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思想簡述系列 — 「薄富爾-戰略緒論」

eoiss
王立第二戰研所
4 min readAug 1, 2010

--

個人與著作背景:

法國人,曾參加過兩次大戰,經歷過法國的淪陷,戰後擔任至上將,於退役後開始著作。由於薄富爾是法國人,法國在一次大戰後的每一場戰役,幾乎都是以失敗收場,二戰的悲劇就不提,戰後的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中失去殖民地,蘇伊士運河是一場政治的慘敗,越南的慘況更無須多言。正如同他本人在書中所提到的,勝利者都有一種傾向,傾向認為使自己勝利的那一套,就是最成功也是唯一的一套,遂使得法國在一戰後幾乎失去其地位。因此使得他的戰略緒論,格外的有警醒之意,並非是錦上添花之作。

戰略緒論思想主旨:

薄富爾指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指導原則,在我們這時代有太多的技術、太快的科學進展,使我們目不暇給,讓人認為可以從技術面下手,解開一切社會科學的謎團,這當然包括戰略的領域。這種態度是危險的,讓我們人類被手上的工具指導著行動,實際上真正主島勝負的,往往是一種哲學態度。哲學就是指導原則,戰略就是行動的觀念,由於缺乏明確的哲學觀點,使得法國每次都潰敗了。薄富爾的意思很單純,如果跟富勒的技術指導概念與李德哈特的間接路線相比,他本人的確有一種傾向先有思想再談行動的模式。

哲學的指導原則並不需要非常完整且合理,這不見得是最優先的,重點在這套哲學可以歸納我們的生活方式,能夠形成完整的行動觀念,足以成為一套面對挑戰的體系,在此前提下才有堅實的基礎能談下一步。統整這段話的概念,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戰略不是教條,戰略是一套:

「思想方法」

目的是要讓我們可以整理出事件的優先次序,並選擇其中有效的行動路線。這種想法在現今更加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戰爭已經是總體性了,政治、外交無一不與軍事領域息息相關,加上武器的威力已經使得戰爭,不僅僅只是國王的遊戲,而已經足以威脅到人類文明的存續,在此情況下會認為古老的戰略依然可以適用到今天,卻不加以修正、整合,當然是荒謬的。

簡單的說,戰略就是發展一套思想方法,使我們可以控制時局,而不是被時局所控制。當然,思想方法涉及哲學概念,牽涉到一個國家、民族,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生活方式。若我們盲目的以技術處理所有問題,那無異盲信人類手上的工具,可以替代人類的大腦,指揮身體的運作。

戰略緒論思想優點:

1. 清楚定義戰略的基本概念,其實就是一套哲學觀。

2. 明確指出戰略在現代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也點出戰略本質上的變與不變,其根據是在人類的思考,而不是手頭的武器。

戰略緒論思想缺點:

1. 表面意思易懂,深層含義難猜。

2. 太過大而化之的概論,對於立即性的問題沒有助益。

筆者個人對問對的簡評:

戰略緒論是筆者至今最為推崇的戰略書籍,重點在於薄富爾清楚又簡單的點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說穿了就是「懶於思考」,尤其是上一代的勝利者,不管為了何種原因還是單純的僵化,通常都會堅持當年勝利的方法。但時代變了、威脅也變了,過去成功的戰略在今天來看就是落伍與失敗的代名詞,於是我們送上了成千上萬的士兵到戰場去,一個都沒有回來,反過來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文化與價值觀。

既然本來就會改變,那麼堅持下去的意義何在?這點,只要有工作過的人,多半都可以理解為什麼,因為人類習慣於有效的方法,所以過去的成功經驗往往會被過度的放大,甚至放大到遠遠超過其本身原有功能的程度,遂使得無數人被牽扯其中,最後只能依靠徹底的被摧毀來重建。以人際關係來看會更清楚,現在的成功者沒有任何理由,要輕易的把手上的資源放給沒有實績者,更別提是去相信自己從來就沒聽過的策略。更有可能是堅持舊有的策略,對於當事者來說有更多的利益,改變所造成他個人的損失,可能遠甚於不改變造成社會、國家的損失。我們都很清楚,一個正常人在這個時候,都會選擇找無數的理由與藉口,維繫自己原有的利益。

這說穿了,就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套人生觀,並依此人生觀發展出堅實的哲學觀,再以此哲學歸納與指導我們的戰略。當然在平常的時候沒辦法驗證,故及早建立一套思想的檢證系統,並且適度的導入到社會中進行小規模試驗,有其重要性。這涉及到教育問題,以建構我們二十年世代的價值體系,也牽涉到經濟、社會等各種架構,才能產生一個有效率的試驗機制。如果我們把薄富爾的話總結起來,也不過就是「保持活力、避免停滯」,說來簡單,真要做到可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