有意識的放鬆,但是生命的某塊殘缺,已經被彥寛老師療癒!

--

--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熱愛成長,熱愛生命,熱愛說故事,不只寫觀點,更愛記錄分享實驗和實作。天性偏好「確定」的金牛座,卻一直逆性挑戰「不確定」的跨界創新,期待將累積逾20年媒體公關整合行銷經驗融入最新的社群數位科技,結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挑戰更大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