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氣功學習誌】氣功和瑜珈或其他運動到底有什麼不同呢?它是一個完美的+(PLUS)養生方案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10 min readNov 24, 2019

--

註:瑜珈、有氧/肌力運動動作做錯可能受傷;氣功動作要求寛鬆,做錯不會受傷,只是效果有限

我一直很想學習瑜珈,學習呼吸和冥想,也一直在努力運動,克服從小到大的心魔,不論有氧或肌力運動,都慢慢的從排斥抗拒到接受,甚至愛上游泳和騎單車,喜歡在運動中心飛輪,也喜歡到CURVES溫和的拉筋伸展長肌肉⋯⋯這是一條持續努力超過10年的漫漫長路,但總是好不容易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後,生活作息又再度出現巨大變化,不得不一切重來⋯⋯

直到去年和氣功相遇,這是我生命中從來沒有主動想過要學習 ,也從來不曾努力研究的「運動」項目,但是相遇之後卻發現,它似乎是最有彈性,最容易配合媽媽「總是以家人優先」和「一段時間生活作息就可能發生巨大變化」,學一次就可以練習一輩子的,會流汗的養生慢運動。

到哪裡都可以練,隨時都可以練

首先,練氣功沒有春夏秋冬的問題,天冷天熱都可以練習,不會重蹈「過去夏天早上或中午擠出時間游泳游得很開心,可是一到冬天下不了水,體重馬上回來5公斤」的溜溜球覆徹。

一年下來,我幾乎天天練氣功,雖然只是練習最簡單的和氣舒壓入門功法,但是不管最近有沒有跑步,日行一萬步有沒有達標,甚至不小心連續貪嘴下午茶多吃了甜食,體重卻明顯的控制住不再溜溜球地滑來滑去。

其次,練氣功沒有場域問題,在家裡可以練習,不用舖任何墊子也不用使用任何工具,更不需要刻意購買任何昂貴的裝備,徒手就可以練習;只要「不怕丟臉」,到公園跑步前也可以練習,就像運動前做拉筋暖身操一樣,我會選定一顆充滿正氣的大樹,在樹下先練功暖身。出國練功也沒有問題,不論在旅館,或者在四下無人的野薑花田邊或大草原上,隨時準備好了都可以練功。現在的辦公室,下午每工作一個小時,同事們都會互相提醒要起身顫掌3分鐘休息一下,這幾天正在澳洲由彥寛老師帶領採氣的志工助教們,更是走到哪練到哪,在海邊練、在山上練、等船也練、等遊覽車也練,回到旅館繼續練,非常非常的方便,完全沒有任何場域營業時間限制的藉口可以偷懶怠惰。

最後,練氣功沒有時間問題。除了特定功法不適合晚上練習,擔心旺盛的氣血循環會影響睡眠品質,大部份的功法都沒有練習時間的限制,只要在吃飽後的30分鐘淨空練功避免影響消化功能就好。不過有些功法如果能在特定的時間點練習,效果會加倍,像我現在睡前天天都會練晃海功,通常不到5分鐘就能入睡,而且睡眠品質很穩定,能夠輕易的進入深層睡眠的狀態下(長期使用SLEEP CYCLE APP觀測記錄超過一年)。特定的節氣練習特定的功法,效果也能瞬間數倍提升,白雁老師經營白雁氣功逾廿年,每一個節氣都會溫馨提醒,「這個時候」可以練什麼功,適合什麼樣的養生或進補,基本上,氣功不只是一個運動,而是一整套的養生習慣建立和維持⋯⋯

動作幅度很寛,不擔心自己練習會受傷

這是我覺得最開心的地方,也是我覺得最適合媽媽學習達到養生運動目的的關鍵原因。

媽媽「以家人作息優先」的時間分配,相對不容易固定到課室學習和練習,這讓一直很想重回單身時到課室練瑜珈的我,只能付費購買APP跟著影片學習和練習。但因為曾經在課室上過課,我清楚知道,瑜珈練習動作必須精準到位,非常需要老師在一旁確認動作的正確性,否則效果達不成事小,嚴重還可能會受傷。

同樣的,我在健身中心使用器材練習肌力,或者在跑道或泳道上持續有氧運動,動作不正確,姿勢不夠精準到位,都可能造成或大或小的運動傷害,需要專業教練的指導校正。但是練習氣功不會因為動作做錯或者做不到位而受傷,最多,就是效果沒有那麼好。

