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量化+基本面分析提升投資績效

Peter Zhou
Ephod Technology
Oct 17, 2022

--

“只要能公開獲取的資料(包括花錢買到的)資料,都沒有什麼價值了。因為獲利空間都被大基金分析過了,贏者全拿。”

和不少hedge fund的朋友聊,他們的觀點代表了很多專業基金經理人的看法。

這是真的嗎?今天來分享一個案例。

在分享案例前,我們先來看一些很常見的投資流程:

首先是Screening:

  • 一些本來不那麼賺錢的公司,拓展了新的業務,最近開始實現盈利了。找出一些這類公司,他們未來的市值成長可期?
  • 一些成長性不錯,但目前比較便宜的公司,若投行依舊看好,他們未來的市值成長可期?
  • 過去幾年成長大幅超出平均的公司,如果他所在的產業依舊被看好,他們未來的市值成長可期?
  • 利率在上升,看一下過去利率利好什麼產業,現在把這些產業也拿出來看一看,他們未來的市值成長可期?

這樣的投資假設可以無窮無盡列舉下去。

現在的投資人,就是依靠這樣的idea generation架構去尋找投資目標,在不同的市場不定期做一次這樣的screening的。

Screening是相對很小部分的工作,大部分工作放在後面Market Research的部分,也就是通過訪談,通過實地考察,通過消息來尋找“別人還沒發掘的細節”,用以確認該什麼時候買入賣出什麼公司。

每天有幾千個漲漲跌跌的公司,每天有幾十上百份投行報告產出,季度財報,月度營收每天都有更新,更別說還有無數的宏觀數字更新。有一些基金有數十個分析師全產業研究覆蓋幾百間公司,一有新的數字,馬上更新自己的投資決策。可是,人再多還是有覆蓋不完的公司。小基金想覆蓋更多的行業,大基金想覆蓋更多的市場。人的優勢是分析地很深度,能關注到公司的不同面向。但遇到廣度和及時性問題上,分析師遇到不少挑戰。

基本面研究為主的基金的專注力比較容易集中在龍頭的大公司上。龍頭公司的績效被分析地極為細緻,但宏觀因素造成的行業輪動,中小型公司的研究,跨市場的研究,變成大家“不屬於自己的優勢”,所以沒時間去細緻研究的事情,錯過了很多潛在的投資機會。

而Ephod Intelligence在做的事情,就是協助基金經理,建立符合每個人自己投資框架的量化模型,並持續實時監控,例如:

  • 協助基金經理預測行業輪動,並篩選出對輪動利好的公司
  • 協助分析師篩選出可能有突出表現的中小型公司
  • 協助分析師跨市場篩選出值得研究的公司

讓投資人不光有時間研究最大的龍頭公司,也可以有時間增加自己的研究範圍。

以“一些成長性不錯,目前比較便宜的公司,若投行依舊看好,他們未來的市值成長可期?”為例,我們來分析一下台灣的半導體和網通產業,看是不是能篩選出一些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公司來:

在這個案例中,

  • 我們用Dividend Yield殖利率這個multiple來評估“目前比較便宜的公司”,
  • 我們用Estimated This Quarter Net Income Yearly Growth (YoY) 預估季度淨利年成長及Estimated This Quarter Gross Profit Margin Yearly Growth (YoY) 預估季度毛利率年成長來評估“投行依舊看好“
  • 我們用Eps Basic Incl Exord (EPS Growth) Yoy, EPS年成長率來評估“成長性不錯”

我們把這3個面向都按條件過濾一下:

1. Dividend Yield >= 7%

2. Estimated This Quarter Net Income Yearly Growth (YoY) >= 5%

3. Estimated This Quarter Gross Profit Margin Yearly Growth (YoY) >= 5%

4. Eps Basic Incl Exord (EPS Growth) Yoy >= 120%

來看一下過去5年投資的績效如何?(2017/9/1–2022/8/31)

這個過濾條件,發現半導體和網通在2019, 2022年只有很少數的公司符合這個條件,按照這個條件去選股,投資勝率只有37.84%。 (數據果然無效?)

過去5年殖利率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我們用分佈圖來看,很多配息的公司,主要的殖利率分佈在2%-5%之間,於是,我們把dividend yield的screening條件改成5%再來分析看看。勝率還是只有45.08%。再看一下報酬率的圖(下圖)。

簡單Excel篩選策略報酬率圖(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看來分析師預估(sellside consensus)數據真的沒用嗎?

如果團隊裡有資料科學家,有更多時間,可能會和分析師討論,是不是把分析師預期從5%往上調一點?可能看季度營收不准,要看年度營收?可能要網通和半導體產業拆開看?

原本一個簡單的screening分析題,衍生成很複雜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有收益的量化投資研究。

Ephod Intelligence把這個研究過程都自動化了。機器會自動測試分析師預期高速成長/低速成長,殖利率大/小,EPS成長率大/小,對報酬率,勝率,回撤等影響。並且計算出最佳的screening條件

對於網通,過去5年最佳報酬率及勝率的Screening/監控條件如下(勝率56.67%,年化報酬 47.5087%):

最佳報酬率監控條件(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網通過去5年殖利率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網通過去5年預估季度淨利年成長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網通過去5年預估季度毛利率年成長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網通過去5年EPS年成長率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我們發現,在網通這個sector,最佳的監控條件是:

  • 殖利率高於5.89%
  • 預估季度淨利年成長高於12.81%
  • 預估季度毛利率年成長高於-6.59%
  • EPS年成長率高於-18.77%
網通機器篩選策略報酬率圖(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細看到過去5年中每一年的績效,這樣screen的Sharpe ratio很高。

網通這個產業,高成長,高收益的screening方式無法選出能提供超額報酬的股票,而當他的股票“夠便宜“(殖利率高)的時候,同時當下公司基本面和展望也不太差的時候,抄底用來收息,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好的方法。

我們同樣讓Ephod Intelligence計算一下這幾個參數過去5年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最佳Screening條件(勝率54.87%,年化報酬 37.2086%):

最佳報酬率監控條件(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半導體過去5年殖利率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半導體過去5年預估季度淨利年成長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半導體過去5年預估季度淨利年成長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半導體過去5年EPS年成長率分佈(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我們發現,在半導體這個sector,最佳的監控條件是當

  • 殖利率高於3.3%
  • 預估季度淨利年成長高於99.61%
  • 預估季度毛利率年成長高於6.45%
  • EPS年成長率高於33.18%
半導體機器篩選策略報酬率圖(Reference From Ephod Intelligence)

半導體產業和網通不一樣。即便想要抄底殖利率高的股票,也要搭配高速成長才會有最佳的超額報酬。相對來說這樣的策略Sharpe Ratio也沒有網通收息策略來的穩定。5年平均Sharpe Ratio是1.0021。特別是2019年,2022至今年就是半導體的逆風年份。

那接下來一題我們就想問了,是不是用不同的指標去監控會能改善半導體數據監控的績效?譬如我們不用殖利率,而是用PE?Forward PE?存貨周轉?半導體出口量?美國費半指數是不是提前台灣?

目前Ephod Intelligence每天發出很多組不同的監控訊號給基金經理。

不管是利用宏觀數據,財務數據,分析師數據,還是價量數據,Ephod Intelligence的自動化分析協助分析師把投資研究的範圍拓展地更廣,更即時。

--

--