原因是,練習氣功的目的不在健身而在練氣,氣功要求的不是動作的精準不是肌群的強健,而是全身氣血循環的順暢。我們課室裡有句話口耳相傳著:氣行則血行,氣血行則百病除。所以我去看過幾次夥伴團練,同樣一個彎腰或屈膝的動作,會因著夥伴每個人的練功程度、先天體質和後天習慣養成的不同而不同,沒有一個人動作一模一樣,甚至我觀察教練群一起練功時,動作上也會有一些些的個別差異。

不入門我還真的看不懂,覺得這一大群人「動作好不整齊」,感覺不夠專業,入門後我才明白並且喜歡,原來氣功的動作範圍這麼寛,這太像我深愛的荒野有機生態系:每個人做好自己,做到自己當下能做到的最好就可以。

教練讓練功「有感」進化成「有用」,同學共構「氣場」一起練功加倍有用,跟著老師學習進階功法大病小病就開始慢慢退散⋯⋯

所以練氣功就不用跟著教練和老師學習,自己在家看影片練習就可以了嗎?還真的可以,而且白雁老師佛心來著,拍了好多影片在網路上讓大家免費看,但是⋯⋯我自己的切身經驗是,跟著影片練習「有感」,不會受傷,可效果多半也就只能停留在「有感」而已。進到辦公室和同事一起練功後,教練們在辦公室來來往往,忍不住校正了我的動作,效果果然瞬間提升一個等級,從「有感」變成「有用」。

此外氣功的練習強調的不是動作,不是肌力或心肺,它在練的是氣血循環,重點在「氣」,所以「氣場」很重要。一群人一起練習,比一個人在家練習要強大很多,如果學到系統功法,我看到很多前輩都搶著回彥寛老師課室做志工,就是因為老師會佈建氣場,這股正氣會加速氣功的學習,讓功力進化十倍百倍甚至千倍,持續練功天天練功,大病小病就開始乖乖退散⋯⋯

所以在家自己練基底,課室跟著師父練功力。我從來沒有想過,小時候愛看的武俠小說裡的「醍醐灌頂」-輸一把真氣或度十成內力給你,是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氣的神妙完全勾動了我強烈的學習好奇心。

而我被校正最重要的一個錯誤動作是:放鬆。自己在家練習和氣整整練了一年,因為沒有跟著夥伴團練,也沒有回來讓教練查功或復習,很多動作在記憶中偏差事小,最大的問題是我被彥寛老師教化後才發現,整整錯了一年的關鍵錯誤:練氣功和做拉筋最大的不同是,看起來很像的動作,但拉筋是用力的,身體是緊繃的,可是練氣功時同樣的動作要求的卻是「放鬆」⋯⋯

這太難了,把手舉起來就會用力,要如何放鬆?原來我練了一年的顫掌,肩膀都是聳起來的但是我沒有發現,習慣做肌力運動的我自然而然的,會用力的顫掌,反而老師要我鬆,我的顫掌就開始卡住,怎麼顫都顫不順。

沒想到錯誤的緊繃練了一年,沒有受傷還能覺得有效,原本肩頸僵硬和手抬不起來的問題就有改善,這一個月努力修正,隨時用意識提醒自己放鬆後,很明顯的,肩頸更鬆了。而且原本顫掌完我不太能感覺到「氣」,但是慢慢放鬆後(同事說我還不夠鬆,還要努力學習更放鬆),顫掌完手指開始有了一點點熱熱麻麻的「氣感」,「有用」的感覺,除了臉上的氣色愈來愈好,睡眠品質的穩定提升是最天天練功最明顯的回饋。

原來我的自律神經失調不是因為壓力而是不會放鬆

現在辦公室同事都會開我玩笑,隨時提醒我「要放鬆」。這也讓我明白,為什麼我一直想學靜坐冥想卻一直無法入門,原來我真的不會放鬆。如果我能在氣功的學習旅程上學會放鬆,那是不是有朝一日,靜坐冥想對我來說也將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呢?

對此我充滿無限期待。

另外一個讓我不能放鬆的原因是,我很不專心。一個沒有被專業校正但是很嚴重的錯誤是,我練習氣功時就像跑步、通勤健行萬步、寶可夢抓怪以及做家事時一樣,同時都聽著我排得滿滿的,永遠聽不完的各種音頻課程。

我對知識的渴求和學習太過貪婪,同步多工讓我身為媽媽還可以持續和世界變化接軌不斷鍊,但是同步分心也讓我在很多圈圈裡只能像浮萍飄過無法深耕或扎根。

氣功的練習是需要專注的,需要一心一意非常的專注。因為它練的是氣不是動作。白雁老師說過,氣功的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意念」很重要,光學會動作,是無法靠練氣功長期養生保健的,更重要的是那顆心。所以在她的氣功國度裡,學習者不只要練身,還要修心。「功為本德為先」,在白雁時尚氣功「陪練」的大量志工們,都是練出效果練出開心,練出生命的巨幅改變後,發自內心主動回來服務和陪伴,希望他們自己改寫生命的故事能夠影響和改變更多人的生命。

雖然在白雁時尚氣功刻意避開「宗教」的個人崇拜和捐獻,採取付費專業學習的模式發展,但是生命的最終圓滿,身心靈是難以清楚切割的。練身修心,再因為心的寛濶吸引滿滿的正能量灌注養生,這樣生生不息的正氣循環,才是人生而在世養生保健的極致法門吧,這和很多人在教會或宗教團體可以得到身心靈深刻的圓滿,我想是一樣的道理。

最尷尬的排濁也是練氣功獨一無二的尚方寶劍

最後練功這一年來,尤其是我進到辦公室上班後,讓我最尷尬的就是「濁氣」。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事實,在和氣課室學習時,教練就有提醒我們:「氣功和其它養生保健或運動學習最大的不同就是排濁」,是排濁不只是流汗排毒而已哦⋯⋯濁是指濁氣,是會臭的。

無巧不巧,這一年多來我總是覺得自己臭臭的,尤其前一天晚上太晚睡,或者連續好幾天飲食或睡眠不正常、壓力太大時⋯⋯過去,最多只是擔心自己嘴裡的味道不太好會影響別人,現在,卻覺得好像全身都在散發臭氣,雖然每次問女兒,除了跑步後大量流汗她們會說:媽媽好臭,大部份時間會回我:沒什麼味道啊!但我就是覺得自己臭臭的⋯⋯

進了辦公室上班後,持續練功,這個擔心也更強烈了,因為辦公室的同事都有練功,對氣味遠比女兒敏感的多⋯⋯但說也奇怪,不知道是濁氣排到一定程度了,還是辦公室的正氣相對強,似乎先前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臭味都慢慢消失了,氣味甚至比練功前還要乾淨⋯⋯

現在很期待跟著總教練和彥寛老師學習更進階的系統功法,但是也很擔心更深層的排濁時,好不容易乾淨的氣味卻變得更臭⋯⋯但是,不臭不代表濁氣不存在,而是被深埋在自己的身體裡,始終不排出來就會變成以後讓人痛苦萬分的癌症或慢性病。有句話說:寧可苦一陣子不要苦一輩子。我想排濁也是,寧可臭一陣子,不要臭一輩子!這絕對不是剁功或不學氣功的理由和藉口。

只練氣功也可以,邊練氣功邊進行其它健身運動養生更完美!

緃觀比較下來我發現,氣功是一個+(PLUS)選項。當時間排擠作息變動讓我必須暫時放下跑步、游泳、騎車或健走時,單練氣功,仍然可以維持運動時的新陳代謝,並且持續提升氣血循環和身心正能量。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運動,加上氣功做運動前的暖身,運動的整體感受更舒適,效果更強化,同時也更不容易運動傷害。

氣功本身也是一個+(PLUS)學習,每一種學習都是逐步到位,每一種運動也都會分初階和進階。但是學習氣功的過程中標準的寛鬆,卻讓我大開眼界,完全印證了「學習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需要跟自己比較」的真切道理。只要天天練功,就一定可以一天比一天進步,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在身心靈呈現的正面變化,是非常非常明顯的。同樣一個動作,今天只能彎到腿,下個月可以彎到膝,再下個月就能碰到腳踝,這種成就感本身,以及身體甚至生命因此而帶來的改變,就成為持續練習好還可以更好的+(PLUS)動力。

難怪白雁老師經營了廿年,喊出來的願景,是幫助更多人「自主」健康管理、「自主」生命。在身體隨著年齡逐漸老化走向減法下坡時,透過練功PLUS生命滿滿的正能量,這是氣功為什麼被歸為「養生保健」另類療法的根本原因吧~兩個多月的氣功學習之旅,讓我對神醫華陀流傳下來的千年智慧,驚嘆萬分,佩服之至。

--

--

Celia Chen
Enjoy Being Mothers

熱愛成長,熱愛生命,熱愛說故事,不只寫觀點,更愛記錄分享實驗和實作。天性偏好「確定」的金牛座,卻一直逆性挑戰「不確定」的跨界創新,期待將累積逾20年媒體公關整合行銷經驗融入最新的社群數位科技,結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挑戰更大的價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